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地區的老百姓管土匪叫「鬍子」,據說這是取「胡作非為」之意,也有說是土匪在山寨日久,沒機會下山理髮刮鬍子,所以老百姓見到的土匪都是頭髮鬍子很長,一臉亂糟糟的形象,久而久之鬍子也就成了區分土匪和良民的標誌,這種叫法也不脛而走。鬍子之間管自己的匪幫叫「綹子」,一般綹子都是佔山為王,推舉出一個能耐大,能服眾的土匪來做匪首,出名的匪首都會有一個響亮的諢號,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主角人物就是座山雕。
座山雕在東北話裡的本來意思是禿鷲,就是那種腦袋光禿禿的不長毛,日常主要吃腐爛動物屍體的猛禽,看起來就非常喪氣,之所以給他起這麼個個外號,估計也是對座山雕的厭惡和恐懼。
座山雕的祖籍是山東濰縣,兩歲的時候跟家人闖關東來到東北,,原來是在深山老林裡當伐木工人,但是15歲就上山當了土匪,不曾想竟有這一行的「天賦」,18歲就當上了匪首,直到被抓,這中間數十年的時間,他是如何次次化險為夷,絕路逢生?
老話說「大奸大惡之人必有為禍之術」,不錯,座山雕之所以會成為剿匪鬥爭中頑抗到底,冥頑不化的典型,是因為他身懷三樣「絕活」。
首先,槍法絕。座山雕這個人槍法精絕,善使毛瑟手槍左右開弓,百發百中。這也跟當時東北的大環境有關,近代以來東北地區戰亂不斷,流失的槍枝彈藥極多,使得東北土匪的裝備水平要遠遠超過關內的土匪一大截,於是土匪之間不講武藝高強,而是拼起了槍法。
登峰造極的射術就是「十步裝槍,雙腿壓彈,飛馬打鳥,夜射香頭」,要求土匪在疾走的同時要能把拆成一堆零件放在衣兜裡的德國造毛瑟手槍(盒子炮),於十步之內裝好開火,而且還能左右開弓射擊的同時用大腿彎配合換彈夾,壓子彈,這兩項考核的是土匪對槍械的熟練程度。至於「飛馬打鳥,夜射香頭」,是能在疾馳的馬上一槍擊落飛鳥,漆黑的夜裡把只有一絲光亮的香火頭打滅,想想都駭人聽聞,這種指哪打哪的槍法,簡直是人槍合一。
另外還有一些獵戶出身的鬍子擅使長槍,子彈都是指鼻子從來不奔眼睛這是打小打狐狸練出來的-有了槍眼的狐皮不值錢,為了得到一張完美的狐狸皮毛,獵戶都練出一手子彈從一隻眼打進一隻眼飛出的絕世槍法,俗稱「槍眼射擊」。為了不被狡黠的狐狸發覺。這些人都非常擅長在深山老林裡隱匿自己的行蹤,常常一個地點埋伏几天幾夜不動來等待獵物的出現。如果把這些本事用在戰場上,那就是狙擊手的水準。
第二絕,座山雕的眼睛很毒。這還分兩個方面,一是他的視力確實很好,目光炯炯,能辨毫末,甚至有傳聞說他走夜路都不用點燈。據押解他的剿匪戰士回憶,這個老土匪「70多歲,形容猥瑣,就是一雙眼睛賊亮賊亮的很精神」。
另一方面就是這老土匪眼光出眾,擅長察言觀色,分辨危險。在解放前的東北,土匪往往是要把腦袋拴褲腰帶上玩命的,座山雕從18歲玩到70多歲依舊活躍在土匪群中,歷經民國,日本人和民主聯軍多次圍剿還活蹦亂跳,其對危險的嗅覺確實驚人。
第三絕,「腿腳絕」。座山雕從小在深山老林裡打轉,身體素質極佳,翻山越嶺如履平地,一般人輕易追不上他。
50多年來,座山雕憑藉這三樣「絕活」橫行無忌,作惡多端,欠下了人民累累血債。雖然張作霖和日本人多次要剿滅他,但都被他狡猾逃脫,東山再起,直到民主聯軍,發動群眾,布下天羅地網,座山雕才被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