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之殤!我們找不回當年看動畫的感覺的原因

2020-12-12 動漫小站

如今,動畫片的畫面是越做越華麗了,畫面越來越清晰,但總有人覺得,是不是找不到過去看動畫的感覺?我們在前幾次討論到這個話題的時候,提到了不少的因素,例如動畫片製作方式的不同導致的觀感上的不同,又好比,數字時代製作動畫的時候用到的色域和模擬時代的不同,這些不同最終導致了看如今的動畫,即便畫風是復古的,色彩是復古的,但也找不到當時的感覺。

這一次,我們還會從兩個與眾不同的角度,來談談如今的動畫嗎,找不回過去看動畫的感覺的因素。

1是筆觸的質感,2是顯示設備的改變,3是信號轉換上的改變。

線條、筆觸質感的改變

筆觸的區別,反應在「攝影方式」上。所謂的「攝影方式」,在模擬時代,就真的是在攝影臺上,用攝影機去記錄動畫每一幀變化的過程,最後實現連貫的影響。而數字時代的動畫片,即便依然是手繪,但是手繪之後是掃描到電腦上,用軟體做成線稿,再填色,最後用PR來完成「攝影」的過程,用AE填補特效,最後生成連貫的畫面。後者是真正的「數字動畫」,從手繪之後就脫離了模擬的過程。

因此對於線條的表達,賽璐璐時代的老動畫,和如今的數字動畫,區別是很大的。

拿老動畫《灌籃高手》舉例,雖然時隔20年之久,但現在來看,它的線條細節依然可以算非常好,你能看到很明顯的手繪線條的痕跡,線條輕重緩急在攝影的過程中被記錄下來,斷斷續續的感覺也被保留下來,如果不斷放大,你仿佛能夠看到,筆尖被寫入的那種賽璐璐畫被放大的細微的細節的模糊感;

30多年前的賽璐璐動畫,《機動戰士高達 逆襲的夏亞》中,依然能夠看到鉛筆筆觸的那種,斷斷續續的「粒子感」;

但到了21世紀初,數字動畫製作的初期,由於低劣的解析度(如今的標準來看),數字動畫完全沒有展現出這種線條和筆觸的細節,線條的粗細幾乎是均勻的,並且沒有那種斷斷續續的真實感,「質感」上,就大打折扣;

好在,技術是在不斷進步的,隨著製作解析度的提升,掃描的精度提升,製作軟體的提升,如今的數字動畫,要表現一下線條的粗細質感,還是比10多年前要強很多,靠著電腦製作的優勢,還是找回了不少「質感」,因為本身就是在電腦上進行勾線和填色的,可以再現一定的勾線精度,但其實是類似去模擬那種質感,而不是記錄質感本身。

重放設備的不同

顯像設備的不同,是很多朋友沒有看到的一個「死角」。

過去我們看賽璐璐動畫的時候,大概處於80年代、90年代,那個時候,主要的回放設備,是顯像管電視機。顯像管電視機的特質是,清晰度不高,但是亮度高,對比度高,看起來有獨特的視覺觀感,雖然清晰度遠不及如今高端的液晶屏幕,但是有著它顯示上獨到之處;

而如今的設備,無論是手機平板,或者電視、電腦顯示器,大都採用了液晶屏幕,它的畫面更加柔和,解析度更高,對比度沒有這麼強烈,響應速度比較慢,但細膩程度要遠高於過去,在高清屏幕上看高清的動畫片,感覺當然和過去是不同的,而且即便在高清屏幕上,看老式的動畫,也和過去用顯像管電視機看動畫的觀感差異巨大。

信號傳播的角度

從片源來說,過去電視臺接收的是模擬信號,一個賽璐璐動畫擁有完整的模擬製作的過程,從手繪,到用顏料上色,到用物理的攝影機去拍下整部動畫片,全程都是模擬的。但如今的片源,從製作過程中就導入了數字的方式,再用數位訊號傳導你的電腦、手機、電視機上,這個過程完全是數位化的,所以想要看到人手繪的那種效果,就很難。

以前製作動畫的時候,整個過程都是真實存在的,是「模擬」的,所謂的「模擬」,就是人類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信息,例如光,例如熱,而數字信息是人類無法直接讀取的一種信息,必須經過數模轉換的過程,在這種轉換的過程中,「質感」就隨之被淡化,我認為,這也是數字時代,雖然動畫片越做越鮮明,但「質感」卻越來越少的原因。

總結:

我們討論過多次類似的話題,每次都能總結出技術上的,導致老動畫和現在的動畫質感不同的原因,說明時代的變化,在技術上的進步或者說改變是很大的,如果還有機會,我們談談從感情層面上,看動畫的心境,和看現在動畫的心境,有什麼不同。

相關焦點

  • 國產動畫之殤 大鬧天宮已重製 寶蓮燈呢?
    原標題:國產動畫之殤 大鬧天宮已重製 寶蓮燈呢?   國產動畫之殤 大鬧天宮已重製 寶蓮燈呢?   在國產動畫的歷史中,有兩部動畫片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巧合的是,這兩部動畫片,都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作品。
  • 賽璐璐時代和數字時代不同,動畫人在一部作品中的份量如何變化
    數字時代其實就有明顯的進步了,比如說《火影忍者博人傳》,就已經是全部採用而來數字製作,但是呈現出來的效果其實還是通過導演和監督去把握和掌控的。數字時代其實更在乎人的作用。賽璐璐時代和數字時代不同,動畫人在一部作品中的份量如何變化?
  • 動畫進化史:人物越變越美,曾經的感覺卻逐漸尋不回
    動畫進化史:人物越變越美,曾經的感覺卻逐漸尋不回隨著動畫製作水準的進步,動畫片裡面的人物也都和開了美顏一樣,越來越好看了,這其中就包含了許多人童年的回憶。當然除了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外,換了角色設計師也有可能導致形象發生巨大的變化。今天小右就給大家帶來一組童年的動畫進化史,讓我們看看我們記憶中的那些人物一起慢慢變美吧。
  • 動畫進化史:人物越變越美,曾經的感覺卻逐漸尋不回
    動畫進化史:人物越變越美,曾經的感覺卻逐漸尋不回 隨著動畫製作水準的進步,動畫片裡面的人物也都和開了美顏一樣,越來越好看了,這其中就包含了許多人童年的回憶。當然除了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外,換了角色設計師也有可能導致形象發生巨大的變化。
  • 看了數字動畫的高清豔麗,你還能想起賽璐璐動畫的感動嗎?
    而最後就是用攝影機把動起來的畫面錄下來錄成膠捲,加上聲音形成完整的動畫。數字動畫的製作,其實線稿也是在紙頭上畫的,只不過線稿畫好就掃入了電腦,然後在電腦上進行上色,因此數字動畫時代的動畫,色彩上的差異和過去賽璐璐動畫差異很大。而同樣,數字動畫的時代,「攝影」這個步驟也不再是在攝影機前完成,而是在電腦裡進行視頻編輯即可,包括後期效果等,都一併合在視頻編輯軟體中完成。
  • 《天涯明月刀手遊》飲玉之殤怎麼做 飲玉之殤流程介紹
    導 讀   天涯明月刀手遊飲玉之殤奇遇任務是有一定難度的,這個的話只能夠在特定的位置上進行觸發才行,具體要怎麼做
  • 10年前的小孩看什麼動畫,現在的小孩子又在看什麼動畫?時代變了
    ,《哪吒鬧海》《大鬧天宮》《黑貓警長》這一類經典的動畫,再等到自己長大一點的時候,蹲守在少兒頻道的面前,準時準點蹲守動畫播放,這種喜悅感是小時候的自己獨有的快樂,現在的自己已經找不回當初蹲守在電視機前那份激動的心情了。
  • 《孔雀》:理想主義者的幻滅,源於這三種青春之殤
    每年過完夏天,就會有庸碌過完了一生的感覺,麻木又失望地迎來秋天、冬天、春天。我們不該在去過的地方遊蕩的,我們應該去冒險的,你說對嗎。故事的最後,他們都沒能真正擁有夢想;觀影的人,卻能從中看到青春之殤。「飢餓」之殤:不得滿足的欲望,使得「飽腹」成為第一需求,夢想便無足輕重從頭到尾,青春個體的「欲望」都是被壓抑著的,不被允許的。
  • 從鼠繪事件淺談「民間漢化組之殤」,本身用愛發電,卻被利用盈利
    但目前「版權時代」的到來,讓民間漢化組越來越難以生存,這一期就和土豆君來談一談現如今的「民間漢化組之殤」吧。前段時間「鼠繪漢化組」的創始人被宣布判刑,讓不少漫迷都直呼「可惜」。鼠繪漢化組早期是由貼吧發展起家的漢化組,最著名的漢化內容就是目前日漫中的王牌漫畫《海賊王》,其翻譯的質量甚至高於官方,這也是為什麼國內漫迷喜歡鼠繪漢化組的原因之一。
  • 90後回看兒時動畫片,準備找這些動畫導演要個說法
    90後還是兒童時,看了很多動畫片,他們也算是中國漫迷的主力軍了。現在,90後已經長大了,甚至有不少人結婚生子了。當90後回看兒時比較流行的動畫片時,他們發現了一些「匪夷所思」的問題,也感覺自己被動畫片的導演忽悠了,準備找這些導演要一個說法。
  • 那些令人心碎的童年動漫人物之「殤」
    回憶過去,小時候的我們是伴隨著不少經典動畫之作長大的,這些作品簡單且充滿童趣,讓我們的童年充滿歡樂,但有的動漫人物雖然深得觀眾喜愛,卻迎來了死亡的結局,讓不少小觀眾淚目許久,意難平。今天,想說說讓我印象深刻的幾個動畫人物之「殤」:殤是一個漢字,通常指的是幼年夭折或為國戰死者,一般是沒有到成年就死去,有時候還表達非正常死亡的意思。
  • 《歲月的童話》|童年之殤與田園生活的反思
    對五年級的回望始終躲不過童年之殤,小橋上的自我剖析後終明白少年的心意。城市生活瞬息萬變,鄉村卻成為了讓我們笑對過去的港灣。它告訴我們今天不行還有明天,每天都還有明天。《歲月的童話》作為繼1984年《風之谷》之後宮崎駿與高畑勳再度合作的作品,於1991年在日本上映。
  • 從動漫《記錄的地平線》,想起回不去的WOW,我們可能是浮躁了
    這部作品全程保持了穩定的戰力體系,向玩家展示了一副標準的RAID副本攻略之旅,讓我不禁回憶起了當年的WOW。那便是永遠都回不去的60年代。曾經WOW,曾經的回憶。70年代一切開始發生變化,到了80、90年代,一切都不一樣了。副本越來越簡單,需要的人數越來越少,數字越來越大,裝等越來越高,然而味道卻已經全都變了。
  • 這部動畫,讓你重新成為當年那個對遊戲著迷的小孩
    片中的路人經常就是這種畫風,不知道押切老師當年在街機廳受了多少罪……首先,押切老師很聰明地將故事的開頭放在了1991年,那個街機業最風起雲湧的時代,也是最火爆的遊戲——《街頭霸王II》誕生的一年。通過閱讀這篇漫畫,如今可能只能從各種科普文與資料中獲悉的那個時代,將以一個普通玩家的視角讓你親歷其中。
  • 奧特曼:將極惡貝利亞打回原形的捷德之證,算是捷德的最強技能嗎
    《平凡職業造就世界最強》,原作劇情並沒有太多問題,但動畫改編之後,導致評分和口碑低下的最大原因就是動畫製作上,那迷離的3D動畫和枯燥無味的打鬥真是讓人看不懂。,就會發現不管是由漫畫還是小說改編的,還是製作組原創動漫,它們的觀看門檻都比較低,有些甚至都沒有,還是拿輝夜和鬼滅舉例子,雖然同是漫畫改編,但並不需要知道原作設定背景和劇情,就可以很輕鬆的看下去,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時間去看小說和看漫畫的,有時候光是找資源也是挺耗時間的。
  • 淺談京都動畫,你不知道的京阿尼「養眼」的真實原因
    養眼」的作品,都不喜歡看那種崩的稀裡譁啦的,畫面效果好,角色又萌又可愛,這大概就是京阿尼最初給我們留下的一個印象。2、數位化時代有一套自己專用的技術2000年之後,隨著電腦的民用化,動畫就進入了數字影像時代,上色作為動畫製作中最早數位化,就是在電腦上開始操作的部分,京都動畫也是走在了整個業界的最前列。
  • 為什麼過去的老動畫會比起現在的動畫看起來更有「質感」?
    經常會有一些動畫迷說自己喜歡老動畫,覺得如今數字時代的動畫畫面再華麗,都沒有過去老動畫的那種「質感」。那麼,老漫迷們口中的這個老動畫「質感」,究竟是什麼?到底是情懷作怪呢?還是說有別的什麼原因?為什麼老動畫會有如今動畫沒有的質感?首先我們先來看看,老動畫和如今的數字製作的動畫的區別,在日本的,60年代-90年代的賽璐珞動畫,其實原畫層面還和現在一樣。
  • 布丁動畫關閉主營業務,二次元草莽創業時代或已結束
    ,以及說說布丁動畫所代表的二次元草莽創業時代。雖然不愛混圈,但是對於上海圈子中白老師這個名字多多少少還是聽到過的,白老師就是布丁動畫項目的核心成員,與白老師有過幾面之緣,根據某個科技媒體對白老師的訪問,白老師也是個很核心的阿宅,而且入宅原因是大學時代遭遇挫折(好像是失戀
  • 第五人格:等了一年的魔術師日記終於來了,我卻已找不回當初感覺
    如今魔術師的日記終於要出了,我本應高興,然而,我卻沒什麼特別感覺,我發現,我已找不回這個遊戲當初的感覺。曾經半夜抽到一個掛件,就歡呼雀躍。曾經第一次上殿堂,第一次拿到牌子,第一次在大神觀戰被好友看到,心情那麼激動。可是現在,已經找不回那種悸動。
  • 《小魔女學園》:2D動畫的新經典,為我們帶來純粹的童年感覺
    《小魔女學園》這部動畫的出現並不容易。這是一部由13年『動畫未來』衍生出的TV作品,先是得益於政府的扶持企劃資金做出了26分鐘ova動畫,後來各位粉絲眾籌做了一部劇場版電影,再到今天的tv版非常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