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守一事,生死相依!88歲老人一生只做一件事,作品被羅浮宮收藏

2020-12-15 阿梅愛豆豆

88歲老人一生只做一件事,作品被羅浮宮收藏:人活到極致,就是擇一事終一生…

在日本,有一個特殊的行業,

被稱為匠人,又叫做職人。

有這樣一個匠人,

他擁有驚人的平衡感。

他做出來的「獨樂」,

也就是中國的陀螺

可以立刻放在

武士刀和手掌上邊旋轉,

最長可長達18分鐘。

看起來很簡單,

但達到這樣的水平,

需要陀螺保持360度重量的平衡。

普通人做起來,完全掌握不好力度,但是他卻可以。

因為技藝高超,他製作的陀螺入駐羅浮宮,

他還在羅浮宮裡給物理學家,講解關於陀螺平衡的問題。

他就是廣井政昭。

他是日本代玩具手藝人。

因為家族世代做陀螺,

因此年輕的時候就對陀螺,

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差不多10歲的時候,

就能獨立做出一個陀螺。

如今,88歲的他已經做了近60年陀螺,

在別人含飴弄孫的年紀,

他卻堅持每天佝僂著腰在工作室工作。

廣井政昭做的陀螺,

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因為他給陀螺設置了很多小機關。

下面的這些陀螺,

你能看出是怎麼玩的嗎?

▼ 吃麵小人

這個吃麵小人的頭上有一把傘

叫做旋轉雨傘,

轉動雨傘上的把手,

小人就會開始吃麵;

一直重複這個動作,

就像他好像真的在吃麵一樣。

這一個也是類似,

模仿的是人們夏天扇扇子喝水的景象,

只要陀螺轉動,

扇子就會一直扇個不停。

▼ 飛碟

這個是飛碟陀螺。

飛碟是「雙層」的,當你拉動繩子之後,

最下邊的會先旋轉,

中間的小陀螺會飛起來旋轉,

最上邊的放在桌子上,

也會立馬開始旋轉。

所以這表面看起來是一個陀螺,

實際上是三個陀螺。

▼ 龜兔賽跑

廣井政昭覺得,

給孩子們講龜兔賽跑的故事,

太麻煩了,不如做個陀螺來演示,

於是就有了這款,

先把中間的小陀螺轉起來,

然後放進去兔子和烏龜

兩隻小動物就會追逐起來啦。

▼ 彈唱小人

這個彈唱小人,

是典型的一種老式陀螺,

旋轉最上邊的傘之後,

小人就會敲動自己的嘴巴,

發出音樂聲。

這個陀螺類似,

不同的是它是變臉陀螺,

像是川劇變臉一樣,

陀螺旋轉後開始變臉。

▼ 魔術師爸爸

旋轉陀螺後,

魔術師爸爸的肚子裡,

就會吐出顏色不同的小球,

小孩子們可以猜小球顏色來做遊戲。

▼ 櫻花樹

櫻花樹的玩法很簡單,拉動繩子後,

櫻花樹就會舒展並旋轉,

中間的小人就會開心地展開手臂。

這些陀螺,玩具屬性是第一位的。

對於工匠大國日本來說,它不僅是玩具更是一個實打實的手工藝。

日本有700年的陀螺文化,

上到80歲的老人,下到三歲的兒童,

都是陀螺愛好者,

因此日本還有獨樂博物館,

裡邊珍藏著日本從世界50多個國家,

收集的2萬多個陀螺。

廣井政昭就是日本陀螺文化的繼承者,因為陀螺在江戶時代達到頂峰,廣井政昭也因此被稱為:「江戶獨樂」。

其實,製造一個陀螺並不複雜,

但是難的是,

廣井政昭始終堅持用日本傳統方法,

手工製造陀螺。

走進廣井政昭的工作室,

你會發現周圍全都是,

他自己親手製作的工具。

因為他說,

不管跟鐵匠怎麼說,

做出來的刀具都不順手,

因此他自己專門打造了一整套刀具。

每次做陀螺之前,

他都會把刀具拿出來打磨一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他看來,「好的刀具,是對木材最基本的尊重。」

然後要打磨轉軸,陀螺的轉軸使用的,是高強度的不鏽鋼杆,用砂輪磨尖之後,固定在轉輪上,再用小銼刀打磨出形狀。

這個打磨非常細緻,如果有幾毫米的誤差,實際體驗就會差上一大截。

「正是因為小,才更要鄭重對待。」

選擇木料也很有講究,木料要選用闊葉樹木棶木才可以,因為它質地堅硬不易變形。

選取的木料,一定要靜置10年到30年不等。

「好的陀螺要經歷時間的考驗,

所以對木材也要嚴格把關」

還要用一小段木頭,

削成凸型方便扣入凹槽,

看起來像是隨手削出來的,

尺寸卻恰好吻合。

但其實哪來的恰好,

不過是熟能生巧。

接下來把木料截成塊狀後,固定在轉輪上,先用刨刀刮掉樹皮,做出陀螺的形狀,然後再用圓鑿在中心掏出2釐米的洞。

這個過程是最講究的,也就是做陀螺的奧秘:平衡。

普通人做出來的陀螺,不是這邊輕一點,就是那邊重一點,但是在做陀螺的時候,是沒有任何工具讓你去測量重量的,但你卻要保持木料的,任何一個地方都重量均衡,所憑靠的就是兩個字——感覺。

「大凡足夠高深之技術,都與魔法無異。」

感覺,就是一種魔法。

這個平衡感,就連物理學家也做不到,它說不清道不明,就是一種「恰恰好掌握好尺度」的感覺。

這種感覺,來自於他長年累月的堅守。

陀螺成型後,要進行上色。

上色也是分步驟完成的,

塗完上一個顏色後要靜置一段時間,再上另一種顏色。

塗色後一個陀螺就製作完成了。

這樣的製作過程,無論是誰看了都會覺得很簡單。

然而,「取物之道,舉重若輕,舉輕若重。」

看似簡單的事情裡,往往藏著很多學問。

其實,年輕的廣井政昭經歷過很多失敗,做出來的陀螺有重量缺失的地方,就會導致勉強旋轉後很快停擺。

那時候他不得不用鐵片進行調整,在重量缺失的地方打出一個洞,將貼片塞入其中,使得陀螺的重量360度均衡。

這樣的調節雖然也可以讓陀螺保持平衡,但始終都不完美。

為了讓陀螺真正地達到完美的境界,他觀察了上千隻失敗的陀螺,找出每一個讓陀螺失衡的細節,對這些細節不斷優化,讓廣井政昭逐漸地掌握了平衡感,

因為他深知,平衡就是陀螺的靈魂。

即便88歲高齡,他還是定期推出新品陀螺,他的創造力似乎是無窮無盡的。

他說:「每每看到陀螺旋轉,我的腦子也轉個不停。我現在88歲了,經常腦子裡蹦出新想法,我就馬上跑到工作室做出來。做新的陀螺時,那感覺依舊新鮮。」

拿到廣井政昭製作的新陀螺,也是孩子們最高興的一件事。

廣井政昭也為成年人,做了一系列的欣賞陀螺,

「雖然成年人都不愛玩陀螺了,但是這些陀螺拿來欣賞,也是很有意義的」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廣井政昭有點哽咽。

但不希望日本陀螺文化消失的他,還是推出了一系列欣賞陀螺,外形像是葫蘆的形狀,可以擺放在家中,但其實是3-6個小陀螺組成的。

在堅持手工製作的道路上,有人質疑說,手工製作比不上工業製作。

廣井政昭不屑地說,「我可是專業的,敬請期待」

然後反手就製作出一個陀螺,他製作的陀螺可以在指尖上旋轉不停,如同靜止了一般,但是工業製作的卻不行。

日本國內也對傳統手工製作有爭議,重視工藝的日本NHK電視臺,專門搞了一場陀螺比賽。

節目的內容很簡單就是老工藝人和年輕人代表,分別製作一個陀螺,然後比誰的陀螺轉動的時間長。

最後的結果是,老工匠隊以1分鐘多的優勢勝出!誰說老工藝不行?

能整整流傳四代人的陀螺技術,怎麼是工業就能輕易取代的呢?

事實證明也是如此。

《日本的細節》中說:真正的匠人,可以用雙手生產出,比機器生產更精密的產品。

對於廣井政昭來說,正是如此。

如今發展到現在,最新的指尖陀螺依靠高科技,已經能轉動24分鐘了。

但是廣井政昭卻並不在意,他說:「高科技固然有趣,但如果孩子們只喜歡這樣的玩具那真是太可惜了。

孩子們玩陀螺主要是為了高興,不是為了追求時間,一個陀螺能轉100年,又有什麼意義呢?

正是因為每次旋轉的時間都不可預測,才是陀螺的樂趣所在。」

日本傳統工匠節目採訪他,問到已經88歲了,還打算做多久?

廣井政昭回答道:「我要活著做下去,直到我200歲。」

廣井政昭做了一輩子陀螺,在日本陀螺領域,無人能敵。

在這個工業化的社會,廣井政昭像是上個世紀的人一般,用最慢的速度在製作,一生只做了陀螺這一件事。

日語中有個說法:「一生懸命」意思是指不遺餘力去做一件,值得耗盡一生去追求的事情。廣井政昭就是如此。

什麼是匠心?把一件小事做到極致,就是匠心,

擁有一顆赤誠匠心,就能抵擋所有平淡生活的危機。

相關焦點

  • 徐霞客:一生只做了旅行一件事
    徐霞客壯麗的一生為旅行家做了完整定義,我們再次講述徐霞客的故事,挖掘前所未知的史料,以他的事跡紀念「中國旅遊日」。今天倡導學習徐霞客,不是要人人成為徐霞客,而是要學習徐霞客精神,領悟旅遊真諦,在「宅風」日盛、動動拇指即妄談是非的時代背景下,更多地提倡外拓意識、踐行精神、實幹態度,從實踐中汲取更充實的營養。題記:途窮不憂,行誤不悔。
  • 她是中國最後一位先生,一生只做一件事,95歲為教育捐款3568萬元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葉嘉瑩先生,而她一生當中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傳承中國古典文化。家庭突遭變故,流離失所葉嘉瑩是我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她一生沉醉於詩歌之中,出版了很多自己對於各朝各代詩歌解讀的著作,深受大眾喜愛。
  • 一入「漆門」「深似海」 從此一生只做一件事
    王磊 攝中新網成都11月26日電 題:一入「漆門」「深似海」 從此一生只做一件事作者:祝歡年輕時入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輩子只從事這樣一份工匠式的工作,這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楊莉爾倩一生的真實寫照。她從20歲出頭便開始接觸成都漆藝,這一做便是40餘年。楊莉爾倩正在介紹自己的作品。
  • 走進羅浮宮:每一件作品都是一個故事 反映一個時代
    這個由近800塊玻璃組成的金字塔是羅浮宮的入口,排著長長隊伍的人們從這裡進入明亮寬闊的接待大廳,去往德農館、黎塞留館或敘利館,徜徉在世界藝術文化中,與過往文明對話,感受愉悅充盈的審美體驗。在這裡,人類的文明被高度濃縮,每一件作品都是一個故事,都反映一個時代。
  • 豆瓣8.8分綜藝《小小的追球》:一生只做一件事,好想愛這個地球
    小城中只有年輕人,老人、產婦和重症患者都將被送到臨近的其他城市。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權被埋葬在這裡,因為這裡的生態環境脆弱,氣候也非常適合病菌存活。受20世紀初西班牙流感的影響,有三名礦工曾被埋在這裡的凍土層之下,後由科學家們將其取出,並從凍土層中發現多種活性病毒。
  • 鹿子霖發瘋吃野草,白嘉軒愧疚流淚:一生只做下一件見不得人的事
    他(白嘉軒)俯下身去,雙手拄著拐杖,盯著鹿子霖的眼睛說:「子霖,我對不住你,我一輩子就做下這一件見不得人的事,我來生再世給你還債補心。」鹿子霖卻把一棵鮮靈靈的羊奶奶遞到他眼前:「給你吃,你吃吧,咱倆好。」白嘉軒輕輕搖頭,轉過身時忍不住流下淚來。
  • 電影《集結號》原型:一生做一件事,卻令無數人敬佩!
    回家《集結號》穀子地原型:王艾甫在現實裡,也有一位年逾古稀的皓首老人,歷時20多個春秋,輾轉大半個中國,為的是把84封陣亡通知書送還給烈士家屬。他就是電影《集結號》中穀子地的原型人物--退伍老兵王艾甫。
  • 83歲老人為了一件事整整堅守了60年,築起「地下鋼鐵長城」!
    在這裡,他與防護工程專業結緣,走上國防事業生涯,用一生的時間做一件事——為國家鑄就「地下鋼鐵長城」。「為國家科技進步發光發熱,是我一生的夢想」20世紀70年代初,核爆蘑菇雲在戈壁荒漠升騰,中國某個核武器爆炸試驗成功。一群身著防護服的科研人員便迅速進入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現場,錢七虎便是其中一員。
  • 只做一件事,只聽一琴音
    有一句俗話叫做說,活在當下,其中有一很重要的意思是說,要專注於眼前所做的事,而不是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想著那件事,做那件事的時候就想著這件事,身子在當下,思想,要麼在未來要麼在過去。有一個很經典的故事。一個老和尚說。
  • 吳伯凡最新演講:德魯克終其一生,只為做一件事
    所以,德魯克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最沒有效率的事就是以最高的效率去做一件本來不該做的事」。我們有很多的管理行為都是這樣的,效率很高,實際上偏離了目的。所以,要理解什麼是管理,管理到底是怎麼運行的,首先要明白什麼叫效率,什麼叫效果。2.
  • 一心一意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在我們有生之年,能找準自己要做的事情已經很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能抗拒潮流的衝擊,一直專心地做自己的事情,哪怕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情,你也非常了不起!記得曾經看過這樣一道高考作文題,它是以漫畫的形式呈現的,這在以嚴肅著稱的高考中並不多見。
  • 出道16年,張杰只做了一件事
    有人問他:當時這樣做,工作室同意嗎? 張杰說:我沒有跟他們說。 這是他真正想做的事,沒有人可以阻止。 在英國與街頭藝人交流音樂,在義大利與音樂老天王阿巴諾合唱歌劇,在雪梨大劇院感受不一樣的音樂文化。
  • 當閱讀行走六小齡童:一生只做一件事,我是中國最幸福的演員(中獎名單)
    我們也出現了一些改編的網絡、電影電視一些影視作品,但是也不乏惡搞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去宣傳、推動、推廣歷史人物,我們中華民族精神講的,但是現在有惡搞,票房還過億,所以我就研究這個事。誰在幹?80%以上都是我們在座同學年齡的人幹,也就是大部分人是在校生,讓我很感慨,回去問你們的爺爺奶奶,他們不會幹。為什麼每次講這個話題,還不能講太多,我從來不對人,但是這種事不能再進行下去了。
  • 68歲奶奶獨居生活:45年做一件事,驚豔70萬人!
    每天早上,她都要做三件事情,多年來從未變過。第一件事,坐在床上進行虔誠的祈禱。祈禱結束,下床先稱一下體重。奶奶會根據體重的變化來調整當天的飲食,以保證身體的健康。早起一杯水,既可以補充水分,又能讓大腦快速清醒。接著就是運動時間,打開電視,鋪好瑜伽墊,奶奶一邊聽著新聞,一邊進行適當的拉伸運動。
  • 88歲老人被狗繩絆死,這個故事複雜得很
    這位老人已經88歲了,經歷了辛勞的一生走到晚年,卻沒想到會遭此橫禍。 單從視頻上看,這就是狗主人遛狗沒牽住繩導致老人受傷,並且狗主人逃逸的事。
  • 雲南95歲老匠人,他用83年只幹一件事
    從十二歲起,到如今整整83年,騰衝這位匠人只做了一件事:做油紙傘。如果說在功利化的時代,很多文化有趨炎附勢之嫌,甚至矯揉造作,那麼,鄭映海是雲南真正的匠人的重要代表。他自言:養家餬口而已。當我們現在很多大師所謂功成名就之後,居顯位而自覺不凡之時,似乎我們只能從鄭映海們這樸素的傳承哲學,方識偉大。一條條清澈的小河蜿蜒著,穿過平坦的壩子,穿過每一個小村莊。
  • 88歲老人被狗繩絆倒身亡續:老人已出殯 家屬對意外事件判定未提出...
    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報】;8月17日,廣東佛山順德杏壇鎮,羅水村12歲女童將另一村民栓養在家門口的狗牽出去玩,狗掙脫約束繩,在奔跑過程中意外將一名88歲的老人絆倒,導致老人受傷不治身亡。據杏壇鎮政府通報,此事件初步判定系意外事件。
  • 一個人,幾條警犬,37年……58歲的他一生只想做好一件事
    說到曾經的戰友警犬佳鹿,58歲的警犬馴導員張平哽咽了,用手擋住流淚的眼,「不好意思,我有點失控,我和它在南京遇到的,第一眼就覺得很有眼緣,是一條很聰明的警犬,也是杭州市公安局警犬基地被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授予的第一條功勳犬,它用自己的一生陪伴了我13年。」五一勞動節在即,致敬每一位勞動者。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著這位58歲的「狗司令」從青春年華一直奮鬥到年近花甲?
  • 抗日戰爭時期,上海靜安寺兩個和尚叛變,只為做一件事
    說起和尚,大家都知道和尚信奉的是佛教,講究的是清修,是普度眾生,出家人不吃肉不喝酒以慈悲為懷,六根清淨與世無爭,但是在抗日期間,曾經發生過一件事,靜安寺出現一批假和尚,他們不但不為國出力,還集體叛變,只為了做一件事——奴化教育,當日本人的走狗。
  • 你認真做一件事,會解釋所有的事|QingYaNote
    釋懷就是對過去的事不再懷念,對離開的人不再糾結,對做不到的事不再自責,對得不到的不再留念。釋懷是對自己負責,是對他人尊重,是對萬事看透。2.委屈感是所有的情緒感裡最容易把人擊垮的,在你立場上的所有表達,相信你的人就會相信你,不相信你的人,你拿出所有的證據,依舊不會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