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說2020年首部破8電影《1917》有望奧斯卡?

2020-12-24 喬喬電影

電影藝術的發展,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目標,即是「提高觀眾的沉浸感」。

最先,盧米埃爾兄弟用《火車進站》中衝向鏡頭的火車,讓觀眾驚呼逃離,首次實現了電影作為影像藝術的沉浸感體驗。

而後,隨著有聲技術的發展、彩色技術的發展、包括更好的攝影機的出現,電影在沉浸感的增強上越行越遠。而到了近年,3d技術和高清攝影機的出現,更是讓這種沉浸感的提升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吸引了李安、卡梅隆、徐克為代表的著名影人的廣泛參與。

由此可見,一代代的影人,其對拍攝技術和手法的革新之中,始終在圍繞著一個目標:如何能夠讓觀眾更真切地進入到電影的世界中呢?

而這一看似專屬於科技環節的課題,在電影《1917》中,卻得到了一種更加「電影化」的答案——並非依靠科學技術的更新,而是使用運鏡、構圖、照明、戲劇上的呼應,等等電影表現手法和語言,去製造影片的節奏,帶觀眾進入到這種節奏、並沉浸於其的變化和張弛之中,從而切實地感受到導演所傳達的信息。

近年來的戰爭電影中,《敦刻爾克》是非常個性化的一部。

諾蘭並沒有像一般的戰爭片那樣去塑造人物、鋪設劇情、最終落入一種人性偉大的主旋律式歌頌或對戰爭之中個體人類無力渺小的強調或對戰爭乃至於人類文明本質的追探。諾蘭將重點放在了剪輯的節奏設計上,讓多線敘事中的各部分形成了一種時間點從錯位到逐步統一吻合的變化狀態。

無論是導演諾蘭,還是主演馬克裡朗斯、湯姆哈迪和菲爾懷特海德為首的演員陣容,都給予了這部電影以濃厚的英國血統。

而如果我們來看《1917》,導演薩姆門德斯、演員陣容裡的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科林費斯、馬克斯特朗、喬治麥凱,都同樣是純正的英國出身。從這個角度看,或許英國影人對於戰爭電影的創作上總會有別樣的新鮮創意也說不定。

在《1917》中,最為讓人眼前一亮的點是導演在創作思路上的出人意料。薩姆門德斯作為一個著名的舞臺劇導演,在戲劇性的打造上功力無需任何語言描述上的贅冗論證,其代表作《美國美人》和《革命之路》,也都是圍繞著「中年危機與家庭」的主題、建立在高度濃縮化的場景之中、通過臺詞和戲劇層面的手法而形成的「類舞臺戲劇」式作品。

但是,《1917》中·薩姆門德斯卻給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呈現方式:對舞臺戲劇式風格的相對弱化,通過電影化手法而進行的、更加偏重於電影表達系統的方式。

首先,在這部電影中,就像《敦刻爾克》一樣,薩姆門德斯也和諾蘭做出了相同的選擇----對傳統敘事方式的棄用。不同於一般的戰爭電影,在《1917》中,無論是作為核心人物的兩位主角、還是作為「與主角產生短暫交互」的各位配角,在電影中的人物塑造都是不慎豐滿、甚至在配角的層面上可以表述為「面目模糊」的。

由此一來,一般戰爭電影、甚至全題材電影之中非常重要的「建立觀眾與人物的情感紐帶和立場認同·」這一道工序,就完全消失了。

在傳統的電影中,我們正是需要建立與人物的同調,才能夠和人物一起同呼吸共命運,從而去理解人物的行為、感受到戰爭對於人物的傾軋,從而接收到導演想要表達的主旋律或戰爭批判。但是,這樣的一個紐帶,在《1917》中,由於大量人物的背景含糊、面孔模糊所造成的大量空白,被薩姆門德斯人為地切斷了。

《敦刻爾克》之中,我們尚能看到諾蘭對馬克裡朗斯的祖孫二人、湯姆哈迪的一些個人性格塑造,但《1917》無疑要比它走得更遠、程度更甚:除去主角之外的絕大部分人物,都成了單純的「與主角偶遇」的存在,沒有過多的性格展示,也沒有獲得更多的展示空間,只是在鏡頭前短暫出場。

那麼,傳統的紐帶被切斷了,薩姆門德斯又是如何創造出了比一般電音更加出色的觀眾沉浸感呢?他的重點,放在了「節奏」之上。

在本片中,最為核心的一點就是:門德斯創造出了觀眾節奏與主角節奏的完全同步,從而讓觀眾得以在感受上與主角徹底同調。

這樣一來觀眾等同於徹底站在了主角的立場、甚至是主角的「視線」之上,其對於主角所處世界的沉浸感,自然也就比一般的電影強多了。

相關焦點

  • 時光晚報:《1917》奧斯卡最佳電影穩了?
    01.奧斯卡最佳影片贏家初現:《1917》穩了?第31屆美國製片人工會獎剛剛揭曉全部獎項歸屬,薩姆·門德斯執導的戰爭題材電影《1917》獲得製片人工會獎的電影類最佳劇情片。製片人工會獎被視作每年奧斯卡最佳電影獎項的重要風向標。
  • 電影《1917》,憑什麼獲得2020年奧斯卡金像獎10項提名?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剛剛上映不久的由美國夢工廠出品的戰爭片《1917》,全片時長119分鐘,由國際知名演員喬治·麥凱、迪恩-查爾斯·查普曼主演的,影片主要講述兩個年輕的士兵,穿越戰線,冒死拯救戰友的故事。好廢話不多說,我就直接切入主題。
  • 《1917》,一部「冷靜」的戰爭電影,卻拿到奧斯卡最佳特效獎
    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給人類社會所帶來的傷害堪比一場沒有硝煙的世界大戰,人類與病毒的抗爭絲毫不亞於一百多年前的這場戰爭,而在國內疫情初戰告捷之後上映的首部大片就是這樣一部悲壯的一戰電影《1917》,對於所有接受了疫情考驗的人們來說有著格外不平凡的意義。
  • 第92屆奧斯卡頒獎猜測:《1917》或成最大贏家,「小丑」是影帝熱門
    2020年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將於美國當地時間2月9日(北京時間2月10日)舉行,此次頒獎將聚焦在多部強片對決,包括《1917》《寄生蟲》《小丑》等,堪稱「奧斯卡大年」。
  • 《1917》獲奧斯卡三項技術大獎 帶給你十足的沉浸感
    《1917》獲奧斯卡三項技術大獎 帶給你十足的沉浸感  北京時間8月4日,備受內地影迷期待的好萊塢視效巨製《1917》,於北京舉辦中國首映觀影,同時發布「使命必達」版預告。  作為影院復工後,首部「為大銀幕而生」的視效巨製,當天影院再現盛況,媒體人、跨界名人、知名博主齊聚一堂,都有序戴著口罩,共同見證這次不一樣的首映。
  • 日本票房 奧斯卡加持《寄生蟲》逆襲登頂,《1917》開畫居亞
    上周末開畫的強片只有奧斯卡獲獎作品《1917》,該片首周斬獲票房超2.5億日元,屈居周末票房亞軍。而剛在奧斯卡頒獎禮上創造歷史的韓國電影《寄生蟲》在大幅擴映後,環比前一周暴漲近兩倍,躥升至周末榜首。本土戀愛電影《宅男腐女戀愛真難》次周末下跌近四成,退居周末榜季軍。
  • 奧斯卡預測與看點:《寄生蟲》《1917》齊頭並進
    過往,僅在1964年和1977年出現過各有三部影片拿到十項提名的情況。而在今年,《小丑》獲11項提名,《愛爾蘭人》《好萊塢往事》《1917》各獲10項。這也創下了奧斯卡歷史上的一項紀錄。雖說過往也出現過提名拿了一堆結果卻顆粒無收的失敗先例,但總體來看,提名拿得越多,越說明這部影片在方方面面獲得了大量奧斯卡評委的肯定,其整體素質肯定相當不俗。
  • 為什麼我們需要電影院?看看《1917》就知道了
    楚天都市報記者 戎鈺總有一些電影會提醒觀眾,為什麼你需要電影院。8月7日,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斬獲3項大獎的好萊塢戰爭大片《1917》正式登陸全國院線,用119分鐘的「一鏡到底」帶觀眾穿越大銀幕,抵達103年前的「一戰」戰場,如身臨其境般感受槍林彈雨間的殘酷與慘烈。截至8月11日晚7時,《1917》票房已經突破4500萬元,其中首周末票房接近3300萬元,成為全國影院復工後首周末票房最高的新片。
  • 為什麼這些電影有資格入圍2020 年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獎?
    2020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就將在2月10日早上9點舉行,即將表揚過去這一年表現優異的電影作品。今年一樣有許多精彩作品入圍各式獎項,其中,競爭激烈的視覺特效獎當然頗有看頭。我們根據外媒的分析,來看看入圍的這5部電影,到底有何優異之處,能夠躍於一整年的電影之上?事實上,這5部電影確實各有所長,其中幾部電影如果這次能夠得獎,更會創下影史紀錄。
  • 8月第一張電影票,為什麼要給《1917》?
    以及十幾個其他大大小小的電影獎項。在奧斯卡揭曉之前,不少影評人都賭《1917》是最佳影片的不二之選。去年12月25日,影片在北美小規模上映後,IMDb評分8.6,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0%。《紐約郵報》稱它是「現代戰爭片的經典,2019年最好的電影之一。」影片導演名字十分響亮——薩姆·門德斯。由他執導的《美國麗人》曾橫掃第72屆奧斯卡,包括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在內的5項大獎!隨後,他又相繼拍攝了《毀滅之路》《革命之路》《鍋蓋頭》等高分電影。
  • 高分電影《1917》8月7日登陸院線 一鏡到底沉浸式觀影
    原標題:《1917》將成大銀幕沉浸觀影首選 復工後的首部電影院大片來了。由薩姆·門德斯執導的戰爭片《1917》將於8月7日登陸全國各大院線,該片採用一鏡到底手法表現殘酷的一戰戰場,曾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大放異彩。
  • 韓國電影《寄生蟲》成奧斯卡首部非英語最佳影片
    《寄生蟲》創造了韓國電影乃至亞洲電影的歷史,它是奧斯卡92年歷史中,首部獲得最佳影片的非英語片。韓國社會諷刺題材電影《寄生蟲》9日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創歷史地成為首部獲得這一電影行業最高榮譽的非英語影片。註:第8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藝術家》雖然是法國片,但它是無聲片。
  • 全片只有一個鏡頭的《1917》,為什麼會是奧斯卡電影的最大熱門
    倘若下個月,《1917》真的拿下最終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它會是影史最易懂的一部奧斯卡最佳電影。這不是一部靠故事取勝的電影,因為恐怕一個10歲孩童也能輕易明白它在發生著什麼。GQ說它是一部技術至上的命題作文,在「一鏡到底」的概念確立之時,它就是一場技術冒險。
  • 奧斯卡獲獎電影《1917》今日上映!大銀幕必看,「一鏡到底」沉浸式...
    《1917》正飽含著這樣的力量,激勵那些正在絕境中逆行的人,帶來希望。「《1917》是詩,也是技術和藝術的完美結合。」恰如豆瓣上這條影評所說,這不是通俗意義上的戰爭片。導演薩姆·門德斯對戰爭美學的理解,王牌攝影羅傑·狄金斯對光影變幻的捕捉,作曲家託馬斯·紐曼對配樂的運用,造就了《1917》區別以往的戰爭片風格。
  • 《魔戒》作者託爾金之子辭世 奧斯卡領跑電影《1917》將引進國內
    《魔戒》的作者J·R·R·託爾金的小兒子克里斯多福·託爾金在1月16日離開了我們,享年95歲。克里斯多福·託爾金是英國著名語言學家和作家J·R·R·託爾金的第三個兒子,同時也是最小的一個,出生在1924年。從5歲起,他就開始閱讀他父親的不朽巨作《魔戒》和它的相關作品(包括《霍比特人》)。1945年到1955年,克里斯多福·託爾金開始著手繪製《魔戒》世界地圖。
  • 2020年誰將贏得奧斯卡?我對今年奧斯卡金像獎8大獎項的預測
    2020年奧斯卡頒獎典禮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快。比2019年提前了兩周時間,最終定於2020年2月9日,星期日舉辦。今年大部分的獎項都很容易預測,但有些獎項仍然有點難預測。以下是我對今年奧斯卡八大獎項得主的預測!
  • 《1917》:提前鎖定奧斯卡最佳影片 「一鏡到底」有多厲害
    但這些獎項還不是全部,在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編劇工會獎、美國攝影協會獎、金衛星獎、倫敦影評人協會獎等等所有主流獎項上都有各種提名,所以它會是今年奧斯卡上一名強勁的種子選手。 目前,該片在豆瓣的評分是8.5分,比開局的8.6分減了一點點,預計會維持在這個水平,不會下滑。
  • 電影《1917》:應該就是今年的奧斯卡最佳了!
    還有不到一周時間,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就要如期舉行了,今年的奧斯卡極具份量,入圍的幾部影片質量極高,並且各有各的好法。本來在全世界的大多數媒體和影評人心中,《愛爾蘭人》和《婚姻故事》是呼聲最高的兩部電影,極有可能拿下今年的奧斯卡最佳,但是前段時間第77屆金球獎爆冷出單,《1917》後來者居上,打敗了一眾實力派對手,拿下了劇情類最佳影片。
  • 電報:《1917》橫掃英國奧斯卡,情人節檔也要撤了
    ②《1917》橫掃英國奧斯卡第73屆「英國奧斯卡」英國電影學院獎揭曉獲獎名單。《1917》拿下最佳影片、導演、英國影片、攝影、藝術指導、音效、視覺效果七項大獎,成為當晚最大贏家。似乎這是2月10日美國奧斯卡頒獎禮的提前預演。
  • 第92屆奧斯卡明日頒獎,看《1917》和《寄生蟲》強強對決
    2020年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將於美國當地時間2月9日(北京時間2月10日)舉行,此次頒獎將聚焦兩部強片之間的對決,分別是戰爭片《1917》和韓國影片《寄生蟲》,此外,電影《小丑》也是熱門影片,該片一共拿到了11項提名,領跑本屆奧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