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三國名將的排行大都出自於《三國演義》,不過,《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裡面對於武將的排行很大程度上都是出於作者本身的意願。那麼,真的歷史之中,是怎麼將他們排位的呢?
陳壽在撰寫三國史的時候已經明確交代了三國名將的排行,依據他所記載的名將經歷,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發現三國十大武將的排行。真的歷史之中,是這麼,排列的,張遼,關羽,張飛、張飛、文鴦、孫策、張郃、孫堅、魏延,趙雲,陳到。
很多人對於這個排行存在疑慮,不過依據正史中對他們的記載,這種排行的確非常合理。我們先來看看第一名將張遼。為什麼將張遼列為三國第一名將,這還主要得益於他的白狼山之戰和合肥之戰。在白狼山戰役中,張遼勇猛無敵,他親自率領漢軍大破烏桓軍隊,並陣斬烏桓首領蹋頓,威震北方。合肥之戰中,張遼面對孫權的數十萬大軍震靜自若,親自率領,八佰人衝進東吳陣營。從此,孫權怕他,吳,之百姓也很怕他。
張遼除外,關羽和張飛分別被列為第二和第三名。關羽、張飛的確是蜀漢勇猛的將領,他們不管是在演義中,還是在正史中,都是戰神一般的人物。關羽能夠獨當一面統馭荊州的兵馬,就足以看出他的軍事才略。
而張飛,粗中有細心,從收復嚴顏,就可以看出來。
第四的是三國後期的名將文鴦。之所以將文鴦列為第四名將還是因為他的勇猛。文鴦是三國後期少有的猛將,他可能是三國正史中唯一一個記載敢於衝撞百萬大軍的將領了。文鴦的父親文欽受困的時候,是文鴦單槍匹馬衝撞大軍救出自己的父親。
這樣的猛將,如同在小說中描寫的趙雲一般。
孫策和孫堅父子能夠位列三國十大名將其實很不意外。孫堅早年就很出眾,而孫策也是少年英才。在正史中,華雄可是被孫堅斬殺的,而非演義中的關羽。再者,孫堅、孫策父子兩代經營江東,足見他們的才略。
張郃進入十大名將也不意外,此人早年就是袁紹手下的大將,他有勇有謀,是曹魏陣營中可以獨當一面的將領。街亭之戰中,是張郃親自統領魏軍大敗蜀軍,也是張郃一路逼著諸葛亮無法到達祁山。
對於諸葛亮來說,張郃是不可不除的人物。最終於,在一次戰役中,張郃被蜀軍射殺。
張郃之後,就是魏延了,魏延這位名將我們很不陌生。魏延是荊州名將,他早年就是劉表的部下。在小說中,魏延被刻畫成了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其實正史中的魏延非常驍勇,他曾長期為蜀漢鎮守漢中,並多次擊退了魏軍的進攻。在諸葛亮北伐的過程中,魏延也是常常作為前鋒。
不過,魏延雖然是勇猛,但是為人太多缺點,總是目中無人。諸葛亮死後,他和楊儀鬧掰,最終被其殺。
趙雲作為蜀漢名將,他的確也夠資格入選三國十大名將。不過,最後一位的陳到卻有很大的爭議。其實,趙雲是被演義誇張化的人物,演義中的趙雲具有陳到的影子,而正史中的陳到本身也有一番武略。陳到和趙雲作為劉備的親將他們二人都是蜀漢不可多得的人才。
據說,歷史資料記載,陳到,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也統帥著精密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