如何評價三國時期的司馬懿

2020-12-24 雲霧彩虹島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人。三國時期曹魏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嘉平三年,司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贅閹遺醜」,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建安十三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闢司馬懿為文學掾。因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於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升官為無實權的太傅。正始十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的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變。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徵伐有功,曾率軍擒斬孟達,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遠徵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司馬懿斬孟達,拒諸葛,平遼東,退東吳,對外軍事上對得起曹魏給他的權力;殺曹爽,也是曹爽先排擠的司馬懿,而且當時的表現,曹爽才是亂臣賊子;司馬懿死前丞相,晉公,九錫都沒要,也沒學曹操董卓殺皇帝殺皇后,頂多是為後代穩固多做了點保障,他的後代靠他基業做的事,賴不到他頭上。如果不用子孫行為來做影響,其實司馬懿本人作為權臣而言並不算太過分;高平陵之前基本上一步步成長為魏國的擎天柱紫金梁,那些看不慣曹爽的老臣都把他當作精神領袖。

高平陵時司馬懿已經身經百戰,那麼多老臣都指望他搞垮曹爽,認為曹爽倒臺對國家對階級都有利,他搞曹爽這件事本身是沒有問題的。 搞垮了曹爽,有些盟友建議見好就收了,但是司馬懿選擇了趕盡殺絕,這是最為人詬病的一件事。但實際上司馬懿很快就要死了,曹爽還年輕得很,難保未來不會東山再起,何況那些宗室裡面總有對此事不滿的人。那些盟友倒是賣人情說當時我們給曹爽求情了,曹爽若有機會東山再起肯定會清算司馬家的,只有斬盡殺絕才是為後人計。陳泰蔣濟那些人說司馬懿不講信義,但我說他們站在司馬懿那個位置也一樣要趕盡殺絕,他們自己不是帶頭的,站著說話不腰疼。

把司馬懿類比曹操其實挺冤的,其實可以類比的是王允董承。都是受命剷除亂臣賊子的領袖,司馬懿的功勞威望還遠遠大於這兩人,做事成功了而且沒有被反攻倒算。曹爽的作為不像董卓那麼過分,但是相比衣帶詔之前的曹操也差不太多了,司馬懿靠著自己更強的實力在政治鬥爭中獲勝了。你看王允除掉董卓之後怎麼清算董卓一黨的,蔡邕這樣的君子都非死不可,結果逼得李傕郭汜走投無路打回來了。董承如果成功了,清算曹操一黨也不會手軟的。

相關焦點

  • 如何評價司馬懿,為什麼有人說他是三國最後的贏家
    司馬懿是三國終結者,他才是三國的最後贏家。首先我們知道,司馬懿很長壽,先後輔佐曹操、曹丕等祖孫四代,他歷經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可謂四朝元老。曹操在世時,因奇策善謀而被任用。因其「狼顧之相」且有「雄心壯志」故而被曹操忌憚不得重用。然司馬懿與公子曹丕關係甚好,而未有事。
  • 司馬懿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佩服還是輕視?
    三國時期,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非常出名的人物,作戰曹魏和蜀漢的頂尖人物,他們針鋒相對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大家對於諸葛亮的評價,基本是忠義無雙,多智近妖,那麼作為對手的司馬懿,他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呢?
  • 三國中司馬懿家族是如何上位的,司馬懿是亂臣賊子嗎?
    三國時期,天下大亂,群雄並起逐鹿中原,赤壁一戰奠定了三國格局,當魏國憑國力強盛滅掉蜀漢之後,大家都認為天下就歸屬曹魏,沒想到三國還未統一就被司馬家奪權,反倒是曹魏給司馬家做了嫁衣,司馬炎篡位後滅掉吳國,統一天下。那麼大家都會很好奇從司馬懿到司馬炎是如何一步步統一三國取得天下呢?
  • 三國時期,「滷城之戰」,司馬懿和諸葛亮到底誰勝出了?
    大家應該都看過三國,三國時期上將無數,能人輩出。論到打仗,不外乎是兵貴神速啊,麻痺敵人,等等。那麼,說起來打仗,就讓我們想起了兩個鼎鼎大名的人物,諸葛亮和司馬懿。很多的朋友其實都在熱烈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司馬懿和諸葛亮到底誰帶兵打仗比較厲害呢?今天我打算從兩個人當中的其中一場傳奇戰役說起,帶大家看看到底兩人對戰鹿死誰手。
  • 《三國志》中沒有司馬懿的傳記並對諸葛亮評價一般乃是陳壽曲筆
    《三國志》中陳壽如何評價諸葛亮? 陳壽所處的年代環境比司馬遷時期更加艱難,如何善用曲筆,讓後人能夠了解到真實的歷史是一個比較大的事情,稍有不慎就會遭遇噩運。譬如,西晉官方史書評價諸葛亮如下:「宣受命,應天機。風雲時動,神龍飛。御葛亮,鎮雍涼。邊境安,民夷康。務節事,勤定傾。攬英雄,保持盈。淵穆穆,赫明明。衝而泰,天之經。
  • 最強王者-怎麼評價三國盡歸司馬懿這句話
    《最強王者》人物歷史小知識: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人。三國曹魏政治家、軍事謀略家、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贅閹遺醜」,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先後輔佐曹魏四代君王,至曹芳繼位遭曹爽排擠。遂起兵政變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軍政權力落入司馬氏手中,民間又有「三國盡歸司馬懿」 之語。
  • 三國時期,為何司馬懿面對北伐的諸葛亮卻始終不主動出戰?
    三國時期,為何司馬懿面對北伐的諸葛亮卻始終不主動出戰?《漢晉春秋》有這樣的記載:諸葛亮親自帶兵多次挑戰司馬懿,司馬懿多次上書朝廷,要求出戰。朝廷派官員傳達聖旨,制止司馬懿與諸葛亮交戰。諸葛亮明白司馬懿的用意,對姜維說:「司馬懿本來就沒有出戰的意思,只不過是借朝廷的旨意壓制他手下的官員罷了。」諸葛亮多次挑戰,司馬懿為什麼不出戰呢?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簡單回答這個問題:一,司馬懿是在玩「三怕」遊戲。什麼是「三怕」遊戲呢?民間有種遊戲,叫「三怕」遊戲。「三怕」就是蟲子、棒子、公雞等之間的遊戲。具體說就是蟲子吃棒子,棒子打公雞,公雞吃蟲子。
  • 屬於司馬懿的那個三國
    時隔半年,《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的續集《虎嘯龍吟》終於回歸。第一部我折服於楊修與司馬懿的「相愛相殺」,同時愛上了曹操這不為世人理解的梟雄。順帶看著張春華與司馬懿的搞笑日常,倒也是有趣的很,對人物全新的詮釋豐滿立體,服裝道具上的考究,禮儀法度的嚴謹,足見誠意,原來你是這樣的楊修,這樣的曹操,這樣的司馬懿。其中于和偉飾演的曹操被普遍認為超越了他曾經飾演的劉備,網友戲稱為「一個人的三國」。而翟天臨飾演意氣風發的楊修、王勁松飾演清高正直的荀彧也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戲份不多的郭嘉、崔琰都完美展現了那個時代的文人風骨。
  • 三國:你認為在司馬懿和曹操之間,是誰比較厲害呢?
    改曹魏,立晉宣,一代梟雄司馬懿。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張權解讀三國,專門為大家寫一些原創作品。三國時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其中主要的幾個人物就是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司馬懿了,不過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魏國的故事。
  • 前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三國時期也不遜色,但結局卻差不多
    前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後三國時期也不遜色,但結局卻差不多三國時期最精彩的就是這些群雄之間互相爭奪的故事,他們為了自己的權利不斷地向對方發起挑戰,如果能夠成功奪得的會是兩份權利,如果失敗,那麼這一輩子就不會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 三國時期,司馬懿蟄伏曹操身邊多年,為何很久都不敢謀反?
    魏國、蜀國、吳國打打殺殺,最後被魏國的司馬懿統一。司馬懿是一個有才華、有智慧、有謀略的狠人,但在曹操在世時卻非常憋屈,甚至在曹操面前裝病裝傻。曹操在世時,他為什麼不敢顯示自己的威風?因為司馬懿沒有機會造反。第一,曹操在世時,司馬懿從未進入政治中心。
  • 三國時司馬懿家族為什麼要造反,若不造反,曹魏能統一三國嗎
    司馬懿的前半生看起來低調,勤懇,忠心,與後期發動高平陵政變狠毒、絕決、果斷的司馬懿完全不同,為什麼司馬懿家族要造反?曹爽如果司馬懿不發動高平陵政變,結局會如何,曹魏會不會統一三國?如果司馬懿沒有發動高平陵政變,曹魏肯定統一三國,這是確定會發生的。
  • 魏蜀吳三國爭雄近百年,為何最後是司馬懿家族統一了三國呢?
    然而很多人潛意識中會覺得,西晉只是司馬懿家族從曹魏篡權而來,在加上小說以及影視作品的演繹,司馬懿老奸巨猾,陰狠毒辣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成王敗寇,英雄不問出處,割據近百年的的三國紛爭是如何被司馬懿終結的呢?筆者認為,司馬懿家族能統一三國割據局面,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於各方勢力在繼承人選擇上所出現的重大失誤!
  • 司馬懿的成名之戰:千裡奔襲,斬殺一位三國名將!
    唐朝著名詩人杜牧在評價古代名將時,曾表示:「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熲,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梁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勣、裴行儉、郭元振。
  • 新三國司馬懿出場是哪一集 新三國司馬懿在哪集出場
    新三國就是2010年高希希執導電視劇《三國》,該劇改編自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主要講述了從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後三國鼎立,再到司馬家篡魏後天下歸晉的故事。那你知道新三國司馬懿出場是哪一集嗎?下面就來看看新三國司馬懿在哪集出場吧!
  • 倪大紅評《三國》角色:司馬懿是真正的權謀家
    倪大紅版司馬懿劇照雖然新版《三國》一直飽受質疑,但收視率始終居高不下,隨著司馬懿的登場,《三國》也進入了最終的高潮階段。有人評論說,「前四十集看曹操雄霸天下,後五十集看司馬懿謀略算計」。昨日下午,倪大紅在京接受本報專訪,他笑言,假如讓他自己選,他不會演司馬懿,「我不是《三國》迷,也不懂權謀與權術,戰場上奮勇殺敵的武將可能更適合我。」
  • 司馬懿具備「卡裡斯瑪」型人格 歷史學者朱子彥推出新作《司馬懿傳》
    作者在為司馬懿這個三國後期核心人物立傳的同時,擘繪出司馬氏家族三代移運魏鼎的政治軌跡,勾勒出「三國歸晉」這一宏大的歷史圖景。據了解,朱子彥長期從事東漢三國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出版有《漢魏禪代與三國政治》《多維視野的大明帝國》等。他在三國史與三國人物分析方面屢有獨到的見解,在學術界影響頗深。
  • 司馬懿非常有眼光,他是有才智的謀略家,最後一統三國
    司馬懿是個怎麼樣的人物呢?司馬懿有才智,謀略,眼光看的遠,重要的是活的久,司馬懿並沒有統一三國,甚至連蜀漢都是他的兒子徵服的。所以問題改為司馬懿家族為什麼能統一天下可能會更準確一點。原因是三個:老天給機會、自身有能力、群眾有呼聲,換句話說就是天時、地利和人和都具備了。
  • 司馬懿是三國中傑出的人物,他的成功就是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
    首先司馬懿確實是很厲害,他在三國中是軍師。司馬懿是被曹操招來的,因為曹操很想找賢才,聽說司馬懿很有才能,所以就聘請他,但是司馬懿看不清形勢,所以就拒接了他。曹操穩定北方了之後,司馬懿才出現,跟隨曹丕,曹丕也非常信任他。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又不是司馬懿對手,所以司馬懿能掙足夠的軍功,安排自己的親信,逐漸替代終於曹魏的將士。
  • 三國十大「驃騎將軍」:馬超、司馬懿、孫權上榜!
    在漢末三國時期,僅次於大將軍的武將官職,就是驃騎將軍。驃騎將軍,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為之,金印紫綬,位同三公。東漢沿置後,有時加「大」,可稱「驃騎大將軍」。驃騎將軍為二品或從一品,一般低於大將軍,(西漢霍去病任驃騎將軍,俸祿與大將軍等)。在三國時期,曹魏、蜀漢、東吳這三國都設立了驃騎將軍一職。以下,筆者簡單說一說三國時期比較著名的驃騎將軍,排名不分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