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國公、輔國公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多次,但一直都是作為公爵的「額外加碼」存在的,並沒有成為常設爵位。明武宗朱厚照就曾經自己給自己封了一個鎮國公,可明王朝的爵位體系中壓根兒就沒有鎮國公這個爵位……直到清王朝,鎮國公、輔國公才作為常設爵位形成了定製。
清王朝的鎮國公、輔國公
清王朝的鎮國公、輔國公雖然名為「公爵」,但卻不屬於功臣爵位系統,清王朝的功臣爵位系統中只有一等公兼一雲騎尉、一等公、二等公和三等公,沒有鎮國公、輔國公。入八分和不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這四個爵位是宗室爵位系統的專屬爵位,只授予宗室「黃帶子」、也就是清顯祖塔克世的直系後裔,連愛新覺羅的遠支——覺羅「紅帶子」都沒份!這裡有必要說一說,所謂覺羅「紅帶子」指的是清景祖覺昌安兄弟六人(六祖)除了塔克世一脈之外的其他後裔。雖然都是愛新覺羅,但這些人不屬於宗室範疇;血緣再遠的愛新覺羅,甚至連覺羅「紅帶子」都不算、壓根兒不能算「皇族」!
清王朝的宗室爵位系統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入八分鎮國公、入八分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以及一至三等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和奉恩將軍。沒有爵位的宗室被稱作閒散宗室,自乾隆年間起,賞穿用四品武職頂戴袍服。這裡有必要強調一下,閒散宗室只是賞穿用四品武職頂戴袍服,待遇另算、不參照四品武官。換言之,閒散宗室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四品武官」。
入八分鎮國公、入八分輔國公和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屬於清王朝宗室爵位系統的第五至八級,應該算是「中層」吧,不算高、但也不低了。清王朝規定,宗室爵位中的公以上爵位,無論入不入八分,都屬於超品,也就是在正一品之上,這級別足夠高了!要知道,清王朝的殿閣大學士也不過文職正一品而已。
除了宗室爵位系統中的入八分和不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之外,清王朝的外藩爵位系統中也有鎮國公、輔國公爵位,但不分入八分和不入八分,主要授予外藩蒙古、回部等邊疆少數民族首領,屬於典型的「統戰」性質,這裡就不鋪開說了。清王朝的外藩爵,除了在朝中有職務的之外,說白了其實就是「地頭蛇」,離開了他們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朝中沒有誰會真正把他們當道菜!這也是為什麼電視劇《大宅門》裡連常太監都敢不拿失勢的詹王爺當回事的原因所在,因為詹王爺就是外藩蒙古的親王或郡王。在朝中失勢之後,他就是一個「地頭蛇」罷了,離了他在蒙古的一畝三分地,朝中根本沒有誰會真正拿他當道菜……
入八分和不入八分到底是什麼意思
從字面看,入八分和不入八分的區別主要就是有沒有資格享受八種「專屬待遇」,即 朱輪、紫韁、背壺、紫癜、寶石、雙眼、皮條、太監。比如太監,入八分者,府中可以使用人數不等的太監;不入八分者,如果在府中使用太監,那就逾制了,是要受到處罰並責令改正的!順帶說一說,所謂入八分並不專指入八分鎮國公和入八分輔國公,入八分輔國公及以上宗室爵位都屬於入八分序列,都可以享受這八種待遇。
但這僅僅是字面上的、禮儀方面的待遇,除了顯得更有地位、更有面子,其實實際意義並不大。入八分和不入八分之間最大的區別其實也不在這裡,二者之間最大的、最重要的區別是——入八分可以分得旗份、不入八分沒份兒,這可是實打實的利好!尤其是在清初,八旗的統權和治權還沒有被人為分離時。
何謂旗份
最初,八旗各牛錄近乎就是八旗各大小旗主的私產,除因罪被削奪、重新分配或進行旗份置換等情形外,八旗各大小旗主及其繼承人將一直擁有這些牛錄,這對於皇帝而言是致命的!清太宗去世後,多爾袞與豪格爭位,靠的是什麼?就是手中的八旗牛錄,誰手裡掌握的牛錄多,誰的腰杆兒就硬!為了將八旗的大旗主「化整為零」,清王朝後來的統治者想出了一個類似於漢武帝「推恩令」的東西。在給入八分王公冊封爵位的同時,劃撥多少不等的牛錄給相應受冊封者,稱之為「旗份」。如年羹堯家族所在的鑲白旗漢軍某牛錄,就在康熙四十八年潛邸時期的雍正帝由貝勒晉封雍親王時,被劃撥給了他作為旗份,雍正帝與年羹堯的「主奴」關係正是由此而來。
更重要的是,劃撥給入八分王公的旗份都來自「下五旗」,皇帝親掌的「上三旗」是不參與旗份劃撥的。久而久之,「下五旗」的牛錄被越分越零散,很難再有能力對抗皇帝親掌的「上三旗」了……如此分下去,大家嘴裡都有甜頭,有誰再想要聯合起來對抗皇帝,就更加不可能了。說白了,這就是「推恩令」式的陽謀,明知是個坑,入八分王公們卻不得不往裡跳,原來沒有旗份的宗室更加是上趕著往裡跳!誰要是反對,那就是犯了眾怒,還能有好?清王朝的皇帝們就這樣「輕描淡寫」地解決了原八旗旗主對皇權巨大的威脅。
清王朝的親王、郡王相對較少,但鎮國公、輔國公還是比較多的。因為清王朝實行降等襲爵制度,以親王為例,第二代只能襲郡王、第三代襲貝勒……·一直降到入八分鎮國公之後才世襲罔替。同理,郡王降到入八分輔國公為止,貝勒降到不入八分鎮國公為止,貝子降到不入八分輔國公為止。如果部分入八分和不入八分,那麼,清王朝將出現更多更多有資格擁有旗份的宗室。如此一來,勢必會造成八旗各牛錄被分拆得過於零散,不利於團結。因此,設置一個「門檻」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既最低程度保障了親王、郡王們的利益,又不至於出現「僧多粥少」的局面、把八旗各牛錄分拆得過於零散。既能達到目的、又不至於生出亂子,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