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讀西遊記,發現一個怪現象。孫悟空與大妖怪賭鬥,往往光明正大先叫門,雙方照面後開始打嘴仗,個子炫耀一番,最後才賭命廝殺;但那些有名字頭銜的小妖遇到孫悟空時,就算對孫悟空毫無敵意,還是被他卑鄙偷襲致死,有些小妖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如:黑熊精的朋友蛇妖白衣秀士和蒼狼怪凌虛子;金角銀角的隨從巴山虎和倚海龍;獅駝嶺的巡山小妖小鑽風等等。
難道是因為他們不被偷襲就難以殺死?顯然不是!
只能說小妖們的命不值錢。殺小妖不值得費口舌,不值得廣為人知,不能表現出殺人者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西遊記中,人命在國王眼中如草芥;妖命在妖王面前亦如草芥。
誰會在乎?
麒麟山上的一個妖精小校,名喚有來有去的小妖怪會在乎。
他認為自家大王心太毒:姦淫虐殺若女子,殘暴變態
我家大王忒也心毒,三年前到朱紫國強奪了金聖皇后,一向無緣,未得沾身,只苦了要來的宮女頂缸。兩個來弄殺了,四個來也弄殺了。前年要了,去年又要,今年又要,今年還要,……」
他同情被大王強奪了的金聖娘娘,更可憐那些頂缸的卑微宮女。
他還認為大王要屠滅一座城池更是天理難容:
我大王使煙火飛沙,那國王君臣百姓等,莫想一個得活。那時我等佔了他的城池,大王稱帝,我等稱臣,雖然也有個大小官爵,只是天理難容也!」
有來有去覺得賽太歲做那樣的事天理難容,自己卻無力阻止,只能做無力的反抗。
有人會說有來有去出場後只和孫悟空說了幾句話就被打死了,從哪裡可以看出他的反抗?
吳承恩沒有明寫,但他通過寫孫悟空變化成有來有去的身份,讓有來有去「活過來」,在魔王面前表達了不滿與憤慨。
何以見得?
因為這個孫悟空變化的有來有去跟以往孫悟空變化的小妖區別很大。比如:金角銀角那回,孫悟空打死倚海龍,然後變成他的模樣去請金角銀角的媽媽吃唐僧肉。孫悟空不得不按小妖倚海龍的身份,尊「禮法」給老妖婆磕頭行禮。
「老孫既顯手段,變做小妖,來請這老怪,沒有個直直的站了說話之理,一定見他磕頭才是。
孫悟空是個好面子的,他當時就感嘆一生只給三個人(菩提、觀音、唐僧)磕過頭,根本不想給那老妖婆磕頭,但還是老老實實做了。為什麼?因為不想穿幫壞了事。
但這回來到賽太歲面前,孫悟空卻改了性子?
行者見了,公然傲慢那妖精,更不循一些兒禮法,調轉臉朝著外,只管敲鑼。
吳承恩在藉機告訴讀者:這是有來有去才會做的事情。
下面這句話,也能看出有來有去對賽太歲的不滿,他不願意去下戰書。這句話同時也提醒我們,孫行者根本不知道有來有去去下戰書前跟賽太歲說過什麼話,他怎麼可能會說「我說我不去,你卻教我去」這樣的話?
行者把鑼往地下一摜道:「甚麼何也,何也!我說我不去,你卻教我去。
假設有來有去沒死,結合前文說的活著的有來有去對賽太歲的評價,他去朱紫國下了戰書,回來後有這樣的行為舉止和言語,就說得通了。
這就是有來有去對賽太歲無力的反抗。
前文提到有來有去同情金聖娘娘的遭遇,他可能暗地裡想過救她,甚至冒險悄悄探過路,了解過金聖娘娘在後宮裡的情況。
你看他偏是路熟,轉過角門,穿過廳堂。那裡邊盡都是高堂大廈,更不似前邊的模樣,直到後面宮裡,遠見彩門壯麗,乃是金聖娘娘住處。
孫悟空第一次來,但熟門熟路,直奔金聖娘娘之處?吳承恩頗費筆墨地描述孫悟空來到金聖娘娘住處的過程,就是為了強調後宮嚴密。孫悟空不可能熟知,有來有去才可能知道。
但有來有去從某個時候開始對金聖娘娘的態度卻發生了變化。
行者上前打了個問訊道:「接喏。」那娘娘道:「這潑村怪,十分無狀!想我在那朱紫國中,與王同享榮華之時,那太師宰相見了,就俯伏塵埃,不敢仰視。這野怪怎麼叫聲接喏?是那裡來的這般村潑?」
「接喏」就是隨意打招呼,無尊卑禮貌。孫行者後面對金聖娘娘尊敬有加,為何剛見面卻吊兒郎當呢?還是吳承恩老爺子在借孫悟空表達有來有去對金聖宮的不滿。
為何?因為慘死的宮女也!
大人物遭了難,有人保著;小人物成了犧牲品。
因為你是皇帝老婆,神仙送你「貞操衣」;因為你是平民弱女,死了兩個還能再死兩個。
小妖也貪名逐利,希望得個「大小官爵」。更希望脫了那身獸皮?穿上「仙」衣,成仙了道?
一個妖怪要擺脫妖怪的這個身份,有兩條路可走:要麼靠武力值,像孫悟空一樣,打出一條光明大道;要麼找個靠山,沾點道家仙氣。
西遊記中的妖怪喜歡道士,喜歡跟道士瞎聊天,還喜歡扮作道士的模樣。
大概是因為接近道家,是他們最有可能脫離妖海的機會吧。
這就是為什麼有來有去一見到孫悟空變化的道士,就跟見到熟人似的,大嘴巴毫無防備。
那妖物就象認得他的一般,住了鑼槌,笑嘻嘻的還禮道:
想像著有來有去笑嘻嘻還禮的畫面,眼底裡藏著卑微與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