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歲就能親子共讀?和孩子這些敏感期有關!

2020-12-14 阿馬借閱

《騎鯨之旅》中寫道:0-2歲的親子共讀,就像一場騎鯨之旅。父母在生命的海洋遇到一隻通具人性卻無法表達的小鯨魚,你們一見傾心。它有自己無限無垠的好奇心,同時很想在浩瀚的大海中自由地遊動。為了和它共遊,你要誘哄它——甚至把自己偽裝成另一隻胖笨鯨魚!和它談論它理解和感興趣的事,一步一步靠近它……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在嬰幼兒時期,既坐不住、又拿不動、還看不懂,談親子共讀還為之過早。但其實,0-2歲是開始與寶寶共讀的好時機,因為在這期間,寶寶特有的敏感期會幫助他們更快地認知事物。

視覺敏感期

視覺敏感期從寶寶出生會持續到2歲半左右,這是孩子成長中的第一個敏感期,視覺處在高速發展期。

其中0-3個月是寶寶的光感敏感期,他們的視力僅限於明暗光線及模糊的物體輪廓。因此父母需要準備一些黑白卡片、玩具等,幫助寶寶視覺發展。有為視力尚未發展成熟的小嬰兒所設計的硬紙書,黑白和色調簡單的圖片能夠吸引並刺激嬰兒的視覺。

彩色的卡片和色調簡單的繪本可以在寶寶3個月大之後開始使用,這時,色彩絢麗、抽象的圖案,會發展寶寶的立體知覺。

細小事物敏感期

1歲到2歲期間,寶寶處在對細小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他們通過對細小事物的敏感,探索和發展著他們的觸覺和視覺能力。父母會發現,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手裡經常會緊緊攥著一些小東西,注意力也很容易被細小的物體吸引。比如帶寶寶出去玩,寶寶對美景無感,卻蹲在路邊一直看馬路上的小石子等等。這些絲毫不會引起成人注意的小東西,卻對細小事物敏感期的寶寶有著深深的吸引力。這種時候,不要打斷他們,專注力、觀察力便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得到提升的。

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會對"摳洞洞"很著迷,看到哪裡有洞,就想要撲上去摳、戳、挖,仔細研究一番。父母也許會發現,自己家中的沙發本來有個小小的洞,不仔細看根本不會發現,後來硬生生被處在"細小事物敏感期"的寶寶給摳成了大窟窿!

因此,可以給寶寶選擇洞洞書、翻翻書、觸摸書、布書,充分滿足寶寶特別愛探索的天性,讓寶寶發現這類書中隱藏的一個個小驚喜。

怎樣給低年齡寶寶讀繪本,更容易接受呢?

生動平實的口語化講述

在給孩子讀繪本之前,父母可以先快速瀏覽完故事的文字,消化之後再用口語講出來。因為口語更像我們平常和孩子對話,孩子也會更容易接受。

情節完整,細節豐富

低年齡的繪本故事內容往往會很簡單,父母可以邊看邊說。這時候孩子雖然還不太會說話,但已具備理解事情的能力,父母說故事時一定要認真,不能敷衍,別為了節省那一點點的時間而匆匆跳過繪本的細節,故事有頭有尾,才能吸引到孩子。

生動有趣、抑揚頓挫的朗讀

給孩子讀故事除了抑揚頓挫要明顯,還要儘可能多加配一些音效,善於用不同的聲音表達繪本故事中的各類不同角色,他們會聽得更認真。

自由閱讀不強迫

在培養孩子聽繪本的習慣時,如果發現孩子不專心或是不耐煩,就要適當停下來。可以故意製造假象說:媽媽累了,今天就到這裡吧。讓孩子以為媽媽不想讀了,而不是他們不想聽了。利用威逼利誘的方式不可取,比如說,媽媽規定,每天必須看幾本書;媽媽特意為你挑了那麼多書,你都不愛看等等。這一類的刺激性語言,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利於閱讀習慣的培養。

聲情並茂演讀法

講繪本可以用演讀法,即故事語言加上我們的肢體語言,用誇張的動作吸引孩子的興趣,比如,翻身、打滾、鞠躬、蹦蹦跳跳!有不少低齡繪本其實是很適合邊演邊讀的。

有內容的好故事

對於兩歲以上的小朋友,聽繪本重要的就不只是念的技巧了,更多是看故事內容好不好。孩子聽故事的起步有早有晚,很多兩歲以上的小朋友更在意的是故事是否好聽,只要他們喜歡,就可以聽得津津有味。儘量不要在講故事的時候加太多解釋的內容,因為孩子內心正迫切地等待故事下文,不合時宜地提問有時也會打斷孩子聽繪本的節奏。

不論是親子共讀還是給孩子讀故事,遵循孩子的發育特點,根據不同的敏感期選擇不同的繪本及方式閱讀,才能促進其能力和語言的發展!

相關焦點

  • 專家解讀早期閱讀與親子共讀對兒童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受訪的中國兒童英語學習者紙質閱讀率僅為49%, 0-2歲受訪者紙質閱讀率為55%,3-5歲受訪者紙質閱讀率為45%,6-8歲受訪者紙質閱讀率為47%,9-11歲受訪者紙質閱讀率為52%,12-14歲受訪者紙質閱讀率為47%,電子閱讀率也只有53%。
  • 寒冷天氣裡,和孩子共讀這些獲獎繪本,打造屬於你們的親子時光
    寒冷天氣裡,和孩子共讀這些獲獎繪本,打造屬於你們的親子時光 2020-12-05 1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不願讀繪本?4招掌握正確的親子共讀法,讓孩子「愛不釋手」
    01.什麼是親子共讀?它有哪些好處呢?親子共讀,又稱親子閱讀,是指在家庭中大人與孩子一起閱讀。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與孩子一起讀一起學習,不僅擴展了知識,又增添了孩子與家長的感情交流。正如《最好的繪本給孩子---0~3歲親子閱讀指南》中寫的:於孩子而言,在生命之初的三年裡,親子閱讀是父母所能送給孩子的美好的禮物;於父母而言,親子閱讀是浪漫的教養方式。親子閱讀的時光,也是父母和孩子情感連接的美好時光。
  • 親子共讀,共享溫馨時光
    親子共讀,共享溫馨時光 2020-02-27 0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庭教育智慧課堂 | 親子共讀《正義之士》
    家庭教育智慧課堂 | 親子共讀《正義之士》 2020-07-04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歲孩子聽音樂就手舞足蹈?別錯過聽覺敏感期,試試兒歌訓練法
    在1歲左右開始體現對音樂的感知,像上文提到的跟著音樂的節奏手舞足蹈、扭動,就是一種表現;到了4歲時,會發展到真正意義的敏感期,很多寶媽可以在這個時期開始讓孩子練樂器,對音樂比較敏感的孩子,說明確實在音樂上有一定的藝術欣賞和表現能力。
  • 繪本怎麼讀?親子共讀才能更好促進語言發展
    繪本把我逼成一個演員繪本怎麼讀呢?平平淡淡地讀下去,孩子根本不感興趣,時間長就不願意讀了。比如,當看到長頸鹿的時候,我要形容長頸鹿的脖子很長很長很長很長很長,就要用相當誇張的語氣和表情,並且手足舞蹈地拿我們前面的樓來比較,那麼孩子就會留下比較深的印象。把書丟給寶寶自己看不就好了?錯!
  • 3-6歲寶寶百看不厭的繪本書單,一起快樂親子共讀吧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的寶寶對繪本沒有興趣,其實這除了跟你和寶寶共讀的方式有關外,為寶寶挑選「適齡」的繪本也十分重要。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3-6歲寶貝最愛的書單,讓我們陪伴孩子快樂地親子共讀吧~1.《不認識的狗跟來了》-豆瓣評分8.2,情節簡單有意思。2.
  • 戰疫情 微課堂|親子共讀系列④宅家也幸福
    這一講,我要跟你談談繪本閱讀的第一個階段「翻書期」的選書方式和共讀技巧。翻書期,一般來說,在嬰兒6個月左右就可以開始了。你可能會想,6個月大怎麼閱讀啊?又聽不懂。的確,這個階段的孩子其實並不會真正意義上的閱讀,他們一開始拿到書會啃會撕,因為他不知道書本的功能是什麼。但是,慢慢地他們會發現書上有彩色的圖案,這些圖案好像跟日常生活裡的東西一樣。
  • 親子共讀,享閱讀時光!儀隴縣圖書館開展親子閱讀活動
    儀隴縣圖書館開展「書潤德鄉·幼兒繪本親子閱讀」活動 親子閱讀是親子互動交流中一種重要的形式和內容,它不僅促進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還有利於青少年兒童在閱讀過程中收穫知識,開拓視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各種文明禮儀,實現自我成長和發展。
  • 3-6歲敏感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去引導?
    3-6年齡段成長期中的孩子同樣由許多的敏感期所組成。作為家長的責任是了解孩子的敏感期,把握孩子這一階段生理、心理的特徵,抓住孩子的成長信號,不錯過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個關鍵節點。七大黃金期色彩敏感期:3歲左右過了2歲半之後,絕大多數孩子會對顏色和形象感興趣。
  • 延遲開學期間,如何挑選適合親子共讀的圖書?
    《阿——嚏,感冒了》(作者/ 繪圖:[日]瀨名惠子;譯者:黃惠綺)適合0 ~ 3 歲的兒童閱讀。這本書對於引導並幫助孩子們正確認識醫生是非常有閱讀價值的。要讓孩子愛上閱讀,首先家長必須愛上閱讀,成人的以身作則是孩子喜歡閱讀的前提和持續閱讀的動力。科學研究表明:父母自己閱讀的頻率越高、時間越長,孩子閱讀的頻率越高、獨自閱讀的時間越長,孩子的早期文字意識水平越高,越能積極參與親子共讀;每次親子共讀時間越長,孩子進行閱讀的頻率也越高。由此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 :拿起書來讀, 經常讀,讓孩子看到你在讀,跟孩子一起讀。
  • 家庭教育智慧課堂|親子共讀《小貓頭鷹》
    家庭教育智慧課堂|親子共讀《小貓頭鷹》 2020-07-03 03: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不愛讀繪本?親子共讀養成「四好」習慣,想讓娃放下書都難
    文|全文共2323字,閱讀時間約4.2分鐘周六工作室舉辦了親子閱讀指導活動,有位媽媽活動後找我私聊,她對我說:「真奇怪,我這孩子在家根本不喜歡看書,但參加活動是卻很專心。你們用了什麼特殊方法啊!」2、早期閱讀能力研究表明,從出生到3歲期間,如果能堅持和孩子一起讀書,建立閱讀習慣,那麼在青少年時期甚至成年後,他們也一樣會堅持閱讀,並且閱讀效率更高。
  • 抓住孩子「飢餓閱讀期」:與閱讀有關的飢餓記憶,讓人刻骨銘心
    有人說,少年時代讀的書會成為你生命的底色。白巖松也曾說過:「與閱讀有關的飢餓記憶,讓我刻骨銘心。」針對讀書,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還曾提出「閱讀飢餓期」的說法:孩子在6-12歲的小學階段能否養成好的閱讀習慣,關係到他們的成績和成長!
  • 智慧家教:談談「親子共讀」的指導策略
    智慧家教:談談「親子共讀」的指導策略 2020-04-16 1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抓住孩子短暫的數學敏感期!在家就能玩的蒙氏數學遊戲,讓孩子愛上...
    果果在做蒙氏幾何立體練習蒙特梭利提出,2-6歲是兒童一生中最重要的「數學敏感期」。1歲10個月左右是兒童掌握初級數概念的關鍵期;2歲半左右是兒童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比如下面這種數數畫圈的活動。但想必這個「天生」是遺傳學範疇的討論,而我們後天所看到的「這個孩子數學好,有天賦」云云,或許極大程度上是因為利用好了最關鍵的幾個數學啟蒙階段。孩子0-1歲的時候,大腦完成40%的發育,包括大腦神經元細胞、髓鞘和海馬體以及其中的各種連結都在這個階段發育完成。「3歲看大,7歲看老」,3歲時兒童大腦發育完成率約90%。
  • 南坪實驗小學開展「南精靈親子讀書會—百日共讀」活動
    為響應國家「全民閱讀」的號召,進一步落實「書香重慶」的建設,同時為更好地開展家校共育活動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更多的家長掌握科學的親子閱讀方法,助力孩子成長。本學期,南坪實驗小學康德校區四年級開展了「南精靈親子讀書會—百日共讀」活動。
  • 名師助力「親子共讀」,名著閱讀不再難
    這些題目既可以作為學生閱讀名著的自測依據,也可以作為家長與孩子深入討論的提綱,給了家長和孩子實實在在的學習抓手。操作方法建議:親子共讀家長和孩子按閱讀進度表同步閱讀。先各自分別閱讀原文,每天或每周固定時間按「閱讀單元」做親子討論——「情節回顧」題:可以由家長逐一提問,孩子回答,按「參考答案」核對。
  • 芝士親子早教:0-3歲的發展,竟然佔到一生的80%
    「錯過0-3歲的階段,就錯過了孩子終身發展的大部分。」這是芝士親子早教遵循的一大著名的教育法。研究表明,寶寶在0-3歲能力和人格的形成完成了60%,而腦發育會在這個階段完成80%,早教就是在這個黃金階段對寶寶進行正確的引導和養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