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眼淚?以前的賽璐璐動畫,為什麼銷聲匿跡了?

2020-12-03 動漫小站

早在1914年,美國人就發明了賽璐璐動畫的製作技法,20年代傳入日本後,在多年的耕耘下開花結果。一直到2013年,日本最後一部賽璐璐動畫才被轉移為數字製作,從此日本的商業動畫再也沒有賽璐璐動畫的蹤影。

你要問什麼是賽璐璐動畫?其實就是一種傳統的動畫製作方式,把動畫的原畫、中割都畫在透明的賽璐璐片上,然後直接用顏料上色,再用膠捲攝影機進行拍攝,回放出來的動畫就是賽璐璐動畫。

我們熟悉的那些日本動畫,例如90年代的《灌籃高手》、《美少女戰士》、《寵物小精靈》等等,都是賽璐璐動畫的時代的代表。

這種方式持續了近100年的傳統製作方式,為什麼在如今徹底銷聲匿跡?是因為效果不好嗎?並不是,至少不單純是。

賽璐璐動畫的色彩為顏料直接塗上去,沒有經過數位化處理,相對如今的數字動畫來說,色彩的漸變更加自然,飽滿而豔麗,如今的動畫如果後期處理的不好,就容易帶來一種「數字的冰冷感」,所以在色彩質地上,可能的確沒有如今數字製作中上千萬中色彩這麼豐盈,但依然擁有不錯的質地;

賽璐璐動畫的錄製運用的是膠片攝影機,理論上大的膠捲和好的攝影機可以記錄足夠多的畫面信息,再進行放大,即便是2020年的今天依然可以獲得相當好的畫面清晰度和信息量,例如筆觸等都可以清晰反饋;

而且即便是賽璐璐製作的動畫,一樣可以加入現代的數字CG技術讓他們看起來後期更加絢麗,甚至可以說,數字動畫初期的畫面效果,還沒有賽璐璐動畫後期積累那麼厚實,那麼,為什麼這種技術就這麼銷聲匿跡了呢?

1、為了節約製作成本

賽璐璐動畫製作需要大量的實體材料。如今的動畫製作,還是需要紙筆、掃描儀等設備,但總體來說,發揮最大效能的還是電腦本身,如果完全採用數字作畫,只需要數位板+電腦就可以完成動畫製作的全過程;但賽璐璐動畫的製作需要大量的繪具、顏料,筆刷,昂貴的攝影臺,攝影機,還需要配備膠捲,如果繪畫失敗了,也不能像如今用橡皮去簡單的修改,效果不理想也需要重新畫,因此光是物理上的製作成本就相當昂貴,換成電腦後可以搞定非常多的步驟,數字製作的話可以輕鬆修改,也更加方便保存,也不再需要顏料,我想最初,日本開始淘汰賽璐璐動畫,還是因為製作成本的關係。

另外,不需要賽璐璐動畫的時代,其實門檻也下降了,更多的公司有機會參與到動畫的製作中來,對於打開動畫市場,肯定是有利的。

2、製作效率的不同

全數位化的動畫製作流程,方便了原畫的修改和後期的剪輯,提高了動畫製作的效率。

尤其是上色這個環節,原先需要上色人員小心翼翼的用真實的顏料進行上色,失誤了就很難修正。數位化後,只要上色前確認線稿嚴絲合縫,那麼用填充工具就可以輕鬆的完成一整塊的上色過程;未來,AI技術的逐漸進化,也會讓畫中割、上色等重複勞動的製作環節變得輕鬆省事,比起不得不全部一筆一畫完成的賽璐璐動畫製作的流程,數字製作一定是提高效率的;

3、製作工具的消失

這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隨著數字動畫製作的普及,初期其實日本也並不是一口氣消除了所有的傳統動畫製作的方式的。像是《海賊王》啊,《名偵探柯南》這些大長篇動畫,都是融合了賽璐璐動畫製作和數字製作方式的結合的形式完成的,但是隨著數字動畫的不斷普及,很多傳統的動畫工作室關閉,而為賽璐璐動畫製作而生的繪具也逐漸退出市場,為模擬攝影而生的膠捲也淡出人們的視線,到了這個時候,動畫工作室還要弄到一套完整的,量產賽璐璐動畫的設備就變得困難,最終不得不放棄這種複雜的動畫製作流程,即便有導演的追求,也難以實現他們的創作上的追求;

4、數位化的進步

數位化動畫製作的進步,讓動畫的效果也逐漸超越了傳統的賽璐璐動畫製作,通過更加豐富的後期效果,以及上色軟體的優化,帶來更加逼真的光影效果和色彩的漸變;

通過全程的數字作畫,可以提高畫面的解析度,達到超過傳統賽璐璐動畫35mm膠捲攝影的產生的細節也是輕而易舉。

數字製作的如今,技術成熟,想要獲得超越過去賽璐璐動畫的畫面效果已經不再是難事,甚至可以用數字製作的方式去模擬過去賽璐璐動畫的效果,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表達質感;

總結:

任何技術的淘汰的那個節點,未必一定是技術的進步,例如液晶面板技術淘汰了等離子面板技術一樣,不是因為液晶面板效果更好,而是因為它更加開放和便宜……動畫也是如此,我認為在那個數字動畫開始普及的年代,傳統的手繪動畫是未必輸給數字動畫的,但技術也是在不斷進步積累的,2020年的今天,賽璐璐動畫在畫面上的優勢也可能變得蕩然無存,剩下的只是繁瑣的製作過程和昂貴的製作成本,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放下情懷,欣然接受時代的變遷和技術革新帶來的便利呢?

相關焦點

  • 千錘百鍊的奇蹟,賽璐璐動畫時代必須繞過的坎兒
    ,賽璐璐動畫製作看起來比如今的數字動畫製作更加繁瑣和困難,但是,其實這也只是相對的,對於當時還沒有數位技術的時代而言,確實會更困難,但仔細來看,大致的動畫製作流程是一致的,只是內容創作的"模擬",和"數字"的區別。
  • 賽璐璐動畫的誕生與發展
    不但節省了動畫製作的時間,減少了繁瑣的勞動,也擴充了動畫製作的表達能力。比如可以把活動的人物畫在賽璐璐上,背景則可以是一張實景照片,即把動畫人物和真實場景結合起來。就此賽璐璐動畫的製作流程基本上確定了下來。二戰後,日本動畫開始蓬勃發展。趁著電視機的普及,手塚治虫意識到電視動畫,也即是「TV動畫」將會是以後的動畫主流。於是在手塚治虫的帶領下,日本動畫形成了嚴格的工業流程。隨著日本的動畫人才積累,加上80年代日本經濟的發展,出現了80-90年代的日本動畫巔峰。而80、90甚至一部分00後都是看著賽璐璐動畫長大的。
  • 說說賽璐璐動畫和數字動畫的那些事兒
    而事實上,現在無論是在日本還是在美國,中國,在電視臺上播出的動畫,或者在劇院裡上映的動畫,幾乎清一色是數字製作,賽璐璐動畫似乎已經是一種淘汰了的技術,那麼為什麼還有這麼多「老宅」會喜歡吹捧賽璐璐動畫呢?什麼是賽璐璐動畫?
  • 看了數字動畫的高清豔麗,你還能想起賽璐璐動畫的感動嗎?
    而在90年代,動畫製作還處於賽璐璐的時代,雖然畫面上不如現在的動畫豔麗和清晰,但卻有自己獨到的味道。先來說一下,賽璐璐動畫和數字動畫的製作過程區別吧:賽璐璐動畫的製作方式上,「畫好每一個動作,然後讓畫面連在一起而動起來」的本質,是和數字動畫的製作一樣,只不過賽璐璐動畫的時代,是把角色畫在透明的塑料片上,而把背景分開,畫在白紙上,把賽璐璐片疊在背景上就能實現不同場景的畫面,如果你懂點PS,能夠明顯的感受到這其實和PS「圖層」概念是一樣的,只不過圖層是手工製作的。
  • 時代的眼淚,以前動畫OP結束後的那句話,現在基本聽不到了
    近幾年,由於國內不少視頻網站都在正版引進日本的TV動畫,甚至是劇場版動畫,所以對於如今的年輕動漫愛好者來說,追番以及補番都變得十分容易(雖然有時候也會出現正版引進的動畫觀看體驗還不如看盜版的情況)。如果各位阿宅中有近期才正式入坑日本御宅文化的,你們去看日本新番動畫的方式除了直接去正版引進的國內視頻網站(比如說嗶哩嗶哩)以及通過網盤的方式去看各種被和諧的動畫之外,還會通過其他什麼方式去追番和補番呢?
  • 賽璐璐時代和數字時代不同,動畫人在一部作品中的份量如何變化
    其實動漫可以簡單粗暴地就截止到目前為止的情況分為兩個時代:賽璐珞時代以及數字製作,也就是科技時代。前者的畫風比較樸實而且工作量非常大,當時的動畫出產量並不算多,用這種方法製作的作品雖然很好看,但大部分的動畫製作公司一年可能都是只在畫一部動漫。在高精度以及低容錯率的時代動畫製作的效率很低。
  • 【動漫知識】賽璐璐是啥?美少女嗎?
    但其實,"賽璐璐"是一種合成樹脂,也就是一種塑料.美國在早期製作動畫的時候,就已經使用用賽璐璐製作的透明膠片來達到動畫效果。而日本動畫在起步階段則延續了美國的做法,使用賽璐珞片來畫「動」的部分。採用賽璐璐來製作的動畫也叫做「賽璐璐動畫」,在很長一個時期裡面幾乎是「手繪動畫」的代名詞。
  • 為什麼過去的老動畫會比起現在的動畫看起來更有「質感」?
    經常會有一些動畫迷說自己喜歡老動畫,覺得如今數字時代的動畫畫面再華麗,都沒有過去老動畫的那種「質感」。那麼,老漫迷們口中的這個老動畫「質感」,究竟是什麼?到底是情懷作怪呢?還是說有別的什麼原因?為什麼老動畫會有如今動畫沒有的質感?首先我們先來看看,老動畫和如今的數字製作的動畫的區別,在日本的,60年代-90年代的賽璐珞動畫,其實原畫層面還和現在一樣。
  • 你真的知道什麼是賽璐璐嗎?
    在最早的動畫製作中,美國人用賽璐璐做成透明膠片,把人物畫在膠片上,與背景前景疊放在一起,這樣拖動膠片層就能起到人物在運動的效果。後來日本人延續美國的做法,並且在手塚治虫的引導下將「低預算製作體系」發揚光大,這才提高了動畫的經濟性,使得日本成為動畫大國。
  • 《CC&CC賽璐璐經典動漫原畫特展》中秋佳節 燃情啟幕
    中秋佳節 穿越過去2019月9月13日——10月31日,由 「哲學青年」-CC&CC發起,聯合 「一盧文化」,與西南著的「成都·紅美術館」一同為蓉城市民匠心呈現《CC&CC賽璐璐經典動漫原畫特展》。同時,9月13、14、15三天,為本次展會的特別企劃的ACG主題嘉年華活動《燃燒吧!賽璐璐中秋動漫穿越祭》。
  • 數字時代之殤!我們找不回當年看動畫的感覺的原因
    我們在前幾次討論到這個話題的時候,提到了不少的因素,例如動畫片製作方式的不同導致的觀感上的不同,又好比,數字時代製作動畫的時候用到的色域和模擬時代的不同,這些不同最終導致了看如今的動畫,即便畫風是復古的,色彩是復古的,但也找不到當時的感覺。這一次,我們還會從兩個與眾不同的角度,來談談如今的動畫嗎,找不回過去看動畫的感覺的因素。
  • 適合萌新上手的賽璐璐風格,一文講透!
    「聽說賽璐璐對新手非常友好?」「賽璐璐比厚塗要容易嗎?」「學原畫只掌握賽璐璐可以嗎?」
  • 老動畫是怎麼被高畫質化的
    隨著技術的發展,有不少「遠古時期」的老動畫,被做成了所謂「高清版」重見天日。有些朋友很好奇,看著畫面,明明沒有重新畫,怎麼就能變高清?今天就來簡單介紹一下,老動畫是如何變成高清的。膠片時代的老動畫膠片時代,動畫製作的媒介是賽璐璐片。原畫線畫在紙上,再把原畫畫到賽璐璐片上,再直接在賽璐璐片上上色,再用實體的攝像機進行攝像,這就是動畫製作的流程,最終的產物是記錄在膠片上的動畫,然後要到電視臺播放,還得做一次轉換,轉錄成磁帶才能在電視臺播出。
  • 都2020年了,為什麼日本動畫的數字作畫依然沒有普及?
    在過去,準確說是21世紀之前,90年代中期和更早的時候,人們製作動畫片,都是把動畫的角色畫在透明的賽璐璐片上,然後把背景畫在紙頭上,分別上色,然後將賽璐璐掛在上完色的背景上,這樣,其實就以人工的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圖層」,來完成一個動畫鏡頭畫面的繪畫工作。然後讓不同的原畫動起來,就可以形成我們看到的連續畫面。
  • 賽璐璐片裡,藏著一個時代
    這份情懷中,藏著80後與90後心中那個屬於動畫的遙遠輝煌年代,而它的締造者,就是賽璐璐(Celluloid)。 賽璐璐原本是一種塑料的名字,在早期動畫製作中被用以製作動畫底片,這種底片就被稱為賽璐璐片。動畫人們把角色畫上賽璐璐片,疊在繪製好背景的紙面上,就可以讓角色在背景上完成各種各樣的動作。
  • 日系賽璐璐鼻子上色配色教程分解
    今天藝學繪教員就在網絡上收集整理了一些關於日系賽璐璐鼻子上色教程,全是乾貨,可別錯過啦!賽璐璐鼻子上色教程,教程非常簡單,趕忙來看看叭: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動漫人物鼻子的上色教程,鼻子在五官中有多重要,法國哲學家巴斯卡魯有一句名言:「如果埃及女王的鼻子不高,世界歷史也許會重寫。」
  • 2020年了,日本動畫依然是在紙頭上作畫的嗎?
    ,一秒未必用到24張畫,為什麼一秒未必用到24張畫,還是因為成本、工期的限制,導致日本電視動畫,流行採用了1秒8張畫-12張畫的模式,突出動作的精髓,凸顯動作的張力;但無論如何,毫無疑問,「自動生成」的模式並不太適用於日本傳統的手繪動畫,絕大多數的畫面都是一幀幀畫出來的。
  • 2020年了,日本動畫依然是在紙頭上作畫的嗎?
    一秒24幀的動畫片,每一幀都是手繪的,只是從日本電視動畫的製作流程來說,一秒未必用到24張畫,為什麼一秒未必用到24張畫,還是因為成本、工期的限制,導致日本電視動畫,流行採用了1秒8張畫-12張畫的模式,突出動作的精髓,凸顯動作的張力;但無論如何,毫無疑問,「自動生成」的模式並不太適用於日本傳統的手繪動畫,絕大多數的畫面都是一幀幀畫出來的。
  • 當年紅極一時的廣東雨神,為什麼後來銷聲匿跡了?
    當年紅極一時的廣東雨神,為什麼後來銷聲匿跡了?在幾年前,《廣東愛情故事》這首歌可以說是非常的火,傳遍大街小巷,而當時演唱這首歌的人就是廣東雨神。當年的廣東雨神可以說是非常的火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就消聲匿跡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廣東雨神從小就非常的喜歡唱歌,而且也有一個歌手夢,不論生活多麼的艱難,他一直都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而且一直都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
  • 上映等了近10年,努力15年才做出彩色動畫,以前的國產動畫太難了
    當時的動畫製作,用一個表情包來形容,就是我太難了1941年《鐵扇公主》上映,成為了我國也是亞洲的第一部大型動畫長篇電影。雖然《鐵扇公主》是黑白的,但無疑開啟了一個動畫時代。當時還沒有做動畫的機器,也沒有做動畫的技術,甚至連最基本的賽璐璐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