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影片的獲獎和提名記錄並不多,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群戲稍稍彌補了這個遺憾。畢竟與它同期競爭的還有《月亮男孩》、《藩籬》這兩部同樣以黑人為基礎題材的優秀電影,更不必說在奧斯卡提名上獨領風騷的《愛樂之城》。但《隱藏人物》仍然是一部用真實發聲的佳片。
影片的第一幕發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叫家長」這種事發生在了凱薩琳身上,因為她過分聰穎,老師堅持讓她跳級,否則就埋沒了她在數學方面的驚人天分。
接著便是這部電影的經典場面。「智囊團」——凱薩琳、多蘿西、瑪麗三人在大馬路上被警察盯上。即便她們是因為老爺車的故障才在此停留多時,即便她們都隨身攜帶身份證和駕駛證,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種族隔離制度讓警察「合理」地懷疑、窺探、輕蔑。甚至三人在拿出了NASA工作證之後,還被鄙夷——「真不知道他們怎麼還僱傭...」
正值美蘇冷戰時期,航空航天事業無疑是國家要務,是全國人民日常交流的中心話題。凱薩琳和其他眾多黑人姐妹的任務就是計算大量數據,確保航空航天任務順利進行。
但是在航天局裡,她們的日子卻並不好受。所有有色人種計算員都被安排在西計算區,她們和其他白人計算員共享空間,卻不得不去單獨的有色人種辦公室、洗手間,甚至食堂,穿衣服必須遵循章程這些更不必舉例。
日常生活中也一樣,圖書館有有色人種標誌。多蘿西為了讓自己和姐妹們保住飯碗,想要自學編程,但在圖書館卻被白人老太太歧視,甚至被保安人員驅趕。
這些計算員優秀堅韌、踏實穩重,但卻很難得到一個長久職位,更不必談晉升。
計算室的主管生病久假,自那以後多蘿西一直負責分發任務、管理計算員,卻無名也無薪。但她上交主管職位的申請卻被拒絕,原因是她的膚色。瑪麗被臨時借調到工程部門,上級對她的工程師頭腦讚賞有加,但她的工程師職位申請也被拒收,即使她有數學和物理雙學位,但還是要去白人的高中學起,重新攻讀學位。
航天任務部門需要計算員,這給了凱薩琳機會。當她這副黑人面孔出現在主管部門辦公室時,周圍西裝革履的工作人員投向她的目光裡,是鄙夷。就是在這間辦公室裡,在移動的大木梯和黑白粉筆之間,凱薩琳逐漸讓人看到她的優秀。
起初,凱薩琳被「謝耳朵」刁難。吉姆·帕森斯把斯坦福博士飾演得恰到好處,這個「小壞人」把文件上的數據大面積塗黑,讓凱薩琳對著一份不完整的文件計算。沒辦法,她只能舉起文件,對著燈光看被劃掉的所謂機密。就這樣,凱薩琳還被總管和斯坦福博士懷疑是敵國間諜。
終於在上級的一次批評中,凱薩琳找到了爆發點,這也是整部電影所講述的矛盾呈現得最直觀最強烈的片段。
上司質問凱薩琳:「你以為時間很寬裕嗎?」「你一天去廁所的時間要佔幾十分鐘嗎?」
「這裡沒有廁所,這個建築裡沒有有色人種專屬廁所,任何西區以外的建築裡都沒有!而西區卻在半英裡之外的地方,你知道這些嗎?我為了釋放自己不得不步行到那兒,因為我不能使用任何便利自行車!不能戴珠寶,因為你們給黑人開的工資根本負擔不起珠寶!我每天沒日沒夜地工作得像狗一樣,而在這個房間裡,你們卻連個咖啡壺都不允許我碰!」
辦公室一片安靜,那群兢兢業業的姐妹們也總是這樣安靜。
這場大戲是影片情節的轉場環節,此後,「智囊團」三姐妹都在周遭境遇上贏得尊重。多蘿西自學編程成才,連同她在機器運轉方面的優勢,獲得了總署重用,當然,一整個辦公室的計算室成員都聽她調度;瑪麗上訴成功並拿到去白人高中上課的資格。
凱薩琳的上司用斧子粗暴地砍下了有色人種專用衛生間的標牌,他氣喘籲籲,觀者心裡波瀾起伏。
觀影至此,你會發現這部電影裡的每個人都有多面,影片對角色的性格塑造與呈現都恰到好處。導演通過多個場景來展現主角和配角的人物形象。
凱薩琳在工作崗位上自信善思,在情感生活中勇敢細膩。她擺明態度:能夠在NASA工作不是因為她有長發,不是因為她有黑皮膚,不是因為她穿裙子,而是她有學位、有能力,如果不能承認這些,那必不是有緣人。
輪到休息日時,三姐妹會聚在一起做蛋糕,開一小瓶酒,伴著音樂跳滑稽的舞。
這些日常小事就這樣發生在生活中,被鏡頭記錄展示。她們的生活有笑有淚,遠不是黑色能掩蓋,真要說起來,她們擁有學識和勇氣,和誰相比都不算貧窮弱勢。
故事結尾,凱薩琳被約翰·格倫指定重新計算落地範圍,她的能力被再次肯定。這讓凱薩琳有理由筆直地站在發射控制室內,站在一眾西裝革履的工作人員中間發表自己的見解,讓人為之瞠目鼓掌。拋開影片的種族和女權立意,難道不是每個人都想讓鮮花和掌聲可以名副其實地落在自己頭上嗎?
影片最後展示了電影三位女主角的原型,她們作為隱藏人物,在航天航空計劃背後計算數字、寫下故事。電影呈現的只是她們精彩人生的冰山一角。在那個年代,如果種族是她們所謂的劣勢,那勇敢和抗爭只會是她們最好的朋友。這樣的人物,不會平庸,不會被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