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書信慢,車馬很遠,一生只愛一個人。」這句詩因為一首很中國風的歌而紅了起來。的確,古時用書信表達感情,車馬相比現代的交通工具相比就慢了很多。但是,親自書寫的信表達出來的感情才能讓人感覺很真實,這種感覺是電子郵件所傳遞不了的。
然而,有這樣一本名叫《山茶文具店》小說寫的就是用書信傳遞感情。店鋪老闆雨宮鳩子經營一家文具店,同時還給客人們提供代寫服務。比如給死去的動物寫弔唁信,宣布離婚的公開信,拒絕借錢的回絕信,寫給摯友的分手信......不管委託大小,哪怕是一個代抄寫的菜單,她都能出色地完成。
在這裡我注意到了一個細節,委託雨宮鳩子代筆的客人呢,有的是在匆忙的情況下,讓她寫一封書信,有的是慕名而來,知道她可以處理這類事物,才委託她來做。但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並沒有告訴她寫的內容都寫什麼,怎麼寫,只是大概說了一下做什麼用的。但是,每次雨宮鳩子都能出乎意料地完成這項任務。
在一般人看來,什麼內容都沒有提供,想做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這看起來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這件事情到雨宮鳩子的手裡,就變成了一個施展創作才華的機會。憑藉她多年練習的硬筆書法,軟筆書法的功底以及對書信包裝的理解和認識,真誠的對待每一個來訪者的委託,設身處地地站在委託人的角度上,用真情去書寫每一封信。
在我看來,委託人沒有過多的要求正是給了雨宮鳩子很大的施展空間。相反,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做事情總會受到很多限制,自己的能力發揮不出來。而這種局面就可以理解為「霍布森選擇效應」。
那麼接下來,我將通過下面的內容,詳細說說什麼是「霍布森選擇效應」?這種效應會將我們思緒禁錮的原因。在實際生活中,為什麼會經常出現「霍布森選擇效應」?如果想要突破它,要怎麼做?這裡我提供了三個方法論。
01、什麼是「霍布森選擇效應」?這種效應會使我們的思維陷入僵化,變得故步自封
在理解這個概念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在英國,有一個名叫霍布森,從事馬匹生意的商人,每次在他賣馬之前都會對買家說「我的馬匹很多,你們買馬租馬,我都會給你們很優惠的價格」。於是前來看馬的人絡繹不絕。霍布森馬圈很大,但出口只有一個,他要求買家只能在出口等著挑選馬。由於出口很小,大家發現挑來挑去的馬都是小的,瘦的,病弱的,根本不是在馬圈裡看到的高大魁梧的馬,感覺像是中了圈套。
這個故事中,買主進入馬圈,看到有很多馬,看似自己有很多種選擇。實際上,商人在他們的選擇上設立了條件,只允許在很小的出口等待。雖然有很多的選擇,實際操作起來,選擇面很窄。這也正是商人奸詐的地方,故意把出口設立得很小,給買家設立一個圈套,買馬只能從老弱病殘裡選擇。
人們自以為在一個很大的範圍內做了選擇,實際上思維和選擇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限制,人們的眼界和思路才被迫受到約束,得不到創新。後來,管理學家西蒙,把這種沒有選擇餘地的「選擇」稱為「霍布森選擇」。這個概念隨後也做了延展,「霍布森選擇是一個小選擇、也是一個假選擇,也把大同小異的選擇也歸為假選擇」。
類似的情況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經常能看到,比如現在孩子們的升學考試。學校招生都是按照學生學習成績的排序入學。為了進入一個好學校,長大以後有一個好前途。學生家長在學生課餘時間報了很多學習輔導班,上學學不到的知識,輔導班繼續學習;上學學過的知識,輔導班鞏固學習。殊不知,這樣做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的一些潛力也不會被挖掘出來。家長看似為孩子成長鋪平了道路。實際上,卻縮小了孩子的可行性發展。
再回到這本書中,委託雨宮鳩子寫書信的人,如果給她設立了很多條條框框的東西,要求她用什麼樣的紙張去寫,用什麼顏色的筆墨,什麼樣的字體去寫。在很多方面都加以設置,那麼她寫出來的東西也就不會投入太多的感情,這就像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都用一個模子印出來的東西一樣,也就不可能會得到很多的好評。
我們可以看出一旦落入了「霍布森選擇效應」的陷阱裡,就會被很多條條框框控制住,而不能肆意的發揮創造,沒有選擇的餘地就等於扼殺了前途。一個人如果選擇了什麼的環境,就選擇了什麼樣的生活;如果想要過不一樣的生活,就要從現在的生活中掙脫出來,跳出當前設置的框架,來獲得更大的空間。
只有我們深刻理解「霍布森選擇效應」的背後真正含義的時候,才會發現我們在日常生活很容易掉進這個陷阱當中,為了不當這個「井底之蛙」才會迫不及待尋求解決辦法來掙脫這個深不見底的漩渦。
02、為什麼會產生「霍布森選擇效應」呢?通過幾個實例更加深刻理解這一理論
從前面我們可以看出「霍布森選擇效應」在實際生活中出現的情況很多的,我們來悉數看一下產生這些情況的原因:
1.以自我為中心只關注自己,不做橫向對比
社會很大,形形色色的人也不計其數,以我為中心的也有很多。就拿日常常見的坐公交車這個事情來說,上下班早晚高峰期,乘車的人很多。這個時候有的人就因為擁擠,踩到自己腳了,感覺疼痛就破口大罵。對方道歉了,有時因為態度不好還依然不依不饒。
上下班高峰期,大家都擠在一輛公交車上,難免會出現擁擠空氣不好的情況。你感覺到擁擠,別人也一樣感覺擁擠。不止一個人,車上興許還有孕婦了,孕婦行動本身就不方便,一樣擠在公交車上,也沒說什麼。選擇這種交通工具的方式就這樣的特點,不要只關注到自己的不舒服,身體條件比你差的都忍受過來了,自己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因此我們不要只為自己考慮,大家生活在一個共同的空間環境中,要相互謙讓才能和諧共處下去。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想一想,我這樣做對周圍的人或者事情有沒有影響。如果有影星啊,會有什麼影響,如果可以減小影響我要怎麼來解決。
2.把自己關在一個封閉的盒子裡面,讓自己的思維陷入了封閉的狀態裡
俄國作家契訶夫在他的小說《裝在套子裡的人》中刻畫了一個性格孤僻,膽小怕事,想做一個純粹的「守法良民」別裡科夫。嚴苛的專制制度深深的侵入了他的內心,殘害了他的思想,使他恐懼一切變革的事物,表面上看他是沙皇統治的維護者,實際上是一個深受其害的受害者。而別裡科夫也成為了維護舊事物,害怕新鮮事物,阻礙社會發展的代名詞。
這個問題在我們日常的寫作中也很容易產生。很多人對於寫作是很牴觸的,包括我在內,在上學的時候寫個作文簡直就要了命。看著龐大的寫作字數要求,心裡直發慌,苦憋半天也寫不出幾十個字來。好不容易有了寫作內容,又在為湊不上寫作字數犯愁,每寫幾段話就要數數字數。一篇作文寫下來都快要把小命搭上了。
我想我上學時經歷的情況也是大多數人遇到的,平時的學習內容都集中在書本上,沒有機會去接觸書本以外的課外書,就造成了我們的眼光都聚焦在書本上的那一點點實例,自己的思維也禁錮在裡面。再加上自己的學藝不精,學習到的內容沒有充分消化吸收,使得自己收穫的內容更加片面和狹窄。
所以把自己關在一個僅屬於自己的世界裡,整個人的思維都會受到限制,思路也打不開,做事情也得不到滿意的結果。如果我們想要突破這個狀態,就讓自己的思緒打開,讓外面的新鮮血液加融入到自己的身體裡,充實自己的大腦。
3.「單向思維」作祟,受到束縛的思維促使人們「一條路走到黑」
在以前,學校的授課方式大多是照本宣科,課程大綱裡或者書本裡要求講什麼,老師就會講什麼,完全按照課程安排的順序進行。這樣的教育方法,雖然說可以牢固的吸收老師所講的內容,但是書本裡的內容畢竟有限,很容易將學生的思維禁錮在裡面。換個思路在問這樣的問題,可能就不會回答了。
這種方法教育出來的學生,思路雖然不會跑偏,會按照書本裡的內容走。但是思維大多不會拐彎和發散。很容易沿著那條思路一直走下去。做法不太過激還好,如果執意按照原來的方法走,很容易鑽進牛角尖裡出不來。倘若遇到學藝不精的,學到了一個錯誤的想法,在錯誤的道路上也會越走越遠。
對於個人來說,如果陷入了「霍布森選擇效應」的困境,就不可能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道理很簡單,任何好的與壞的,優與劣的都是在選擇中產生的,非此即彼。如果可選擇的範圍太過狹窄,很容易選擇錯。所以,提供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方案,在這些內容中做出選擇,才能算上是真正的判斷。
所以,我們要避免「單項思維」給我們帶來的思維上的束縛,極力把自己「單項思維」拓展為「雙向思維」甚至是「多向思維」,讓自己靈感的火花到處碰撞擦出更多的靈感的種子。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一條路走到黑。
03、如何突破「霍布森選擇效應」這一形式主義呢?通過《山茶文具店》的故事,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同時提供三個方法論讓你擺脫這一漩渦
「霍布森選擇效應」嚴重困擾著人們的思想,讓有潛力的人發揮不出來。要想擁有雨宮鳩子那樣的不受束縛的創作空間,我們應該試著用以下方法論來突破自己。
①擺脫「自戀」,多與其他事物相比較,找出良性狀態
如果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都會像乘坐公交車一樣,光想著自己,那這個世界就沒法和平相處了。我們要想從這漩渦當中擺脫出來,就要學會換位思考,多從別人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才能做到內心的平和。
就像《山茶文具店》裡,雨宮鳩子在寫弔唁信時,一般都用較淡的墨去書寫,是因為代表過度悲傷,眼淚滴落硯臺而讓墨色變淡的意思。再寫這封信時,雨宮鳩子的腦海中數度浮現可爾比夫人的笑容。甚至有那麼一下子和可爾比思夫人的手一起握著毛筆。將自己的情感與委託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寫完信時,用淡墨在白色捲紙上寫完內文,再從和平時相反的方向將捲紙折起,讓文字露在外側。一般來說,正式書信都會使用兩層信封,喪事所用的書信則使用單層信封,以免不幸雙至。如同參加葬禮時,必須避免濃妝豔抹或佩戴花哨的首飾,信封也和信紙一樣都要使用素白色。
書中,雨宮鳩子並沒有單單考慮自己,簡單的隨手寫完書信應付差事就完了,而是設身處地的站在對方的角度上,頭腦中就有了「來自他人」的不同意見,而這個「他人」的不同意見,給了她很多的指點,更好的完成委託人的委託,避免「霍布森選擇效應」帶來的片面的影響。
只有像雨宮鳩子那樣,不以「自我為中心」多站在其他人的角度上,或許你的思路就真的打開了。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當你在一片新的世界中遊刃有餘的時候,「霍布森選擇效應」就真的離你而去了
②不要成為「裝在套子裡的人」,多與其他人接觸,擴大思維
就像上面的我的寫作經歷一樣。老師跟我講,寫作和學習一樣,要多多接觸別人的寫作想法和思路,有可能會引發你的靈感,別人生活上的瑣碎的事情可以引發你聯想到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事情。整理出來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經常寫文章保留下來,就是你的成長趣聞。
在《山茶文具店》裡,雨宮鳩子雖然自己經營著一個文具店,每天都在店裡,自己接觸到的人也都相對聚焦在來店裡買東西的陌生人。但是,她並沒有因此放棄與這些人交流的機會,每當有顧客進店,她都會熱情的招呼進店,遇上善於言談的客人,也會聊上幾句,同時也豐富了她的經歷。除此之外, 她每周也會抽出時間跟朋友外出旅行去接觸接觸外面的世界。
由此可見,如果我們要擺脫封閉的思維,不想成為「裝在套子裡的人」那樣的人,都要走出去,多接觸其他人,去認識客觀世界,在開放的環境裡,擴大思維,多維度多角度的去看待這個世界。只有這樣,思維才不會被束縛。
在我們深刻了解到擴大思維的重要性的時候,我們自己就會不自覺地走出封閉的自己,去「呼吸外面的世界」,「裝在套子裡的那個人」也將成為過去。像海綿一樣去汲取想要的營養,這些「營養」也會滋養你最擅長的領域生根發芽,綻放它的美麗。
③多做幾種選擇的方案,擺脫「單一思維」
就像上面提到的教育,原來我們的教育方式都是輸入式,澆灌式的教育,老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說一是一,說二是二,單向思維,思路單一。而現在的教育方式發生了改變,發散式思維,老師做引導,學生去聯想,觸類旁通,由點及線,由線及面,擺脫了單一的思維。學生的頭腦相比以前就靈活了很多。
在《山茶文具店》裡,雨宮鳩子經常使用各種各樣的筆墨,來表達各種感情。她是經營文具店的,這一點她有豐富的資源。所以她能展現出很多種感情出來。比如,只要挑選感覺比較柔和的字體,即使是鉛筆,也能夠表達內心的微妙之處。在注重整體禮節的同時,我希望內容能更充滿真情和溫馨。
在這個世界上,不會讓人直走一條路的。雖然世界是統一的,但是它絕不是單一的、單調的一種形式。它是多樣的、豐富多彩的。事物在運動和發展中的各種可能性的集合構成了「多樣性的空間」。
管理學上有一條重要的格言:「當看上去只有一條路可走時,這條路往往是錯誤的。」毫無疑問,只有一種選擇方案就無所謂擇優,沒有擇優,選擇和決策也就失去了意義。因此,多做幾種方案,才能有從中選擇的機會,更能擺脫「單一思維」。
因此,只有擺脫了「單一思維」之後,做決策的時,也會自然的多做出幾種方案,以供自己或他人選擇。當你能做出多種選擇的時候,說明已經把這件事情思考透徹了, 剩下就是實施執行了,勝利在向你招手。
寫在最後:
從雨宮鳩子給別人寫信的故事,我們知道多角度,多元去思考思考問題做出來的效果總是會超出想像。那麼,我們通過擺脫「自戀」,擺脫那個「裝在套子裡的人"的影響,多與其他事物相比較,拓展思路,才能避免落入「霍布森選擇效應」的陷阱。
正如奈斯比特在《大趨勢》中指出的,當今時代是一個「從非此即彼的選擇到多種多樣選擇」的時代。在多元的,開放性的社會系統裡,完全可以打開思維,開拓多維的視野,做出多樣的選擇,完全沒有必要把自己擠到一個狹小的小路上,一條路走到頭。如此一來,「霍布森選擇效應」也就不告而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