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企業的日子並不好過。
近日,百程旅遊網的一份內部通知文件流出,文件顯示,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資金不能維繫公司繼續運轉,百程旅遊決定關閉公司並啟動清算準備。
公開資料顯示,百程旅遊網成立於2000年,以旅遊籤證業務起家。阿里為其第二大股東,曾在2016年登陸新三板,被稱作O2O出境旅遊第一股,一時風光無兩。
根據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公布此前預計,僅僅在2020年春節,會有高達4.5億的旅遊人次。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人人「禁足」在家,讓原本處於旺季的旅遊業遭受重創。
規模較大企業尚有抗擊風險的能力,儘管他們也在採取各種措施進行自救。但對於業務模式單一、處於連年虧損狀態的百程旅遊網來說,這無疑是雪上加霜。
對於網上流傳文件的真實性、百程旅行網目前的狀況,以及後續的規劃等問題,《商學院》記者向對方發去採訪函,截至發稿並沒有收到對方的回覆。
破產清算
百程旅行網或許等不到疫情結束的那一天。
近日,出境旅遊O2O服務平臺、有著「籤證龍頭」之稱的「百程旅行網」已經發出了啟動破產清算的內部通知。通知中稱,疫情影響下資金不能維繫公司繼續運轉,決定關閉公司並啟動清算準備。
根據百程旅行網此前其官網掛出的放假通知,原本暫定3月2日正常上班。現如今,員工卻很可能面臨無班可上的窘境,甚至連工資也不能正常發放。
內根據部通知文件顯示,公司將於3月10日先行支付員工1月薪資,3月起將不再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及發放工資。百程旅遊網CEO曾松對外表示,下一步將優先處理好員工的薪酬問題以及客戶的退票問題。
天眼查數據顯示,百程旅行網先後完成5輪融資。其中,2014年3月曾完成由阿里牽頭的近2000萬美元B輪融資。隨後,2015年7月,百程旅行網獲得千和資本領投,點睛資本、飛豬資本、博雅資本等新興投資機構跟投的2億元融資。
查詢百程旅遊網財報得知,百程旅遊股份前3大股東分別為天津睿恆順資產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持股27.31%)、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6.47%)、瑞元資本管理有限公司(9.93%)。
連年虧損
中國旅遊研究院在《2014年中國旅遊經濟運行分析和2015年發展預測》中指出,2014年我國出境旅遊人次首次突破1億大關,達1.07億人次,預計2015年出境旅遊1.35億人次,同比增長將達16.8%。
站在風口之下,百程旅行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14年,百程旅行網曾以「0元籤證服務費,拒籤退全款」與攜程展開「價格戰」,年服務出境旅行人次突破100萬。一時間,成為炙手可熱的在線旅遊平臺。
2016年4月,百程旅行網成功掛牌新三板,成為O2O出境旅遊第一股。彼時,百程稱將繼續擴大C端用戶規模,深耕客戶服務場景,打磨網際網路場景產品,拓展目的地服務體系。
不過在新三板上市後,百程旅行網卻連年處於虧損狀態,且虧損額度持續增加。2013年,百程旅行網淨利潤虧損1760.91萬元;2014年,其淨利潤虧損額擴大至3662.6萬元;到2016年,虧損額已擴大至4510.81萬元。
彼時,百程旅行網認為虧損主要是因為公司處於網際網路行業公司生命周期的前期,線上簽證辦理平臺的運營維護、百程旅行網網品牌的培育以及IT系統開發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2017年,百程旅行網淨虧損額同比有所減小,為2795.45萬元。百程旅行網方面表示,這是受公司毛利改善以及成本有效控制的有利影響。
百程旅行網2018年中期虧損額仍舊達到1285.64萬元,虧損同比減少 552.73 萬元。對於虧損的原因,財報中解釋稱,公司仍處於網際網路行業公司業務拓展期,技術研發投入處於相對較高水平,同時市場競爭及人力成本變動因素對業務利潤形成擠佔。「雖然公司營業利潤已經進入快速增長通道,逐步接近扭虧拐點,但實現盈利的時間存在不確定性,在未來一定期間公司經營業績仍存在持續虧損的風險。」
但沒有想到的是,這是百程旅行網對外公開披露的最後一份財報。2019年7月,百程旅行網因未能在規定時間時間內披露2018年年報而被終止掛牌。
在艾媒諮詢CEO張毅看來,百程旅行網的危機不能單單歸結於疫情,身處高速增長的旅遊業,卻一直處於虧損狀態,這表明還是企業在經營管理、商業模式上出現了問題。
疫情下的旅遊業
覆巢之下無完卵。
自1月23日開始,國家鐵路、民航、文旅部等管理部門先後推出11條出行政策,限制人員流動,此後,眾多酒店、民宿停業、景區關閉,文化活動取消,這讓旅遊業遭遇巨大的資金損失。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院長厲新建測算,2020年春節期間整個旅遊業的直接損失在5500億元左右。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首席專家魏小安則對外表示,2019年中國旅遊業總收入6.5萬億元,按此估算,平均停滯一天,旅遊業即損失178億元。
隨著國家各項政策的出臺,攜程、途牛、去哪兒、飛豬、馬蜂窩等在線旅遊公司先後宣布,將為消費者提供「無損退訂」服務,並先期為消費者墊付退改費用。
據了解,飛豬境內行程訂單退訂率基本在70%~80%,境外行程訂單退訂率在40%~50%,機票、火車票、酒店退訂量最大;馬蜂窩平臺上的各品類退訂單數已達百萬級;攜程方面也接到了數百萬春節退改訂單。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指出,春節本是一個旅遊高峰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旅遊業首當其衝,「買票潮」變為「退票潮」。
「此次因疫情造成的機票、酒店等旅遊產品退改,將造成數億元級別的資金需求,這對於攜程、同程藝龍、飛豬、馬蜂窩等OTA體量較大的平臺來說,尚能從容應對,但對於大多數中小旅行平臺來說,大批量旅遊訂單的退訂與營業缺口或造成較大的資金壓力,此次疫情將不可避免造成眾多中小平臺退場,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陳禮騰指出。
在張毅看來,肯定會有一批中小平臺面臨經營危機,但這只是正常的優勝劣汰。「疫情結束後旅遊業肯定會迎來爆發性增長,對企業來說會是一個很好機會。」他進一步表示。
《商學院》將持續關注。
(文章來源:商學院)
(責任編輯:DF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