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好漢:魏定國太狠,一句話罵了關勝,也捎帶上自己

2021-01-07 騰訊網

投降派,挨罵多,也沒好下場,可《水滸傳》裡的投降派卻成了例外。

一百單八好漢中的朝廷降將們,挨罵的少,下場不好的基本沒有,還隔三差五受到表揚。

為何?

作者施耐庵以及大部分讀者,認為這些朝廷將領在朝廷屢遭壓迫,不得重用,受夠了當時大宋黑暗腐朽的官場以及皇帝的軟弱等,並且他們投降的也不是外族,而是以「替天行道」為己任的江湖好漢。

是啊,事情也就是這樣,可沒有趙官家,能有他們?不可能。

食宋之祿,就該為君分憂,這是最起碼的本分。

所以,這些朝廷將領不管有多少看似合理的理由,其行徑也都可恥。

只是,及時雨宋江帶領著可恥的朝廷降將招安了,他們也算是浪子回頭,重新為趙官家效力,或戰死沙場,或立功還朝授封后精忠報國。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朝廷降將自己呢?

有沒有覺得可恥,或覺得其中某幾位可恥呢?

當然有了,他們在投降之前都要給自己找個合適的理由,這就是覺得自己可恥。

找理由,只是不想被其他好漢罵可恥,也是自我安慰,但投降之後也還是會覺得自己可恥,只是木已成舟,順其自然吧。

覺得某幾位可恥,這也是存在的,比如本文說的神火將魏定國,他就看不起大刀關勝,也看不起自己,所以一句話罵了關勝,也罵了自己。

自己罵自己,也夠狠的了。

大家對魏定國的熟悉程度不如宋江等好漢,所以書生全面的解析一下。

一、劍走偏鋒

《水滸傳》裡的武將,哪類難對付呢?

會「法術」的武將。

梁山泊的入雲龍公孫勝、混世魔王樊瑞、高唐州知府等,武藝不說一般吧,也都是二流,甚至偏下,可「法術」厲害,一般人對付不了。

像樊瑞,用「法術」把九紋龍史進打的落花流水。

朝廷裡的武將也一樣,魏定國就是這樣的人。

魏定國是凌州人氏,在本州擔任團練使,精通火攻兵法,作戰好用火器,人稱神火將,手下有五百名絳衣火兵。

大名府之戰後,諫議大夫趙鼎主張招安梁山,被太師蔡京叱退,蔡京認為梁山軍是「山野草賊」,無需大軍徵討,因而推薦魏定國、單廷珪為主將,率凌州軍馬徵討梁山。

蔡京不是輕敵,而是了解不夠深,「山野草賊」代表了蠻力,是說梁山泊好漢都是武夫,硬碰硬不行,所以才點了魏定國的將。

魏定國之所以能被蔡京舉薦,便是因這法術。

以魏定國的武藝在軍中混很難出頭,關羽的後代都難出頭,更別說他了。

所以,他習了些法術,成為武將中的「特殊人才」,謀得了一席之地。

二、瘋狂打臉

攻打梁山泊,沒等他和聖水將單廷珪叫陣,梁山軍就打上了門。

二將甚是憤怒,特別是魏定國,擅長火攻,自己的脾氣與火也相似,馬上出城迎敵。

首戰利用「法術」大捷,還生擒了井木犴郝思文和醜郡馬宣贊。

接下來,關勝再次叫陣。

此戰單廷珪被生擒,並且投降。

接下來,單廷珪勸降魏定國,後者提了一個條件。

原著道:「若是要我歸順,須是關勝親自來請,我便投降;他若是不來,我寧死不辱!」

魏定國的脾氣火爆,可此處卻細膩起來了。

這句話似乎沒什麼特殊,但我們細細品來,還真品出了不一樣的味道。

為什麼是關勝親自來請,而不是雙鞭呼延灼或者其他投降前地位比關勝高的武將呢?

早年與關勝在蒲城多曾相會還是次要的,主要的是關勝的身份。

關勝投降,很多官員內心是不信的,雖然聽到了他投降的消息。

關勝是關羽之後,其家族成員以忠義聞名於世。

朝廷再怎麼對關勝不公,關勝也不太可能降,家風在那擺著。

魏定國內心也有這樣的疑問,所以才提出了讓關勝前來勸降的要求。

一來是看看關勝是真投降還是當初被逼無奈投降,二來是為自己投降找最合適的理由。

關勝到了之後,魏定國很高興,願拜投降。

當然,關勝不可能不說一句話,魏定國是從關勝的話中清楚了關勝是真投降。

而他自己,被以忠義之名聞名於世的人勸降,投降也就不丟人了,前有車後有轍嘛。

雖然那句「關勝親自來請,我便投降;他若是不來,我寧死不辱」不帶半個髒字,也沒有鄙視的話語,但也可以看出魏定國想表達的是「關勝這個忠義千秋之人的後代都不要臉的投降了,我投降算不了什麼」。

說的不錯,關勝的確是不要臉,可這魏定國更不要臉,好的不學,非要學人家不要臉。

所以說,魏定國說那句話,狠狠的打了關家的臉,罵了關家的不肖子孫關勝,也捎帶上了自己。

三、搶功中伏

投降梁山泊後,魏定國沒有什麼出彩的表現。

招安後的破遼國,魏定國與老搭檔徵單廷珪隨霹靂火秦明攻破太乙混天象陣中的金星陣後,與單廷珪一同生擒遼將胃土雉高彪。

接下來的徵討方臘,起初隨呼延灼鎮守湖州,後參與攻取昱嶺關,生擒守將龐萬春的副將計稷。

歙州之戰時,魏定國與單廷珪為搶奪頭功,引軍衝入歙州城,掉入尚書王寅設計的陷坑裡,被伏兵用長槍亂箭戳射而死。

梁山好漢中那些曾經的江湖人搶功中了埋伏而死,可以理解,沒有戰場經驗。

可這魏定國搶功中埋伏而死,就令人難以理解了。

單從他武將的身份來看,的確是難以理解,但從他是魏定國來看,可以理解。

魏定國與單廷珪當初投降梁山泊,其實都是無奈之舉,單廷珪簡單一點,沒有找什麼理由,魏定國略懂點權謀,所以耍了小聰明,利用關勝來體現自己投降理由充分。

這樣的兩個人,搶功便可以理解了。

他們前番攻打梁山泊沒有立功,還落草為寇,前程沒了,此次機會來了,要把握住。

因此一有機會就搶功,其迫切程度高於曾經的山賊草寇。

當然,這種心思不丟人,這是積極向上,只是一著不慎,著了賊將的道兒。

結語:

魏定國和單廷珪兩人,沒有過於出彩的地方,投降梁山泊之後也不積極,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人。

我們時常探討誰是梁山泊上充數的好漢都有誰,這倆人就是其中之二,排名高只是因身份地位較高,與立功和武藝等沒什麼太大關係。

相比沉穩圓滑的單廷珪,暴躁剛烈的魏定國略微出彩一些,罵了關勝,也罵了自己。

註:本文所用圖片來自網際網路,很難核實明確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 本文結束 · 精彩待續 -

點擊左下角「分享」和右下角「贊」、「在看」,是對書生最大的認可和支持!

相關焦點

  • 三國志11移動版 水滸DLC武將公布,關勝最失衡
    隨著水滸武將DLC補丁的開放,想必大部分朋友已經體驗到了水滸武將。不吹不黑,本作的水滸武將在設計上還是偏強勢了許多。之前在群裡討論的時候,大家也一致認為水滸武將的統率普遍偏高。作為一群土匪頭子,一個個統率都有八九十了,這讓311裡的那些將軍顏面何存?當然,這是光榮給定的數據,星仔也不好多說什麼。但是光榮這尿性,給的數據也太讓人難以苟同了。
  • 宋江死後,有人率領梁山好漢起兵反宋,水滸沒提到?
    關勝到大名府做官,後來喝醉酒落馬,不久病死;呼延灼做了御營兵馬使,保衛皇帝;朱仝、張清之子張節等人則抗金,大破金兀朮。安道全一直做太醫,樂和做了王府藝人,蕭讓做門館先生。這些人別說沒有造反之心,即便有,也沒法造反,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號召力。最重要的是,造反不是宋江本意,更不是作者本意,既然如此,水滸怎麼會寫有人帶領梁山好漢造反呢?這樣的話,宋江的努力白費不說,也違背了本書的旨意。
  • 欒廷玉能打傷關勝,為何打不贏行者武松?其中原因可用三個字概括
    看水滸傳,我們總是有一點遺憾:梁山一百單八將之外的英雄好漢,曾頭市史文恭的武功大家都知道,但是祝家莊教師爺欒廷玉的武功,卻一直是一個謎,就連他的結局,也只有宋江的嘆息之言一帶而過。但是在古本水滸傳中,欒廷玉卻是大出風頭,並且對梁山展開了復仇之戰。欒廷玉在復仇之戰中連敗關勝等十員大將,但卻奈何武松不得。
  • 水滸好漢的啟示:二郎神的「臉」,被他丟的一乾二淨
    水滸一百單八將的綽號,不說全都霸氣吧,三分之二霸氣。 好漢們的綽號,大致分為四類,一是外貌特徵,比如青面獸楊志,因臉上有胎記而有的綽號;二是好漢優點,比如及時雨宋江,因他扶危救困等,有了響噹噹的綽號;三是特殊身份,比如花和尚魯智深,他是滿身花繡的和尚,才有了這個綽號,先前沒有綽號的時候被大家稱作「提轄」;四是使用武器,比如大刀關勝,三國關羽之後,因大刀使的出神入化而有了這個綽號。
  • 水滸共有108位好漢,卻只有一位超級高手,9位一流高手?
    剩下梁山五虎將:大刀關勝、豹子頭林衝、霹靂火秦明、雙鞭呼延灼、雙槍將董平,以及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小李廣花榮和青面獸楊志九個人,可稱一流高手。宋江利用晁蓋「誰報仇誰當老大」的遺言來真正是自己坐穩第一把交椅,就是依靠了盧俊義。史文恭大創梁山,梁山折損無數好漢。面對武力高強的史文恭,宋江和吳用設計逼迫盧俊義落草為寇,投奔梁山,盧俊義在剛入梁山之後就擔起了武力擔當,替梁山一眾好漢報仇。結果也是盧俊義憑實力贏過史文恭,間接將宋江送上寶座。除了盧俊義,梁山上和史文恭一較高下的人少之又少,因此盧俊義應當佔據唯一一個超級英雄的寶座。
  • 梁山好漢歸宋後死得最慘的十人,他們都是誰?
    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個個都是我們心目中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他們行俠仗義除暴安良,劫富濟貧,留給後世人很多津津樂道的傳說。如果當年他們沒有接受北宋朝廷的招安,肯定能做出一番大事業,但是由於帶頭的宋江哥哥接受北宋朝廷的招安之後,梁山好漢多數都死於奸人之手,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中死的最慘的十位好漢。
  • 《水滸傳》前30條好漢,梁山只佔8人,盧俊義屈居第二
    如果要給《水滸傳》裡面的好漢排一個榜排行,前30名應該是哪些呢?答案肯定是不統一的,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標準,筆俠以前排過《三國》武將榜單,今天鬥膽再來排一下《水滸》好漢榜單,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水滸》中有一對同名同姓之人:一個是梁山好漢 一個是田虎部將
    《水滸》中有一對同名同姓之人:一個是梁山好漢 一個是田虎部將時間:2020-12-03 16:32   來源:燦爛海灘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水滸》中有一對同名同姓之人:一個是梁山好漢 一個是田虎部將 在《水滸傳》的同名同姓人物當中,有一對人物非常特別。
  • 水滸武功前五名的好漢和三國中的五虎將有諸多類似之處
    水滸上按武功排前五名依次是天罡星玉麒麟盧俊義、天勇星大刀關勝、天雄星豹子頭林衝、天威星雙鞭呼延灼、天英星小李廣花榮,這五位與三國演義中蜀漢政權的五虎上將馬超、關羽、張飛、趙雲、黃忠的武功、性格特點也有諸多的相似處。
  • 水滸好漢來教你
    仔細讀讀水滸就懂了。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因為人家說得有道理,人生路上遇到啥不懂的,就翻開看看吧。不說別的,就看全書第一場對戰:王進打史進十八九歲的史進在場子裡獨自使棒,被在一旁觀看的武學專家王進看在眼裡。王進肯定了史進的套路練得不錯,卻直言不諱地指出「贏不得真好漢」。
  • 水滸中,一共有多少人是擁有法術的,他們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但在水滸中,擁有法術的大神並不少,如「雲龍龍」公孫勝就是梁山好漢中的一張王牌,使宋江等人多次化險為夷,脫離險境。但除了梁山泊,還有其他地方勢力的高人相助。那麼,總共有多少人擁有水滸中的魔法?他們的結局是什麼?羅真人如果說誰是水滸中法力最強的人物,那一定是半仙身的羅真人。羅真人是公孫勝的師父,可謂法力無邊,什麼呼風喚雨,預言未來都不為過。
  • 水滸好漢為何很少用劍?你看用劍的好漢都有誰,盧俊義武松都白給
    梁山上除了公孫勝外,還有一位比較有名的好漢,叫鎮三山黃信,也是用劍的,手使「喪門劍」。可惜更多的讀者卻只記住了,這位屬於牛皮大王類,一出場仿佛很牛逼似得,高叫著要剷除二龍山、桃花山和清風山,還沒等二龍山上的魯智深、武松和楊志出手,只王英和燕順,就把黃信給揍得鼻青臉腫了。 看看梁山上這兩位最著名的用劍高手,其實就能得知,梁山上真正牛逼的好漢,都不用寶劍。莫非寶劍,就只能充當道士做法的道具,和成為二流好漢的標配?非也非也!
  • 漫威英雄變水滸好漢:雷神成行者武松,洛基笑死人了!
    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漫威英雄變水滸好漢,雷神成行者武松,洛基笑死人了! 1.鋼鐵俠:小旋風·柴進 說起鋼鐵俠,第一印象就是他的戰甲,當然,這些戰甲是建立在巨大的財富之上的,另外,鋼鐵俠也以自己的財富給予了隊友們很多幫助。
  • 一是宋江見識太小,二是此人作孽太多
    其一:宋江見識太小誰也否認不了,宋江是梁山上最有遠見的。尤其是把宋江跟王倫、晁蓋,放在一起對比過後,宋江簡直如「神」一般存在!同時,這也是絕大部分梁山好漢,對宋江的認知。首先是王倫和晁蓋太弱,同時梁山好漢也是智者少,勇者多,打打殺殺、吃吃喝喝都沒問題,可一讓其思考問題、未來等,普遍都抓了瞎。因而宋江的遠見,就要打上一個引號了。因為決定遠見的關鍵因素,是一個人的見識!而宋江恰是見識很小。
  • 梁山死得最慘的好漢,被凌遲處死,犧牲極為慘烈,綽號已暗示一切
    而在這些人之中,也還有個非常慘的人,比如郝思文,他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梁山死得最慘的好漢,被凌遲處死,犧牲極為慘烈,綽號已暗示一切。郝思文是關勝的結義兄弟,此人因為母親在懷他之前曾夢井木犴投胎,因此得到「井木犴(àn )」的稱號。郝思文也是個比較慘的人,雖然精通十八般武藝,但是卻沒有任何的官職,只能夠和關勝一同在蒲東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
  • 此人一閃即逝,遭梁山五虎將斬殺,卻又意外害死了關勝
    梁山受招安後,先後經歷與遼國、田虎、王慶的三次大戰,不但大獲全勝,且沒有一位梁山好漢在戰鬥中陣亡,這自然會增強梁山好漢們的信心。因此,當朝廷下令讓他們去討伐方臘時,眾人信心滿滿,以為方臘也會像之前所遭遇的三個對手一樣不堪一擊。
  • 同為軍師,但為何三國軍師諸葛亮惹人愛,水滸軍師吳用討人嫌?
    比如《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的徒弟;再比如水滸中的林衝和李逵加起來就是《三國演義》中的張飛,因為林衝和張飛一樣,都是豹頭環眼,都使用丈八蛇矛,而李逵的性格和張飛相似;還比如水滸中的關勝和朱仝加起來就是三國演義裡面的關羽,關勝的武器和關羽一樣,都是青龍偃月刀,朱仝的外貌以及忠義又酷似關羽。其實,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中還有一人非常相似,他們就是諸葛亮和智多星吳用!
  • 《水滸傳》裡的梁山好漢,在《三國演義》裡屬於什麼水平?
    首先,我們先將梁山好漢和三國武將的武力值做一個內部分級,然後再兩相進行比對。梁山好漢的武將層級《水滸傳》裡108位梁山好漢,雖然在座次上並不以武力值做主要考量,但在職位分配上卻能準確反映武力值的水平。梁山總督兵馬第一副元帥——玉麒麟盧俊義,堪稱梁山好漢武力值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