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顧問:趙建英律師
10月21日,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
——時速400km/h
跨國互聯互通(可變軌)高速動車組
在中車長客、中車唐山公司
分別下線。
長客版
唐車版
可變軌距動車組的背後是地面自動變軌距
即變軌距轉向架地面變軌裝置
下面通過小視頻及科普來解碼下這個神秘裝置
地面變軌裝置
目前全球有四大軌距標準(標準軌距1435mm、俄式寬軌1520mm、歐式寬軌1676mm、米軌1067mm),普通列車在不同軌距的國家間從事跨國鐵路運輸時需要在過境前更換列車轉向架,過程中會耗費較多的時間和成本。
經過持續攻關,項目團隊研製出高速動車組變結構走行系統,通過使用變軌距轉向架,列車可以在行進的過程中完成變軌運行,極大提高了跨國聯運的效率,降低運輸成本。同時列車還有極強的環境適應性,能夠在±50°C的溫度條件下運營,並且可以滿足不同牽引供電制式和鐵路運輸標準,在覆蓋全球90%的鐵路網上實現互聯互通。
中車四方所迎難而上,從零開始,歷時近2年,先後攻克多項關鍵技術,終於研製成功了在10秒內即可完成跨軌距通行的地面變軌裝置,填補了國內先進變軌技術空白。
10秒內就能變軌距!是怎麼做到的呢?
「地面變軌裝置」其實是一段特殊的軌道,安裝在兩種不同軌距鐵軌的銜接處,在這段軌道上,支撐列車重量的並不是普通的鐵軌,而是由數百個輥子組成的軸箱支承軌。
當列車經過時,首先將列車重量轉移到軸箱支承軌上,使車輪懸空;接著通過地面變軌裝置兩側的解鎖導軌將保持輪對間距的軸箱鎖銷打開,這樣車輪就處於可以左右移動的狀態了。
導向軌將車輪橫向推到指定的位置,然後鎖銷鎖緊,就完成了轉向架軌距變化;最後車輪重新接觸鐵軌,列車就可以繼續在鄰國的土地上馳騁了。
全自動完成軌距的轉換,無需換乘無需停車,節省了數個小時的等待時間。聽起來貌似不複雜,但實現起來卻著實不易。如何平穩地轉移列車重量?如何保證軌距變換的精確度?一旦發生故障,如何保證列車和人員安全?面對列車這樣的龐然大物,一定要在精細處下足功夫。
毫米級的精準控制
橫向對中技術控制整個列車不靠車輪也能在變軌裝置上走直線,使約3m寬的列車在行進過程中,左右偏差僅在0.5mm內;軌距控制技術,精確控制軌距變換到指定數據,偏差小於0.5mm;垂向承載無衝擊轉換技術,讓近500個獨立輥子的平順度控制在0.1mm內,簡直是「絲滑」享受,使乘客毫無顛簸感覺。
(軌距控制精度)
不遺毫髮的智能實時監測
變軌動態橫向應力監測技術,可以在0.001s的時間內客觀判斷出變軌是否卡滯,及時預警;輪對內側距在線智能監測技術,可以實時反饋變軌動態,判斷變軌的準確性。
力拔千鈞的承載力
水杯大小的輥子能夠承載近70噸的整車重量(單輛),同時還要通過勻速滾動控制列車前行,可謂小體格大力氣。
自動智能的便捷性
裝置全程動態自動變軌,24h運用,無人值守,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實現雙向平順通過,避免重複投資。
時刻保障使用安全
設備機械電氣系統均採用-50℃耐低溫設計,有良好的耐候性,軌道積雪時,還可自動加熱融冰雪。
————
地面變軌裝置分別安裝在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的試驗線路上,先後完成了兩種不同型號的可變軌距轉向架1435/1520mm軌距雙向變軌自適應通行性試驗,並且順利完成了後續單輛、多輛、整列被動及整列主動的多項考核,應用效果良好。
(變軌現場試驗)
在10月21日的下線儀式上,重點演示了整編列車雙向通過地面變軌裝置,實現軌距自適應調整。
(車內實時回傳)
與會專家乘車體驗,沒有感受到絲毫變軌的動靜,紛紛下車走到地面裝置前一探究竟。
理想終於照進現實,地面變軌裝置的成功應用,為中國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配套設備「走出去」做了良好的技術儲備,為後續變軌轉向架和變軌列車的研究和優化提供了依據。
在不久的將來,在跨國聯運的鐵道線上,或許將看到中國可變軌距動車組飛馳的身影。當我們乘著高鐵馳騁在異國他鄉,讚嘆的不僅是沿途風光,更是地面變軌裝置為國家互聯互通所貢獻的力量。
地面變軌裝置的研發用了2年,卻可以節省無數乘客的等待時間,短短30米,卻能讓我們的鋼鐵巨龍走得更遠。
End
來源:軌道世界、中車四方所
評論處大家可以補充文章解釋不對或欠缺的部分,這樣下一個看到的人會學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