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線統戰人·海外篇⑩ | 95後浙籍華裔女護士堅守西班牙ICU50...

2020-12-17 澎湃新聞

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節目,用近4分鐘的篇幅重磅報導了一位充滿勇氣的95後浙籍華裔姑娘。

她叫葉涵荃,西班牙名 Beatrice Ye Zhu,1996年出生,祖籍溫州文成,是一名在讀醫學專業碩士。3月14日起,她毅然加入抗疫,一直堅守在西班牙一家醫院的新冠肺炎重症監護室(ICU)。

「我是一名護士,疫情面前我知道應該做些什麼!」青春正當時,奮鬥無止境。葉涵荃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青年的力量。

↑↑ ↑ 2020年5月4日央視新聞直播間節目視頻

從小葉涵荃就有著想成為一名醫護人員的夢想。

寒假期間,葉涵荃回到馬德裡,不久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在西班牙全境蔓延。位於馬德裡南郊萊加內斯鎮的塞維羅-奧喬亞醫院,醫護人員嚴重缺乏,重症監護室裡滿是新冠患者。

葉涵荃得知後毅然申請加入了抗疫隊伍,成為塞維羅-奧喬亞醫院重症監護室臨時聘用的實習護士。

接下來,讓我們用葉涵荃的視角,見證這位95後浙籍華裔女護士的「抗疫之路」。

因為我是護士

我要加入抗疫小組

我的爸爸是比較早一代的移民,老家在溫州文成,1996年,我在西班牙出生,小的時候就夢想著做醫護人員。求學的時候,學的是護理。後來,我還參加了國際交流,到浙江中醫藥大學讀針灸推拿專業研究生。

寒假期間,我回到了西班牙。沒過多久,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西班牙傳播,我現在住的地方是首都馬德裡,這是西班牙確診病例最多的地方。

葉涵荃(左一)在浙江參加社會活動

疫情的爆發讓西班牙衛生系統飽和。馬德裡的一家四星級賓館也被改造成了接收新冠肺炎輕症患者的醫療中心。

我是一名護士,而且有大型醫院ICU病房護理的實習工作經歷。我覺得我得做點什麼。

與父母商量後,他們非常心疼。我能體會他們的擔心,但也耐心跟他們解釋:我是一名護士,這是我職責所在。學了這麼多年醫護專業知識,我可以保護好自己。

3月11日,馬德裡的卡洛斯三世(the Carlos III)醫院聯繫了我,提供了臨時聘用合同,想聘用我為增援的醫療人員,不過他們沒有給我提供更多關於合同和日程安排的具體信息,兩天之後還沒有新消息。

患者人數不斷增長,我決定去聯繫去年夏天實習工作過的醫院:塞韋羅•奧喬亞醫院。這家醫院是馬德裡地區收治新冠肺炎第三多的醫院。因為他們的醫療衛生人員非常缺乏,他們馬上接受了我的申請,還對我表示感謝。

葉涵荃工作所在的塞韋羅•奧喬亞醫院

他們將我安排在ICU病房,我接受了,因為我曾在這個部門工作過,也認為自己熟悉這裡的各種設備和工作流程。3月14日晚上,他們給我提供了工作日程表,我正式加入了他們。

為了做好防護,我跟家裡人分開住宿,一個人在外面找了房間。

進入ICU病房當護士

他們眼中都是生的希望

一周我有三種班次:上午8點到下午3點、下午3點到晚上10點、晚上10點到第二天8點。工作時間基本上和以前在ICU工作時間差不多,但工作強度大了很多。

當我進入重症監護室時,發現那裡所有的病人都是新冠肺炎患者。後來才知道其實塞韋羅•奧喬亞醫院的床位已經基本全滿了。

重症監護室有兩個大間,12張床,每6張床配套3個icu護士、2個醫生、2個護理。我們幾個醫護人員相互搭檔,每一組兩人互相監督對方穿防護服。沒有得到對方「OK」的手勢,我們是絕對不會進入病區的。

「你很棒,加油!」我和團隊的人每天都相互打氣,在進病房前或者工作間隙,畢竟在這裡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

「Ye,3床的病人需要幫忙下!」「Ye,6床幫忙插根管!」雖然我知道ICU都是危重病人,但還是沒想到到了這種程度。

新冠肺炎的患者大多呼吸困難,需要插管,大多數病人都注射了鎮痛劑和血管類藥物來維持血壓正常。我們還發現俯臥可以提高呼吸模式。但是,改變姿勢需要兩位護士、兩位護工、一位醫生協作,工作量非常大。

工作期間非常累,我在上第四個早班和第二個夜班的末尾時就感覺堅持不住了。所以不斷進行自我調整,去適應這樣一種特殊工作給我帶來的壓力。

我承認,在剛進入重症室工作的前三周,感覺非常不好,因為我從來沒有見到過這樣的狀況,有這麼多人在同一時間內死去。

在病房裡,有些病人因為長時間接受插管、藥物治療,神智不清。但我還是能從病人們的眼中感受到求生的欲望。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很多生離死別,但也會因為他們眼中生的希望,繼續鼓起信心、努力堅持。

後來,我開始在工作中收穫感動和鼓舞。在我通過視頻電話告知家屬,病人的情況有所好轉的時候或者與同事一起歡送治癒病人出院的時候,那種成就感與自豪感,是無法替代的。

很多小夥伴給我鼓勵

有人把吃的放到窗前

西班牙各地的華人向西班牙各個委員會、國家警察局和醫院捐贈了許多口罩、防護服、手套、消毒酒精和護目鏡。我們醫院有收到統一物資調配,但醫護人員的防護物資還是非常緊缺。

我們工作人員需要在整個班次都戴口罩,我所在醫院上午和下午班次的工作人員需要戴7個小時,夜班工作人員需要戴10個小時。

通常,在重症監護室裡,一個護士可以照顧兩個病人。護士每個小時都需要獲取病人的各項係數,所以需要走進病房,檢查一切是否正常。但是現在因為缺乏防護裝備,護士只能照顧病房中所有的病人,也就是3名護士共同照顧6名病人。

我本來是個大吃貨,喜歡吃pasta,喜歡吃tapas。工作以來這幾天,一口飯都吃不下。

「Ye,今天過得如何?」最近我下班的時候,手機裡都會跳出一些信息。是我的朋友知道我參與救治後,發來了鼓勵。有些小夥伴有意不在上班的時候打擾我,等我下班再來問好。

知道我胃口不好,有些朋友還會做一些好入口的,提前做好放在他們家樓下,讓我去拿,然後等在窗戶前,看到我後和我熱情地比心,那個時候,我很感動。

生活中的葉涵荃(右一)

還有些夥伴,把我的經歷發到了社交軟體上,為我點讚。我收到了包括中國在內很多國家朋友的私信鼓勵。那個時候我覺得,災難面前,消除隔閡,才能抗擊疫情。

當地華人很有責任感

他們選擇自我隔離

最後,我想說說身邊的華人。

之前,有許多西班牙華人因為回中國過春節。返回西班牙後,都選擇了自我隔離兩個星期。

我父母曾回中國和親人一起過春節。他們回馬德裡的時候,我和姐姐開了兩輛車去機場接機。機場回家路上,我和姐姐坐第一輛車,爸爸媽媽開第二輛車。即使他們不相信自己接觸到了病毒,回家後也馬上進行了14天自我隔離。

跟我的爸爸媽媽一樣,在西班牙有很多華人出於責任,選擇了自我隔離。

早些天的西班牙街頭

在西班牙宣布為對抗新冠肺炎疫情採取全境封鎖前的幾個禮拜,華人們就已經開始主動關閉商店、佩戴口罩了。

許多中國人開的商店門口都寫著「閉店至三月末」「開店時間另行通知」,封鎖前還開著的幾家店鋪,員工也都戴著口罩,門口還寫著「工作需要佩戴口罩,我們十分抱歉」。

保護自己,也能更好地保護他人,我們華人的自律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山川異域,風雨同舟。災難面前,葉涵荃認識到人類就是命運共同體。正如她在抗疫日記中寫到的:「疫情面前,沒有一個人是孤島,沒有人是旁觀者,看到中國派遣了醫療隊,又帶來了眾多醫療物資,我也很感激。這一刻我覺得,只有萬眾一心,無國界無國籍限制,才能共同戰勝疫情。」

(來源:世界溫州人家園)

原標題:《「疫」線統戰人·海外篇⑩ | 95後浙籍華裔女護士堅守西班牙ICU50餘天 :很累,但很自豪》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疫」線統戰人·海外篇⑨ | 「衝破黑夜我們將迎來勝利的黎明...
    境外疫情持續擴散蔓延,海外僑胞的安危牽動著家鄉人民的心。抗擊疫情無國界。此前,受國家派遣,浙江組建的首支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奔赴義大利協助應對疫情。我省4名統一戰線成員臨危受命,緊急馳援海外,成為新一輪最美逆行者。
  • 「疫」線統戰人(52) | 陳衛琴:甘為抗疫螺絲釘,哪裡需要去哪裡
    「疫」線統戰人(52) | 陳衛琴:甘為抗疫螺絲釘,哪裡需要去哪裡 2020-03-23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搭建「中華文化海外傳播雲平臺」 拓展海外華文教育事業發展新空間
    ,滿足了華裔青少年學習中華文化的強烈需求,有效開闢了海外統戰工作的新模式、新路徑。課堂教學設計得生動有趣,線上線下互動熱烈,海外學子學習興致盎然,許多家長、老師、學生在直播課程後紛紛留言: 「多虧有了中華文化雲平臺,孩子們忙得不亦樂乎,不僅對中華文化有了更多的浸染,而且中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很有意義,系統學到了我們回國也不一定能看到了解到的知識」。
  • 「浙裡有愛 愛心中餐」 巴西浙籍僑胞「浙」裡有一份愛心等你籤收
    新聞 「浙裡有愛 愛心中餐」浙江助力海外僑胞復工復產又出新招為了進一步做好海外疫情防控工作,助力僑胞防禦疫情、共克時艱,在浙江省僑務部門的統籌指導下,浙江省僑緣公益互助促進會、浙江省僑聯餐促會聯合義大利、西班牙、美國、巴西、匈牙利等國家僑團共同舉辦
  • 搭建「中華文化海外傳播雲平臺」拓展海外華文教育事業發展新空間
    2000餘萬,有效地解決了因疫情肆虐全球導致2萬多所海外華校被迫停課,海外學生線下學習停滯和學生流失、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受阻問題,滿足了華裔青少年學習中華文化的強烈需求,有效開闢了海外統戰工作的新模式、新路徑。
  • @海外浙籍僑胞誠邀您來參加,9月22日青田這一盛會
    @海外浙籍僑胞誠邀您來參加,9月22日青田這一盛會 2020-09-15 2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浙醫「後援團」手繪一線勇士,95後姑娘以畫筆記錄戰「疫」時刻
    疫情發生以來,浙江醫院14位醫護人員迅速出徵,其中10人馳援武漢,3人增援浙大一院,1人奔赴溫州。勇士出發時誓言錚錚,親人離別時深情款款,背後暖心「後援團」的深深牽掛,是壯美「逆行者」阻擊疫情的最大動力。
  • 海外華裔青少年成「接力棒」:從「香蕉人」到「芒果人」
    信息 海外華裔青少年成「接力棒」:從「香蕉人」到「芒果人」 2016-07-11 21:06:5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
  • 平凡而珍貴:50個「疫」線戰士 50個「疫」後心願
    平凡而珍貴:50個「疫」線戰士 50個「疫」後心願  龍虎網訊 (記者 張玲 苗東旭 通訊員 馮慶釗 葛林陽)疫情結束後,你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  馮慶釗工作照(資料照片)  在武漢「疫」線,有這麼一群來自江蘇的疫線戰士,他們的心願簡單、質樸,想抱抱親親孩子、想吃上媽媽做的菜、想好好大睡幾天、想正常投入工作、想帶著家人再到武漢看看……正在湖北省人民醫院東院支援的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普通外科主治醫師馮慶釗,以及支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南京市高淳人民醫院呼吸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葛林陽拍攝並記錄下了這群「疫」線「白衣戰士」平凡而珍貴的「疫」後心願。
  • 駐西班牙使館臨時增加護照預約服務!
    駐西班牙使館臨時增加護照預約服務!根據工作安排,駐西班牙使館每兩周發放一次至少1000個護照預約名額。相關預約量高於非疫情時期,可逐步化解因西「警戒期」造成的護照申辦積壓問題。
  • 3749名海外華裔青少年雲集「尋根」 書寫中華文化的「傳」與「承」
    湖南省僑聯黨組書記黃芳代表省僑聯在一至八期的閉營儀式上對參加湖南營的全體海外華裔青少年學生們表示熱烈祝賀,對組織參營的海外僑團及華文教育學校表示衷心感謝,並向每一位無私奉獻的老師致敬,為每一位認真、積極的營員點讚,感恩每一位家長的支持與肯定。
  • 海外華裔學者譯介漢籍過程社會學分析——以王伊同英譯《洛陽伽藍...
    [摘 要] 近年來,國內學者開始嘗試從社會學視角考察中國文學譯介與傳播,但對海外華裔學者譯介漢籍的運作機制關注很有限。 [關鍵詞] 海外華裔學者;譯介與傳播行動者網絡;運作機制;王伊同;《洛陽伽藍記》 [作者簡介] 姚偉(1987—),男,江蘇連雲港人,上海師範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隴東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典籍譯介與傳播、漢學家研究。
  • 劉雪蓮:明清浙籍小說家研究述略
    浙江又有李漁、凌濛初、陸人龍等著名文人,因此浙籍小說作家群是值得探究的重要群體。本文所討論的「浙籍」,是指明清時期出生在浙江地域的小說作者,亦包括寄籍、長期流寓此地的小說作者。對於祖籍兩浙或雖為浙籍但是主要活動、創作均與浙江無關的小說作者,本文將根據論述的需要進行參考。
  • 95後女護士出租屋殺害同院男醫生 居民家掏下水道發現屍塊後報警
    有居民家下水道堵了,找來疏通工人竟疏通出肉塊,報警之後,女護士被警方抓獲。實在太驚悚了,比恐怖電影還恐怖,一個小女生如何能做殺人分屍這麼殘忍的事情,她和被害人又有什麼深仇大恨呢?從網上獲悉,女護士是一名95後,剛畢業參加工作兩年,因為沉迷網絡賭博,跟涉事醫生借過錢,而醫生看上了女護士的美貌,以借錢要挾強行發生關係,並不允許女護士交男友。
  • 「華人、華僑、華裔」有區別,不能混為一談
    很多網友都知道,在演藝圈中很多演員甚至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演員,都早已不是中國國籍了,因此也有一些網友對華人、華僑、華裔明顯進行嚴厲抨擊,稱「不是中國人,就別到中國來掙錢」,但很多人對「華人、華僑、華裔」之間的關係理得不是很清,都籠統的把「華人、華僑、華裔」混為一談。
  • 10餘噸物資從比利時馳援回國 浙江華僑華人包機戰「疫」
    近日,在浙江省僑聯的組織下,經過浙籍僑胞的積極溝通,一架中國外運3V815航班從比利時出發,準時抵達杭州蕭山國際機場。這架飛機載滿了口罩、護目鏡、防護服、消毒液等疫情防控急需物資,46個託盤,10餘噸共計734787件,總價值達人民幣712742元。疫情無情,人間有愛。
  • 這個95後成都籍學霸,一天兩登世界頂級科學期刊!
    倫敦時間5月6日上線的Nature雜誌一位「天才少年」格外受關注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世界公認的三大頂級科學期刊之一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
  • 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海外華裔青少年繪畫比賽結果出爐
    中國僑網6月24日電 據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微信公眾號消息,由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主辦、北京賽酷雅科技有限公司承辦、朱耀棕伉儷資助的首屆海外華裔青少年繪畫比賽,受到華校師生廣泛關注。截至5月30日,共收到來自32個國家148所華文學校選送的707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