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讓川久保玲公開表示敬佩的「工匠派」品牌,到底有什麼魅力?

2020-12-17 不懂潮流

要說把一身黑穿成個人標識的代表人物,我想大家一定會想到川久保玲,那個總是留著波波頭,把自己穿成「黑烏鴉」,卻魅力四射的女人。

買過幾件play大眼愛心,充其量就只是川久保玲的假粉絲而已,真正欣賞川久保玲的除了力挺她親力親為的主線設計,更欣賞她本人的穿衣風格和態度。作為最有個性的設計師之一,川久保玲當然有自己喜歡的牌子,從90年代開始,她就是工匠派品牌Paul Harnden的忠實粉絲。不光是自己買,還得拉上丈夫一起買:「我們在東京的店裡買他的鞋已經超過15年。」

成為設計師最愛穿的設計師品牌才是最難的事情,更何況還是川久保玲。雖然有一批以川久保玲為首的日本骨灰級時裝玩家較早就對他的出品推崇備至,如今也成為工匠派位列前茅的先鋒品牌,但Paul Harnden依舊是遠離時裝界平平淡淡寵辱不驚地存在了很多年。

▲Paul Harnden ss 2020 collection

直到2010年,當時還在Dior的John Galliano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穿著Paul Harnden的衣服,Galliano的一句「我沒機會認識他,但我們都愛Paul」讓各大時尚媒體紛紛出動爭相尋找並報導這位神秘的設計師。但是Paul在乎這份名氣嗎?不好意思,那是相當不在乎的。

毫無意外地在Pual那裡吃了閉門羹後,各大媒體只能掘地三尺從歷史資料、合作夥伴及代理店那裡收羅一些故事甚至是傳聞來滿足人們的好奇心,一夜之間Paul Harnden被塑造成了和Martin Margiela、Carol Christian Poell一樣神秘的傳奇大師。品牌也一時間成為了潮人們追求小眾的談資,但是Paul本人,甚至他的服裝鞋履本身,都和時尚根本沒太大關係。

要說Paul Harnden與時尚界唯一的關聯,還是得回到川久保玲身上。10多年前Paul就為她的CDG設計鞋和夾克,而川久保玲在日本的零售店很多年前就開始引進Paul Harnden的衣服和鞋履,骨灰級粉絲實錘。2013春夏巴黎時裝周上,川久保玲特意邀請Paul作為秀場嘉賓,Paul難得應邀,帶著他的四個模特拖著一個行李箱就來了,離場時他和團隊都拒絕任何採訪和拍攝,僅僅留下了一張高冷的背影圖。

▲2013年 Paul Harnden和他的模特們

在一次非正式的談話中,川久保玲表示Paul Harnden是她十分敬佩的時裝設計師。至於Paul,高冷如他,什麼都沒有表示。Paul一生都是極其低調的,從他寥寥無幾的資料來看,他活像個大隱隱於市的高人。他1959年出生於加拿大的一座小城,二十多歲就到英國的大牌鞋廠John Lobb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很短時間他就離開了John Lobb並在倫敦成立了自己的製鞋小作坊,之後又將產品線逐漸延伸到男女服裝領域,Paul一開始主要負責鞋子的設計,後來則與妻子一同負責服裝的設計。

不過比起喧鬧的倫敦市,他更喜歡人煙稀少的郊外,自1998年起,他就把自己的家和工作室都搬到了南英吉利海峽邊的寧靜小城Brighton。每天除了按時去他那外表破舊的工作室上班,就是散步、和鄰居一起喝酒聊天、一起組織個小樂隊唱唱歌。

他似乎從來不使用Email,與他人聯絡要麼寫信要麼發傳真,網站就是一個擺設;多年來不接受任何的媒體採訪,活得像一個隱士高人。只有他最重要的業餘愛好——和鄰居一起拍攝地下電影,才讓人感覺他不是一個從19世紀穿越到現代的人物。

雖然早已是時尚界的老將,Paul卻是盡其所能地讓自己默默無聞,不接觸媒體也很少在大眾面前露面,他本人上次接受正式的採訪仿佛還是十幾年前甚至更久遠的事情了。他這樣的生活態度也反應在自己的服裝上,你很難在他的服裝上面看到時尚或者流行相關的東西,系列從來都不應季出,所以也就沒有過季這一說法,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瀟灑。就連look,常常都是用黑白膠片機直出,有時還派妻子親自上陣。

或許,Paul Harnden存在的意義之一,讓人們在流行之外對穿衣風格有一種新的認知。他就像是工業成衣業尚未誕生時的裁縫,鞋楦和衣服版型參考的都是自維多利亞時代的版型,鍾情於最原始的棉、麻、皮等材料,再將它們製作成厚重的毛呢、粗糙的麻布,當然品質也是值得保證的。

為了讓服裝達到復古的效果,基本上全部都是手工製作,Paul特意採用19世紀起流傳下來的傳統的剪裁方式,再加上高縮率的棉質內裡,服裝在穿著或者洗水之後就會呈現出非常有質感的褶皺。Paul Harnden的羊毛料均來自英國的幾個家庭作坊。其中一位的管理人叫Gordon Hawley,他們還保留著年代久遠的老式織布機,堅守著傳統的製衣。

▲Gordon Hawley,家庭作坊工匠之一

2011年,Paul和他朋友用超8攝像機拍了一部短片,「Pattern Mill」,來記錄這家作坊。「拍這部片是想給後輩留點什麼。這些工藝,經過多少代人發展成現在這樣,但下一秒也可能消失。他們幾乎不掙錢。Gordon退休,這樣的歷史遺產就沒了。我只想把它記錄下來」Paul恨不得將所有的服裝製作都回歸到維多利亞時期的原始和純粹,如果有一天他開始養羊了,大家也別感到太驚奇。

既然說到了Paul Harnden,那麼自然也要淺談一下上文提到的工匠派(Artisanal)。時裝圈大致將先鋒設計師品牌分成四大派,東方派、主流派、先鋒派,以及工匠派。所謂工匠派,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不關心潮流和時尚,站在冷峻的山峰做服裝的品牌。講究的就是高品質,高內涵,以及自我享受,在潮流衝擊的時候,依然堅守在製作服裝最原始的陣地,作出風格統一,辨識度極高的衣服。

在時尚圈「保持初心」是最難的,同樣為暗黑先鋒的Rick Owens曾經說過不接受商業活動,但設計卻越來越面向大眾走向市場化;說過球鞋是這個世界上最無聊的東西,爆款球鞋卻成為了品牌的收入來源,難逃真香定理。但是轉念一想,哪個品牌不恰飯呢?就連川久保玲都要靠Play、CDGCDGCDG等支線來完成效益的收割,更別說更加小眾的暗黑品牌了。

為什麼工匠派那麼受人尊敬,成為進階中的進階?還不是因為逼格高。工匠派無論是鞋子還是衣服,總會讓人誤以為是來自工業革命之前誕生的產物。服裝沒有過多的顏色來吸引眼球,看去永遠是皺巴巴的,就連lookbook都帶著世人不明覺厲的文藝氣質。

這些看似「原始」的衣服,價格一點也不親民,動輒上萬,但是買的人不心疼,一件買回來每次洗完之後都會有不同的褶皺,耐穿還不嬌氣,其本身的價值就值得去消費。這個時代所謂的奢侈品,大多都是流水線作業下批量生產出來的高價貨,根本沒有花心思去思考細節和服裝的內核,因此工匠精神成了一種很稀有的存在。

小眾的口味一定程度上決定Paul Harnden的受眾也僅限於小眾。手工製作,產量小;發售途徑少,不宜購買;不按季節發售不搞大新聞;原料也比較稀奇剪裁也比較耐人尋味。因此也就要求消費者必須對服裝有一定的理解和足夠的熱愛才行。

不太了解這類品牌的人習慣統一稱Paul Harnden、CDG、yohji yamamoto這幾個品牌為:「暗黑品牌」,甚至下意識地覺得穿著一身黑就是「高級」,現在這股被誤讀的暗黑歪風有多爛大街,去某種草軟體或者某寶搜一搜就知道。暗黑這個詞更像是一個發展出來的概念,原型是哥特Gothic,色調、剪裁、面料都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還是設計師為衣服注入的氣質與靈魂,黑色代表的是品牌的意識和精神,

那買工匠派的一般都是些什麼人呢?比較多的集中在設計師、藝術家、以及時裝愛好者,他們對時尚有著自己獨立的審美,肯花時間去了解服裝的工藝和面料,並且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有人追求潮流買supreme,就有人追求更高的境界買工匠派,兩者不衝突,但也玩不到一塊去。

當然了,穿Paul Harnden的目的並不是要讓服裝與服裝之間存在鄙視鏈,鄙視鏈那都是帶著裝逼目的人作出來的。穿Paul Harnden的人,只是天生驕傲罷了。

from 蟬市。

相關焦點

  • 「川久保玲們」如何支撐日本品牌的時尚地位
    到今天,我們也在還為登上國際T臺而大把撒錢,他們到底做了什麼支撐起日本品牌在時尚界的硬核地位,順手還成就了中國讀者的朋友圈時尚雞湯。第一批日本設計師在法國站穩腳跟的背後我們經常傳頌關於日本設計師在巴黎如何投下了」時尚炸彈「,卻很少提及另外一個要素——日本經濟的復甦以及在國際時尚產業的布局。
  • 近年來這個很火的紅色愛心其實只是川久保玲眾多副線品牌之一!
    獨居的生活也令人不解,極少有人去過她家裡,即便是自己的老公Adrian Joffe也和她分居兩地執掌品牌巴黎總部。不是服裝專業的她是怎麼樣秒入時尚圈的呢?原來,他畢業於藝術系,在拍攝作品尋找道具時,找不到合適的服裝就開始自己設計,1973年「Comme des Garcons」就此誕生(ps:川久保玲從來沒有學過服裝設計,連一張圖紙都沒畫過,但人家就是牛,全靠自我修煉),法文可譯為「像個男孩」,就算你沒有聽過她這個人,那你也一定見過她的這個「紅色小星星」標誌吧,這是川久保玲旗下認知度最高的副線品牌「PLAY」,
  • 78歲,反時尚不停止的川久保玲
    」 如何才稱得上寂寞生動的色彩創造,她到底有什麼魔力呢? 圖源網絡 沒有設計學習經歷、裁縫技術經歷,但這個品牌一創即大火。
  • 以為買到的是川久保玲,結果卻是「小紅心」?女子:有迷惑性
    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我~ 部分信息參考:浙江電視臺 導讀:很多人買衣服的時候購買一些固定品牌的衣服,但是如果一個品牌比較出名的話,就很有可能有各種高仿出現,大家在購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鑑別,不要買錯了商品,買成了高仿或者相似的品牌。
  • 川久保玲也要發行線上品牌,時裝銷售新模式正在流行
    自2010年起開始經營,I.T Market Beijing在中國獲得了不錯的反響,同比增長達到25%,這也使川久保玲和她的丈夫Joffe有足夠的信心把DSM正式引入中國。位於北京的DSMB新門店將重構Comme des Garons的全球布局,也是中國市場在時裝零售業的影響力逐漸增強的一個體現。
  • 那些真正的「暗黑」玩家,都在穿什麼牌子?
    所謂的「暗黑」其實遠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的聊一聊(說的不好,大神輕噴,畢竟這個風格還是相當模糊的)。1.什麼是「暗黑」?關於什麼是暗黑其實說法有很多。不過它更像是一個發展出來的概念,原型是「哥特風」(Gothic)。
  • 川久保玲,沒有什麼可以定義女人
    如果說,真有什麼無比適合在倫敦中性時裝周上做發布的,我想一定是那個日本的設計師品牌。 是的,我說的就是川久保玲。兩種不同文字的音節,奇妙地碰撞出這個天秤座女設計師的表面:十年如一日的不對稱黑色短髮,一身黑衣,少女的神情。甚至你可以輕鬆勾勒她的形象,日本女人,激進的女權主義者,朋克,東西方文化碰撞的痕跡布滿全身。但是你無法對她的衣服下定義,甚至簡單地區分性別也不行。
  • 川久保玲:永遠不想失去反叛的能力
    川久保玲將日式美學中的不對稱和不規則應用到了「小紅心」的設計中,這個圖案幹瞪著眼,邊緣也不齊,古怪中透露出些許可愛。這顆小紅心屬於川久保玲品牌王國中的PLAY系列,風靡全球,被摹仿無數。 不只是服飾,川久保玲也曾設計過家具。
  • 川久保玲合作頂級珍珠品牌入局男性珠寶市場
    川久保玲合作頂級珍珠品牌入局男性珠寶市場來源:聯商網2020-03-05 18:43巴黎時裝周期間,日本設計師川久保玲創立的時裝品牌Comme des Gar?ons 在法國首展與日本頂級珍珠品牌Mikimoto(御本木)合作珠寶系列。不同於以往,該系列以「男性佩戴珍珠」為主,售價在25-36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61-23.24萬元)之間。
  • 關於川久保玲,你知道6這個字與她的淵源嗎?
    IT IS TRUE TO SAY THAT I 'DESIGN' THE COMPANY, NOT JUST CLOTHES在6月,談川久保玲頗有意思。無數時裝迷膜拜的COMME DES GARONS法文解作「像個男孩」,而這個名字的靈感便是來自六十年代女歌手FRANOISE HARDY法國金曲《TOUS LES GARONS ET LES FILLE》。名字決定一切,COMME DES GARONS的出現直接影響一代代人的時裝觀。
  • 他是金銀工匠出身,畫法獨成一派,讓人敬佩!
    他是金銀工匠出身,畫法獨成一派,讓人敬佩!文/華勇他是明代最為出名的一代國畫大師之一,被當時的人誇為「畫聖」。而這位大師並非是從小就學畫,起先,他也只是一位金銀工匠。他就是戴進。而戴進在學習繪畫之前,對自己的製作金銀飾品的手法是非常自信的。因為戴進位作的飾品風格多樣,且個個都是精妙不已。相傳戴進有一次見到有人在集市上將他自以為精巧的飾品融去只是因為玩膩了,他就對製作飾品灰心失意轉向了繪畫這一領域。
  • 川久保玲的時尚帝國
    由玲姐一手創立的品牌「COMME des GARONS」(コムデギャルソン一般簡稱ギャルソン)更像是一座時裝帝國,任何公司都無法同川久保玲在培養新生代設計師上相提並論。細數川久保玲在內,引領 COMME des GARONS 走向世界舞臺以及從這個時裝帝國走出來共十四位設計師和藝術家。除了在服裝設計上不斷提出新的創意,品牌在經營管理上也眼光獨到。
  • 這位為川久保玲設計過珠寶並被Dior致敬的鬼才,到底是什麼來頭?
    他曾為川久保玲設計珠寶Judy Blame 長久以來作為川久保玲的粉絲,在他離世滿一年後,《AnOther Man》選擇刊出專訪回顧, 當中 Judy 細述了這段難忘的經歷。2005 年 Comme des Garon Homme Plus 春夏男裝,由 Judy Blame 擔任配飾設計「會談結束後我一直在想,『她是認真想要這個嗎?』過幾天後,我打給 Adrian(CdG 執行長、川久保玲老公)問:『Adrian,玲到底想要我做什麼?』
  • 小朋友你還以為川久保玲只會畫心?
    4 逛了那麼久DSM,有沒有發現這家店?如果你去川久保玲的DSM逛逛,可千萬不能錯過這家來自巴黎的玫瑰烘焙店Rose Bakery,它絕對算是DSM重要的裝點之一!午餐點一份烘蛋野菜鹹派,口感軟嫩溼潤的奶香內餡混和著蔬菜的甜脆,或是清新爽脆的油醋沙拉,招牌法式布丁和冰拿鐵也值得一試。
  • 深度| 停不下來的川久保玲
    可以說,川久保玲的決策不僅關乎一個設計師品牌Comme des Garçons,更關乎品牌近20個產品線、多個孵化品牌,以及一個擁有6家門店的買手店品牌,牽動著眾多設計師的命運。 一如川久保玲的神秘作風,品牌並沒有透露缺席時裝周的原因。但如果將川久保玲這次的逆勢而行視作一次「暫停」,或許是對其最大的誤解。  事實上,近期川久保玲的動作十分頻繁。
  • 深度|停不下來的川久保玲
    可以說,川久保玲的決策不僅關乎一個設計師品牌Comme des Garons,更關乎品牌近20個產品線、多個孵化品牌,以及一個擁有6家門店的買手店品牌,牽動著眾多設計師的命運。 與川久保玲缺席相對的是,在經歷了半年停擺後,很多品牌卻決心在這一季回歸正常。
  • 告別川久保玲,這個日本生活方式品牌跑到中國黃山腳下的村子裡開了...
    D&DEPARTMENT 所售商品的一大特色在於,品牌本身不生產新的商品,均利用現有的材料改造而來。今年10月13日,D&DEPARTMENT 與研究安徽傳統工藝,出版有《璧山》雜誌的碧山工銷社合作,在黃山市開設了中國首家門店,也是品牌在全球的第二家海外門店。這家門店內部不僅有挑選自海外的永續設計產品,還有源自黃山本地的手工藝品。
  • 二戰後日本時尚界的山本耀司,川久保玲和三宅一生
    而他的時裝正是以無國界的手法,把這個迷的謎底展示在公眾的面前:模特轉身的剎那,你會發現他的衣裙無論背面或正面都是一樣的漂亮!這就是高級時裝工藝在高級成衣中的應用,每個細節都同樣的精彩,無懈可擊。在巴黎的時候,他繼續求學,並且開始為紀拉羅歇公司服務,1968年和紀梵西一起工作,不久,他又為紐約的高夫萊 比恩工作,這位設計師是優雅派的大師。1970年他真正開始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並於1971年發布了他的第一次時裝展示,發布會同時在紐約和東京舉行,並獲得了成功,他也從此步入了時裝大師的設計生涯。
  • CDG Play x CONVERSE匡威川久保玲聯名款鞋真假鑑定
    川久保玲於1942年在日本東京出生,Comme desGarcons在1969年開創了時尚品牌,她的這股風在1981年的巴黎也愈演愈烈,當代的設計師都知道她的名字,並且都非常崇拜她,Suzy Menkes也曾經公開表示她是20世紀至今最具有影響力的設計師,這番話Marc Jacobs
  • 讀這幾本書就能讓你了解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領銜的日本潮流文化?
    1964 年東京奧運會前夕,當脫下沉悶制服、渴望展現自我的日本少年迎頭撞上來自大洋彼岸的美式時尚風潮,一場滿懷熱情與工匠精神的衣櫥革命就此展開。自此之後五十年,日本從一個時尚荒漠演變為當下最重視服裝搭配的國度之一。當年藉由美式風格發展而來的時尚潮流,又從原宿出發反向輸出西方,進而影響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