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譜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文化特有的存在。由此可見,宗族觀念已深入到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無論中國人走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只要查一查族譜、家譜,就能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經的生存情況。
如今,在韓國有一個華人家族,300多年前因為躲避戰亂,被迫來到韓國來生活,近400年來,家族成員依然用中文寫族譜,還保持過年、過元宵等中國的傳統習俗。這個家族就是廣平田氏。
田氏祖先在古代中國是達官貴人,「田忌賽馬」中的田忌就是戰國時期的齊國大將軍。西漢時期,漢武帝的舅舅田蚡就做丞相、太尉。可見,田氏祖先是有著顯赫的家世。
韓國的廣平田氏,發源於山西洪洞,這裡曾是中國許多姓氏的祖居之地。話說韓國田氏祖先一生有4子,其中的第二子名叫田亥實,他從山西洪洞遷到河北廣平的一個村子來居住,這個村子叫風正村。
在廣平居住的田氏後人中,出了一個大官,做到了朝廷的兵部尚書,這個人名字叫田應,兵部尚書可不簡單,相當現在的國防部長,虎父無犬子,田應的兒子田允諧也不簡單,做了吏部侍郎,相當於組織部長。一家出了兩個朝廷一品官,真是滿門生耀,榮耀至極。
清軍揮師南下,闖入山海關,橫掃河北地區,明朝皇族和遺臣四處逃竄,之後,清軍又進攻朝鮮,並活抓了田允諧之子田好謙,當時田好謙正好在朝鮮做生意。由於,朝鮮王國已投降清軍,所以,清軍把田好謙交由朝鮮處置。
後來,朝鮮釋放了田好謙,此時的他已有家不能回了,中原戰亂未平,河北老家的親人生死未明,百姓流離失所,他只好暫居朝鮮,等待天下太平再回老家。於是,田好謙在朝鮮定居下來,並在那裡生兒育女,開枝散葉,由於他文才了得,聰明能幹,最後步入仕途了,做了朝鮮的通政大夫。
由於思鄉心切,田好謙每年都打聽家人的下落,每年都帶著自己的子子孫孫做一件事:向著家鄉的方向行跪拜禮,以示對祖先的崇敬之情,不忘祖恩。後來,田好謙到死也沒有回過故鄉,這是他一生最大的遺憾。但他臨死前,告誡子孫們要必須回中原尋根問祖,告訴他們是中國河北廣平人。
田好謙去世後,他的兒子田會也很有出息,朝鮮派田會出使清朝,互通友好。於是,田會趁著這個機會,找到了父親的故鄉——廣平風正村,並與族人共話當年,還把田氏族譜的後代資料補寫完整。
田會去世後,他的兒子田得雨當上了朝鮮節度使,為了讓子孫後代知道自己是廣平田氏後代,在重修族譜時特別標寫著田家是中國人,來自廣平風正村,以免後代時間長之後不知自己來自何方,並且,田得雨還要求後代去世後,都要在墓碑上寫著「廣平田氏」四個字。
正因為經過田氏歷代祖先的不斷地倡議和告誡,韓國田氏後人的宗族意識相當強烈,雖然歷經近400年歷史,田氏後代經常來河北廣平開展尋根認祖,他們始終認為自己是華人的後代,身上流著華人的血液,他們的祖先來自中國,並不是什麼神仙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