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就是為農民說話的」
病重期間,毛豐美仍然堅持整理建議,準備將農民的聲音帶到全國人大會議上。資料照片
毛豐美的筆記本。 資料照片
毛豐美走了,那個嗓門亮、愛激動、敢為中國億萬農民建真言的人,走了。
從「赤腳獸醫」到一村之長,從「幹」字文化奠基人到「中國功勳村官」,從連任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到「農民代言人」,被人們親切喚作老毛的遼寧省鳳城市大梨樹村原黨委書記毛豐美,把貧窮的小山村建設成現代版的「世外桃源」,把農民的心聲帶到北京並最終變為現實,把一個盡職盡責的農民人大代表形象展示給世人。
把「體面」的建議帶到北京去
「他來自田野,在全國人大會議上,言必三農。他情系鄉親,在涉農政策立法中,據理力爭。村官毛豐美,履職盡責,不辱使命,他是最仗義執言,永遠為農民說話的人大代表。」——這是毛豐美當選中央電視臺「2012年度中國法治人物」時的頒獎辭。
毛豐美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沒穿過西裝,沒系過領帶。
1993年,他當選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後,準備穿得體面點去北京開全國人大會議。西服好穿,可從沒系過領帶的毛豐美拿著領帶犯了愁。
「當時俺們村辦的龍鳳賓館裡有個客人是系領帶的,我找到他請他教毛書記系領帶。他剛開始很詫異,這麼個小村子居然出了個全國人大代表。後來教毛書記系領帶時,他半開玩笑地對毛書記說,你到北京去可得替我們農民多說話啊。」與毛豐美共事了30多年的史淑雲回憶說。
這句玩笑話被毛豐美記在了心裡。他尋思,不僅要穿得體面,還得帶著「體面」的建議到北京去。
於是,毛豐美開始挨家挨戶搜集「意見」。「我有想法,我覺得電價太貴,不公平。」在村民於進陽家,毛豐美了解到,城裡一度電是三毛五,而農村一度電一塊二。由於電費太貴,很多農民捨不得用電,晚上還靠蠟燭照明,家裡的黑白電視機只能當擺設。
第一次到北京參加全國人大會議,毛豐美就提出了農村電價貴的問題。在小組討論時,毛豐美講述了農村用電情況和要求降低電價的理由。當時主管農業的副總理姜春雲聽了毛豐美的發言,立即責成電力主管部門妥善解決農民用電問題。
會後不到3個月,遼寧省農電局有關領導專程到大梨樹村向毛豐美反饋農村電網運行和整改情況。3年後,中央開始加大農村電網改造力度,全國投入了3000多億元,幾年後全國範圍內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第一次反映問題就一下子命中目標。我發現,只要建議提得準確,國家是會根據實際情況考慮解決的。」毛豐美曾這樣總結道。
最敢為農民說話的全國人大代表
毛豐美連續當選為八屆、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在全國人大會議上,他多次就「三農」問題「放炮」,被國內外各大新聞媒體聚焦,一時傳為美談。
從1998年九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始,毛豐美關於取消農業特產稅的建議一連提了幾次,終於在九屆人大第五次會議上得到解決。同樣是在九屆人大會議上,毛豐美還帶著取消農業稅的建議上會。直至2006年,我國取消農業稅。
毛豐美曾經說:「作為一名來自農村基層的代表,我要為農民兄弟說話,要敢講真話,要反映農村真正存在的問題,讓黨和國家了解真實的農村,制定出符合農村實際的政策來。這才對得起人大代表這個身份。」
2007年,毛豐美當著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志的面提出農民貸款利息太高的問題。毛豐美說,農民貸款太難,農民的宅基地和土地不能抵押,貸款利率也比城裡人高出不少,沒有錢,想發展什麼都不容易。結果,當年,解決農村金融問題寫進了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他說:「我寫過的建議很多,但其實問題只有七八十個,有些問題只要一天不解決,我就會反覆提。」
還有一次,毛豐美和其他代表一起去某市鄉村調研,發現當地的河流受到化工汙染,十多萬人喝被汙染的水十多年。他就裝了兩瓶黃黑色的汙水,帶著去參加全國人大會議,開會時直接擺桌上。發言時,他越說越激動,最後乾脆站了起來,甚至拍了桌子。
這事很快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當年,政府就開始安排資金打深井,3年時間,喝水的事解決了。
連任五屆全國人大代表,20多年間,毛豐美共提出涉及「三農」問題的議案、建議近200件,其中大部分被採納,被譽為「中國農民代言人」「最敢為農民說話的代表」。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何曄暉認為,議案、建議提得多還是少並不是評判代表履職好不好的標準,關鍵是看提的問題是不是提到了點子上、是否能落實。「毛豐美提了很多建議,大部分都很有針對性,得到落實的更是不少。這是認真思考、用心調研的結果,是所有代表學習的榜樣。」何曄暉說。
不愛惜自己身子的倔強代表
毛豐美性子急,為工作著急上火落下了一身病:冠心病、胃炎、胃潰瘍、咽喉炎、頸椎病、前列腺炎……但只要頂得住,他就對自己的病絕口不提。他一年能有兩個月掛著吊瓶,卻從沒有老老實實躺著掛過,總是一邊打點滴,一邊忙工作。
2009年12月,已經退居二線、擔任村黨委副書記的毛豐美躲著出差同行的人,連買了三條內褲並且都穿在了身上。但即便如此,當他回到家時,便血已經到了難以控制的地步,那天毛豐美的血竟然透過褲子染紅了車子的坐墊。
2010年1月,因為結腸癌,老毛做了四期化療。為參加全國人大會議,本該在醫院靜養觀察的他帶病去搞社會調查,去尋訪熱點和焦點。家人百般勸阻,毛豐美卻堅持到底。他說:「我必須認真履職,人民的呼聲我帶不到北京,我能去當鴨子聽雷的代表嗎?」
工作,治病;再工作,再耽擱。就這樣猶豫著,糾結著,轉眼到了2012年初春。毛豐美又要去北京參加全國人大會議。在毛豐美穿西服的時候,他忽然有了疑問,西服為什麼變新了?女兒驚慌地說,是拿到乾洗店乾洗後又讓人重新熨燙過。毛豐美覺得衣服還像以前那樣合體,就高興地穿好了西服。
然而,毛豐美啟程去北京那天,姐弟三人送完父親回到家中卻泣不成聲。其實,那兩套西裝還有大衣是兩個女兒重新為他定製的,因為那時的毛豐美被疾病折磨得慢慢消瘦,女兒們按原來衣服的樣子重新製作,只是尺碼都縮小了一號。
毛豐美一直抱病堅持工作。到了2012年年底,他感到身體很難受,在安排完村裡諸多事務之後,在市領導和家人的勸說下,決定到上海做手術。當時複查的結果是,肝臟、膽管出現腫塊。治療的方案有兩種:一是手術,二是介入治療。當時毛豐美已經收集整理了好幾份建議,信心滿滿地準備把這些建議帶到北京。假如做手術,肯定參加不了2013年的全國人大會議。最後,毛豐美決定只進行介入治療。
那段日子,毛豐美一邊緊鑼密鼓地整理提案,一邊接受治療。由於肝部和膽部出現嚴重炎症,導致他全身瘙癢。他在那些日子裡幾乎整夜不睡,嘴裡咬根牙刷,強忍瘙癢和疼痛,一遍遍斟酌、修改自己的建議和議案。
就這樣,毛豐美一直堅持到了2014年3月。這一年,他第一次因為身體疼得實在堅持不下去,在聽完政府工作報告後請假回到了家裡。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參加全國人大會議。
大梨樹村黨委副書記王麗輝回憶說:「毛書記在病重期間還念念不忘農民的事,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如果可能,我還要反映農民的呼聲。』」
有人說他是個敢講真話、無所忌言的代表,也有人說他是不愛惜自己身子的犟脾氣代表。而毛豐美說,作為一名來自農村基層的人大代表,向黨和政府反映農村工作,把農民的聲音傳遞上去,這是神聖職責,「我就是為農民說話的」。(記者 殷泓 畢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