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賴書記不賴」是玉豐群眾對我最大肯定丨赤水市...

2020-12-10 天眼新聞

經過幾年的努力,玉豐村於2017年實現戶脫貧、村摘帽。如今的玉豐村,阡陌交通、設施完善、產業興旺,已不再是之前那個貧困、落後的村莊,而是正一步步向小康生活邁進的美麗富饒新農村。

我與玉豐的第一次相遇,要從2015年的夏天開始說起。那年,30歲出頭的我被派駐赤水市寶源鄉玉豐村擔任第一書記。

賴友江下鄉走訪

剛到玉豐的時候,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和艱巨的脫貧攻堅任務,給我適應的時間並不充裕。到村第一天,我就開始挨家挨戶地走訪群眾,認真了解每家每戶的基本情況,做到戶戶見面,人人了解,並建立起玉豐村的信息臺帳。歷時兩個月,我對玉豐村的整體情況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也為玉豐接下來的變化奠定基礎。

賴友江在辦公室

幾年來,玉豐村符合整治要求的危舊房都得到維修和改造,38戶150人得到易地搬遷安置;這幾年,寶源鄉第一條瀝青公路在玉豐村建成通車;回玉大道(寶源鄉回龍村至玉豐村)建成通車,引導群眾爭取政策新建產業公路5千米、硬化公路13.5千米,群眾多年來出行難住房難的問題得到解決。2016年,依託美麗鄉村人居環境項目的實施,玉豐村新建文化廣場一個、停車場3個公廁2個、實施水窖10口,全村的飲水問題得到解決。

賴友江走訪看望群眾

設施完善,產業並進。在村支兩委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玉豐村緊緊抓住以「竹產業為主+特色種植養殖」的產業脈絡,建起村專業合作社,形成以「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產業模式,指導竹農優化竹的結構,合理採伐,實現了竹農的利益最大化。2016年我和村支兩委積極謀劃,爭取資金建成玉豐烏骨雞養殖場和養牛場,2017年引進水蛭養殖、香水蓮花項目落戶玉豐村,幾年來,實現貧困戶利益分紅10萬餘元。

賴友江走訪看望群眾

我們接下來的任務依舊艱巨,責任依然重大。這些年來,工作上的忙碌確實忽視了對家人的關心,特別是2018年我妻子懷孕,在妻子最需要陪伴的時候,我依舊奔波在田間地頭。如今孩子已經長大不少,閒暇時候還會調皮著和我開視頻叫「爸爸」,這也是我對妻兒最大的虧欠。

賴友江走訪看望群眾

在玉豐的這幾年,是我與這裡的群眾今生有緣。和他們打交道後,也讓我深知,不管是完善設施、產業發展,還是疫情防控、抗洪救災,只要真情付出,群眾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賴書記不賴」,這是村裡群眾常掛嘴邊的話,也是玉豐群眾對我駐村1800多個日夜最大的肯定。  【人物小傳】   賴友江,男,漢族,四川省敘永縣人,1985年3月出生,2013年7月參加工作,大學本科學歷,赤水市寶源鄉嚴華小學教師,現為赤水市寶源鄉玉豐村第一書記。

賴友江 口述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楊柳 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青春,就應該綻放在需要你的土地上|赤水市旺隆鎮...
    2019年10月14日,剛入職赤水市統計局兩個星期,我就接到通知要到旺隆鎮勝豐村工作。從此,我的人生軌跡裡出現了勝豐村。而陌生的扶貧工作與環境讓我對未來有無盡的遐想。說起勝豐村,總讓我有說不完的話。剛來到這裡的時候,有過質疑,有過不解,也有過自豪,而不服輸的我堅定要幹好這份扶貧工作。赤水市旺隆鎮勝豐村駐村第一書記何團工作在田間地頭。當勝豐村急需修建產業路時,我在來扶貧的路上。
  • 「我的扶貧故事」一條路改變了一個村丨赤水市天台鎮黨委書記陳強
    我叫陳強,今年39歲,是遵義市赤水市天台鎮黨委書記。從2011年組織安排我到天台鎮工作。十年來,我走遍全鎮7個村2個社區74個村民組、近100平方公裡的山山水水中,變化最大、印象最深、記憶最多的還是我從2014年開始一直聯繫幫扶的省級二類貧困村——天台山村。
  • 「我的扶貧故事」把真心「駐」到村裡去丨赤水市白雲鄉平灘村駐村...
    我叫唐從君,2018年3月,受組織委派,到赤水市白雲鄉平灘村擔任第一書記,李元兵是我結對幫扶的貧困戶之一。看到簡訊後,我趕忙打電話安撫兩個孩子,並問清醫院名稱、病房樓層和病床號,給孩子點了外賣。培訓結束後,我急忙往醫院趕,了解了孩子父親的具體情況後,耐心叮囑孩子們要好好照顧自己,有什麼事情及時給我打電話。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從心裡認可我丨錦屏縣平略鎮岑梧村第一書記...
    2018年4月初,我被錦屏縣委組織部選派到平略鎮寨早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並駐點岑梧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岑梧村是一個「三鍫」苗族村寨,因為是少數民族中的少數,村民的開化程度及村寨的現代化程度都要比其他村寨落後一些。
  • ...的扶貧故事」我是群眾的的服務員丨赫章縣安樂溪鄉黨委書記蔡明臣
    我叫蔡明臣,今年36歲,2004年參加工作,現任貴州畢節市赫章縣安樂溪鄉黨委書記。我是主動請纓到安樂溪的,2015年,當時正在畢節市委辦公室工作的我向組織申請投入到如火如荼的脫貧攻堅戰役中去。   我用了很多方法勸說,結果也都不理想。蔡明臣走訪群眾一天晚上,我再次到朱青翠家做動員搬遷工作,「你們幾代人窮了一輩子,這一代也改變不了窮苦的現狀,如果不搬遷,你忍心讓下一代和你們一樣窮下去嗎?」我問朱青翠。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知心人」丨荔波縣力書村第一書記韋紅姬
    2018年3月,我很榮幸到黔南州荔波縣瑤山瑤族鄉力書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奔赴村寨開展群眾工作。自己能夠成為全縣下派脫貧攻堅隊眾多隊員中的其中一員,深感榮幸與驕傲。從此,我踏上扶貧之路,承擔更多的責任與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因為接地氣 我與群眾「打成一片」丨興仁市屯腳鎮...
    「孫書記來後,第一是為我們增添了5臺辦公電腦和20套會議桌,第二是他積極向黔西南州林業局爭取資金27萬,用於我們的美麗鄉村建設,他剛來時,我就感覺他很接地氣,有一見如故的感覺。」村支書羊啟志說到。說我接地氣,這點我還是非常認同的,我記得我剛來時,鄉親們認為我是個麥子和稻穀都分不清的人,我就對父老相親說;「我家上面三代都是農民,鄉親們不要把我看得很特殊。」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村委當家,村裡的群眾當親人丨畢節市百裡杜鵑...
    我叫陳文春,曾擔任過畢節市百裡杜鵑管理區普底鄉迎豐村第一書記。2018年3月調整至百納鄉鴨院村任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 剛到鴨院村時,村民們質疑我「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怎能搞好村裡的發展工作?」甚至還有「我們村怕是要完咯」的嘆息聲。
  • 「我的脫貧故事」搬到城裡去,家和萬事興丨赤水市旺隆鎮永興村村民...
    住進縣城去,有個穩定的家,自己做生意養活家人,是我的夢想。我叫陳友勇,是遵義市赤水市旺隆鎮永興村村民,曾一度為了「家」到處奔波。2014年因缺技術成為建檔立卡戶。我的父親在我12歲時意外去世,母親靠種地養活我和哥哥,日子過得非常苦。初中畢業後,我就背井離鄉賺錢養家,不久結了婚,育有一兒,「當家才知鹽米貴」。為了生活,我們長期奔波勞碌,租房搬家很多次,老婆身體吃不消了,一年到頭也沒有什麼積蓄。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脫貧致富 我比什麼都高興丨金沙縣馬路鄉金龍...
    我叫宋明,是畢節市金沙縣林業局派駐馬路鄉金龍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我到金龍村近1000個日日夜夜裡,有感動,也有收穫。 還記得初到金龍村時的場景,從金沙縣城出發,一路顛簸,花了大概近3個半小時才到村委會辦公室。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知心人」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知心人」 2021-01-11 12: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的笑容 是我扶貧路上的幸福收穫丨三穗縣款場...
    王銘(右一)與村民交談我叫王銘,是黔東南自治州三穗縣款場鄉款場村的一名黨支部書記,1999年從黔東南州衛生學校臨床專業畢業後,在款場村衛生室當了12年的防疫員,2014年1月擔任三穗縣款場鄉款場村的黨支部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楊光海:「娃娃書記」幹勁足
    工作3年在3個工作崗位上幹過,擔任2個村的黨支部書記,雖然被人叫「娃娃書記」,但卻帶領著全村群眾發展致富,被贊「能幹又靈跳」。新風村面積大,群眾居住分散,每次走訪工作都需要大半天。那段時間,楊光海手機上的運動步數天天上萬,最多的一次有3.2萬步。楊光海正在進行消毒作業「楊支書,這段時間我在縣城要帶小孩讀書,實在走不開,拆房的事就全權拜託你了。」「行!你好好照顧小孩,這件事情村裡來想辦法。」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脫貧致富的「引路人」丨興義市雄武鄉高峰...
    2019年7月,我還在進行「一卡通」督查工作,在接到組織派駐扶貧任務的第一時間,我及時完成工作交接,按時到達雄武鄉高峰村脫貧攻堅一線,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駐村的第一天,我就與高峰村第一書記及村支兩委開展了一系列幫扶工作,如採集邊緣戶信息、督促危房改造項目進度、開展新一輪「一查四保」「四逐四準」等工作,一開始我不太習慣這樣的工作節奏,但看著這些困難群眾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必須儘快進入工作狀態。
  • 「我的扶貧故事」一心只為群眾幹實事丨鎮遠縣金堡鎮黨委書記駱紹勇
    在苗鄉侗寨的深山中,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在農戶紅通通的爐火旁,群眾總能看見我忙碌的身影。  我叫駱紹勇,從2016年8月任黔東南州鎮遠縣金堡鎮黨委書記至今。  自任金堡鎮黨委書記以來,我認真履行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健全各項工作制度是我鎮黨建創優工作順利開展的根本保證,落實責任是搞好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我將基層黨建作為工作重點,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把黨建目標進一步明確,任務進一步細化、量化,並就黨建工作履行情況做出承諾,廣泛接受監督。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喊我「黑書記」丨遵義市匯川區板橋鎮長田村...
    我叫韋傑,今年29歲,2017年—2019年在遵義市匯川區板橋鎮長田村黨總支書記。初來乍到,面對那麼多問題,我不能盲目開展工作,必須深入到群眾中去。於是我走訪了大量黨員同志、村民代表和普通村民,「只有搞清楚群眾在想什麼,我們才能有針對性地做什麼。」 為了方便聯繫群眾和解答政策,我主動和群眾加微信、交朋友,並在第一時間回復大家。
  • 「我的扶貧故事」從育人園丁到第一書記的蛻變丨龍裡縣龍山鎮金星...
    我叫陳仕國,2017年3月,我受縣教育局選派到龍山鎮金星村任第一書記,乍然的身份轉變讓我有些無所適從。然而面對金星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農民增收條件差,致富門路少,脫貧難度大的現狀,我第一時間轉變身份,投入到工作當中。
  • 「我的扶貧故事」九零後的「小夏書記」丨興義市捧乍鎮鐵廠村駐村...
    「小夏,組織部要選派一批優秀的黨員同志到市內各鄉鎮的非貧困村去當任第一書記,協助村裡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部裡考慮再三,覺得你比較合適,你願意去嗎?」  「我沒有基層工作經驗,我害怕我處理不好群眾問題。」  「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學習,群眾的工作就要到群眾中去做,組織相信你能勝任的。」  「好的,那我願意去磨礪一下自己。」  這是2019年7月,組織給我分配駐村工作任務時的對話,至今我仍記得十分清晰。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在肩 共創美好丨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第一書記...
    我叫龍登斌,劍河縣森林公安局太擁森林派出所副所長,2016年4月被選派到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擔任第一書記。  該村受地理環境和民族習慣影響,經濟極端落後,要想改變這一現狀,作為一名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隊長,首先就要解決村鎮交通和群眾思想。
  • 「我的扶貧故事」以真心換真誠,做群眾知心人丨普定縣坪上鎮沙戈村...
    2016年3月,組織選派我到坪上鎮沙戈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擔任脫貧攻堅駐村第一書記,榮幸地成為脫貧攻堅隊伍中的一員。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的我,剛開始對村情、民情毫無頭緒,只有深入群眾中去,才能傾聽民眾心聲,我把走訪當成頭等大事,每天下午,我就在沙戈小學門口等候,同放學的學生一道去家中走訪。走訪群眾2016年的夏天,由於連續降雨,沙戈村入組路多處路段損壞,人員出行不便,車輛出入困難,且存在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