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以真心換真誠,做群眾知心人丨普定縣坪上鎮沙戈村...

2021-01-18 天眼新聞

2016年3月,組織選派我到坪上鎮沙戈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擔任脫貧攻堅駐村第一書記,榮幸地成為脫貧攻堅隊伍中的一員。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的我,剛開始對村情、民情毫無頭緒,只有深入群眾中去,才能傾聽民眾心聲,我把走訪當成頭等大事,每天下午,我就在沙戈小學門口等候,同放學的學生一道去家中走訪。

走訪群眾

2016年的夏天,由於連續降雨,沙戈村入組路多處路段損壞,人員出行不便,車輛出入困難,且存在安全隱患。我主動到縣林業局、縣工業和經濟貿易局協調資金1萬元,水泥20噸,對大寨、小寨組通組公路進行維護,並組織群眾投工投勞,打通入組公路。

「楊書記,你來了,這是剛剛烤熟的洋芋,特別好吃,你嘗嘗。」大寨組楊仕義邊打招呼邊在柴火堆裡面拿出一個沾滿柴灰的洋芋遞給我。

楊仕義夫妻二人文化程度低,沒有技術,思想落後,剛開始動員他們搬遷,他們不同意,一是不相信有這麼好的政策,不花一分錢就可以入住;二是怕搬遷後失去土地。

通過近9個月不厭其煩的宣傳動員工作,終於打消了他們的顧慮,他們同意搬遷到縣城的鑫旺大市場安置點。事實證明,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視野開闊了,思想自然跟得上。

現在楊仕義夫妻二人在鑫旺大市場從事蔬菜零售,兩個兒子在外務工。易地扶貧搬遷,搬出新希望。

搬遷群眾生活對比照

老凹衝組精準扶貧戶張仲兵女兒張丹考取貴州師範學院,我為其女兒到縣林業局申請到2000元的困難補助。

我幫扶的貧困戶楊學文沒有棉衣過冬,我立即將身上的羽絨服脫下送給他穿。

入村以來,我以真心換真誠,把做群眾的知心人作為開展工作的切入點。

2017年12月,我已不再擔任坪上鎮沙戈村駐村第一書記,我負責的大寨網格中,2018年6月前完成了入組路、串戶路、庭院硬化、小水滘等基礎設施建設。計生戶熊忠富、熊雲華戶已按程序納入低保,精準扶貧戶楊志文戶和楊明國戶家中只有一個勞動力,為了幫助這兩個家庭擺脫貧困,讓孩子好好接受教育,我也按程序納入低保。2020年8月,村民楊應花患慢性腎病一期,同樣按程序納入低保。

這4年多來,我將幫扶的精準扶貧戶和負責的網格、甚至是全村村民當做親戚,耐心為村民答疑解惑,盡力滿足村民訴求,踏踏實實為村民辦實事,贏得了群眾的信任。

【人物小傳】

楊雪松,普定縣坪上鎮沙戈村原駐村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梅世桂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知心人」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知心人」 2021-01-11 12: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知心人,引領群眾脫貧致富丨赫章縣朱明鎮田...
    我叫蔣華莉,是赫章縣朱明鎮田壩村駐村幹部。2016年,我被安排到田壩村包村。分到結對幫扶任務,我比較興奮和激動,因為終於有了和貧困戶面對面接觸的機會,終於可以在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方面付出自己的實際行動。但當我了解到每一戶的基本情況後,我又開始犯了難,因為他們每一戶的致貧原因和家庭狀況都非常的具體,既有獨居在家的患病老人,也有家中頂梁柱身患殘疾、勞動力嚴重不足的多口之家,還有毫無資金技術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如何幫助他們改變目前生活條件,讓他們過上好日子,遠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心裡畏難情緒逐漸滋生。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知心人」丨荔波縣力書村第一書記韋紅姬
    2018年3月,我很榮幸到黔南州荔波縣瑤山瑤族鄉力書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奔赴村寨開展群眾工作。自己能夠成為全縣下派脫貧攻堅隊眾多隊員中的其中一員,深感榮幸與驕傲。從此,我踏上扶貧之路,承擔更多的責任與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盞盞路燈照大地 拳拳之心暖群眾丨普定縣猴場鄉...
    我叫田亞運,就職於普定縣交通運輸局,普定縣猴場鄉大地村是交通運輸局的結對幫扶村。2017年,我作為普定縣第一批脫貧攻堅作戰隊的一員,來到猴場鄉大地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我出生在農村,是一名「90後」,大地村相較縣城比較遠,工作忙起來有時一兩個星期回不了家,以前的朋友也漸行漸遠。
  • 「我的扶貧故事」一件件暖心事拼出了我的駐村生活丨普定縣城關鎮...
    2016年,經人介紹,村委給他找了個保安公司上班,因為人勤快又老實、負責,被公司安排到普定縣農商銀行看守大門和收發室。2017年,李守元戶享受到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終於在鑫旺大市場安了個家。伍力走訪李守元戶每一次到李守元家走訪時,他臉上都一直洋溢著笑容,不停地告訴我「是黨的政策好啊,是各級領導重視、關心我們,我到老了才真正有個家!」
  • 「我的扶貧故事」山窩窩裡的知心人丨長順縣擺所鎮五星村脫貧攻堅...
    我叫班朝澤,2018年3月被單位選派到黔南自治州長順縣擺所鎮五星村脫貧攻堅隊工作。初到網格沙衝組,在遠遠的山頭上就能一覽無餘這個處在山凹深處的小村莊。當時,村裡只有幾所磚混的房屋和一所廢棄的小學教學樓,餘下全部是破舊的老舊房,荒涼破敗、邊遠貧困。
  • 「我的扶貧故事」守住綠水青山 收穫金山銀山丨普定縣貓洞鄉補龍村...
    我當過農民工、開過煤礦業、辦過養殖場、經營過投資公司。2013年支部換屆我被選舉為補龍村黨支部書記,不說人生太精彩,但生活很殷實。我叫張相明,為什麼今天要矗立補龍村山頭,為家鄉的脫貧致富風雨兼程,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 「我的扶貧故事」搭梁築橋拉近民心丨普定縣補郎苗族鄉社會經濟...
    11月6日,普定縣聯合驗收組對補郎鄉倉田村至石階村產業機耕道新建項目開展縣級驗收。驗收結論是:新建硬化機耕道3公裡,寬4米,厚0.15米,水泥路面(C20標準),同意通過縣級驗收。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標誌著石階村正式進入補郎鄉「半小時經濟圈」。
  • 「我的扶貧故事」相識是緣 幫扶是責丨普定縣貓洞鄉中巖村第一書記...
    「好的,我問有什麼政策再告訴你」「我是聽我村一個殘疾人給我說,縣殘聯對創業的殘疾人有項目幫扶,你能不能請他們來我的店看看,可以的話幫我一把。」  「好的,如果有,我請他們來你的店裡看看。」  這是我與結對幫扶的貧困戶的日常交流,雖然我已調離原單位,但我們之間沒有生疏,像親戚一樣熱情,像朋友一樣坦誠。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真誠與擔當,群眾記在心裡丨平塘縣人大辦下派...
    面對如此的狀況,我暗下決心,既然來了,要啃就啃硬骨頭,要打就打大勝仗。在之後的工作中,我每天都要到群眾家中去,一家家坐下來,傾聽群眾的想法。無論白天黑夜,只要一到組上,打聽哪裡人員最集中就到哪裡去,哪裡熱鬧就朝哪裡鑽,跟大家談政策、談發展,不斷影響和鼓勵群眾改掉生活陋習,改善自身環境,積極發展產業。
  • 「我的扶貧故事」做翁寨村村民的貼心人和知心人|白水鎮翁寨村駐村...
    到任後,村民的淳樸熱情,村委幹部們的積極配合一下就把我之前的「顧慮」驅散了。 「致富不致富,關鍵看幹部。」在我看來,「駐村第一書記」意味著組織的一份信任和重託。原本從事紀檢監察工作的我,接觸過駐村督查工作,但駐村具體是做什麼?怎麼做?我毫無頭緒!
  • 「我的扶貧故事」張貴海:舍小家為大家,做群眾的貼心人
    脫貧攻堅工作政策性強,扶貧數據平臺業務工作量大,只有自身業務素質過硬,能夠獨擋一面,才能更好地指導和謀劃全鄉扶貧工作。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愚,依託黨建陣地強化宣傳引導,「全省組織系統「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抓黨建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期間,召開大小會議20餘場次,現場培訓、院壩會5次,參會群眾600餘人次。
  • 「我的扶貧故事」揚帆遠航促改革 凝心聚魂拔窮根丨現任普定縣猴場...
    我叫龍全江,現任普定縣猴場苗族仡佬族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自2009年11月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在猴場鄉工作,從未離開過,用一句話來表達我的想法就是:「我和我的猴場一刻也不能分離」。自來到猴場工作的那天起,我已經把這裡當成了我的家鄉,看到這裡產業發展零星化、碎片化,難成氣候,廣大群眾生活艱辛,心裡不是滋味。
  • ...扶貧故事」無私奉獻助脫貧丨普定縣穿洞街道茗興村第一書記方登勇
    農業適用技術培訓會晚上,躺在寢室裡,一棟棟破舊的房屋、泥濘的路面、人挑馬馱的畫面、群眾期盼的眼神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入戶走訪通過群眾大會、小組會、院落會、發放宣傳資料、入戶面對面宣傳、廣播等形式進行大力宣傳,提高群眾對脫貧攻堅及黨的方針政策的知曉率;邀請縣農業局、人社局、畜牧局、林業局等部門專家到村、田間地頭對群眾進行手把手的農民適用技術培訓,提升群眾自主創業能力及就業水平。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脫貧致富的「引路人」丨興義市雄武鄉高峰...
    2019年7月,我還在進行「一卡通」督查工作,在接到組織派駐扶貧任務的第一時間,我及時完成工作交接,按時到達雄武鄉高峰村脫貧攻堅一線,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駐村的第一天,我就與高峰村第一書記及村支兩委開展了一系列幫扶工作,如採集邊緣戶信息、督促危房改造項目進度、開展新一輪「一查四保」「四逐四準」等工作,一開始我不太習慣這樣的工作節奏,但看著這些困難群眾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必須儘快進入工作狀態。
  • 「我的扶貧故事」用「辛苦指數」換群眾「幸福指數」丨習水縣二裡...
    2017年,按照組織安排,我來到習水縣二裡鎮井壩村苦角灣組開展扶貧工作。老人搬進新房那天,笑得合不攏嘴,不停地跟我豎起大指姆,應該想表達謝謝吧。謝樹權老人的新房當然,駐村幫扶並不是我想像地那麼容易,有時候想為群眾做些什麼,他們就是不支持、不理解。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叫我「王妹」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街上村網格...
    「只要踏踏實實地做事,付出真心就會有收穫。」這是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堅信的道理。我叫王大麗,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2019年8月,我來到了仰阿莎街道街上村擔任脫貧攻堅網格員、幫扶幹部。我從小生活在農村,對困難群眾有深厚的感情,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對幫扶工作具有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對於我的幫扶戶,我都積極溝通交流,在各方面幫助他們,讓他們逐漸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 ...的扶貧故事」我是群眾的的服務員丨赫章縣安樂溪鄉黨委書記蔡明臣
    蔡明臣查看天麻產業發展情況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易地扶貧搬遷。但很多農戶世代居住在山梁子上,故土情節深厚,給搬遷工作帶來較大難度。   我用了很多方法勸說,結果也都不理想。蔡明臣走訪群眾一天晚上,我再次到朱青翠家做動員搬遷工作,「你們幾代人窮了一輩子,這一代也改變不了窮苦的現狀,如果不搬遷,你忍心讓下一代和你們一樣窮下去嗎?」我問朱青翠。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我是一名扶貧幹部而自豪丨天柱縣鳳城街道雷...
    我曾經身患癌症,感謝上天給了我一次重生的機會,我趟在病床上對自己許下了這樣的承諾。我叫楊麗娜,是天柱縣鳳城街道派駐雷寨村的一名普通的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當我病好回到單位後,我聽說縣裡要選派同步小康駐村幹部下村開展幫扶,就主動請纓要求下到基層一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我身體的原因,剛開始領導不同意我駐村,後來在我軟磨硬泡下,領導終於同意了我的想法。
  • 「我的扶貧故事」用真心譜寫苗鄉教育丨清鎮市流長苗族鄉中心校...
    我叫王劍,在清鎮市流長苗族鄉中心校工作。教育扶貧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在教育扶貧的路上,我和同志們發生了很多動人的故事,其中有艱辛、有委屈,有心酸,收穫了成功、快樂、情誼。 把貧困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