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愛人》導演新作,今年最不該錯過的一部新片

2020-12-14 桃桃淘電影

最近,影迷朋友們可以說是過年了!

12月4日,備受期待的《菊石》、《曼克》、《小斧子》、《亢奮》特別版、《砍人快樂》等影片相繼上線,根本看不過來啊!

這其中最受關注、質量最有保證、前期口碑最爆的,一定是大衛·芬奇的新作:

《曼克》

不知,大家有沒有去看過這部影片呢?

如此大的期待,當然也是因為導演大衛·芬奇這個名字。

這是芬奇的第十一部電影作品,距離上一部席捲全球的《消失的愛人》居然已經過去了6年。

2014《消失的愛人》

在這六年間,芬奇轉戰電視劇,接連參與製作了神劇《心靈獵人》、《愛,死亡,機器人》。

2019《愛,死亡,機器人》

終於,這回又重新做起了電影導演。

《曼克》對於大衛·芬奇來說非常特殊,也許可以說是他作品序列中一座新的裡程碑。

其中,也是因為這片跟他自己太有淵源。

其實,早在1997年的《心理遊戲》之後,《曼克》就開始籌拍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擱淺,直到網飛出現,《曼克》才終於提上了日程。

而這部新作的編劇也不是大家熟悉的索金,而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傑克·芬奇

他就是大衛·芬奇的父親,正是受父親這位資深影迷的影響,才讓大衛·芬奇在8歲時就立志要進入電影行業。

傑克並不是一位專業的編劇,他是《生活》雜誌的舊金山社分社社長。當兒子決定拍攝自己的劇本時,傑克卻在開拍之前的2003年就去世了。

傑克·芬奇

因此,從各種層面上來說,《曼克》對於大衛·芬奇來說都是一部特殊的,不得不為之,甚至是私人的作品。

是他的宿願和心結。

芬奇接受採訪時曾經說過,開啟自己電影之旅的父親,無論什麼時候被問到,「最偉大的電影」時,答案永遠只有一個:《公民凱恩》

《公民凱恩》

而《曼克》就是一部關於《公民凱恩》的電影。

這也讓《曼克》對普通觀眾極不友好。

我們在觀看之前不僅要先看看《公民凱恩》,最好再去了解一下上世紀30、40年代的好萊塢大製片廠時代的背景。

這也註定了《曼克》並不是一部典型的芬奇式電影,其中牽涉了太多歷史事實、細節考據和迷影知識。

它把故事的焦點對準了《公民凱恩》的編劇赫曼·J·曼凱維奇(以下簡稱曼克)。

相比於憑藉自編自導的《公民凱恩》一舉名留青史,進入殿堂的導演奧森·威爾斯。

編劇曼克的存在,除了細心的影迷外,幾乎無人知曉。

赫曼·J·曼凱維奇

在他身上最大的新聞,一是酗酒賭博、性格乖張火爆,以及尖銳的政治見解。

另一則就是與導演奧森·威爾斯對《公民凱恩》劇本署名權的鬥爭。

到底誰在《公民凱恩》的劇本創作中佔據了大頭,到現在還沒有確鑿的定論。

但這場爭議並不是大衛·芬奇拍攝《曼克》的重點,直到電影最後十分鐘才略有涉及。

如果說在好萊塢大製片廠時代集製片、編導、演員為一體,時年僅24歲的威爾斯是一個異類的話。

奧森·威爾斯

曼克,這個《紐約客》第一位評論家。

在42歲失掉工作,把拋來橄欖枝的派拉蒙同仁稱為「白痴」,傲慢無禮、憤世嫉俗,但又有著驚世才華的編劇無疑是異類中的異類。

大衛·芬奇試圖通過曼克這個特殊的「多稜鏡」去折射好萊塢大製片廠時代,多方位地辨析電影工業的奧義。

而這個「多稜鏡」的泉眼正是《公民凱恩》的劇本。

影片的敘事像一個螺旋向內的圓圈,圓心處則是曼克被威爾斯安排在鄉下專心撰寫《公民凱恩》的劇本的過程。

像《公民凱恩》貫穿始終的閃回一樣,《曼克》同樣在「寫劇本」的過程中以閃回構建起整部電影。

芬奇甚至「貼心」地為觀眾打上轉場字幕,提醒各位「閃回」來了。

曼克在寫作過程中不斷回溯著自己創作「靈感」的來源——那些輾轉在派拉蒙、米高梅、名流宴會的日子。

而這些「靈感」既在影片外與《公民凱恩》遙相呼應,又在影片內表明這個待完成的劇本將是整個好萊塢由盛轉衰的縮影。

因此,可以說《曼克》是一部完全不怕劇透的影片,因為所有的答案都在曼克的結晶《公民凱恩》裡。

這也決定了《曼克》的重點,並不在曼克與奧森·威爾斯的關係上,而在他與那些劇本人物「原型」們的故事上。

我們都知道「凱恩」的原型是美國報業大亨威廉·蘭道夫·赫斯特。

上:《公民凱恩》;下:《曼克》

而《公民凱恩》中凱恩的第二任妻子,可悲的歌劇演員蘇珊的原型正是赫斯特的情婦瑪麗恩。

上:《公民凱恩》;下:《曼克》

曼克就這樣輾轉在各種大人物的社交場合之間搜集「資料」。在路易斯·B·梅耶、赫斯特的高談闊論中插科打諢、言行異於常人的瘋癲、尖銳。

他的身上存在著很多矛盾。

這位寫出《綠野仙蹤》、《晚宴》的好萊塢核心編劇一直滿不在乎地表明自己看不上電影劇本創作,相比於戲劇,它只是二流。

曼克就這樣讓自己深處漩渦之中,卻始終游離於主流之外。

他玩世不恭、荒誕無禮的言行恰恰是一種防禦機制,讓自己在名利場中能夠抽離出來,冷眼旁觀。

也正是這種抽離,才能一針見血的淘洗出《公民凱恩》的「玫瑰花蕾」。

這種特性在梅耶的生日宴會中展示得淋漓盡致。

這個段落的信息量巨大,所有主要人物齊聚一堂,大家從「電影」聊開了,但很快我們就會發現沒有人真正關心電影。

大家關心的是如何降低勞工的薪水,如何操控政治。

「何不食肉糜」的名流們大談著希特勒,但甚至不知道什麼是集中營。

而身處其中的曼克,不出意外地再次喝多了,他屢次以胡說八道的方式戳破這些虛偽的假象。

就這樣,曼克「喝醉」的情景幾乎貫穿了全片,在末尾處達到了高潮。

還是一場宴會,這次他喝得更高了,站起來高談闊論,講述自己即將撰寫的劇本《公民凱恩》。

曼克在報業大亨赫斯特面前,將「凱恩」這個明顯脫胎於他的人物比作「堂吉訶德」。

我們都知道堂吉訶德是一個極端的理想主義者,是一個一無所有還要戰勝風車的瘋子。

而赫斯特卻是一個唯利是圖、商業帝國的國王。

曼克的比喻,顯然刺痛了赫斯特以及他的「桑丘」們。

但在看似直白的諷刺中,曼克又道出了一個可悲的事實。

身處好萊塢的每一個人都曾是敢於迎戰風車的堂吉訶德,但卻最終走向他的反面,去「鎮壓」一個又一個年輕版的自己。

這也正是芬奇渴望使「曼克」這一人物從《公民凱恩》中繼承的東西:那份註定會磨滅的「純真」。

在好萊塢,電影從來不是電影。

因此,我們與其說《曼克》是一部給電影黃金時代的情書,不如說這是一個苦笑,試圖扒開美麗泡泡中的腐爛。

在曼克和威爾斯決定創作《公民凱恩》的時代,美國剛剛經歷了經濟大蕭條,大製片廠制度受到各方質疑、由盛轉衰。

也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威爾斯才能從大佬手中拿到一部影片的製作權,自導自演自編一部電影。

在此之前,就像片中赫斯特的情婦瑪麗恩所言的一樣,她所能選擇的電影角色,只會是因為老闆赫斯特買下了它們。

一人之下,通天的本事在大製片廠時代也不過只是某個能演、能寫、能導的工具罷了。

因此,如果說《公民凱恩》深刻地諷喻了政治,那麼《曼克》則將天平傾向了政治博弈中的電影。

越看本片,我們越能體會到曼克對《公民凱恩》的劇本創作是一個多麼精妙的切入點。

這個劇本是那麼特殊。

一個不將電影看作是藝術的編劇,卻以自己的反骨,逃開流水線的編劇工作,將電影帶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曼克是多麼的口嫌體正,他「打臉」的創作恰恰在警示著我們嚴肅的創作有多重要。

也只有這樣的劇本,才會在業界封殺、影院拒絕放映、上層管制等惡劣的上映條件下流芳百世,用作品奪回電影的話語權。

這也是為什麼好萊塢大製片廠制度必將走向滅亡,恰如我們在《曼克》中看到的一樣,它不過是寡頭專權的一個縮影,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個分支。

在影片中,芬奇花了很長的篇幅去細細鋪陳一場「電影與選舉」的交錯縱橫。

1934年,加州州長競選。

弗蘭克·梅裡安VS厄普頓·辛克萊。

其中,後者辛克萊的政治主張對大製片人非常不利,不僅要向米高梅徵稅,甚至支持國營電影公司。

於是《公民凱恩》中的一幕就上演了,米高梅負責人梅耶要求旗下導演製作大量虛假影片來醜化辛克萊,再與赫斯特聯手,推出一系列假新聞。

一大批底層民眾被愚弄,開始瘋狂倒戈。

這不由地讓人想起2020年,剛剛經歷過的魔幻大選,一切似乎都在周期性上演。

曼克旁觀著電影操控政治的一切荒誕事實,忍不住感慨道:「一個編劇比搞黨派的人更危險。」

這就引出了《曼克》的另一個核心主題:

電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真的可以左右政治麼?

《曼克》在電影之中,以及電影之外,《公民凱恩》的偉大其實已經給出了答案。

可怕的不是電影藝術,而是將電影當作工具的人。

片中,拍攝虛假新聞片的米高梅導演不堪忍受道德的拷問,決定自殺時。

曼克對他說了這樣一句話:「我們要警惕,黑暗中的觀眾,他們欣然地把質疑之心拋諸腦後,我們有很大的責任。」

也就是說,曼克從不把觀眾當傻子,當所有人都質疑他《公民凱恩》的劇本過於複雜時,他堅持不做任何簡化處理。

在他看來,觀眾不是一群等待電影來灌輸、洗腦的猴子,他們必須像參與生活一樣,參與一部電影的觀看過程。

為什麼大製片廠制度註定走向消亡?

因為它正是不斷產生著電影教化工具——同化觀眾——麻痺現實這一惡性循環的始作俑者之一。

再聯想到我們近年來耳熟能詳的「技術原因」,《曼克》的寓言其實永不過時。

那些懼怕電影的人,恰恰是將電影看作為工具的人。

但相比於批判現實,大衛·芬奇走的更遠了一點。

片中,曼克忍不住對著前來拜訪自己的弟弟流露出了唯一的真情時刻。

他說:「我已經江郎才盡了。」

明知自己寫出了曠世巨作,為什麼還要這麼說?

也許是因為,曼克和導演大衛·芬奇一樣,看穿了電影工業的本質。

因為,沒有一門藝術像電影一樣公共。

它是如此的需要商業支持、如此需要取悅觀看者,又融合了如此多的工種。

電影的創作需要幾經易手,從來不會單單屬於某一個人。

但同時,《曼克》又在告訴我們,電影是如此地私人。

從《公民凱恩》到《曼克》,都是以他人為原型的故事,但卻跨越過半個世紀還在繼承著創作者的一個「玫瑰花蕾」的隱秘。

《公民凱恩》

從這個意義上說,《曼克》最終傳遞出了電影創作者的「阿喀琉斯之踵」:那種在公共性與私人性之間永恆的搖擺與掙扎。

怎樣才能既不成為公共的奴隸,又不被私人所裹挾?

曼克的答案是玩世不恭、瘋癲荒誕。

那麼大衛·芬奇呢?

他只能在影片末尾處虛構了一場本沒有曼克的奧斯卡頒獎典禮,給他圓滿了一個永未兌現的嘉獎。

現實中,曼克並未參加奧斯卡獎

在戲外,這次是不是可以輪到導演本人了?

在製作這部電影時,大衛·芬奇曾表示「他希望電影就像你在一個倉庫裡,看到了《公民凱恩》,旁邊就是《曼克》。」

這不僅流露出敢於和《公民凱恩》「碰瓷」的信心和野心,更表明芬奇想做的不是總結那個時代,而是進入那個時代。

事實證明,他確實做到了。

看過本片後,你不可能忽略它以假亂真的畫面,就像不少影評人預測的那樣,《曼克》的技術絕對足夠席捲奧斯卡技術獎項。

如果說《公民凱恩》的偉大很大程度上來自它炫目的攝影,那麼在《曼克》中,大衛芬奇做到了讓影像質感幾乎和30年代的好萊塢別無二致。

影片運用了數位相機拍攝,但又通過劃痕讓畫面夢回賽璐璐時代。

這不僅僅是復古做舊,這簡直是迷影情結的「文藝復興」,實在是煞費苦心。

也許《曼克》註定是一部為普通觀眾設置了層層障礙的作品,但它虔誠捧出的道理,又是如此的樸素、真誠。

在這個人人都有機會高談闊論的時代,真正如曼克一樣敢於罪惡處抱薪的「堂吉訶德們」去了何處?

而一部電影的力量又有多大?只有作品本身才能回答。

好了,感興趣的朋友,趕緊找來《曼克》一看究竟吧!

相關焦點

  • 又一部《消失的愛人》?大本主演《深水》殺青
    又一部《消失的愛人》?這是大本繼《消失的愛人》後再度出演愛情驚悚犯罪片,來自古巴的女演員安娜·德·阿瑪斯近年來則不斷受到好萊塢大片的青睞,接連出演《銀翼殺手2049》《利刃出鞘》,還將在《007:無暇赴死》中擔任新一代邦女郎,丹尼爾·克雷格曾評價,「她可以做任何事,人們是時候站起來注意到她了。」
  • 1006-1012北美票房 《消失的愛人》2680萬連莊
    《消失的愛人》以2680萬美元順利蟬聯冠軍  搜狐娛樂訊(文/耷子)上周,北美電影市場共有四部新片大規模入市,但之前被環球電影公司最為看好的《德古拉元年》卻沒有爆發能量,使得大衛-芬奇的驚悚劇情片《消失的愛人
  • 在《黑寡婦》到來前,寡姐驚喜奉上一部8.7分的R級新片!
    在《黑寡婦》到來前,斯嘉麗·詹森還有兩部新片,最近,兩部新片相繼亮相都引爆了口碑。一部是二戰題材的喜劇片《喬喬兔》,塔伊加·維迪提導演的新作,另一部則是諾亞·鮑姆巴赫導演的《婚姻故事》,和亞當·德賴弗、蘿拉·鄧恩等一起主演的劇情電影。《婚姻故事》曾於今年8月在威尼斯電影節亮相,口碑極佳,寡姐在這部片中大飆演技,目前,該片在豆瓣的評分高達8.7分。
  • 忘了諾蘭,這5位大師級導演新片更值得你期待
    2020年,除了諾蘭帶來了科幻片《信條》,還有影迷喜愛的大師級導演也在馬不停蹄地精益求精地創作自己的新作,譬如史蒂文·史匹柏、韋斯·安德森、雷德利·斯科特、大衛·芬奇、馬丁·斯科塞斯。毋庸置疑,他們的新作也值得你的期待。你最期待哪一部?05.
  • 又帶來了一部生猛新片,營救之王連姆大叔新作拿下8.1分
    2008年,誕生了一部生猛動作電影《颶風營救》,動作場面火爆非凡,故事劇情節奏緊湊,從頭到尾都緊張刺激,這是一部憋著尿都要看完的精彩動作電影。 《颶風營救》豆瓣評分高達8.3分,當年一上映就成了票房爆款,製片成本為2500萬美元,但全球票房高達2.2億美元。
  • 時光日報|《阿甘正傳》導演新作發預告;「古惑仔」五兄弟新片定檔
    今天,時光君為你精選5條不可錯過的影視圈動態:1、《歡迎來到馬文鎮》曝光全新中字預告
  • 從未放棄過顛覆表演的「哈利波特」,今年奉上一部瘋狂新片!
    不再出演哈利·波特之後,丹尼爾·雷德克裡夫一直在尋求突破,帶來一部又一部新作,而他的表演也一直都極富顛覆性。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丹尼爾·雷德克裡夫看起來就是個小純情,充分呈現了他小清新的一面。可近年來,「哈利波特」丹尼爾·雷德克裡夫變了,在他的新片中,形象往往都有些粗獷,有些狂放不羈,比如電影《遊戲改變者》。更讓人驚訝的則是電影《瑞士軍刀男》,丹尼爾·雷德克裡夫在片中出演了一具屍體。
  • 繼《新世界》之後,時隔7年,他們終於又帶來一部生猛新片!
    自今年6月開始,韓國院線開始大規模復工,韓國本土新片陸續新上映,6月4日便上映了一部新作《侵入者》,首日票房便大爆,最高日票房收入佔比甚至一度超過了63.5%。接下來,還有更多的韓片值得期待,尤其是暑期檔的《釜山行2:半島》,已確定今年7月上映,而在這個熱門檔期,還有一部新作早就引爆了期待值,那就是犯罪懸疑片《從邪惡中拯救我》。《從邪惡中拯救我》是黃政民和李政宰聯手帶來的新作,繼《新世界》之後,這兩兄弟終於又再度合作。
  • 繼《新咒怨》之後,今年北美又誕生一部頂級大爛片!
    到了一月底,又一部頂級大爛片生猛而來,也是恐怖電影,CinemaScore的評分同樣是F等級,成歷史上第21部F級電影,這一個月,北美爛片集中爆發。這部新片叫《擰緊》,女導演弗洛莉婭·塞吉斯蒙迪的新作,她曾經執導過美劇《使女的故事》和《美國眾神》。
  • 長澤雅美帶來了一部爭議巨大的新片!
    來源:新浪眾測作者:熱薦電影陳思誠導演的《唐人街探案3》在撤檔春節檔之後,便沒有了最新消息,至今都未公布新檔期,不少影迷都預測,這一部作品極有可能改檔到2021年春節檔上映。除了王寶強 、劉昊然、妻夫木聰等原班人馬之外,在《唐人街探案3》這部新作中還新加盟了不少人氣日本明星,包括長澤雅美、染谷將太、鈴木保奈美、淺野忠信、三浦友和等,陣容可謂十分強大,而最期待的當然是女神長澤雅美的表演。在日本眾多女星中,最喜歡的一位女演員始終都是長澤雅美,顏值一流、身材一流,還有著紮實的演技。
  • 情色片導演的新作,大膽又溫柔
    今年,59歲的園子溫一反癲狂,拍了一部寫給電影的情書——提起園子溫的電影,你想到的是什麼?父親和女兒亂倫的《神秘馬戲團》,還是夫妻一起殺人分屍的《冰冷熱帶魚》?這是一部與眾不同的電影。不同在哪?爸爸自殺後,不知道該開心還是難過的安子和爸爸的屍體生活了一周。此後,重獲自由的安子決定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
  • 《老男孩》導演終於又出手,聯手讓·雷諾帶來一部R級新片!
    近日,由大導演斯派克·李執導的新作《誓血五人組》終於放出了首款預告片,一看便引爆了期待值。《誓血五人組》是導演斯派克·李繼《黑色黨徒》之後的最新力作,集結了「黑豹」查德維克·博斯曼、讓·雷諾、保羅·沃爾特·豪澤、喬納森·梅傑斯、加斯帕·帕科農等演員,陣容十分豪華。
  • 《攻殼機動隊》導演拍新片 《午睡公主》明年映
    《攻殼機動隊》導演拍新片 《午睡公主》明年映 時間:2016.04.1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木月 分享到:
  • 如果坎城不延後,現在也該公布提名了
    一部《燃燒女子的肖像》讓盧安娜·巴傑拉米斬獲了法國凱撒電影獎最佳新人女演員提名,這位來自科索沃的19歲女演員更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在去年首執導筒,完成了她的導演處女作的拍攝。埃德加·賴特的新片《Soho區驚魂夜》已經被秘密隱藏了數月,這部被稱為「一部帶有時空旅行元素的心理恐怖片」一直牽引著人們的好奇心。片方焦點影業已將該片的北美檔期定在了九月,就算今年坎城延至夏季舉行,一切也都是剛剛好。
  • 《消失的愛人》:好的婚姻是做真實的自己,共同成長
    《消失的愛人》是由大衛·芬奇導演的一部陰暗糾結、懸疑、驚悚的婚姻愛情故事。它改編自吉莉安弗琳的同名小說。影片獲得第18屆好萊塢電影獎最佳影片、最佳編劇獎。影片講述了2010年經濟大危機時期,一對眾人眼中恩愛的夫妻,在第五周年結婚紀念日這一天,妻子突然消失了。
  • 今年的威尼斯電影節屬於女性導演?
    再加上許鞍華將和蒂爾達·斯文頓共同領取終身成就大獎,遊戲總監小島秀夫將擔任VR單元的評審,今年的威尼斯星光不輸往年。 《騎士》名聲大噪之後的又一深入美國西部腹地執導的新作,可謂年度女性電影人強強聯手之作。
  • 今年最最期待的電影,就是大衛·芬奇的新片!
    比如,很多人都非常期待的,也是我今年最期待的一部電影。 可能,也要下個月才能看得到。 那就是,大衛·芬奇的第十一部故事片《曼克》。
  • 今年最最期待的電影,就是大衛·芬奇的新片
    比如,很多人都非常期待的,也是我今年最期待的一部電影。 可能,也要下個月才能看得到。 那就是,大衛·芬奇的第十一部故事片《曼克》。
  • 《消失的愛人》班底再聯手 翻拍《火車怪客》
    《消失的愛人》班底再聯手 翻拍《火車怪客》 時間:2015.01.1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分享到:
  • 4月美劇集中爆發,8部新劇拯救片荒,每一部都不容錯過!
    最近,新片實在太少,根本沒啥電影好看,但新劇是一部接一部開播,今年4月美劇集中爆發,拯救片荒就靠這8部新作。第二部:《傲骨之戰》第四季作為《傲骨賢妻》的衍生劇,《傲骨之戰》同樣有著極高的品質,就如同《風騷律師》一般,雖是衍生劇但卻有著不一樣風骨。雖然第三季口碑下降了些,但《傲骨之戰》第四季仍舊不容錯過,這部新劇於4月9日開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