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末期,日軍戰鬥力退化,新兵親眼目睹白刃戰慘狀後,嚇得鞠躬求饒

2020-12-22 騰訊網

1944年,華北敵後戰場上,我抗日軍民已開始著手對日偽實施局部反擊,努力擴大根據地,壓縮敵佔區。不過此時華北日軍雖說戰鬥力明顯退化,但仍然有與我軍反覆拉鋸的能力。

當年8月,八路軍魯中軍區收復沂水城後,日偽軍糾集3000人馬實施反撲,八路軍大踏步進退,充分利用遊擊戰、麻雀戰襲擾日偽,待敵疲憊後準備集中兵力打其中一路。設伏地點選在沂水縣城距西北約15公裡,北臨卞山、西臨喬山、南臨沂河的葛莊。

9月4日14時許,隸屬於日軍第59師團的草野清大隊450餘人,帶著500餘偽軍和2門山炮,沿沂縣至博山公路一路進至八路軍伏擊地域。由於配合伏擊的民兵因緊張導致槍枝走火,提前驚動了日軍,埋伏在葛莊以東的魯中1團、埋伏在葛莊以西的魯中2團和埋伏在葛莊以北的第12團只能提前打響。

日軍遭到突然打擊後,反應極快,他們一面讓大炮放列,朝八路軍伏擊陣地轟擊,一面急遣步兵搶佔公路邊的钁頭嶺。這個制高點因為缺乏隱蔽物,八路軍事先沒有在上面預設伏兵,卻制訂了打響後搶佔這個要點的戰鬥預案。

侵華日軍到1944年時,各方面素質已大不如前,這一點從搶佔钁頭嶺就足以管中窺豹。因為距離钁頭嶺較日軍更遠的八路軍1團1營2連,比日軍搶先一步衝上了山頭。此時,1個中隊日軍才氣喘籲籲地爬到半山。2連沒絲毫猶豫,全體指戰員端起刺刀,以泰山壓頂之勢衝了下去,一個照面就刺倒了一排日軍。

剩下的日軍中,有不少新兵,他們被紅著眼、如戰神下凡一般嗷嗷叫著殺來的八路軍勇士震住了,被日本士兵在刺刀下肚破腸流的場景嚇壞了,不顧中隊長聲嘶力竭的嚎叫,紛紛往下退。有個被嚇壞的日軍,竟然當場向八路軍鞠躬求饒,邊鞠躬還邊解下腰間的子彈盒,高高舉起,以示沒有敵意。在日軍中隊長被八路軍挑翻後,僥倖未死的日軍再無心理壓力,紛紛撒腿就跑,唯恐跑慢了會淪為八路的刀下鬼。

這要擱在以前,這撥日軍慫貨必然要被指揮官通通給斃了。但這已經是日本侵略者日暮西山的1944年,這類怯戰現象在日軍中已屢見不鮮,日軍大隊長草野清少佐也無暇執行軍紀,遂親自指揮2個中隊向钁頭嶺發起連續反撲。

人數一多,日軍新兵們即便心裡害怕,也不那麼敢公然帶頭後退了。再說了,大隊長手裡那把明晃晃的戰刀,也是讓人心寒的威懾。於是,2個中隊的日軍向钁頭嶺連續發起了5次衝擊,但均被人數居於絕對劣勢的2連給打了下來。到了傍晚,1團其他部隊迂迴至這股日軍側後,一個突擊就將其擊潰。其相繼向西、向北逃竄分別被我2團、12團打出來後,只得收縮在葛莊以西的一座廟裡。

這座廟在1944年2月之前,一直是日軍屯兵據點。守敵雖被我抗日軍民逼退,但畢竟熟悉周邊戰場環境。因此14時戰鬥一打響,一股日偽軍就迅速佔領了這座廟,並以此為依託,向葛莊以西的松山實施反擊。在反擊被我2團挫敗後,日軍憑藉部署於此的2挺92式重機槍和6挺歪把子輕機槍,頂住了2團一輪輪攻勢,保住了這個戰場立足點,一直堅持到草野清率2個中隊殘兵趕來兵合一處。

負責指揮這場伏擊戰的魯中軍區沂山軍分區司令員孫繼先、副司令員李耀文認為,在殘敵兵力集中的情況下,裝備簡陋的我軍不宜實施強攻。只有採取圍困騷擾、逼敵向南突圍逃回沂縣,爾後在敵逃跑途中對其實施殲滅性打擊方為上策。

4日入夜之後,白天浴血奮戰的主攻部隊得到了輪休,執行疲敵任務的八路軍和民兵們左放一槍、右扔一枚手榴彈,攪得日軍整晚都不敢合眼,生怕八路軍施展夜襲專長。沂山地委書記霍士廉也率領3000多支前群眾,帶著300餘副擔架和不少熟食趕來支援八路軍作戰。雙方就這麼對峙到5日16時許,在多次呼救,沂縣日軍害怕落入八路軍圍點打援的「圈套」,草野清不得不集結日偽軍殘部,兵分數路向南突圍。

八路軍布置在沿途的伏擊,對逃竄之敵實施層層火力攔截、追擊,不斷削弱敵人的力量。尤其是水流湍急的沂河,幾乎成了南逃之敵的鬼門關,日偽軍屍體和隨身物品被河水衝向下遊。如果說步兵相對來說還容易隱蔽的話,日軍那個挽馬炮兵小隊的目標可就太大了,因此不出意外地招來了更多的復仇的子彈。

眼瞅著挽馬被接二連三地擊倒在地,日軍炮兵還妄圖將山炮拆散,將零部件分散掩埋起來。可還未得他們得逞,就被衝上來的八路軍指戰員砍翻在地。草野清身邊最終只剩下50個名日軍及近百名偽軍,一路逃到了位於葛莊西南的一個叫無兒崮的山頭,靠飛機空投物資據險而守,並於次日晨莒縣1700餘日偽軍的接應下僥倖逃出生天。

這場持續了兩天兩夜的葛莊伏擊戰,連同打援、阻援戰果在內,八路軍共計擊斃日軍官兵超過300人,俘虜日軍士兵31人;斃傷偽軍近千人,抓獲偽軍俘虜共計367人,繳獲1門完整的山炮、1門92步兵炮,2門迫擊炮及各種槍526支,以及其他軍用物資一部。這是繼1939年梁山合圍戰後,時隔5年,八路軍在山東地區再次基本殲滅日軍1個大隊,其意義不容低估。

此次葛莊伏擊戰,極大撼了周邊的日偽軍。不久,山東日軍悄然放棄了沂河以北的一些據點,龜縮到交通線上,外出「掃蕩」也變得越來越不積極,我沂水抗日根據地得以進一步鞏固和拓展。

相關焦點

  • 抗戰末期日軍到底有多強,300日軍拿不下9名民兵,這是為什麼
    因為在戰爭末期時,日軍在當時出現嚴重的糧食問題。有一部分駐紮在部隊,一天提供兩餐。對於日本貧民來說吃飽,就已經成了侵華日軍的奢望了。 可能有人會問,日軍為什麼不直接搶?因為日本的資源已經用光了,戰爭初期的優質兵員也已經都犧牲光了。60師雖然還有幾萬人,但很多都是兒童兵、老戰士,年輕人不多。但經過多年的抗日戰爭,當地遊擊隊和新四軍主力仍然無法與日軍直接比較裝備,但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新兵經過多年實戰訓練,戰鬥力達到巔峰。
  • 抗戰中,摒棄掉武器因素,單看白刃戰,誰更厲害?來看老兵的描述
    日軍方面:一個師團平均二萬二千人,步槍九千支,輕重機槍六百挺,汽車一千輛,戰馬二千匹,山炮二百門,裝甲車二十輛,每個士兵每月消耗子彈三百發。不用說,武器裝備上的差距使得日軍的戰鬥力遠遠強大於中國軍隊。日本方面估算,日軍一個大隊(相當於營)其戰力相當於中國軍隊一個師。
  • 二戰時規模最大的白刃戰,3小時1500名國軍戰死,摧毀一重大陰謀
    二戰末期,日軍為了儘快結束中國戰事,派出10萬精銳西進,打算一舉攻陷重慶,從而集中力量對付英美等盟國。據史料記載,當時日軍來勢洶洶,不久之後便攻佔了宜昌,並且兵臨石牌要塞,日軍為了萬無一失,出動的可是日軍中戰鬥力最強悍的11軍。
  • 白刃戰中,我將士總是手腳酸軟,侵略者卻招招見血,緣由不忍再提
    日軍方面:一個師團平均二萬二千人,步槍九千支,輕重機槍六百挺,汽車一千輛,戰馬二千匹,山炮二百門,裝甲車二十輛,每個士兵每月消耗子彈三百發。不用說,武器裝備上的差距使得日軍的戰鬥力遠遠強大於中國軍隊。日本方面估算,日軍一個大隊(相當於營)其戰力相當於中國軍隊一個師。
  • 別信抗日神劇,在早期的白刃戰中,我將士總處於下風,緣由很簡單
    日軍方面:一個師團平均二萬二千人,步槍九千支,輕重機槍六百挺,汽車一千輛,戰馬二千匹,山炮二百門,裝甲車二十輛,每個士兵每月消耗子彈三百發。不用說,武器裝備上的差距使得日軍的戰鬥力遠遠強大於中國軍隊。日本方面估算,日軍一個大隊(相當於營)其戰力相當於中國軍隊一個師。
  • 二戰規模最大的白刃戰,3小時中國軍隊陣亡1500人,日軍被迫敗退
    在抗戰初期,日軍非常喜歡使用集團式拼刺刀的衝鋒戰術,給中國軍隊帶來了巨大的傷亡,由於中國軍隊訓練欠缺,士兵營養不良,想在抗戰中消滅一名日軍士兵,基本上需要4名中國士兵或者更多。 而在著名的石牌保衛戰中,雙方展開了史無前例的白刃戰。
  • 抗戰中日戰力差距根源:就算給美械裝備,戰鬥力也一樣不行
    而日軍則是相反,一個士兵在新兵營的時候,都要學習《步兵操典》《射擊教範》《野野外勤務令》等,甚至一個普通的新兵還要學會畫基本的地圖和勘察方位,這可不是一般文盲能學會的。很多人都在吐槽日軍的晉升制度,但殊不知日軍的每一個軍官都是軍校畢業(陸大和士官學校),而當時除了中央軍的嫡系中下層軍官從黃埔畢業之外,其他的軍官很多都是舊軍閥文盲晉升而來,根本不能組織士兵進行日常系統訓練等。
  • 侵華日軍的強大戰鬥力,並非來自士兵的訓練有素 | 短史記
    隸屬第11師團的步兵第44聯隊在接到動員令後組成了一個快速訓練班,對這些新兵進行了僅有三天的刺刀戰訓練,這些新兵在 8月23日登陸上海後即投入了被稱為「血肉磨坊」的羅店鎮戰鬥,損失極其慘重。⑩在1937年的中國戰場上,只有1935、1936年入伍的現役士兵算得上訓練有素,而這些士兵只佔日軍總人數的不足10%。
  • 抗戰中,我軍和日本兵拼刺刀,戰果如何?
    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戰爭爆發,日軍所進行攻略的武器就是帶刺刀的槍械。在東亞的戰場上,日軍的「白刃戰」十分有利。抗戰時期的回憶錄裡就有其記載,幾乎每次提起日軍,都會帶上他們的刺刀武器。這個戰略也與日本的經濟狀況有關,當時日本軍隊夥食良好,相比起中國菜進行完革命,百廢待興的狀態來講,日軍更具有優勢。
  • 日軍為什麼有「甲乙丙丁」,4種師團設置,實際上他們也不願
    不過由於在抗戰爆發錢,日本無論從經濟實力,還是從工業水平上都遠遠超過中國,這一天也基本上都體現在軍隊上,日軍一個師團的裝備力量要遠遠強於當時國民黨軍,曾經在一部影視劇中,就曾看到過這樣的論斷,日軍一個聯隊一次齊射的火力,就要遠遠強於中國軍隊一個軍,因此整個淞滬會戰,雖然國民黨軍集結了100多萬的兵力,但還是敵不過只有30萬人的日軍。
  • 3000日軍奇襲機場,退掉子彈打算拼刺刀,美軍卻拿起衝鋒鎗掃射
    當時日軍由於武器彈藥缺乏,只是進行了小規模的炮轟後,日軍步兵便開始發動進攻,就在此時,這3000名日軍遭到美軍強大炮火和機槍的掃射,傷亡十分慘重。然而讓美軍沒有想到的是,日軍根本就不把這些傷亡放在眼裡,後續的士兵繼續向前衝,最終日軍和美軍展開了白刃戰,當時日軍居然按照以前的白刃戰習慣,退掉子彈打算拼刺刀。
  • 抗戰中八路軍子彈打完就和日軍拼刺刀,為什麼日軍會選擇白刃戰?
    抗戰中八路軍子彈打完了,就和鬼子拼刺刀,但是,鬼子子彈沒有打完,為何要和八路軍拼刺刀呢?這是打仗,最終的目的是把對方給打死,似乎不用講什麼道義。難道日軍真的是良心發現,要和八路軍公平對決嗎?當然不是這樣了。我們先說為何八路軍要拼刺刀?
  •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一九四零年三月,微操大師在陪都召開各大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上曾提到,抗戰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以十個師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而此時全面開戰不過兩年半,微操大師已痛心地承認國軍十個師已經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有意誇大其詞或者潑冷水,而是事實就擺在眼前。
  • 大刀真能拼過日軍刺刀嗎?八路老兵:一個排直接被日軍一個班挑翻
    但現在很多抗戰劇,都是無視歷史事實,胡編亂造,片面貶低日軍,這並不能說明有些人就是真正的愛國。那些不尊重歷史,不正確對待對手的人,只不過是在譁眾取寵。例如我們所見的抗戰電影中,常有這樣一幕,一位八路軍戰士,揮舞一把大刀,在日軍中左劈右砍,殺了大片的日軍,那麼,大刀真能拼刺刀嗎?
  • 《亮劍》中騎兵連被包圍,日軍不開槍真實嗎?
    從西班牙發明了一種戰術空心方陣後,騎兵的戰鬥力就被大大減弱,這種戰術可以讓騎兵不能靠近,隨著科技的進步在火炮的猛烈攻擊下騎兵更是無路可退。所以騎兵就是哪裡需要往哪裡走,還能提現它作用的就是偵察領域,和平息一些局面衝突。與亞洲戰場相比,歐洲戰場上出現的一幕才是騎兵的悲劇,裝甲車的出現騎兵的機動性也有替代的了,空有一個兵種的名號。
  • 大砍刀壓根無法劈斷日軍刺刀,我們都被騙了,帶你了解真實戰爭
    大砍刀壓根無法劈斷日軍刺刀,我們都被騙了,帶你了解真實戰爭 在侵華戰爭期間,日軍依靠他們在武器裝備以及戰鬥力上的優勢,對我們發動了侵略,還放話說要在三個月內拿下中國。最初從東北開始,前後不過一個月的時間,就把勝利的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為此讓其不能這樣的擴張,地方軍隊放下分歧,共同抗敵,從而進入了長期的連續抗戰,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在這期間,軍隊手中的資源有限,很多 軍隊的武器裝備與日軍不是一個檔次的,都是土槍土炮,在威力、射程、精度上都遠遠不如對方,因此造成了巨大的傷亡。
  • 志願軍如果全體穿越回抗戰 能將日軍反推下大海嗎?
    從1950年10月到1959年1月,總共有240萬中國軍隊加入到志願軍的序列中,在半島與「聯合國軍」輪番作戰,在此期間,志願軍一共犧牲了大約18萬人,總共傷亡減員人數為36.6萬人,而「聯合國軍」的人員損失則超過70萬人,其中美軍陣亡了5.5萬人,有人據此認為美軍和志願軍的交換比為1比3,因此「中國軍人戰鬥力落後
  • 抗戰時期:日軍懼怕的一支中國部隊,創建者遭日軍暗殺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全民族抗戰,各族各地區都是全民投入了這場戰爭。這場戰爭中湧現的英雄人物和英雄隊伍,至今都銘記在我們的心中。當時川軍、湘軍的戰鬥力在戰場上還是十分強悍的,但是比起另一支軍隊,還是有些差距,那就是日軍十分懼怕的桂軍。
  • 抗戰中,他天生神力,1人連挑27個日軍,被隊友稱為再世呂布!
    抗戰中,他天生神力,1人連挑27個日軍,被隊友稱為再世呂布! 呂俊生,河北邢臺縣前青峪人,家境貧寒,13歲到武安縣學徒釘鞋。後又被僱收賣羊皮、當長工。
  • 「巨人英雄」李安甫,身高僅1米2,卻輕鬆暗殺多名日軍高級軍官
    小年紀,大志向在上個世紀,隨著日本的入侵,我國正面臨著國破家亡的慘狀,李安甫親眼目睹了日軍的殘暴行為,漸漸有了要保家衛國的想法。一天,他在家裡練拳,父親看見了,就過來問他為什麼練拳,他說要打日本,父親接著問,可是日本有槍,一槍就把你放倒了,你怎麼辦?他想了想,回答說,那我也要練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