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兵器全集,日本三菱Ki-21陸攻九七式重轟炸機

2020-12-10 騰訊網

三菱Ki-21(陸航九七式重轟炸機)是針對日本陸軍航空兵1936年2月15日公布的技術指標而設計製造的,第一種生產型為三菱Ki-21-1a。由於生產能力不足直到1939年Ki-21-1a才開始裝備駐防中國的第60航空團。中國戰場的經驗表明該機火力和防護均不足,Ki-21-1b和Ki-21-1c增強了裝甲防護,加裝7.7毫米89式機槍,可裝載更多的燃油,機身彈艙更大,發動機為850馬力中島Ha-5 KAI星型活塞發動機。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時,a、b、c三種改型均已退出一線作戰部隊轉入二線部隊,或當作教練機使用。而一線戰隊開始裝備動力更強勁的Ki-21-II型1500馬力三菱Ha-101發動機。1941年生產的主要機型是Ki-21-IIa型和Ki-21-IIb型,它們均配備了踏板擊發的機背12.7毫米1式重機槍槍塔。

日本進攻東南亞地區時在本土、朝鮮和滿洲保留了三個Ki-21-II戰隊。當時日本駐臺灣的第5航空團負責菲律賓戰役,下轄第14和第62大隊。1941年12月8日空襲了阿帕裡、土格加勞、美岸和呂宋島上的一些目標。裝備有三菱Ki-21的第3航空團以法屬印度支那為基地,則轟炸了泰國的暹羅和馬來亞。這些三菱Ki-21在中島Ki-27和Ki-43戰鬥機的護航下基本消滅了英國皇家空軍和澳大利亞皇家空軍設於亞羅士打、巴特沃斯等地的軍事設施。1941年到1942年日軍捷報頻傳,三菱Ki-21(也被盟軍稱為「Sally」)表現出色。1941年12月到1942年1月的仰光戰役中Ki-21損失慘重。Ki-21-IIb是最後服役型號,幾乎參加了太平洋到遠東的所有戰鬥。Ki-21系列共製造2064架。

參數:

型號:Mitsubishi Ki-21-IIb

類型:五座中型轟炸機

動力:兩臺1500馬力三菱Ha-101星型活塞發動機

性能:4720米高度最大平飛時速486公裡,巡航時速380公裡,爬升至6000米需13分13秒,實用升限10000米,最大航程2700公裡

重量:空重607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10610公斤

尺度:翼展22.50米,長16.00米,高4.85米,翼面積69.60平米

武器:五挺單管手動7.7毫米89式機槍(機頭、機尾、機腹和兩側),機背一挺12.7毫米一式機槍,最大可掛1000公斤炸彈

《二戰兵器全集》系列如需分門別類系統查詢,可關注同帳戶名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二戰兵器全集,日本三菱Ki-30俯衝轟炸機
    1936年5月日本帝國陸軍航空兵公開了用於替代當時在役的三菱Ki-2和川崎Ki-3轟炸機的新一代轟炸機的技術要求。三菱Ki-30的首架樣機為懸臂中單翼帶固定尾輪後三點起落架布局,帶整流罩的固定式主起落架,裝一臺825馬力的三菱Ha-6 星型活塞式發動機,1937年2月28日首飛,表現不錯。第二架樣機換裝功率更大的川崎Ha-5KAI星型活塞發動機。相對於第一架樣機它的性能提升不是很大,但無論如何已經遠遠超出了陸軍提出的技術要求,所以很快就獲得了16架預生產型的訂貨並於1938年1月服役。
  • 日本陸軍三菱九七式重轟炸機的型號發展與識別特徵
    去年的時候,我曾經發過一個微頭條,內容是美軍A-20攻擊機以傘彈突擊紐幾內亞某機場上的日本九七式重轟炸機的戰場照片。今天突然有讀者質疑這圖片上的飛機到底是不是九七式重爆。日本陸軍最終決定兩者結合,採用三菱的基本設計和編號,但換裝中島發動機,並且在生產型上引入中島キ19的機頭和彈倉設計。所以キ21原型機的外觀和後來量產的九七重爆區別很大。
  • 日本轟炸機百年發展史,早期產品與德國關係緊密!
    百年來日本戰機款式眾多,觀史君將分多期盤點,本期為日本轟炸機篇之二!圖為三菱一式陸上轟炸機,空重8噸,最大起飛重量15.4噸,搭載兩臺1850馬力發動機,時速437公裡,配5挺不同口徑機槍/炮。該戰機簡稱一式陸攻,首飛於1939年,歸由日本海軍麾下,因為後續替代品研發不順,所以,直到日本投降,一式陸攻都是日本海軍的主力轟炸機,共生產2435架。
  • 「東亞劊子手」:日本96陸攻和一式陸攻,曾讓歐洲都感到震驚
    96陸攻服役不久,三菱公司將其進一步改良,於1939年試飛了後繼機型一式陸攻,並於1941年正式服役。該機長20米,高6米,翼展25米,最高時速428千米,航程更是超過了6000千米。該機標誌性特徵便是其從頭到尾幾乎一個直徑的桶裝機身,不僅簡化了工藝,降低了自重,還增大了機身空間,還方便了機內人員來回走動。
  • 二戰兵器全集,日本中島Ki-49「怒龍」中型轟炸機
    中島Ki-49「怒龍」於1938年設計完成,用於取代日本陸航中頗為成功的Ki-21重轟炸機,Ki-21主要裝備駐防滿洲和中國的航空戰隊。 Helen轟炸機還裝備了駐防蘇門答臘沙班和棉蘭的第12戰隊,參加了對緬甸、和東印度的作戰,還與Ki-21共同執行了對加爾各答的空襲。
  • 稱霸一時,幾種二戰日本著名艦載機
    日本是世界上較早研發航空母艦的國家之一。日本在1922年建造的「鳳翔」號航母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艘標準的航空母艦。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曾建造了11艘艦隊航母和若干輕母水母,一度橫行海上,成為其野心高度膨脹的催化劑。而二戰時期的日本戰機也曾一度稱霸長空,特別是二戰前期的零式確實在全世界數一數二,成為現在不少人吹噓的資本。
  • 二戰「豆戰車」的代表——日本九七式中型坦克,如何成為日本主力
    自詡為"亞洲最強的"日本自然而然地也擁有著自己的裝甲部隊,但他的主力並不是德國的"豹"和"虎",也不是蘇聯的"T-34/85"和"KV-1"。而是劍走偏鋒,選擇了體積小、重量輕的裝甲車,最具代表的就是今天的主角——九七式坦克。
  • 二戰裝備講堂之九七式中戰車,日本坦克部隊的支柱!
    歡迎來到【有觀點大歷史】為你帶來的【二戰裝備講堂】,本期的主角是日本九七式中型坦克。九七式九七式是日本二戰時期的主力中坦,與九五式輕坦合稱日本帝國陸軍雙壁,九七式中型坦克的開發始於1936年,目的旨在替代八九式中坦,先說說它的研製過程,日本軍方提出的要求是九七式中坦的重量不能超過八九式,也就是12噸,為什麼有這個要求呢
  • 二戰兵器全集,日本川崎Ki-48輕轟炸機
    在日本侵華戰爭中,日本帝國陸軍航空兵遇到了蘇聯援助中國的SB-2輕轟炸機。日本人驚訝的發現,SB-2的最大飛行速度極高,日本戰鬥機甚至無法攔截。軍方要求川崎公司立即研發類似的高速雙發輕轟炸機,不僅要有較大的載彈量,更要求最大平飛時速達到485公裡,這就是1938年1月出現的Ki-48輕轟炸機。該機為中單翼布局,常規尾輪式可收放起落架。樣機裝兩臺川崎Ha-25星型活塞發動機,發動機安裝在機翼前緣的短艙中,機身可容納4名機組成員,四人為駕駛員、投彈手,導航員和無線電員兼射手,機身內有炸彈艙。
  • 二戰日本「空中艦隊」的主力,外形酷似「雪茄」的一式轟炸機
    二戰時期的日本的海軍不僅開創了航母戰的先河,更是建造了史無前例的巨型戰艦武藏號和大和號(雖然沒有什麼用),在巔峰時期連美國都要懼它三分。不過隨著美國海軍從珍珠港的失利中逐漸恢復,戰爭機器至此之後馬力全開,給予日本「全方位的照顧」,資源和人力極度匱乏的日本最終還是被美國按在地上「摩擦」了。
  • 二戰兵器全集,威力頗為不俗的日本九八式20毫米機關炮
    九八式20毫米機關炮自1938年開始入役日本陸軍,最初是按防空和反裝甲兩用炮的用途設計的,所以它的外觀顯得略微古老。這種炮彈類似於九七式反坦克槍所發射的彈藥,不過略長,藥筒稍大,能夠在247米距離上穿透30毫米鋼板,這種彈藥用來打擊低空飛機,其效果可想而知。九八式機關炮主要用來防空,很少有反坦克的戰例記錄,但它循環射速較低,僅120發每分鐘,加之使用20發盒式彈匣,射速就更低了。 九八式機關炮有少量雙聯裝型號,日軍配備了多種型號的雙聯機關炮。
  • 川崎Ki-91,用於向美國本土投擲原子彈的重型轟炸機
    在轟炸美國本土這件事情上,日本人明顯比德國上心,二戰德軍由於歷史原因在《凡爾賽條約》限制下,所有軍備研製都是偷偷摸摸進行。1935年元首重建三軍時才慢慢進入正軌,但時間有限而且在閃電戰的理念下,空軍成了前線戰術支援工具,對於打造戰略空軍基本是後期用於翻盤的賭徒心態。
  • 二戰兵器全集,性能優異的日本川西N1K「強風」水上飛機
    本系列文集可查詢目錄,進入選擇下方菜單:武器裝備 二戰兵器全集。 1940年日本海軍認為需要單座浮筒式水上截擊機並立項研製。中島飛機製造廠的A6M2-N浮筒式水上飛機是以著名的三菱A6M2「零式」機為基礎的改型機,只是權宜之計,而川西N1K1「強風」則是專用的浮筒式水上飛機。這是一架極富想像力的飛機,1940年9月開始設計,採用機身下中置大型浮筒加兩側翼下吊掛小型穩定浮筒的布局。
  • 長谷川1/48 日本九七式戰鬥機Ki-27
    舉報 Ki-27俗稱九七式戰
  • 二戰時期各國著名轟炸機賞析
    B-24解放者轟炸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研製的一種重型遠程轟炸機。B-24轟炸機採用常規氣動布局,大翼展上單翼,收放式起落架,雙垂尾;飛機裝備四臺星形發動機;具有載彈量大、航程遠的特點。該機是二戰時期美國生產得最多的大型轟炸機,同時也是使用得最多的轟炸機,多達1.9萬架的產量確立了其在飛機發展史上的地位。
  • 翱翔藍天的九七式戰鬥機,生不逢時的產物,最後淪為教練機之用
    二戰期間,為了能夠在空戰中取得一定的成績,日本陸軍航空兵可謂想盡了各種辦法,各種符合空中作戰的戰機也因此應運而生。但因為戰爭指揮等一系列失誤,日軍的空戰計劃未能發揮出應有的水平。而我們今天文章要提到的這架飛機,曾經被寄予厚望,但最終也逃不過被遺忘的命運,它就是日軍的九七式戰鬥機。
  • 【特性對比】二戰「名機」之重型轟炸機
    威靈頓式轟炸機最大飛行速度:410km/h; 威靈頓式轟炸機最大載彈量:2040kg; 威靈頓式轟炸機武器裝備:6挺彈徑7.7mm機槍。
  • 專為轟炸我國內陸而生,產自三菱,二戰日本速度最快戰鬥機Ki-83
    侵華戰爭開始後,在戰局的不斷推進下,日本開始憑藉壓倒性的空中優勢對我國內陸城市開展無差別轟炸;在中國空軍和蘇聯志願援華抗日空軍聯隊的攔截下,日軍的轟炸機編隊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損失,日本陸軍開始尋求一款可以為轟炸機遠程護航,為轟炸我國內陸地區的轟炸機提供制空保護的遠程高速戰鬥機;同時尋找比即將服役的Ki-46偵察機性能更好的替代品。
  • 日本陸軍的中型坦克發展之路,從九七式中戰車到一式中戰車
    相比於10噸重的二號樣車,15噸重的一號樣車則顯得防禦力驚人。其採用的裝甲板是更為成熟的表面滲碳裝甲,堅固度要比傳統的鋼製裝甲更為堅固。車體正面裝甲和炮塔正面裝甲以及側面裝甲厚度均為25毫米厚,其餘部分皆為20毫米厚。這樣的防護水平,放在1936年的日本絕對算得上是中型坦克。
  • 二戰兵器全集,日本川崎Ki-102攻擊機
    Ki-102樣機與Ki-96有很多相同之處,也製造了3架,首架1944年3月試製成功,為中單翼常規可收放尾輪起落架布局,裝兩臺三菱Ha-112-11星型活塞發動機,分離式串列雙人封閉座艙。除了樣機還製造了20架預生產型,1944年10月該機獲得軍方訂貨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