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的歷史上,那些傑出的偉人或是藝術家,往往有著與常人不同的特徵,或是年幼有著特殊的經歷。這些人中,有的人患有性別認知障礙,有的人情緒敏感易怒,有的人性格孤僻傲慢等等。
作為美國知名企業家、飛行員和電影製片人的霍華德·休斯也不例外,他雖然獲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可卻患有嚴重的強迫症。電影《飛行家》就講述了他那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也讓我們了解到一個不一樣的他。
霍華德·休斯出生於德克薩斯的一個富有家庭,父母在他成年之前相繼去世,並為他留下了一筆巨額的遺產。繼承遺產後的休斯移居洛杉磯,並開始從事影視行業。在休斯的不懈努力下,他成為了著名的好萊塢電影製作人,提攜了大量優秀的演員,還促成了很多優秀電影的拍攝。
與此同時,休斯也是一個熱愛飛行的飛行員。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飛機能夠將他的注意力全部吸引,那些精彩絕倫的飛行演出更是讓他為之著迷。他對於飛行的熱愛,使他成功發明了自己設計的飛機,還開創了飛行史上的新紀元,成為了眾人尊重又崇拜的對象。
這樣一個被榮譽和光芒加深的人,卻並沒有看上去那麼幸福。他一直在承受著精神上的病痛折磨,強迫症的折磨讓他的性格變得愈發古怪,而他也在強迫症的影響下,將自己和社會徹底隔離。
童年時的經歷,導致他患上強迫症
休斯是一個敏感多疑,而且患有嚴重的潔癖和強迫症的人。每當他焦慮的時候,就會選擇用自己隨身攜帶的肥皂反覆地洗手。即使是與合作夥伴或是競爭對手禮節性握手以後,他都要到洗手間裡拼命的洗手,只是希望自己的手上不要沾染他人的氣味。
除此之外,他還有很多讓常人感到困惑的行為。例如會認為路人一直在盯著自己看,或是不願意觸碰洗手間內的任何東西等等。
休斯之所以會有這樣奇怪的行為,和他童年時的經歷分不開關係。在他小的時候,正值霍亂流行,他的母親告訴他所處的環境是非常不安全的,要小心病菌的感染。因此,年紀還小的他就有了強迫洗手的習慣,也形成了抗拒外面的環境和汙染的行為。在休斯看來,外界事物都是他眼中的「病菌」,會將他徹底汙染。
對於休斯來說,他的母親是無所不能的,也是這個世界上能夠一直守護他的人。所以,在和母親的長時間接觸中,休斯也產生了戀母情結。當母親去世後,休斯便將洗手的這個習慣保持下來。
失去母親的休斯無疑是缺乏安全感的,而拼命洗手的行為則能夠帶給他充足的安全感。就這樣,休斯的童年經歷,導致他患有了嚴重的強迫症。
童年的經歷對於人一生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我們童年所經歷的事情或是養成的習慣,往往會伴隨著我們的一生。
如果童年時的經歷是十分美好幸福的,那麼我們在成長過程中也會非常健康。假使童年的回憶讓我們感到十分難受,那麼我們因為這種回憶所造成的創傷,就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來治癒。
我們人格的形成,其實和童年時的遭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只有正確引導孩子的童年成長,才能幫助孩子樹立健全的人格。
長大後的經歷,使得他的病情變本加厲
在最開始,休斯的強迫行為並沒有嚴重到不可救藥的地步,可他之後的經歷,卻導致自己的強迫行為愈演愈烈,甚至影響到他個人的生活。
休斯對除自己以為的世界沒有任何安全感,於是,他從不讓任何人進入自己的內心。直到他遇見了赫本,這個高爾夫比他厲害,教一次就會開飛機的女人徵服了休斯,內心孤獨的休斯認為自己遇到了真正的同類。在赫本面前,休斯不再擁有嚴重的強迫症,甚至可以和赫本共飲一杯牛奶。
好戲不長,因為兩個人太過相似又彼此傷害,最終沒有在一起。赫本找到了一個更加互補的人,而休斯依舊沉浸於回憶中。赫本離開後,休斯的強迫症愈發嚴重,而事業的危機和自己的失敗的雙重打擊,更是徹底壓垮了休斯的心理防線,他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與世隔絕,讓潔癖和強迫症日以繼夜地折磨自己。
其實,赫本的出現,就像在休斯孤獨的人生中打入的一縷光。她給予了休斯安全感和幸福,也讓休斯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溫暖。正如因此,當赫本離開休斯的時候,休斯才會如此地不堪一擊,甚至自暴自棄。
每個人的心中往往都有一個臨界點,當自己的心理防線到達臨界點的時候,就會產生更惡劣的連鎖反應,甚至會危害一個人的生命。
而那些內心孤獨的人則比常人更為脆弱,他們用完美主義偽裝自己,其實十分脆弱和不堪。對於他們而言,幫助自己逃離出孤獨世界的人,就像溺水時的那根稻草一樣,必須牢牢握在手中。假如這根稻草消失不見,那他們心中便會認為自己已經被整個世界所拋棄,因而自暴自棄,失去對人生的信心。
勇敢面對強迫症,才能收穫更美滿的人生
所幸,片中的休斯遇到了艾娃。在艾娃的幫助和鼓勵下,陷入危機的休斯從內心的牢籠中走了出來,重新起信心去爭取本屬於自己的一切。休斯也開始正視自己的問題,不再將周圍的人拒之門外。他學會了分享和溝通,不再是曾經那個偏執和敏感的人。
強迫症對人有著非常嚴重的影響,即使是眾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休斯,也免不了被強迫症所困擾。這種強迫症並不是人們認為的一些小習慣,而是持續的、無法控制的行為和思想。它的存在會打破我們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節奏,甚至會對我們的心理和生理產生嚴重的影響。
那麼,在面對強迫症時,我們又該怎樣做呢?
愛因斯坦曾說:「思想總是被意識的幻覺折磨」。 強迫症就是像是在我們大腦思維中的一隻「紙老虎」,我們越是在意它,害怕它,它對我們的影響就越大。
我認為,首先我們不應該逃避和害怕強迫症和強迫行為,必須學會正視和接納強迫思維,而不是因噎廢食,對它產生強烈的恐懼。
片中的休斯之所以能夠重新站起來,艾娃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通過這件事,我們可以發現,真正對抗強迫症,需要自己和周圍人的共同努力。
當我們發現強迫症已經非常嚴重,任何掙扎和自救的方法都沒有效果時,不妨求助身邊的人或是專業的醫生。「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他人反而會能夠發現我們的病因,並想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其實,很多患有強迫症的人,歸根結底是因為安全感的缺失和過於追求完美主義。當我們試著用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強迫症背後的世界,就會對自己有個更深刻的了解,也會獲得更多對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當我們對於生活的掌控感逐漸增強的時候,我們內心的安全感也會隨之增強,相比之下,那些強迫思維和行為也就會逐漸減少。
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每個人也是不完美的,我們沒有必要去追逐完美的自己。偶爾有一些不完美,才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強迫症產生的原因有很多,患有強迫症的人亦不在少數。我們能做的,只有找到自己的病症所在,並勇敢地面對強迫症的威脅,努力讓自己和常人一樣,才能收穫屬於自己的美滿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