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佛學在全世界的推廣,如今學佛的人可以說是越來越多,學佛的人越多,產生的問題也就越多。
尤其在如今信奉科學的年代,學佛之人最疑惑的就是佛和菩薩真的存在嗎?存在的話又身處何方呢?
佛語有云:「心中有佛,所見皆佛。」佛以各種方式顯現在眾生面前,所謂的見到,並非是表象上的見到,而是真切地感受到開悟的過程。
開悟見性,明白了佛所說的經義真實不虛,自然就能見到佛了。
修佛修的是心,是指心靈的開悟,但是對於開悟許多人並不了解,畢竟學佛之人無數,開悟的能有幾個?
修心如何才算是開悟?很多人在修行的過程中會陷入迷茫,就像船在狂風暴雨中沒有方向一樣,永遠也駛不到終點。
佛經上說「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慧。」修行是一個向佛的智慧慢慢靠近的過程,最終達到透徹萬物的智慧,從而開悟。
因此開悟往簡單了說,就是打開智慧之門,悟出人生的道理。真正開悟成佛的人,往往有這些顯著特徵,看看你有嗎。
01常做減法,生活簡單
俗話說:「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一個人生活中之所以煩惱不斷,災禍頻繁,不能開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心中的事情太多,每天都為了各種各樣的事情操心勞累。
這樣的人執著於過去,擔憂於未來,又放不下現在,大大小小的事情充斥了他的腦海,每天不得安寧。
正如《金剛經》所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這句話告訴我們,過去、未來、現在都是處於不斷地變化的,世事如白雲蒼狗,指不定又會變化成了什麼樣子,不可捉摸,擔憂除了讓自己徒傷心神,並沒有任何意義。
因此,真正開悟的人,懂得給自己的生活做減法,不擔憂未來,不執著過去,也不會糾結現在,使生活變得簡單。
無論做任何事情,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不想七想八,也不會難捨難得,而是讓自己的身心都能自由自在,不去操心任何無關的雜事。
因為他們懂得,大道至簡,操心太多並沒用。佛教三法印之一曰:「諸行無常。」世間萬物都是處於「變滅」之中,現在想的,將來不一定發生,一定會發生的,怎麼想也逃不過。
不如放下心中的煩惱,努力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只要自己盡力了,不留遺憾,無論結果如何,都是能接受的。
每個人都有煩惱,但有些所謂的煩惱,應該適當減掉。若發現自己能夠放下心事,做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謝,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這種境界,離開悟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