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文房清供|菖蒲的生日來歷,應和道教八仙之一呂洞賓有關
文:花木君
我國是個多神的國家,古人講究「天人合一」,認為天地萬物皆有靈。因而不論是真實人物,還是虛構玄幻,不論本土神靈,還是異鄉聖賢,包括眾多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獸類鳥類,樹木花草等等,一律敬拜。
而在其中,植物花卉也有很多神靈,比如民間傳說的百花神、十二月令神等,就是其中的代表。然而,其中僅僅有一種植物,不但受到人們崇拜,而且還有生日,確實稱得上有板有眼,這就是眾所周知的文房清供之一——菖蒲。
菖蒲是我國認知最早的植物花卉之一,《詩經國風陳風澤陂》中有「彼澤之陂,有蒲與荷。」的詩句,其中的「蒲」就是指「菖蒲」。《本草菖蒲》載曰:「典術云:堯時天降精於庭為韭,感百陰之氣為菖蒲,故曰:堯韭。方士隱為水劍,因葉形也」。因而古人認為菖蒲可以去除汙穢,闢邪驅鬼,因而在端午節懸掛菖蒲來祈求好運。
東晉時期的《神仙傳》載有漢武帝劉徹遊嵩山,遇九嶷山仙人點撥,服食菖蒲以期延年益壽長生不老的故事。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伊水》:「石上菖蒲,一寸九節,為藥最妙,服久化仙。」,於是菖蒲成為延年益壽的仙草,受到人們崇拜。
而且由於菖蒲一叢並發,盤根錯節,葉纖莖細,小巧葳蕤,超凡脫俗、卓然挺立,亭亭玉立,四季青翠,飄逸俊秀,簡潔雅致,於無為處顯丘壑,不經意間露春色。十分契合「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文人秉性氣質,因而是不可多得的案頭清供之物。於是人們由崇拜變為珍愛,不少文人墨客都會蓺養菖蒲在書房,作為清供賞玩之物。
而且隨著文化積澱,人們對菖蒲的珍愛愈來愈深,於是隨之不但崇拜,而且還給菖蒲過生日,並且言之鑿鑿認為是農曆四月十四,每到這一天,蓺養菖蒲的人們,會給菖蒲「剃頭」,讓菖蒲重新生長繁茂,從實際養護來看,確實有著科學道理,可是生日又是怎麼來的呢?
記載菖蒲生日的書籍,是明代植物學家王象晉的《群芳譜》(全稱《二如亭群芳譜》),其中有「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葉無踰此時,宜積梅水漸滋養之。」。這是關於菖蒲明確生日的最早記載。
而「四月十四」又是怎麼來的呢?我們從先秦典籍中尋找,在《呂氏春秋士容論任地》中有:「冬至後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這大概是關於菖蒲生長的最早科學記載。然而其中的「五旬七日」,「旬」指10天,翻譯過來就是57天,而冬至後57天大概在立春和雨水之間,也就是農曆正月,和民間所說的四月十四還是相差很遠。
而再查其他古代書籍,卻並沒有發現關於菖蒲生日的記載,然而,我們可以作一推斷。那就是古代的神仙,主要都是源自道教,佛教崇拜的是「佛、菩薩、羅漢等」,儒家信奉的則是「聖賢」。因而菖蒲的崇拜可以從道教人物中尋找。
在眾多道教神仙當中,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神仙,那就是「八仙」之一呂洞賓。呂洞賓是由真實人物修道成仙的,其原名呂喦(或作「巖」),字洞賓,道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河東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樂鎮)人。《宋史陳摶傳》記載:「呂洞賓有劍術,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快,傾刻數百裡,以為神仙,皆數來磚齋中,人鹹異之。」。
呂洞賓是道教全真教北五祖之一,世稱「呂祖」、「純陽祖師」,現在馳名海內外的山西芮城永樂宮,其中的純陽殿就是呂洞賓仙逝後,當地人們用來紀念的祠堂,最早修建於金末,稱為「呂公祠」,後來逐漸變為道觀,純陽殿為主要建築。
元初毀於火,隨即重建,歷時十餘年元中統三年(1262年)改名大純陽萬壽宮,後稱永樂宮。1959年至1964年間,三門峽水庫的修建使得永樂宮位於庫區淹沒區,於是被整體搬遷到距離原址20公裡許的現在位置。永樂宮最為著名的是其中的壁畫,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地位極其重要,為國寶級文物保護單位。
呂洞賓著述甚豐,如《呂祖全書》、《九真上書》、《孚佑上帝文集》、《孚佑上帝天仙金丹心法》等,並留有《勸世文》等。呂洞賓生於唐德宗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農曆四月十四,後來人們敬拜呂祖,因而每年在其生日時都會舉辦盛大祭祀,稱為「呂祖聖誕」或「純陽聖誕」。
而從明代王象晉的記載來看,似乎菖蒲的生日,應該是從元代開始興起。元代道教盛行,脫胎於呂傳教派的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其弟子丘處機給成吉思汗講道,頗受成吉思汗信賴,被元朝統治者授予主管天下道教的權力。因而筆者推測,從那時起,人們就把菖蒲和呂洞賓結合在一起,作為仙草的生日,藉以宣揚益壽延年,成仙得道的功效。
當然,這只是筆者自己的一點看法,由於沒有更多的佐證資料,似乎有點牽強。然而,遍觀諸家典籍,再沒有能說明菖蒲生日的起源記載,並且這個說法更能說明人們對菖蒲這種仙草的珍愛,以及對成仙得道的崇拜,更符合文房清供的文化淵源,也是古往今來蓺養菖蒲的人士絡繹不絕的原因所在,因而,似乎還能自圓其說。
最後,我們用金元時期詩詞大家元好問的菖蒲詞結尾,作為註腳吧:
《鷓鴣天》
【金末元初】元好問
嫋嫋香風響佩環。廣寒仙子跨青鸞。
誰教瑞世儀周國,天賦多才繼小山。
鈴閣靜,畫堂閒。袞衣象服□團圓。
年年此日稱觴處,留得菖蒲駐玉顏。
2020-3-16易花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