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書單」又跟大家見面啦!
本期的推薦書目中,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於戈·德拉朗和易克薩維耶·杜麥的作品《學校身份》。在本書中,兩位作者將一些獨特概念引用到教育社會學領域,獨創性的提出了「學校身份」這一概念。指出學校應該成為具有自身身份的組織,而不是彼此毫無差別的行政實體。
此外,本周書單從文學、文化、藝術等類別選擇了5本好書為大家推薦。來看看書評君都選了哪些新書,或許值得你關注和借鑑。
本期主持|新京報書評周刊編輯部
文學
《臭鼬的時光:羅伯特·洛威爾文集》
作者:羅伯特·洛威爾
譯者:程佳
版本:廣西人民出版社
2020年7月
羅伯特·洛威爾是自白派的代表,「戰後美國詩歌中最強勁、最具原創力的聲音」,其詩受到英語詩人謝默斯·希尼、德裡克·沃爾科特等的推崇。除為他帶來榮譽的詩歌外,洛威爾還寫有不少隨筆,是詩人思考詩藝、自我剖白、回憶友誼的更直觀、更飽滿的作品,《臭鼬的時光》即是這些作品的合集。書中第一輯收錄了洛威爾對羅伯特·弗羅斯特、華萊士·史蒂文斯、卡洛斯·威廉斯、T.S.艾略特、奧登、畢肖普等一眾詩人的評論,雖是評論,洛威爾的文字卻非常私人,兼及與上述部分詩人的交往過程,真摯的自我情緒瀰漫於文字之間,和其詩歌的「自白」性相吻合。第三輯的訪談和回憶性質的隨筆,「自白」的特點則更加明顯。此外,書中還收有洛威爾對詩學問題如「藝術與邪惡」「詩人與戲劇」等的討論,體現出洛威爾對詩歌宏觀問題上的深刻認知。(張進)
文學
《推理要在本格前》
作者:(日)芥川龍之介、谷崎潤一郎、江戶川亂步 等
譯者:徐建雄
浙江文藝出版社
2020年4月版
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竹林中》,是上個世紀拷問人性的最經典文學作品之一。谷崎潤一郎的《散步途中》被江戶川亂步譽為概率性犯罪的先驅之作。以《百貨公司的絞刑官》一舉成名的大阪圭吉是日本戰前極具代表性的幾位大師之一。除此以外,夢野久作的《瓶裝地獄》,太宰治的《犯人》,江戶川亂步的《一張收據》,小酒井不木的《戀愛曲線》等故事,這些作品都創作於被稱為「推理黎明」的特殊時期,是讓日本推理邁向黃金時代的裡程碑作品,更是日本推理史上的「基石之作」。
縱觀日本推理小說近百年的發展歷史,日本推理小說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蛻變。在其誕生的初期,當時的市場被歐美引進偵探小說佔據著,本土的同類作品不僅質量低下,還往往以模仿歐美小說為主,缺乏自身風格特色。至於現在人們所熟知的「本格」「變格」「社會派」,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才會誕生。直到大正時期,日本推理小說才迎來了一縷「希望之光」。以谷崎潤一郎、芥川龍之介、佐藤春夫為代表的純文學家們,創作了大量帶有推理意味的精彩小說,此舉不僅大力推動了本土推理的發展,同時也鼓舞了更多的人,投入到推理小說的創作之中,為之後以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為代表的「本格派」出現,奠定了基礎。(何安安)
教育
《學校身份》
作者:(比)於戈·德拉朗 (比)易克薩維耶·杜麥
譯者:汪凌
版本: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0年5月版
如何利用組織理論來理解學校?如何把學校作為一種組織來加以研究?如何看待學校聲望(或面子工程)和其所傳授的教育價值之間的關係?在《學校身份》一書中,於戈·德拉朗和易克薩維耶·杜麥將一些獨特概念引用到教育社會學領域,獨創性地提出了「學校身份」這一概念。這個概念相當明晰地把學校內在運轉和其所處的外部環境聯繫在一起,引導我們關注兩者之間的互動,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引發我們思考。二人指出,社會學家傾向於把學校描繪為專業性科層機構,但如今學校被命令成一個組織或者企業。對此,二人認為,學校應該成為具有自身身份的組織,而不是彼此毫無差別的行政實體。
在過去三十多年時間裡,學校在教育政策中扮演的角色發生了深刻變化。一些國家和政府出臺了新的教育改革政策,希望以學校為抓手來提高教育體制的質量,但由此引發的學校 「普及化的面子管理」製造了新的不公平和新的弊端。在書中,兩位作者提到,我們的教育體制正在經歷著變革和未來發展,而「學校身份」,正是新教育管理的一種工具。(何安安)
文化
《紅樓夢版本圖說》
作者:陳守志/邱華棟
版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5月
中國古代小說在傳播過程中經常出現不同的版本,而《紅樓夢》版本之複雜極少有作品可與之比肩,因此《紅樓夢》版本整理是一類較為考驗功底的研究。《紅樓夢版本圖說》是一本全面的《紅樓夢》版本梳理著作,整理了400多種抄本、印本、整理本、譯本。書中完整梳理了各版本命名體系,介紹了其概況、流傳過程與世人評價,從基本形態、版本特徵、相似版異同等方面進行了辨析。全書行文細緻,影印本的錯誤、抄本流失、用影印本冒充古抄本的偽本等細小的版本細節也梳理在內。
除此以外,本書還介紹了《紅樓夢》翻譯傳播的過程,涉及英文、德文、俄文、捷克文、泰文、錫伯文、蒙古文、日文等等23個語種。本書的考據整理耗時十餘年,對於《紅樓夢》版本研究者和藏書愛好者來說,是一本值得收藏的版本檢索工具書。(呂婉婷)
藝術
《日本營造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