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入八分輔國公這個爵位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設置這樣的爵位呢?

2020-12-17 鮮花暢談歷史

鎮國公、輔國公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多次,但一直都是作為公爵的「額外加碼」存在的,並沒有成為常設爵位。明武宗朱厚照就曾經自己給自己封了一個鎮國公,可明王朝的爵位體系中壓根兒就沒有鎮國公這個爵位……直到清王朝,鎮國公、輔國公才作為常設爵位形成了定製。

清王朝的鎮國公、輔國公

清王朝的鎮國公、輔國公雖然名為「公爵」,但卻不屬於功臣爵位系統,清王朝的功臣爵位系統中只有一等公兼一雲騎尉、一等公、二等公和三等公,沒有鎮國公、輔國公。入八分和不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這四個爵位是宗室爵位系統的專屬爵位,只授予宗室「黃帶子」、也就是清顯祖塔克世的直系後裔,連愛新覺羅的遠支——覺羅「紅帶子」都沒份!這裡有必要說一說,所謂覺羅「紅帶子」指的是清景祖覺昌安兄弟六人(六祖)除了塔克世一脈之外的其他後裔。雖然都是愛新覺羅,但這些人不屬於宗室範疇;血緣再遠的愛新覺羅,甚至連覺羅「紅帶子」都不算、壓根兒不能算「皇族」!

清王朝的宗室爵位系統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入八分鎮國公、入八分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以及一至三等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和奉恩將軍。沒有爵位的宗室被稱作閒散宗室,自乾隆年間起,賞穿用四品武職頂戴袍服。這裡有必要強調一下,閒散宗室只是賞穿用四品武職頂戴袍服,待遇另算、不參照四品武官。換言之,閒散宗室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四品武官」。

入八分鎮國公、入八分輔國公和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屬於清王朝宗室爵位系統的第五至八級,應該算是「中層」吧,不算高、但也不低了。清王朝規定,宗室爵位中的公以上爵位,無論入不入八分,都屬於超品,也就是在正一品之上,這級別足夠高了!要知道,清王朝的殿閣大學士也不過文職正一品而已。

除了宗室爵位系統中的入八分和不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之外,清王朝的外藩爵位系統中也有鎮國公、輔國公爵位,但不分入八分和不入八分,主要授予外藩蒙古、回部等邊疆少數民族首領,屬於典型的「統戰」性質,這裡就不鋪開說了。清王朝的外藩爵,除了在朝中有職務的之外,說白了其實就是「地頭蛇」,離開了他們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朝中沒有誰會真正把他們當道菜!這也是為什麼電視劇《大宅門》裡連常太監都敢不拿失勢的詹王爺當回事的原因所在,因為詹王爺就是外藩蒙古的親王或郡王。在朝中失勢之後,他就是一個「地頭蛇」罷了,離了他在蒙古的一畝三分地,朝中根本沒有誰會真正拿他當道菜……

入八分和不入八分到底是什麼意思

從字面看,入八分和不入八分的區別主要就是有沒有資格享受八種「專屬待遇」,即 朱輪、紫韁、背壺、紫癜、寶石、雙眼、皮條、太監。比如太監,入八分者,府中可以使用人數不等的太監;不入八分者,如果在府中使用太監,那就逾制了,是要受到處罰並責令改正的!順帶說一說,所謂入八分並不專指入八分鎮國公和入八分輔國公,入八分輔國公及以上宗室爵位都屬於入八分序列,都可以享受這八種待遇。

但這僅僅是字面上的、禮儀方面的待遇,除了顯得更有地位、更有面子,其實實際意義並不大。入八分和不入八分之間最大的區別其實也不在這裡,二者之間最大的、最重要的區別是——入八分可以分得旗份、不入八分沒份兒,這可是實打實的利好!尤其是在清初,八旗的統權和治權還沒有被人為分離時。

何謂旗份

最初,八旗各牛錄近乎就是八旗各大小旗主的私產,除因罪被削奪、重新分配或進行旗份置換等情形外,八旗各大小旗主及其繼承人將一直擁有這些牛錄,這對於皇帝而言是致命的!清太宗去世後,多爾袞與豪格爭位,靠的是什麼?就是手中的八旗牛錄,誰手裡掌握的牛錄多,誰的腰杆兒就硬!為了將八旗的大旗主「化整為零」,清王朝後來的統治者想出了一個類似於漢武帝「推恩令」的東西。在給入八分王公冊封爵位的同時,劃撥多少不等的牛錄給相應受冊封者,稱之為「旗份」。如年羹堯家族所在的鑲白旗漢軍某牛錄,就在康熙四十八年潛邸時期的雍正帝由貝勒晉封雍親王時,被劃撥給了他作為旗份,雍正帝與年羹堯的「主奴」關係正是由此而來。

更重要的是,劃撥給入八分王公的旗份都來自「下五旗」,皇帝親掌的「上三旗」是不參與旗份劃撥的。久而久之,「下五旗」的牛錄被越分越零散,很難再有能力對抗皇帝親掌的「上三旗」了……如此分下去,大家嘴裡都有甜頭,有誰再想要聯合起來對抗皇帝,就更加不可能了。說白了,這就是「推恩令」式的陽謀,明知是個坑,入八分王公們卻不得不往裡跳,原來沒有旗份的宗室更加是上趕著往裡跳!誰要是反對,那就是犯了眾怒,還能有好?清王朝的皇帝們就這樣「輕描淡寫」地解決了原八旗旗主對皇權巨大的威脅。

清王朝的親王、郡王相對較少,但鎮國公、輔國公還是比較多的。因為清王朝實行降等襲爵制度,以親王為例,第二代只能襲郡王、第三代襲貝勒……·一直降到入八分鎮國公之後才世襲罔替。同理,郡王降到入八分輔國公為止,貝勒降到不入八分鎮國公為止,貝子降到不入八分輔國公為止。如果部分入八分和不入八分,那麼,清王朝將出現更多更多有資格擁有旗份的宗室。如此一來,勢必會造成八旗各牛錄被分拆得過於零散,不利於團結。因此,設置一個「門檻」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既最低程度保障了親王、郡王們的利益,又不至於出現「僧多粥少」的局面、把八旗各牛錄分拆得過於零散。既能達到目的、又不至於生出亂子,何樂而不為?

相關焦點

  • 淺談清朝爵位:韋小寶的「一等鹿鼎公」,是多大的爵位?
    那麼在清朝,韋小寶的這個「一等鹿鼎公」是什麼分量呢?這裡先來說一說清朝的爵位制度。清朝吸取了明朝的教訓,對爵位的世襲做了嚴格的限制,並不是所有的皇室子孫都能成王爺。作為歷代爵位中最高級別,王爵一般只授予皇室子弟,異姓功臣能封王的少之又少。
  • 紅樓夢裡各家族爵位大PK
    要看明白紅樓夢,就要先搞清楚他的政治背景。本文為讀者們捋捋紅樓夢裡的爵位高低。首先來補習下歷史課。清朝的爵位分為宗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0101 宗室爵位排序1、和碩親王 2、多羅郡王 3、多羅貝勒 4、固山貝子 5、奉恩鎮國公 6、奉恩輔國公 7、不入八分鎮國公 8、不入八分輔國公
  • 十三爺胤祥的子孫,革職,賜死,發配,兩次爵位被廢,讓人嘆息
    並刻意違反制度,在胤祥的親王爵位以外,為胤祥家再加封一個郡王爵。「忠、敬、誠、直、勤、慎、廉、明」這八個雍正皇帝概括的字,也確實符合胤祥的功績和品行。 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另外四位在清朝中後期因治理、穩固江山而受封。
  • 少年三國志:零爵位怎麼提升 爵位速提方法
    爵位是遊戲中的一個特權玩法,我們通過晉升自己的爵位,將可以獲得各種加成效果,那麼少年三國志零爵位怎麼提升,以及爵位都有哪些加成效果呢,這裡就來介紹一下爵位的具體玩法以及效果。
  • 中國古代爵位是「公、侯、伯、子、男」5種,為什麼西方也一樣?
    我們常說中國古代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5種。無獨有偶,在古代西方,貴族爵位也基本上是「公、侯、伯、子、男」這5種。 在爵位劃分方面,古代東西方的分類為何一模一樣,這難道是一種歷史的巧合嗎?它們之間又有何區別呢?
  • 《三國志14》爵位有哪些 全爵位效果匯總分享
    ,三國志14中依然不例外,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三國志14中全爵位列表及全爵位解鎖條件,供... 爵位是三國志系列中我們可以授予武將的官職,當武將的條件達到要求後,我們就可以在內政中給予武將當前最高可以擔任的職位,三國志14中依然不例外,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三國志14中全爵位列表及全爵位解鎖條件,供各位主公們參考.
  • 明朝文官是不能封為公侯的,最高爵位只能是伯爵!
    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給功臣以及死難將士的封號也都是五等爵位,可是等到坐穩天下之後,朱元璋覺得封爵太濫了,於是就把五等爵位變為三等爵位,也就是只有公、侯、伯,並且規定,文官不得封為公侯,最多只能封為伯爵,而且前提是必須立有軍功。 從表面上看,是朱元璋苛刻,捨不得爵位賞賜,一個文臣一般是不會有機會立有軍功的。
  • 為何古代東西方的爵位都是「公、侯、伯、子、男」,這是巧合嗎?
    我們常說中國古代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5種。無獨有偶,在古代西方,貴族爵位也基本上是「公、侯、伯、子、男」這5種。在爵位劃分方面,古代東西方的分類為何一模一樣,這難道是一種歷史的巧合嗎?它們之間又有何區別呢?
  • 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這個爵位到底多高?你可能不知道
    他唯一的爵位「漢壽亭侯」也不是蜀漢所封,而是曹操表奏朝廷所封,曹操為什麼要為關羽請封呢?《三國志》關羽傳只有一千多字,對其封侯的前因後果僅僅只有一小段:建安五年,曹公東徵,先主奔袁紹。曹公擒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
  • 貝子、貝勒、郡王、親王、鐵帽子王,到底哪一個才是最幸福的爵位
    《欽定大清會典·宗人府》對於清代宗室爵位有著更為詳細的說明:宗室封爵列十有四等,一和碩親王;二世子;三多羅郡王;四長子;五多羅貝勒;六固山貝子;七鎮國公;八輔國公;九不入八分鎮國公;十不入八分輔國公;十一鎮國將軍;十二輔國將軍;十三奉國將軍;十四奉恩將軍。
  • 古代爵位的演變之路,地位一步步崩塌,變得越來越沒有含金量
    可這個大局面隨著商朝晚期國力衰微而發生變化,因為難以抵禦時常在外襲擾的戎狄,商朝不得不依靠一些強大的邦國,為了向這些邦國首領示好,商王想了一個名為方伯的爵位,方伯是商朝承認的一方霸主,也是因為這個爵位的出現,使的子,男的社會地位風光不再,這是古代爵位地位的第一次崩塌。
  • 沛國公,你若知道孟靜嫻是這個下場,還會把文犀闢毒筷給甄嬛嗎?
    首先,國公在清朝不是職位而是爵位。 清朝的爵位分為宗室和功臣兩種,宗室爵按照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一至三等鎮國將軍、一至三等輔國將軍、一至三等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大小等級排序共十二級。
  • 不!有的只能當上貝子
    清朝時期,皇帝的兒子不一定是王爺,有可能只是一個貝子。 首先,我們來看清朝宗室爵位的等級。 按照《大清會典》規定,清朝宗室爵位共分為12級,分別是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 秦穆公為什麼又被稱為秦伯?秦國的爵位到底是公爵還是伯爵?
    意思是,魯隱公八年的七月,宋公、齊侯和衛侯在瓦屋會盟,到了八月,蔡宣公要下葬。那麼,為什麼在這樣一段話中,會出現兩種稱呼呢?這兩種稱呼又代表了什麼呢?而後面提到的蔡宣公,則是因為蔡國的國君去世之後,就有了自己的諡號,然後就不能再被稱為蔡侯了,而只能叫他蔡宣公,這個稱謂的格式一般就是:諸侯國國名+諡號+尊稱,「公」是當時對諸侯國國君的尊稱。這裡就大體說一下當時的爵位和諡號。
  • 春秋戰國:為何高爵位諸侯國越混越差,低爵位諸侯國反而越混越好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這些強大諸侯的實際爵位其實都不高,而分封初期那些爵位高的國家反而在後世的爭霸中只能任人攻伐。贏在起跑線上的公爵諸侯國在周朝的分封制中,爵位由高到低分別是天子、公、侯、伯、子、男。
  • 劍與遠徵團本爵位怎麼提升-團本爵位提升攻略
    劍與遠徵團本爵位怎麼提升,相信不少的玩家都有這樣的疑問,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劍與遠徵團本爵位提升攻略,希望可以幫到玩家。劍與遠徵團本爵位提升攻略
  • 雍正帝廢了安郡王封爵,乾隆感念嶽樂功績,布蘭泰成為輔國公
    著名的安和親王嶽樂王爵傳至第三代,也就是其孫安節郡王華圯薨後,值雍正元年(1723)十二月,雍正帝下令華圯後人不得再承襲郡王爵,因而導致這支「爵位久懸」。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三月,以阿巴泰、嶽樂功績,封華圯孫奇崑為奉恩輔國公,傳至其子崇積坐罪奪爵,輔國公爵改由奇崑侄子布蘭泰承襲,也就是我們今天尚可見到的布公爺墳的墓主人。
  • 憑爵位定地位靠譜嗎?_騰訊新聞
    喜歡追歷史劇的小夥伴應該比較熟悉公、侯、伯、子、男這種五等爵制度。這種稱謂中西通用,簡明易懂。公爵高於侯爵,子爵臣服於伯爵,似乎天經地義。其實,公、侯、伯、子、男這樣的排序只是文學作品的刻意簡化,真實情況遠比這些複雜。
  • 《三國志14》爵位與官職系統是什麼 爵位與官職系統介紹
    其具體的機制三國志14官方也已經放出了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就來看看吧。根據爵位,可以任命的官職有... 三國亂世中各種官職分的還是很細的,這一點在《三國志14》中也得到了體現,遊戲有著爵位與官職系統,其具體的機制三國志14官方也已經放出了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