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人才用事實說話!巴南區1100萬元真金白銀兌現人才獎勵

2020-12-22 上遊新聞

近幾年來,巴南區大力實施科教興區和人才強區行動計劃,構建起了工作機制、人才政策、引育活動、發展平臺、服務保障五大體系化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湧現出了一批優秀人才和團隊……9月17日,重慶市巴南區舉辦以「示範引領·智驅巴南」為主題的人才頒獎盛典,為100餘名人才進行頒獎和授牌。此次盛典,巴南區拿出1100萬元專項資金對入選人才和用才單位進行激勵,用真金白銀兌現人才獎勵,促進人才集聚創新,在巴南區營造尊才、重才、愛才、用才的良好氛圍。 近年來,巴南緊緊圍繞大數據智能、生物醫藥、軍民融合、現代物流和商貿服務、生態創新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制定完善了重慶英才計劃延伸配套激勵辦法,生物醫藥、物流商貿、職業教育、經濟園區、衛生健康和教育6個領域人才引育激勵辦法、學術和技術帶頭人選拔培養辦法、區屬國有公司緊缺人才薪酬激勵辦法,扶持博士後工作站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傾力拓展人才政策的聚集效應。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巴南積極搭建多維平臺,讓更多人才創業有機會、幹事有平臺、發展有空間,形成強大人才磁場。搭建人才論壇平臺。藉助「重慶英才大會」「重慶英才計劃」「中國智博會重慶分會」「百萬英才興重慶」東風,不斷優化和創新人才政策開放度。舉辦第三屆亞洲人工智慧技術大會、中德工業網際網路國際研討會、生物醫藥院士論壇等盛會,邀請李德毅、趙春江、饒子和、金寧一、卞修武等院士專家學者來區作主題報告,為全區產業發展把脈定向、獻計獻策。搭建「靶向引才」平臺。與寰球人才交流中心合作,在「北京、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華中」建立4個引才工作站,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高校、駐外機構、商會和高層次創新團隊溝通聯繫。搭建校地合作產學研平臺。巴南區已建立重慶國際免疫研究院、生物醫藥「兩學一產」聯合體、智能製造「產城學研」協同發展的「1院5平臺」先進技術創新中心、生態環境空間信息數據挖掘與大數據集成重點實驗室、訊飛人工智慧學院、甲骨文大數據學院、華為ICT學院、淘寶大學西南學院、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基地、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等人才培養發展平臺。搭建科技研發平臺。全區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2個,市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5個,市級企業技術中心46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3個,市級科普基地、市級農業專家大院、星創天地13家,市級及以上眾創空間9家,市級博士後工作站2個。

據了解,在巴南,人才服務不僅體現在績效的展現,耕耘的收穫,更融化在春風化雨的精神尊重與愛才敬才的氛圍孕育。完善35名區領導對接65名服務高層次專家、704名處級領導對接1813名服務人才的領導聯繫服務人才機制。建立區級、鎮街(園區)、企業的三級聯動人才服務平臺,完善鎮街、園區等人才服務站點53個的「一站多點」人才管理服務機制,各平臺服務專員累計達181人。開闢高層次人才服務綠色通道,出臺《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配偶就業安置實施辦法》,建立一對一的「人才服務健康專家資料庫」,舉辦專家研修療養班4期,開展「產業人才集聚政策」等重點課題研究,辦理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家屬社保轉接等服務事項28件,開展1565人次的專家人才走訪慰問。

近三年,巴南區累計推薦入選首批「重慶英才計劃」人才 6名、創新創業示範團隊7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8名,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26名,特級教師4名,市級學科帶頭人1名、學科名師8名、中小學骨幹校長1名,「西部之光訪問學者」2名。區級「菁英計劃」132名,區級學術技術帶頭人82名及後備人選40名。最美科技工作者馮明明、魯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餘亞軍、胡凌雲,抗疫人才張志堅、羅婧,鄉村振興人才陳開容、石崇倫等一大批多元人才的立業建功與繽紛湧現....既是巴南人才工作從理論前瞻到實踐落地的創新解讀,也是巴南立足大政策、大服務、大保障的舉力並進,更是增強謀劃力、精準抓落實等高位布局的建瓴所在。

相關焦點

  • 巴南區1100萬元獎優秀人才
    巴南區委宣傳部供圖人民網重慶9月17日電 9月17日,重慶市巴南區隆重舉辦以「示範引領·智驅巴南」為主題的人才頒獎盛典,近300名幹部人才參加,為100餘名人才進行頒獎和授牌。此次盛典,巴南區拿出1100萬元專項資金,對入選人才和用才單位進行激勵,用真金白銀兌現人才獎勵,促進人才集聚創新。
  • 長春:振興花正開 人才「燕歸來」
    &nbsp&nbsp&nbsp&nbsp吉林大學碩士生於岐畢業後選擇留在長春,與中國一汽解放公司籤約後不僅住進了人才公寓,還獲得5萬元安家費。「這些年長春汽車產業發展得很好,個人發展空間更大,機會也更多。」他分析的比較優勢頭頭是道。
  • 巴南再出新策 進一步增強對高層次人才吸引力
    近年來,重慶市巴南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招才引智工作,大力實施科教興區和人才強區戰略,緊緊圍繞大數據智能、生物醫藥、軍民融合、商貿物流、生態創新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和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緊盯高層次人才,聚焦實用型人才,深入企業大力宣傳重慶市引進海內外英才實施辦法,大力引進海內外高端緊缺人才,做實人才服務工作,積極為全區重點企業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撐。
  • 每人8萬元!盤錦高新區4名高層次人才獲得專項資金
    盤錦高新區首創實施專業技術人才培育工程,通過企業推薦、專家評審、實地覆審,評出陳勇、李偉等4名專業技術人才,並給予每人8萬元的專項資金支持。「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盤錦高新區為了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園區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出臺招才、育才、用才、留才的系列政策,形成了「真金白銀」激勵人、「真情實意」 留住人的新局面。此次實施的專業技術人才培育工程在全市尚屬首例,就是通過對創新實績突出的人才給予資金支持,激勵人才開展創新活動。
  • 巴南區三舉措打造「硬核」產業人才 提升工業發展軟實力
    一是政企合力,激活人才「內驅力」。政府統籌,借力國內專家及「包子堂」大學等社會資源,聚焦主導產業發展,補齊人才短板,在人才培養上謀突破,構建區工業人才分層級培養體系。實施「千名重點人才培養計劃」,累計舉辦企業管理、創新發展等各類專題培訓班41期,惠及3000餘人次,打造10個區級人才工作示範企業。二是政府搭臺,提升人才「創新力」。開工建設重大城市科技學院、華為ICT學院,推進騰龍天禧5G科創園等科研平臺建設,強化校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著力打造環重慶理工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
  • 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用「真金白銀」助企渡難關
    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用「真金白銀」助企渡難關   50萬元的扶持資金一到,黃瑞仁說得最多的還是感謝,「感謝杭州市政府,感謝開發區兌現扶持政策,從提交材料到拿到這筆款項,就一個星期的時間
  • 招人難、留人難問題普遍 如何破解養老服務人才困境?_新聞中心...
    多地出臺獎勵措施,護理員每月最高可獲津貼1500元,畢業生最高可獲6萬元入職獎勵「真金白銀」能否破解養老服務人才困境?閱讀提示日前,北京市出臺政策,對養老護理員崗位和畢業生入職提供獎勵津貼,用「真金白銀」吸引養老服務人才。
  • 招人難、留人難問題普遍 如何破解養老服務人才困境?
    日前,北京市出臺政策,對養老護理員崗位和畢業生入職提供獎勵津貼,用「真金白銀」吸引養老服務人才。記者採訪發現,養老一線人員待遇有了明顯改善,但招人難、留人難問題仍較為普遍。破解養老人才困境,還需要多方合力、綜合施策。「今年沒有去大中專院校招聘,明年準備去北方的院校招聘試試。」
  • 釋放好人才「虹吸效應」
    提出強化創新激勵、加強科研平臺建設、加大創業扶持力度、做強人才引育、創新榮譽表彰、完善服務保障等各種「政策禮包」,重視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招才引智之舉,集聚高層次領軍人才、吸納精英型科創人才、培育一大批優秀拔尖青年人才等,是促進地域發展,不斷引進「源頭活水」,搶佔創新制高點有力之舉。  激發人才優勢、釋放人才紅利,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 無錫:「太湖人才計劃」集中遴選優質項目
    本報訊 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團隊、國際國內頂尖醫學專家團隊、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高端會計人才、先進位造技能領軍人才、鄉土人才大師工作室……21日,無錫市「太湖人才計劃」路演評審會在江南大學舉行,來自海內外的203個項目、221人參加答辯。
  • 「金鳳來栖」最高可獎勵1500萬元
    原標題:「金鳳來栖」最高可獎勵1500萬元   近日,紅谷灘區發布了《關於印發紅谷灘區進一步推進全省金融商務區建設的若干政策的
  • ...每句都是「真金白銀」 我區又制定推動科技創新「黃金十條」政策
    《政策》用「真金白銀」鼓勵研發創新,比如「第四條」規定:對通過國家統計聯網直報平臺報統的企業,按當年研發投入區內報核總額的5%給予補貼;上年度有享受區研發補貼的基數且當年研發投入正常增長的,也可按年度增長部分的30%給予補貼。兩種補貼方式按就高不就低原則不重複享受,單個企業當年補貼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 巴南區第五屆「巴南工匠」職業技能大賽完美收官
    來自巴南區的34名汽車維修工,34名養老護理員以及31位小面製作領域的技能人才,現場實操、技藝切磋、各顯身手。 小面競賽區域香味瀰漫,選手身著白色高帽廚師服,在現場一鍋一瓢,色香味俱全的小面作品就誕生了。養老護理競賽區域,5位「81歲楊奶奶」模特身著統一服裝,頭戴花白髮套,在選手的精心照料下,享受幸福晚年生活。
  • 北京吸引養老人才出新政:本科畢業生入職獎勵6萬元
    11月23日,北京市財政局表示,近日與市民政局聯合印發《北京市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培訓實施辦法》,進一步加強引導入職從業、健全培訓體系等方面的制度設計,促進人才質量穩步提升,確保養老服務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 下足「三種功夫」 奏響技能人才發展強音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舉辦時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 消費者導報評論:用真金白銀 將促消費的基礎性作用顯著提升
    用真金白銀 將促消費的基礎性作用顯著提升 近日,《中共陝西省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
  • 「人才十條」落地近半年 南昌一批「人才公寓」完工交付
    公開報導顯示,2020年5月,灣裡區投資1500萬元的人才公寓項目已基本完成,項目位於灣裡區招賢中大道,建築總面積約5300平方米,可提供32平方米、40平方米、48平方米、75平方米、80平方米等多種戶型住房供不同層次人才居住。  2020年10月14日,中國商飛南昌基地試驗隊員公寓「大飛機之家」正式投入使用。
  • 激勵人才 吳江開發區45人獲市優秀人才貢獻獎
    近日,蘇州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蘇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蘇州市科學技術局、蘇州市財政局、蘇州市金融監督管理局聯合下發《關於認定2019年度蘇州市優秀人才貢獻獎勵入選人員的通知》的文件,吳江開發區共有45人入選名單,總金額達251.2萬元,其中單筆最高獎勵近52萬元。
  • 優化人才環境 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在市外事辦工作的張倩,是我市第二批引進急需緊缺人才中的一員,她的愛人已妥善安置在我市工作。12月17日,記者獲悉,截至目前,我市已對5名引進急需緊缺人才配偶對口安置到行政事業單位,為兩批引進的110名急需緊缺人才兌現了初級職稱職務,同時進一步完善人才公寓建設,優化人才環境,確保急需緊缺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讓人才充分發揮自身才能,為牡丹江振興發展貢獻力量。
  • 金寨縣財政局:全力服務人才強縣戰略
    一、強化資金保障留住人才。將縣鄉行政事業單位新招考錄用人員經費全額納入財政供給,安排資金240萬元,支持組織、人社部門擇優選用優秀人才;籌集資金3735萬元,重點用於兌付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農村特崗教師等人員工資報酬發放。  二、強化資金保障引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