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開悟的人,會有兩個「顯著」特徵,福報越來越多

2020-12-15 悅讀國學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兩個「顯著」特徵,福報越來越多

開悟的人,境界和格局非常人所能及,如同登上五嶽之巔,自然視野遼闊,能夠一覽眾山之小,而真正的開悟之人,往往會有兩個特徵。

01心中無事,無事勝佛

趙州禪師是一位著名得道高僧,也是六組慧能嫡傳的禪宗大師,趙州禪師有一個弟子,叫做文遠和尚,文遠每天都會在院子裡打坐參禪,然後拜佛,他自認為自己虔心拜佛打坐,一定可以悟道。

有一天,趙州禪師從佛堂路過,看見文遠和尚正在虔誠的拜佛,趙州禪師走過去,輕輕的用禪杖打了他一下,問,你在這裡幹什麼呢

文遠和尚回答說,我在拜佛呀!

你拜佛幹什麼?趙州禪師問。

文遠和尚就一愣,是啊,我拜佛幹什麼?拜佛是對佛祖的恭敬,而且可以表明心跡,表明心跡之後呢?他一時也想不清楚拜佛的真正意義到底在哪裡,於是就回答趙州禪師,起碼拜佛是件好事啊!

趙州禪師就對他說,好事不如無事,無事勝佛。

其實所有的人,最大的痛苦煩惱來自什麼?——就是來自於執念,來自於我執。

所有的執念,都會給你增加負擔,增加煩惱,增加壓力,都會擾亂你的平靜心,包括佛法也是一樣。

如果你執著於佛法,執著於有一個我在學習佛法,那麼同樣是我執,而且是一種更大的執念,同樣會帶給你煩惱壓力,讓你不能輕鬆,不能真正的解脫。

其實學好佛法的基本知識和理論,還是很重要的。

第一可以充實自己,避免心靈被那些塵世汙垢所佔據,你心裡有了正念,那麼邪念自然就沒有了,一聲佛號念到底,也是對治邪念的好方法

還有一點呢,就是說我們學習佛法之後,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金剛經所謂「持戒修福」,不持戒,就不能修福,這一點也很重要。

但是呢,我們學習佛法,不能一味的執迷於佛法,畢竟,所謂佛法,不過是一種藉助的工具而已,我們要借假修真,而不是執指為月。

什麼是執指為月呢?

就比如說我們要賞月,別人給你指出月亮的所在,那麼你就體會這個月亮,不要再盯著別人的這個手指

有的人一輩子都研究佛經,研究佛學的這些理論,但是僅僅停留在這個理論上反反覆覆的研究,推敲,甚至與人爭辯不休,這就是執指為月。

佛法的真正意義在於實修,在於體會當下,而不是局限於抽象的理論,也就是說,你必須走進去才能有所領悟,也必須跳出來,才能真正受益。

學佛的終極目的,無非是為了解脫煩惱,讓自己和他人生活的更輕鬆一些,沒有人可以長生不老,也沒有人可以超凡入聖,所謂開悟,並不是從此不做普通人,從此高人一等,而是更平靜,更快樂的的做一個普通人,僅此而已

所以趙州禪師會說,拜佛雖然是好事,但是呢,好事不如無事,無事勝佛

心裏面什麼事也沒有,甚至連佛法的概念都沒有,那麼這種境界,其實比拜佛還有意義。能達到這個境界,其實也就是開悟了。

02常駐清靜,報怨以德

報怨以德,出自老子《道德經》。

報怨以德,並不是說,對待壞人也要寬容大度,那樣就沒有原則了,實際上,老子主張報怨以德,是強調以德服人,正所謂,邪不勝正,怨是一種負能量,如果以怨報怨,只會讓局面更加不堪。

負能量可以讓一個人的運氣變差,所以對待負能量,不能被它同化,而是應該堅守自己的正能量,以德行來化解怨恨,這樣,負能量就不會對自己產生負面影響。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別人怎麼待我,這是我的因果;我怎麼去待人,則是我的修行。實際上,最理想的生活狀態,就是安住自己內心的平靜喜悅,任憑風雲際會,雨雪冰霜。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品味,而能坦然面對一切結果,換言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有人總不了解,總覺得報怨以德不行,應該以牙還牙,其實不然,這就好像,別人到你家偷了你的東西,你就去他家裡也偷點東西。那樣顯然是不行的。他受罰,你也跑不掉。

別人怎麼做是他的事,你怎麼做是你的事,別人怨氣再重,但是你自己始終德行具足,你給人的始終是正能量,那麼你的運氣就會越來越好。

以德報怨,實際上,真正的意思是,讓自己始終具足德,以德來面對一切「相」而心無分別,既能夠以德報德,也能夠以德報怨。

當一個人,能夠真正做到以德報怨,他的人生必定別開生面,從此後福無窮。

相關焦點

  • 真正開悟成佛的人,往往有這些顯著特徵,看看你有嗎
    隨著佛學在全世界的推廣,如今學佛的人可以說是越來越多,學佛的人越多,產生的問題也就越多。尤其在如今信奉科學的年代,學佛之人最疑惑的就是佛和菩薩真的存在嗎?存在的話又身處何方呢?佛語有云:「心中有佛,所見皆佛。」佛以各種方式顯現在眾生面前,所謂的見到,並非是表象上的見到,而是真切地感受到開悟的過程。開悟見性,明白了佛所說的經義真實不虛,自然就能見到佛了。
  • 真正開悟的人,會有這三大特徵,看看你身邊有沒?
    這是那位同行半開玩笑說的話,但是卻也從表明,像高僧這種開悟的人,他們早已將人世喧譁放下了。那麼真正開悟的人,都有什麼特徵?特徵一:開悟的人,生命會由繁至簡。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開悟的人,並不會立馬成仙,或者立地成佛。所以他們在外表上,和普通人不會有多大區別。但在他們和一般人心境上,心境還是有很大區別。
  • 什麼才算是「開悟」?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3個特徵
    開悟是什麼樣子?現在有很多描述,但是絕大部分都是錯的,因為大多數描寫開悟的人都沒有開悟,只是用大腦理解,哪怕描述的都一樣,也是錯的。同樣的,本篇文章也是錯的。開悟是什麼樣子,要聽那些開悟的人說,哪怕他們說的都不一樣,也是對的。區別就在於,兩個人都在給你講如何學會遊泳,不會遊泳的人就算背誦了一本遊泳教材,他講的也是錯的;會遊泳的人,即使從來沒有上過學,他說的也是對的。許多人通過各種方式苦苦追求開悟的境界。
  • 佛法: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三個特徵,你有嗎?
    在我們保持內心平靜的時候,我們都能悟道一些人生智慧,但當我們進入紛繁世俗之中時,我們所悟道的道理又會不知不覺地被遺忘,所以這種開悟只能被稱為小悟,是短暫的存在,不能長久的。要想做到大徹大悟就要在平日勤加修行,這樣我們才有機會一直保持開悟的狀態,不受各種情緒左右,遠離一切煩惱。真正開悟的人,往往都有這三個特徵,看看你身上是否也有呢?
  •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
    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看看你有沒有,大安法師開示開悟是每個學禪人夢寐以求,就是為了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得什麼性,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禪宗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慧能祖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悟道的過程,不是向外求索,而是認識內心,去尋找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
  • 真正開悟的人,究竟有多厲害?不可思議!
    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這就是開悟的狀態,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真正開悟的人,從不談開悟。相反,那些整天為了尋求某種特殊能量而去修行或者開悟的人,它們追求「永生」、想要「斷輪迴」、其實都是執念,這種人永遠也不能真正開悟。
  • 開悟、明德你知道多少?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你能做到幾條?
    但他每說的一句話,都極有分量,會讓你思考半天都明白不過來,他所預測的事情分毫不差,太神奇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一些人,十分的明理,他們看問題有與眾不同的見解,會做一些利益大眾的事情,情商高於一般人許多,他們開悟了嗎?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常人悟道有沒有方法?
  • 佛教:真正的「開悟」人通常有這三個特點,你有嗎?
    介紹在的時代,有很多人崇拜和學習佛教,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得到教化。我們常說啟蒙其實是兩個概念。啟蒙就是啟蒙,啟蒙就是啟蒙,啟蒙是分開的。所謂道是自然法則。如果我們的身、口、心都能符合這一規律,而沒有違反,那就是道。明白法律,看到自己的心,叫做覺悟。
  • 佛教:真正「開悟」過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質,你有過嗎?
    導語現今時代,拜佛學佛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夠得道開悟的人卻寥寥無幾。我們常說的得道開悟,其實是兩個概念。得道是得道,開悟是開悟,得道開悟是分開的。所謂的道,即自然界的運行法則。若是我們的身、口、意三業,都能夠與該法則相應,沒有絲毫違背,就叫得道。
  • 開心,開竅,開悟,有福報之人可見!
    一個整天憂慮重重的人,即使把經讀破,把頭磕爛,修行一萬年,也進不了道門之中,更別說開悟了。一個修行人如若不能開心快樂起來,愁眉苦臉的,無論做什麼都沒有意義,那麼你的靈魂也將是委屈的,其主要原因:一是不懂得如何化解煩惱與憂愁,二是沒有遇到真法與明師指點,更不懂修行的真諦。
  • 福報將要耗光的人,有這三種特徵,有一種也要警惕!
    本文由二大媽有話說原創,抄襲必究!人之福報,皆是因果,皆已註定。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有福氣,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言行不注意,自己的福報就會一點點消耗掉。福報被過度的消耗後,稍不留意就會為自己招來災禍。生活中,言語的刻薄成為了最令人討厭的行為之一,口不擇言,毫不溫和的語言,時時刻刻都在傷害著身邊的人。惡語傷人者必自傷,也許有些人不會計較,但更多的人會因此生恨。你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能抵達的高度,所以,你的嘴裡藏著你的福報和風水。
  • 真正有本事、見過世面的人,反而有兩個很「低調」的特徵,真奇怪
    人有本事,一看便知:真正有本事、見過世面的人,反而有兩個很「低調」的特徵,真奇怪。第一個特徵:有才華時不驕傲自大傳說,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其人本事很大,很有才華,就是在他的努力下,創造出了文字。倉頡的名聲越來越大,連黃帝都十分欣賞倉頡的才華,非常器重他。這樣一來,倉頡難免就有些驕傲自大了,不僅看不起周圍的人,連造字的時候也變得漫不經心。黃帝看到這種情況,很是生氣,於是找了一位年逾百歲的智者去「教訓」倉頡。智者見到倉頡後,說道:倉頡呀,我老糊塗了,對你造的幾個字很不明白,希望你賜教一下。
  • 開悟後有什麼變化?
    如果沒有這些現量變化作為基礎,沒有對內心固有情結造成的感覺障礙的突破,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開悟。一般來說,開悟主要包括以下具體證量:氣脈變化 開悟中的氣脈變化,乃是開悟在本質上不同於一般思想上的解悟、和淺表感覺體悟的一個根本關鍵。
  • 一位高僧說:真正好命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徵,未來會越來越順!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我們周圍,真正擁有「好命」的人,其實並不多。總有一些人,日子過得落魄不堪。大家都生活在差不多的環境裡,為什麼有的人能好運連連,而有的人卻總是黴運纏身呢?那些真正好命的人,他們到底有什麼特徵呢?曾經,小編我帶著這個困擾自己許久的問題,專程來到麓山寺,向一位得道高僧虛心請教。
  • 佛教:真正「開悟」過的人,應該是這樣的狀態!
    釋迦牟尼徹悟成佛的典故我們早已耳熟能詳,不過,佛世時尚有大機緣的眾生從佛修行,得聖賢果位,而佛入滅後,開悟明心者可謂寥寥無幾。俗諺說:「雞寒上樹,鴨寒下河。」用它來說明世人開悟的方式,雖然言辭粗糙,但道理去不粗糙。畢竟每個人的機緣不同,開悟的方式也必然是千差萬別。
  • 修行人開悟的前兆
    若真修道人,必經磨難,不魔不成佛,真正發心修行的人,在真心觸動的一刻即震動三界,一定會有千磨萬難在等著你;就像唐僧,自踏上取經路那一刻起,「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傳言即已遍滿三界,你歷劫累生的冤親債主、一切心魔、一切有緣都在路上等著你了。
  • 萬行書院:什麼是開悟?哪些人容易開悟
    【學員:師父,所謂真正的開悟是法理上的頓悟,還是頂門打開以後與宇宙連接?就學佛來講,他們兩個必須合二為一,就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方為道。最終理論就是功夫,功夫就是理論。如果你只有理論沒有功夫,你的理論就不夠究竟,沒有功夫的境界。
  • 佛教:大富大貴的人,身上都有這個「特徵」,看看你有嗎?
    《安娜卡列尼娜》中說過: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沒錯,天底下幸福的人,真的是相似的,那些大富大貴的人,身上也都有一個相同的特徵,看看你有嗎?這世上有四種人,第一、大富大貴的人。第二、貧窮困苦的人。第三、富貴的窮人。
  • 無名僧:學佛後有這3種表現的人,說明你已經開悟了
    知名媒體人、作家梁文道學佛已經有十多年。一次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針對記者提出的「學佛對您有什麼影響」。他說:這麼多年我一直關心外部的一切,從來沒有問過自己應不應該做一個更誠實、更善良、更有同情心、更自省的人?學佛讓我找到答案。在每一次做回向(註:回向是佛教修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功夫。
  • 佛教:業障深重的人,身上會有這四個特徵,你有嗎?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這個人業障深重。到底什麼是業障?業障深重的人身上又會有哪些特徵?其實業障一詞出自佛教,一般所指妨礙修行正果的罪業,比喻人的罪孽。在小說《西遊記》中有這樣一段話:你須用心了還業障,功成後超越凡龍,還你個金身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