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2月瞿秋白被捕,中統勸降無效後,被他學生宋希濂執行槍決

2020-12-24 小院之觀

1935年2月,化名林祺祥的瞿秋白在福建長汀縣水口鎮被捕。此行是因為他肺疾加重,中央決定送他轉道香港去上海就醫。

此前,也是因為孱弱的身體,瞿秋白沒能參加長徵,留在了江西瑞金堅持遊擊戰爭。

說到瞿秋白,這位中國革命先驅者、我黨早期領導人之一可稱人民英模。

青年瞿秋白自接觸進步思想後,1922年在莫斯科成為共產黨員。1923年回國後,他和鄧中夏等人籌辦起上海大學,出任社會學系主任兼教務長,專心於培養人才。

此後瞿秋白逐漸成長為黨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並於大革命失敗後主持召開八七會議,此為具有轉折意義之歷史事件。

即使長徵前瞿秋白已不再位列中央政治局,但這位一眼望去書生氣十足、時任中央局宣傳部長的革命家仍然是重要人物,他的被捕必將引起轟動。

其實瞿秋白被捕後一度隱藏身份,他以化名林祺祥應對敵人的逼供,一起被捕的其他人也為其維護,不使他暴露真實身份以便日後營救。

沒想到的是,瞿秋白已被捕的情報經由被敵軍第八師俘獲的中共福建省委書記萬永成之妻徐氏供出,落實在上杭地區。瞿秋白的文人氣質本就讓人疑心,又讓叛徒鄭大鵬指認,「林祺祥」遂確認為瞿秋白。

得到瞿秋白,敵人如獲至寶,派大隊士兵押解到長汀,將他囚於第36師師部。

圍繞著瞿秋白的被捕,從國共內部到社會各界都行動起來。

在社會上,行動最積極的是魯迅。

魯迅與瞿秋白其實結識較晚,兩人在1931年才於上海初次見面,但文人之間的惺惺相惜則早於數年前就已開始,他們通過書信來往,互通有無,進行文學和思想上的交流,已如同熟識的老友。

魯迅對於瞿秋白的文才評價極高,他說瞿的雜文:明白暢曉,一覽無餘,真有才華,是真可佩服。在國內文藝界,能夠寫這樣論文的,現在還沒有第二人。

對瞿秋白的俄文翻譯水平,魯迅也極力推崇:那譯文直到現在為止,是中國翻譯史上空前的筆。

在白色恐怖中,瞿秋白在上海處境兇險,魯迅從1932年11月起8個月內,三次接瞿秋白到家中避險,他在上海的寓所,成為瞿秋白夫婦最可信賴的庇護所。

瞿秋白被捕後,也曾以化名給魯迅寫信告知。魯迅收信後心急如焚,立即展開營救,如果要營救的是「林祺祥」,則相對好辦一些,魯迅先生已經與陳望道等商量,打算以公開方式進行營救,因「林祺祥」名不見經傳,並不是什麼大人物,公開方式反而更有成功可能。

偏偏瞿秋白身份曝光,公開營救再無可能,魯迅轉而走蔡元培這條線,請求蔡通過國民黨高層進行營救。

國民黨這邊,對於如何處置瞿秋白也有過爭論。

瞿秋白不光是革命領袖,還是著名文人,蔡元培多次找到蔣,表示人才難得,絕不可殺。

瞿秋白長期負責宣傳工作,兩黨合作時,瞿秋白多次前往黃埔軍校演講作報告,下面的學生聽眾中不少尊他為師長,其中就有宋希濂。

宋希濂時任36師師長,瞿秋白正是被囚禁於他的師部。宋希濂早在念中學時就讀過不少瞿秋白的文章,對他很是敬仰,又有黃埔之誼,他也自認,當時「對瞿秋白這樣的領袖人物曾經崇敬過,仰慕過」。

然而此時,宋希濂已是中將軍銜的國軍師長,曾經的老師卻成為他的階下囚,宋希濂心裡也頗不是滋味。

為此,宋希濂為瞿秋白提供了很好的待遇,他下令:「給瞿秋白一間較大的房子,供給他古書詩詞文集和筆墨紙硯,按本師官司長飯菜標準供膳;允許他每天在房間門口散步,撤掉警衛;禁止使用一切刑具;自我以下,一律稱瞿秋白為先生。」並向蔣表示應當勸降瞿秋白。

除了宋希濂,國民黨內部也多有人主張留下瞿秋白。當然,有主留的,也有主殺的,以元老戴季陶為代表,他們認為:死有餘罪,不殺,何以立黨國之威?

兩相爭議中,蔣決定先軟後硬,他開出優厚條件:可以不公開聲明反共或寫自首書,只是遷到南京去養病,身體好了以後只從事翻譯工作就可以。

宋希濂帶著條件嘗試勸降瞿秋白,瞿卻不給他開口的機會。中統隨後又組織了7次勸降,都被一口拒絕,瞿秋白表示:人愛自己的歷史,比鳥愛自己的翅膀更厲害,請勿撕破我的歷史。

話已至此,勸降已無可能,蔣給宋希濂下密令:即在閩就地槍決,照相呈驗。

1935年6月18日早上,瞿秋白起身換上黑褂白褲,進行了人生中最後一次漱洗。隨後泡了杯茶,點起支煙,留下絕筆:

夕陽明滅亂山中,落葉寒泉聽不同;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萬緣空。

尚未寫完,軍法處長催促啟程,他乃補錄幾句:

方欲提筆錄出,而畢命之令已下,甚可念也。秋白曾有句『眼底煙雲過盡時,正我逍遙處』。此非詞讖,乃獄中言志耳!秋白絕筆。

瞿秋白投筆整衣,從容而出,刑場中山公園內已擺好酒菜,並有人照相。

瞿秋白旁若無人,痛飲幾杯後投杯走向草坪行刑處,一路高唱《國際歌》——他正是國內首位翻譯《國際歌》的人,也唱著戰歌走向刑場。

上午10點,最後的時刻到來,瞿秋白盤膝而坐,對劊子手微笑點頭說:「此地甚好,開槍吧!」遂英勇就義,終年36歲。

瞿秋白留下的照片,皆是一幅書生模樣,這確是他之本色。

1899年1月29日出生於常州的瞿秋白,不管生前身後,文名都大於官聲。他既是文學評論家,又是散文家、社會學家。執教上大時他為社會學系設置的近40門課程大受歡迎,不止本系學生,還有外系、其他大學學生乃至老師都來聽課,教室坐不下,往往室外走廊也人滿為患,社會學系也逐漸成為上大最大的系。

他被公認為上大最好的教員,學貫中西、博古通今。丁玲回憶說:

他談話的面很寬,他講希臘、羅馬,講文藝復興,也講唐宋元明。他不但講死人,而且也講。他不是對小孩講故事,對學生講書,而是把我們當作同遊者,一同遊歷上下古今,東南西北。我常懷疑他為什麼不在文學系教書?

因緣際會,學問連魯迅也佩服的瞿秋白在1922年接受陳獨秀之邀回國工作後,開始了革命家的生涯,為祖國奉獻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和智慧。

瞿秋白既是五卅運動的領導者,又是左翼文化運動的中流砥柱。他的犧牲,是我黨一大損失。

魯迅得到瞿就義消息後,強撐病體,在1936年春天親自抄寫、編輯、校對烈士遺文,集資出版《海上述林》,並親自評價:作者既系大家,譯者又系名手,信而且達,並世無兩。

即使到了1942年,老人家在延安閱讀《海上述林》後,還感慨地對周圍同志說:「怎麼一個人,又懂政治,又懂文藝,要是瞿秋白同志還在就好了。」

如今,瞿秋白烈士紀念館正建於他就義的長汀縣城西羅漢嶺下,常州也建有瞿秋白紀念館,都展示了瞿秋白光輝的一生。

相關焦點

  • 6月18日 瞿秋白英勇就義!
    美國飛行員愛米莉婭·埃爾哈特成為飛越大西洋的第一位婦女 1928年6月18日 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開 1935年6月18日
  • 1959年,抗日名將宋希濂和鄭庭笈被特赦,他們的下場如何?
    他自幼便有一顆愛國之心,對當時中國的狀況十分的擔憂,內有軍閥壓迫外有帝國主義,因此他早期也發表了很多針砭時事的文章,希望能喚起中國人的反抗思想。1924年,他投筆從戎,在譚延闓、彭國鈞等人的介紹下進入了黃埔軍校,成為了第一期第一隊的學生,也正式加入了國民黨。宋希濂因為能力出眾,所以他的升遷速度也很快。
  • 秋之白華:楊之華心中的瞿秋白
    「秋之白華」,心心相印1934年1月,時在上海養病,並與魯迅、茅盾等一起從事文化「反圍剿」的瞿秋白,接到中央通知前往蘇區,妻子楊之華因工作暫時無人接替未能同行——這是秋白夫妻結婚後的第六次離別,卻不幸成為生命的永訣——1935年2月,秋白隨隊轉移至閩南時不幸被捕,同年6月18日,從容就義於福建長汀
  • 瞿秋白36歲英勇就義,留下一個14歲的繼女,後來她怎麼了?
    瞿秋白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不僅是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奠基人。令所有人深感遺憾的是,這位學貫中西的革命者在1935年被迫害致死。那麼,他留下的女兒後來怎麼樣了?
  • 瞿秋白翻譯《海燕》:它確信,陰雲是遮不住太陽的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瞿秋白同志的了解不斷加深,越發地增加了對這位《海燕》譯者的崇敬。特別是我從大連調來北京後從事日文的翻譯工作,心中常想,在翻譯事業上要以瞿秋白同志為楷模,好好向他學習。瞿秋白同志是一位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同時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大翻譯家,他在短短36年的革命生涯中,完成了不下200萬字的翻譯作品,其中既有文學作品,也有馬列著作,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瞿秋白同志走上翻譯的道路,有其歷史背景和家庭的因緣。他在青年時期經歷了中國歷史上的大變動。
  • 陳立夫:中統創始人,蔣介石鐵桿心腹,後被老蔣趕走,活了101歲
    其三,陳立夫一手創建了國民黨的第一個特務組織中統。起初,蔣介石為打擊非蔣派勢力,搜集和調查反對派人員的信息和情報,蔣介石建立了特務組織。為掩人耳目,蔣介石把特務組織放在了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中統的前身),而擔任調查科主任正是陳立夫。陳立夫領導的中統嚴格執行蔣介石的命令,把調查科打造成了聽命於蔣介石的一個純粹的特務組織。
  • 1979年終查清,兩個女人卻蒙冤44年
    瞿秋白小學時候成績十分優秀,但辛亥革命後,家裡陷入了經濟困境,他只能無奈輟學,然而生活對他的打擊遠遠沒有結束。在1915年那個寒冷的冬天,他的母親金璇因為無法承受如此巨大的經濟壓力與生活的窘況,選擇了服毒自殺。
  • 抗戰勝利後漢奸槍決上色老照片:醜態百出,圖2女子表情大快人心
    抗戰勝利後,這些漢奸失去了日軍的庇護,迎接他們的就是中國人民的審判。照片中是抗戰勝利後山西地區槍決漢奸的現場,從畫面中能夠看出當時漢奸的恐懼。1945年10月,大漢奸文畫君被捕現場,畫面右側幾個女子看到漢奸被逮捕露出笑容。抗戰期間,文畫君任偽蒙疆自治政府偽司法部部長,賣國投敵。抗戰勝利後被逮捕,1945年10月在張家口被執行槍決。
  • 瞿秋白主張用拼音代替漢字,趙元任寫96字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瞿秋白同志十分重視語言文字如何更好地為民眾所利用和文字改革的問題,並在這些領域作出了傑出貢獻。他認為,中國有廣大的識字不多的工農群眾,必須建立能夠為他們所需要的「現代普通話」、「真正的白話」。他認為語言的大眾化是當前最迫切的先決問題。為了儘快形成和使用「現代普通話」,他積極倡導「文字革命」,即文字改革,主要是漢字改革。他是最早考慮創製拉丁化新文字的先驅人物之一,是中國文字改革事業的先行者。
  • 新中國成立後最大的叛徒,直接導致400多地下黨被捕,結局如何?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個人就是我們共產黨的紅色特工,可是這個人卻也是新中國成立後最大的叛徒了,因為此人的叛變,直接導致了奮戰在臺灣的400個地下黨的被捕,甚至可以說導致我地下黨組織在臺灣遭受了滅頂之災 。這個叛徒就是蔡孝乾,先來簡單地對其作個介紹,蔡孝乾出生在臺灣省彰化縣花壇鄉,後來來到上海大學社會科學系讀書,就在這個時候,蔡孝乾被任弼時、瞿秋白等人的進步思想所感化,就這樣蔡孝乾開始決心要走和瞿秋白等人一樣的道路。
  • 臺灣執行死刑的一系列風俗:2012年12月22日臺灣槍決六名死刑犯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臺灣執行死刑的一系列風俗:2012年12月22日臺灣於四處刑場槍決六名死刑犯。中華文化圈的中國大陸、中國臺灣、韓國、日本都沒有廢除死刑,只有中國香港傳承英國才廢除。
  • 瞿秋白提議將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1930年前後,瞿秋白到上海拜訪了茅盾、丁玲等進步作家,又與「左聯」負責人馮雪峰會面,創作出一系列關於「文藝大眾化」的文章。瞿秋白在文章中提出一個觀點:為了將文藝大眾化,應當用「土話」進行寫作,並將「漢字拉丁化」。他的這一觀點,得到包括魯迅在內的眾多文壇大拿的支持。
  • 中統頭號女殺手鄭蘋如三次刺殺同一人,舞廳廁所暴露身份被捕處決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天擇創辦,歡迎關注~1939年10月的重慶陽光和煦,重慶已經成為國民政府的臨時首都,而此時的抗日戰爭已進入艱苦的戰略相持階段。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野心勃勃,想要在三個月內徵服中國,然而經過兩年的作戰,雖然他們佔領了大量的中國領土,但是損兵折將,兵力入不敷出的矛盾日益突出。
  • 1933年:雜文的政治與修辭——談《魯迅雜感選集》及其周邊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魯迅全集》的注釋者對這12篇雜文做說明,曰:「[前略]十二篇文章,都是1933年瞿秋白在上海時所作,其中有的是根據魯迅的意見或與魯迅交換意見後寫成的。魯迅對這些文章曾做過字句上的改動(個別篇改換了題目),並請人謄抄後,以自己使用的筆名寄給《申報·自由談》等報刊發表,後來又分別將它們收入自己的雜文集。」
  • 臺灣時隔4年再度執行死刑 一夜槍決4名死刑犯
    東南網5月1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四年多未執行死刑,新任「法務部長」曾勇夫首次批准死刑執行令,昨晚一次在臺北、臺中、臺南三地,槍決張俊宏(原名張慰龍)、洪晨耀、張文蔚、柯世銘等四名死刑犯。關在臺北土城的張俊宏、洪晨耀,行刑前向法醫說,「謝謝法醫,我們等槍決這天很久了,反正早死早投胎!」法醫不忘叮嚀,下輩子不要再做壞事了,死刑犯點頭微笑。
  • 她是中日混血女特工,長相漂亮,色誘大漢奸被捕,遇害時僅22歲
    其實,這部影片中的人物是有原型的,其中女特務王佳芝就是中統特工鄭蘋如,梁朝偉飾演的特務頭子就是。鄭蘋如1918年出生於日本名古屋,中日混血。其父是鄭鉞,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其母木村花子,出身名門,後跟隨丈夫來到中國。由於家庭的關係,鄭蘋如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加上其長相俊美,又有家庭作為掩護,鄧如萍在上海淪陷後加入了中統。
  • 勝算中的謝文東:1939年投敵,1946年當集團軍司令,在家鄉被槍決
    把電視劇和歷史結合起來看,我們禁不住會產生這樣的問題:同樣是大胖臉八字鬍,謝文東歷史的原型被槍決了,福原能不能變成瓦吉姆?讀者諸君請看下圖:左邊是1946年謝文東被槍決前的照片,右面是《勝算》中受福原邀請勸降唐飛的謝文東劇照,如果不看圖片顏色,劇中人和歷史中人是不是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