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馬文芳:我是農民健康的「守門人」

2020-12-12 人民網河南頻道

  主持人: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總編輯 劉雅鳴

  本期嘉賓: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通許縣大崗李鄉蘇劉莊村村醫 馬文芳

  ●我當了13年全國人大代表,呼籲了13年,最大的希望就是鄉村醫生後繼有人。

  ●農村疫情防控,物資要充足、人員要到位。平時準備工作做得好,才能迅速投入戰鬥。

  ●全村人的血糖、血壓等健康指標我都清楚,我就是俺村的「活健康檔案」。

  ●大家不叫我馬代表,都愛叫我小名——「馬套」。我願意一輩子為老百姓「拉套」。

  編者按:5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國在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生體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短板。織就人民健康「防護網」,廣大農村應得到更多關注。本期《總編有約》特邀全國人大代表馬文芳,圍繞我省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交流探討。

  平時抓好戰備,才能隨時戰鬥

  主持人:在抗擊疫情的非常時期,您是怎麼度過的?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經歷?

  馬文芳:大年初一那天,俺村組織抗疫突擊隊,開始對外地回來的25名人員逐戶走訪,一天兩次入戶量體溫、消毒。大家紛紛捐款,給村裡購買隔離服、口罩、消毒液和噴霧器。那段時間壓力特別大,但也明顯感到,老百姓更團結了,黨組織的向心力增強了,村民的公共衛生意識也大大增強了。以前農民早上洗把臉就行,現在進出家門都洗手,街道環境都比以前乾淨多了。

  主持人: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存在哪些短板和不足,您有什麼看法和建議?

  馬文芳:我們診所擔負著全村13項公共衛生服務工作,通過應對疫情發現,預防能力、應對能力都不行。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短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服務設施不足、資金投入不足、人才儲備不足。我當全國人大代表13年了,也呼籲了13年,最大的希望就是鄉村醫生後繼有人。要解決問題,就要對鄉村醫生加強培訓,給縣、鄉、村的醫院或診所配備必要的衛生設備。平時準備工作做得好,一旦發生疫情,基層衛生組織才能迅速投入戰鬥。

  一座反映農民心聲的「小橋梁」

  主持人:今年全國兩會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召開的,意義非同尋常。作為一位資深代表,您準備了哪些建議,做了哪些調研工作?

  馬文芳:人大代表必須去調研,去學習,去訪問,這樣才能提出好建議好議案。只有提出好議案,才能表達老百姓真正的心聲,為他們服好務。

  這13年我調研了7個省、38個市縣,覆蓋400多個村莊、4000多人,提出建議、聯名提出議案300多件,親眼見證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進步。圍繞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我今年打算提交4份建議,比如加強農村幼兒學校教育,提高農村老年人健康水平等,特別是針對疫情防控,農村診所要加強物資儲備。

  今年疫情防控期間,我調研一靠打電話,二靠發信件。最近這幾個月,我收到的信就有2000多封,給我寫信的有鄉村醫生,也有全國各地的老百姓。我是農民,這麼多年來,我一直關注農民、農村、農業的問題,比如農村的油改電、小學上學難、道路重修不重養護等。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座「小橋梁」,農民的心聲、願望和期盼通過我這個「小橋梁」反映上去,讓國家制定政策更完善,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

  169塊錢恩情重如山

  主持人:您在民間行醫53年,這麼多年奔走鄉裡,支撐您的力量是什麼?

  馬文芳:這源於一段痛苦的經歷。1961年我10歲那年,我母親得了傷寒病,父親為了給母親治病,挨家挨戶借錢,但母親還是去世了,那時她才32歲。母親去世後第5天,我8歲的弟弟也染上傷寒,在我家最痛苦的時候,俺村父老鄉親伸出援助之手,不僅捐款169塊錢,還幫忙抬著我弟弟去開封市看病,但最終沒能留住他。短短幾天時間,傷寒病奪去了俺家兩條人命。我就想,農村為啥沒有醫生?為啥老百姓看病這麼難?從那以後,我下決心這輩子一定要當醫生,給老百姓治病,報答鄉親們的恩情。

  主持人:農村有許多貧困戶因病致貧,您在健康扶貧方面有哪些好建議?

  馬文芳:以我們村為例,我們每周至少要去看望一次貧困戶,做到「隨叫隨到、不叫也到」,給他們建立健康檔案。每個村民的血糖、血壓等健康指標,我都清清楚楚,我就是村裡的「活健康檔案」。

  我今年快70歲了,幹勁還大得很。家裡人非常支持我,我女兒拿出實際行動,正在我診所附近蓋一個扶貧車間,把俺村的好紅薯加工成粉條粉皮、酸辣粉,能讓40多個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我現在每個月1000多塊錢工資,都用到了村民身上,就是希望能為老百姓好好服務,為他們多作貢獻。

  主持人:平時大家怎麼稱呼您?

  馬文芳:俺村沒人叫我「馬代表」「馬醫生」,都叫我「馬套」。「馬套」是我的小名,俺爹給我起這個名字起對了,我願意一輩子為老百姓「拉套」。(河南日報記者 柯楊 馬雯 整理)

(責編:於思遠、楊曉娜)

相關焦點

  • 當好社區健康守門人,五裡牌地區人大代表實地視察
    紅網時刻通訊員 肖姝 長沙報導為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更好推進社區醫療事業發展,12月19日下午,長沙市芙蓉區五裡牌地區人大代表視察五裡牌街道車站北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工作。五裡牌地區人大代表會前視察活動。座談會上,五裡牌街道車站北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蘇波對2020年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診療情況、公共衛生、家庭醫生籤約等各項業務工作,及中心提質改造、發展規劃等做了詳細匯報。座談會現場圖。
  • 「我就是為農民說話的」——追記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鳳城市...
    資料照片 毛豐美走了,那個嗓門亮、愛激動、敢為中國億萬農民建真言的人,走了。 從「赤腳獸醫」到一村之長,從「幹」字文化奠基人到「中國功勳村官」,從連任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到「農民代言人」,被人們親切喚作老毛的遼寧省鳳城市大梨樹村原黨委書記毛豐美,把貧窮的小山村建設成現代版的「世外桃源」,把農民的心聲帶到北京並最終變為現實,把一個盡職盡責的農民人大代表形象展示給世人。
  • 偃師市這個村衛生室獲「2020中國家庭健康守門人」光榮稱號
    村衛生室是農村衛生工作的網底,年年歲歲守候在鄉親們身邊的鄉村醫生是農民家庭健康的第一守門人。日前,偃師市翟鎮鎮劉佔朝和郭秋霞所在的翟西村第一集體衛生室喜獲國家衛健委人口文化發展中心頒發的「2020中國家庭健康守門人」光榮稱號,以表彰其在在疫情防控期間為家庭健康做出的突出貢獻。
  • ...模範法院」實至名歸 全國人大代表及27家媒體記者密集點讚蘭考...
    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崔平新)5月15日,在兩位全國人大代表和多名律師、學生、群眾代表的見證下, 27家媒體記者,受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邀請齊聚蘭考法院,體驗、採訪「兩個一站式」工作開展情況。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通許縣大崗李鄉蘇劉莊村村醫馬文芳說:「蘭考法院構建「立審執」聯動工作機制,實現公平正義提速增效,切實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蘭考法院在2020年初獲得『全國模範法院』,實至名歸。」
  • 全國人大代表王欣會:加強法治教育呵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全國人大代表王欣會:加強法治教育呵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 村醫張榮蘭:村民健康「守門人」
    甘洛縣玉田鎮覺鐵村村醫張榮蘭,28年如一日,甘當村民健康「守門人」,用點點滴滴的真情和奉獻,為脫貧攻堅,健康扶貧儘自己力量,贏得了父老鄉親的好評,也多次得到各級各部門的高度評價。1992年,正值青春年華的張榮蘭從甘洛縣職業高中畢業,當時她看到家鄉覺鐵村缺醫少藥、農民看病難的狀況,便下定了學醫行醫、為民除疾的決心,她毛遂自薦,找到村「兩委」,順利成了一名光榮的鄉村醫生。誰也沒有想到,這位年輕姑娘回村裡當上了「赤腳醫生」。
  • 最高檢檢察長張軍回復河南15位全國人大代表聯名信 都說了啥?
    大河網訊 (記者 宋向樂)「我收到了您和路俊霞、程芳等15位代表的來信,您和其他幾位代表在信中提出的意見,我認真作了研究,並請我院職能部門擬出正式《回覆意見函》請審閱。」5月25日,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寶豐縣大黃村黨支部書記馬豹子意外地收到了來自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籤名的回信。
  • 最美家醫當好健康「守門人」
    自1996年從醫以來,她遇到過數不清的突發情況,但唯一不變的,是她始終以患者為先的工作態度,用真誠為居民健康撐起「守護傘」。也因為這份醫者仁心、兢兢業業的堅守和「最美家醫」事跡,她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國家庭健康大會上,獲評2020年「中國家庭健康守門人」稱號,並作為獲獎代表登臺接受表彰。
  • 遼東學院: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基層健康的「守門人」
    畢業生積極做好基層健康的「守門人」,紮根基層工作,擔負起全科醫生的責任,有效解決農村居民「看病難」的問題、有效推動分級診療等工作。中國農村人口眾多、對健康的需求逐年增長的狀況下,農村有限的健康資源與健康需求之間的矛盾與日俱增。全科醫生是廣大農民群眾就醫的第一接觸點,為農民提供了大量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承擔著農民健康守門人的重責。
  • 我州開展全國、省人大代表集中視察活動
    按照全國人大、省人大安排,12月9日至10日,州人大常委會組織甘孜代表小組的全國人大代表、甘孜州選舉的省人大代表和部分州人大代表,在瀘定縣、海螺溝景區管理局和康定市,圍繞「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實施情況和「十四五」規劃編制情況,開展集中視察,並召開座談會,聽取工作匯報,就相關問題展開討論
  • 白銀區:健康「守門人」 走進千家萬戶 ‖ 宜養篇⑥
    白銀區:健康「守門人」 走進千家萬戶 ‖ 宜養篇⑥ 2020-12-16 2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涇縣蔡村鎮:貧困戶健康的「守門人」
    今日一大早,蔡村鎮小康村村醫梅旭東就背著出診箱、帶著健康一體機等體檢設備,和村扶貧幹部一起冒著酷暑驅車來到十公裡外的河衝村少華託老所,為住在這裡的貧困老人陳世發做健康隨訪。  陳世發老人是小康村獅村組的貧困戶,因患腦梗塞導致行動不便喪失自理能力。
  • 人大代表:復工戰「疫」前沿的急先鋒
    吳萍說,作為人大代表,無論面臨什麼困難,都要堅定站在第一線,解決困難、做好示範。 復工復產的背後,是情緒的穩定、供給的保障、士氣的提振、抗疫的決心。在工廠車間裡見到全國人大代表、一汽大眾成都分公司塗裝車間面漆工段工人黃波。「抗擊疫情是一場硬仗,現在工人們做足了防控措施,對工作環境安全放心,對公司發展充滿信心,心裡都很踏實。」
  • 家庭健康守門人 不是親人勝十分
    家庭健康守門人不是親人勝十分——嶽陽樓區家庭醫生健康扶貧側記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馬如蘭 曾蘭花「考慮到健康扶貧對象不方便通過手機和線上操作電子健康卡,我們在全市率先為轄區所有健康扶貧對象發放居民電子健康實體卡,本周可全部發放到位。」
  • 代表委員微心願|全國人大代表魯曼:讓鄉村「活」起來,成為人人嚮往...
    常年紮根基層的魯曼,是來自江蘇鹽城的一名全國人大代表,同時也是青年返鄉創業大學生中的一員。  「因為愛情,因為熱血,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守在家鄉的鄉親們富起來,讓鄉村『活』起來。」魯曼堅定地說道。  創業以來的這十年,經年往事歷歷在目。每次的「柳暗花明又一村」都在她心裡種下一顆感恩的種子,她說:「我特別感謝當地政府的幫助和支持,在我每每幾乎走投無路時向我伸出援助之手,讓我在創業的曲折路上,能夠有勇氣跌倒再爬起,並愈挫愈勇。」
  • ...了改革開放傑出貢獻百人名單;她是唯一連任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
    6月,申紀蘭作為唯一的農民代表,參加了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的第二次世界婦女大會,9月,申紀蘭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出生於平順縣山南底村的一個農民家庭。9歲時她就下田勞動,14歲參加滅蝗蟲戰役,15歲響應抗日民主政府號召成立紡花織布小組,並擔任組長。1946年,17歲的申紀蘭嫁到西溝村。
  • 他們成為百姓健康的「守門人」
    他們成為百姓健康的「守門人」 2020-05-21 0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於曉東院長走訪全國人大代表張桂玉
    於曉東院長走訪全國人大代表張桂玉 2020-04-01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簡氏頭條:簡氏全國人大代表名單匯總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國家權力機關行使我國權力有利於保證人民群眾參加國家管理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簡氏人大代表實屬族人驕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簡氏族人有哪些吧!簡勤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江西)人物簡介1989年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獲學士學位。2008年北京奧運會江西站火炬傳遞,火炬手。2010年7月任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四川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2013年5月,獲得2012四川十大財經風雲人物獎,2015年9月擔任廣州任廣東省移動總經理。
  • 「最美人大代表」的履職之路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2020年,市人大常委會開展了「最美人大代表」風採展示活動,在各區、縣(市)人大常委會推薦的基礎上,遴選出了26位「最美人大代表」候選人進入風採展示的點讚環節。活動吸引眾多市民群眾關注,共有47.68萬人次參與,收到點讚超過207萬,最終確定了17位「最美人大代表」(按姓氏筆畫為序)。「最美人大代表」是杭州各級人大代表的典型縮影,他們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忠實為人民群眾服務,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大代表的初心使命。他們依法行使代表職權、履行代表職責,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