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硬核標語勸人不返鄉過年:帶病回鄉不孝兒郎,傳染爹娘喪盡天良

2021-01-14 騰訊網

從2020年12月起,北京、上海、貴州、青島、湖北、河南等多地發起「春節期間非必要不返鄉的倡議」。

各社區和企事業單位也都紛紛相應並積極宣傳,這些標語有的打感情牌,有的從遭遇逼婚等方式勸解,還有的打出「喪盡天良」等硬核內容。

除了中規中矩的「倡導原地就地過年,非必要不返鄉」,還有不少「硬核標語」。

很多標語中給出了「金錢誘惑」。據江蘇晚報報導,在江北工業區愛柯迪股份有限公司的各生產車間內,許多醒目的標語張貼在車間的顯眼處:「今年過年不回家,2月收入更可觀」、「風雨同舟保訂單,保家保國報平安」。

也有「今年過節不回家,待在公司掙錢花」、「與其返鄉隔離十四天,不如留蘇多賺四五千」、「回家是冒險,錢包還會扁!過年留公司,親情不會減」等各式標語。

另外,還有「曉之以理」的 ,「沒有攀比,沒有糾結,唯有留守,逃過此劫!」、「是否被逼婚?是否被相親?何以解憂,唯有留守!」

更有「動之以情」的,「留在當地過個年,不給家人添麻煩」、「今年春節不回家,過完春節看爸媽」、"帶病回鄉不孝兒郎,傳染爹娘喪盡天良」。

針對各地倡導「非必要不返鄉」,上觀新聞發文稱:倡議「就地過年」,並非「不過年」,絕不能只「以利誘之」,更不能只是生硬地要求「原地別動」,這應該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件需要精心規劃和精準引導的事。

面對這些宣傳,很多網友表示還是想要回家,因為「能陪伴自己家老人一天是一天」。

但也有不少人稱,為了支持疫情防控願意在當地過年,「舍小家,保大家」。據中國新聞網報導,一名遠在海南的河南籍老鄉得知家鄉倡導非必要不返鄉的消息後,決定不返鄉過年了,「現在通訊工具發達,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和親友團聚不一定在春節」。

今年,你會回家過年嗎?

【來源:大河看法】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農村這些硬核防疫標語,村民:又土又霸道,我服了!
    現在還難以判斷拐點的原因一是對疫情的底數不甚清楚,判斷根據不足。而且很多人還沒有隔離,社區和家庭的傳播相當嚴重;二是病毒的變異未可預期;三是大批人員即將返程流動是個考驗;此外還有天氣變暖原因。總之疫情複雜,影響因素眾多,但不管怎樣,眼下正是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大家都不能放鬆警惕,儘量不出門,出門戴口罩。
  • 農村攔路式、大喇叭廣播式「硬核」防疫走紅,不過別過度
    疫情面前,我們還需要繼續將防疫「硬核」地執行下去。只不過我們要硬槓的是病毒,而非「同胞」。各地從市、縣到鄉、村,各級行政單位都在積極組織動員,以求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此背景之下,近幾日,許多「硬核村級防疫」視頻刷爆了網絡。這其中,網上曝出的諸多視頻,都是在「攔路」。因為必經路線或被攔截,有的視頻中甚至發生了摩擦和衝突。
  • 「硬核」防疫標語,也必須以人為本
    幾天來,為貫徹中央防疫政策,壓實責任,落實措施,各地想盡辦法加大宣傳力度。除主流媒體外,村級廣播、社區宣講、出黑板報、掛標語等手段,悉數登場,為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共同抗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中,某些地方的所謂「硬核」標語,在網絡、新媒體傳播廣泛,一度還登上熱搜榜。
  • 農村俗語「東屋南房,不孝的兒郎」是什麼意思?有哪些講究?
    農村俗語「東屋南房,不孝的兒郎」,講的是過去老人在一個家庭的院子住房安排問題,通過住房的安排,可看出兒孫對老人是否孝順。東屋、南房,西屋和北屋是我國傳統的四合院,北屋是正屋,也就是說,這種院子以北屋為準,坐北朝南。這是我國房屋中比較最傳統最普遍的格局。
  • 「留深過年」標語火了!關於春節回家,最新通知來了
    可晶報君內心卻陷入了糾結——到底回不回老家過年呢?過年返鄉有什麼要求?回家過完年再返深要不要做核酸檢測?會不會被隔離?最近,一條「留深過年」標語火了——是否被逼婚、是否被相親?何以解憂,唯有留守——春節留守,才是歸宿」。這條標語來自深圳觀瀾富士康。隨著春節臨近,越來越多的深圳人已經收到了「非必要不離深」、「留深過節」的通知。
  • 廈門街巷「土味」標語 來看看標語原創者的創作故事
    文藝範 ●帶病入園非英雄,發熱隔離真好漢 ●不串門,福氣臨門;戴口罩,福星高照 草根氣 ●全家齊戴口罩,勝過吃上一堆補藥
  • 「鐵騎」回鄉
    「鐵騎」回鄉 2020-01-15 18:22: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翟璐 責任編輯:翟璐     圖為1月15日清晨,返鄉過年的
  • 參戰參試及帶病回鄉退伍軍人每月領1500+,天津調整優撫對象補助
    來源|天津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帶病回鄉退伍軍人,國家劃定的基礎標準為每人每月600元,天津市帶病回鄉退伍軍人達到每人每月1519元;參戰參試退役人員生活補助,國家基礎標準為每人每月650元,天津市在鄉參戰參試退役人員達到
  • 3類人「返鄉難」!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有近3億農民工「返鄉過年」,對於農民而言,「春節」是一年當中唯一一次可以與家人、親戚、朋友團聚的節日。所以,有俗話說,甭管賺沒賺到錢都要「回家過年」!
  • 全國多地倡議就地過年什麼狀況 必須要回家該怎麼辦,就地過年需...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全國多地倡議就地過年什麼狀況 必須要回家該怎麼辦,就地過年需注意什麼 全國多地倡議就地過年,都有哪些地方? 連日來,多地發布通知,倡導務工人員非必要不回鄉、在務工地點過年;確有需要返鄉者,需嚴格遵守當地的防控要求。
  • 春節返鄉從熱門話題變成了糾結的問題
    春節臨近,返鄉過年從熱門的話題變成了糾結的問題。阜陽市下轄的兩個人口輸出大縣臨泉和阜南,分別發出了呼籲:非必要不返鄉。什麼意思?什麼叫非必要不返鄉?在外工作了一年,到年底了圖個什麼?不就是是圖個一家人團團圓圓嗎?
  • 非必要不返鄉過年!福建該地倡議留下來過年!
    廈門人社局發布倡議書: 鼓勵彈性休假,倡導留廈過年!根據用人單位生產需要,統籌安排休假、錯峰出行,減少節日期間不必要的出行和聚集;非必要不離廈,就地過節,做到非必要不返鄉,企業負責人、中層管理人員帶頭留廈過節。 三、保障權益不打折。準確把握節日期間職工工資支付和休息休假法律標準,依法主張節日期間的工資和加班費,儘可能通過協商和調解方式及時化解工資糾紛案件,維護勞動關係和諧穩定。
  • ...紅軍失散人員)、帶病回鄉退伍軍人、參戰參試退役軍人、農村籍...
    【@退役軍人:今起部分退役軍人撫恤金再提高、全國統一換發殘疾軍人證等4種證件】根據退役軍人事務部、財政部日前發出的通知,從2020年8月1日起,傷殘人員(殘疾軍人、傷殘人民警察、傷殘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傷殘民兵民工)殘疾撫恤金、「三屬」(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定期撫恤金,「三紅」(在鄉退伍紅軍老戰士、在鄉西路軍紅軍老戰士、紅軍失散人員)、帶病回鄉退伍軍人
  • 近日廈門各街道社區紛紛拉起橫幅 "土味"標語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文藝範  ●帶病入園非英雄,發熱隔離真好漢  ●不串門,福氣臨門;戴口罩,福星高照  草根氣
  • 「新春走基層」鐵騎返鄉
    還有大禮包,有福字、對聯,讓大家免費帶回家,過年喜慶一下。今天我們工作人員早上六點鐘之前就到位了,服務一些早出發的人。我們驛站為鐵騎返鄉人員準備了薑湯熱茶,茶葉蛋、早餐、泡麵這類暖心物品。為鐵騎返鄉人員提供幫助,這是我們中石油當仁不讓的責任。今年已經是中石油福建第九年幫助一些買不到票等原因騎摩車回鄉的這些農民兄弟。
  • 農民工騎摩託車返鄉過年,專家提議禁止騎行,聽聽農民工怎麼說?
    今天分享的主題:農民工騎摩託車返鄉過年,專家提議禁止騎行,聽聽農民工怎麼說?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轉眼一年又快過完了,距2021年春節還有30幾天,過年對於農民工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現在這個時候,很多在外打工的農民工兄弟早早地就收拾好行李,等著老闆發完工資就高高興興地回家過年,享受一年中與家人團聚的美好時光。
  • 春運「返鄉熱潮」已經開始?異鄉人疑惑:「我們去哪裡過年?」
    ,況且防控辦發出通知,要時刻保持警惕,不要在節骨眼上亂跑,防止疫情的傳播,這讓有些本來去年就沒有安全回到家中的異鄉人,不得不發出疑問,如果不讓出入當地,他們應該到哪裡過年?我們國家是人口大國,每年春運外來務工人員和各個省的學生都是春運的主力軍,每年過年想要返鄉都要提早搶票,有時候能搶一張站票都已經是上天眷顧了,就連小編有時候回家都是一路站票,可是人口流量如此之大,疫情形勢又居高不下,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前提下返回家鄉,這成了現在返鄉大軍首要考慮的問題。
  • 「鐵騎大軍」的返鄉故事
    拼版照片:上圖是董日旭帶著家人騎摩託車返鄉過年(資料照片,2013年2月2日攝),下圖是董日旭開著他新買的汽車,帶家人來到中國石油泉州博覽大道加油站領加油卡(1月15日新華社記者魏培全攝)。董日旭是江西上饒人,1998年來福建務工,2008年第一次騎摩託車返鄉。2019年,董日旭買了一輛小汽車,2020年準備和家人開車返鄉過年。多年以來,每逢春運期間,南方省份都有大量外來務工人員騎摩託車返鄉,已經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不過隨著社會發展,春運的「鐵騎大軍」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 「鐵騎大軍」返鄉,5個場景讓人心酸無奈,專家不解:咋不坐車?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那就是,無論身在多遠都要回家過年!特別是在農村,只要到了春節,就必須要回家過年,不回家過年就會被認為是「大不孝」,由此可見人們對春節回家過年重視和心中的地位!的確,春節在每個中國人心中都代表著追求和寄託,溫暖和親情,團圓與和諧。因此每個外出的遊子,到了年底的這段時間就開始歸心似箭。那種心情濃烈得像一杯陳年佳釀!因此春運返鄉都牽動著無數家庭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