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中國商業零售已經經過20多年的蓬勃發展,逐步形成了多業態、多場景、立體化、多維度的商業氛圍,商業本質也經歷了從高速發展,回歸到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價值體系,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不斷追求,消費者更加關注購物場景給我們帶來的全新的價值體系。
在2020年11月19日舉行的第二十二屆中國零售業博覽會上,位於國家會展中心7.1-1會議室開設了商業設計&商業美陳專場論壇,分享了國內的零售設計的發展趨勢以及國外零售設計的案例經驗。
在上篇(以人為本照亮商業空間,商業設計重塑零售色彩(上))的分享裡,我們看到了照明設計和燈光效果對商業空間的特別加成。今天讓我們繼續探索隱藏在商業空間的小秘密。
以人為本,商業空間裡的隱藏屬性
有了一個好的商業空間和購物場景,接下來就是讓他發揮功效的時刻。加得商業管理諮詢(北京)有限公司駐日合伙人竇丹為現場聽眾分享了《造景築夢,賦能商空間的社交屬性》主題演講:「我們認為商業設施最重要的不是天花地面牆,不是邊角動線導向,而是你商場、賣場裡面,可以給顧客提供什麼內容?分兩大類:第一摸得到,買回去的,第二摸不到,但是心靈感知到,永遠存在腦海裡面,對他來講是很難忘的回憶。」
在人貨場的基礎上,竇丹進而提出了第三空間的理念:「以商業設施的內容提供者為自己的從業準則之上,我們率先在國內提出了第三空間的理念,包括我們的服務號以及國號第三空間行動派,主要是來講第三空間,我們先說第三空間是什麼?
第一空間一定是非常清楚的就是我們消費者生活的地方,就是家庭。第二空間是他學習或者是工作的地方。除此之外的生活和工作之外可以讓人們感受到愉悅、撫慰他精神的社交空間就是第三空間。
竇丹,加得商業管理諮詢(北京)有限公司駐日合伙人
消費者在賣場裡面,無論是購買商品還是購買生活方式,其實這件事兒最核心的是人的心理,如果有領導研究過消費者心理學大家會知道,消費者心理最核心的人類心理就是,他是需要感受到被需要,不管被他的社會關係需要還是被他的家庭關係需要,你只有滿足了這一點,才能滿足消費者讓他自主自願花錢掏給你的,他動作才能完成。
我們認為整體社交賦能場景裡面,你一定要讓消費者感覺到他一直是被他的社會關係和他的家庭關係需要,是交友關系所需要的。所以我們講了社交的本質是被需要,但是我們的賣場如何做成說,這個東西來到裡面,就感覺自己是被需要了?
剛才我們也有照明,講設計的領導講了主題區等等,但是我們想說整體這樣的賣場,消費者如何感覺到被需要呢?其實被需要來自於什麼?交流與場景的差異化,我們中國人民特別喜歡講的就是我需要跟別人不一樣。如果我們落到賣場裡面,就是無感認知,大家講的話,現在很多關於網上大家說網上看到視頻、圖片,那是人的眼睛,但是如果你打動人的內心,讓他絕對自主掏錢的話,他要感知到。」
那麼如何理解所謂零售空間的概念呢?深圳漢薩康託商業空間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楊記柱為我們帶來了答案:「首先零售空間,我們所理解的就是人的衣食住行,我曾經參加過一個日本的商業食品展,他們做展的需求考慮到未來,從衣食住行如何開發人對未來場景需求一系列的,我們所理解的未來是無所不能的,衣食住行包羅萬象的。
而好的零售空間的特質,首當其衝就是有一個比較合理的功能布局,良好的店面規劃;第二部分我們要有一個視覺衝擊,有吸引力的店鋪整體形象;第三部分,來到店鋪感覺舒適安逸覺得溫暖是設計另外一個方向;第四部分,商品到零售的基本特質,就是我們商品的層面,我們易於接受的價值和高品質的商品;第五部分就是我們如何在空間中疊加出來一些優質的服務,把服務以一種視覺傳達傳播的方式,讓更多消費者發現。
楊記柱,深圳漢薩康託商業空間設計有限公司創始人
然後還有獨特的陳列道具和環境圖形,這個和表達商品力有關,所以圖形和陳列、商品是視覺衝擊力的完整部分。然後我們這樣的店鋪還需要一個交通的便利性,我想未來零售空間店鋪便利性是原則的原則了。
最後一個,因為大家需要倡導食品安全高漲,對商品安全性有一個基本的保障。好生意零售空間的構成因素,不外乎這三個方面,第一優質的商品,第二貼心的服務,第三就是我們要有獨特的店鋪環境形象,三位一體。」
第三空間以人為本,以消費者為核心。而新型書店言又幾可算得上第三空間門店設計的佼佼者。
既然是以人為本,那麼用戶就成為所有設計的核心參考,言幾又文化集團設計規劃部高級經理鄭志軍也說到:「隨著商業發展,大家都知道消費者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隨意我們在做一個空間設計的時候,我們言幾又首先問空間設計服務的對象,我們每一個門店拓展,都要去判斷我們的空間服務的東西是誰?
設計是服務於商業的,商業是服務於我們的用戶,所以空間設計核心服務對象是用戶,所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才是好的設計,那句話雖然很乾,但是現在很多設計公司,它拿到項目,覺得老闆喜歡,他就這麼做,或者說為了自己,我怎麼可以獲得獎項怎麼做,但是實際上我們的理解,要從用戶出發做設計。
比如你做五星級酒店和連鎖酒店,它對整個空間需求是不一樣的,因為你針對的客群不一樣的。
鄭志軍,言幾又文化集團設計規劃部高級經理
我們除了分析用戶以外,作為空間設計來講,空間要傳達給用戶什麼東西也是要考慮的。我們覺得是品牌的調性和價值主張,那部分有了情緒以後,你用怎樣的空間設計,表達什麼樣的價值主張才能表達消費者,產生銷售。
研究價值主張,我有實現三個連結,第一實現人和文化的連接,因為本身言幾又是做連鎖書店的,不難理解。第二是實現人和生活的連接,我們也是會花很多心思做空間設計的,我們做的大多數有生活場景的。第三是實現人和人的連接,有了那兩個部分以後,我們就開始思考整個空間的規劃。」
所以好的空間設計要確認服務的對象,然後將空間人格化,賦予空間一些隱藏屬性,例如社交屬性,購物屬性,休閒屬性等,更好地服務消費者,提升門店業績。
而對於零售設計的未來,正如楊記柱所說的:「第一成本是重要考量,第二儘量簡化。把設計中心著力點更多地放在表現力和服務差異上,陳列軟裝還有照明來做完整的考量,最後是環境圖形和視覺做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