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我們每個人在生活當中不如意的事,就比如常有八九件事情但是可以與別人說的事情卻沒有多少件。古往今來也是這樣子的,人生當中不可能事事都能夠如意。對於在這世間的大多數人來講,生活當中的煩惱多於快樂,即便是那些學佛的人和誦經也,很難立馬能夠使自己煩惱的東西立馬就減少。所謂的煩惱,也就是我們佛教經常講的業障。
在佛教裡講三世因果業障也是我們過去所造下的業,現在果報也會現前,所以就障礙人的家庭,事業姻緣等等方面,同時也障礙著學佛人對佛法的修行的道路。那業障現前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呢?在六祖壇經中有提到,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其實這句話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放下了自己的妄想、分別和執著,那麼他所謂的業障,也就會將不復存在。當一個人把它自己心中的雲霧時,便是陽光普照的時候,從迷茫到不快,只是在人們的一念之間,當我們感覺自己的業障現前不順的時候,我們心中可以默念這3句"佛偈",我們自身的業障自然就會消除,並且在生活中會一切順利。
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句話是在金剛經中的四句偈語,相信許多信仰佛教的善信們都聽說過。在佛教看來,其實人世間的所有一切都是由眾緣和合而成的,聚散悲歡也是如此。一切的有為法,就好像夢境一樣,如幻影一樣。就好比如說我們去看電影,電影就是幻;那麼在人世間的一切就是假象,只有我們的業隨身想到這個眼前所有的障礙,我們還有什麼可以放不下的呢。
而且在《心經》裡也提到過:"五蘊皆空"。而這個五蘊皆空,就是我們佛教中所說的宇宙人生的真相,並且在宇宙之間佛教中的一切的法的真相就是沒有所有和全部,當然所有的東西都是不可得的。因為金剛經裡說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當我們每個人認為擁有了所有而有所得的時候,但在佛教當中,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的幻想。因為我們來到這人世間,什麼也沒有帶過來,走的時候照樣什麼也帶不走。
二、 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
我們在佛教裡所說的業障,其實意思就是惡業形成的障礙。而這種惡業形成的障礙,就是由宿舍造的惡因而今生感召的惡結果。在佛教當中,因果報應如影隨形,一直都在我們的身邊。當他們遇到合適的緣分的時候,便會開花結果,不論是善果還是惡果。當我們遇到不順的時候,只要我們的心裡能夠想到隨緣消業,這個惡緣也就消失了。只要我們懂得因果,我們遇到惡緣都能夠隨著順消滅業障,也不會因此而造成新的災禍。
就好比如當年琉璃王攻打釋迦族的時候,世尊沒有反抗,只是勸家人逃亡,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隨緣消舊業。就好比如是在華嚴經裡提到的善財童子,他也是在隨緣消舊業。其實我們只要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不論是處事待人還是接物,將自己的貪痴慢通通都消滅掉的話,再將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也消掉,那我們的業障自然也就不會出現,而我們的好運也就會因此而隨之而來。
三、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佛教的偈語: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這句話看似普普通通實質上卻道出了我們眾生一切的境遇,離不開因果的道理。在我們的佛法裡,總是離不開因果二字,在佛門當中講究因果。昔日的因,今日的果,今日的因,明日的果,因此因緣果報分毫是不差的。我們此時的不順,不外乎就是我們在昔日所造惡,因而現世的報。過去的雖然已經過去了,我們不能去改變什麼,但是我們可以隨緣領受,隨緣消業。
但是在我們的人生當中,因果並非是讓我們聽天由命,而是我們在此時為將來種下良好的因緣。佛法也是我們最積極的人生觀,我們應該在因上努力,果上隨緣。我們多做一些好事是沒有錯誤的,雖然暫時還看不到它的回報,但是我們的心中也能夠收穫一些滿足。
總結
當我們遇到不順的時候,是我們自己心性還不清淨,是我們在過去所做下的惡業。因此我們在遇到不順的時候默念這3句"佛偈",業障自然消除,一切自然順利。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