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搭梁築橋拉近民心丨普定縣補郎苗族鄉社會經濟...

2020-12-24 天眼新聞

11月6日,普定縣聯合驗收組對補郎鄉倉田村至石階村產業機耕道新建項目開展縣級驗收。驗收結論是:新建硬化機耕道3公裡,寬4米,厚0.15米,水泥路面(C20標準),同意通過縣級驗收。這一歷史性的時刻,標誌著石階村正式進入補郎鄉「半小時經濟圈」。作為補郎鄉從事項目建設工作的一員,見證和參與到這條路的謀劃建設到竣工驗收,我感到既榮幸又興奮。

石階村是補郎鄉現轄11個行政村之一,離鄉政府駐地直線距離不到10公裡,卻因一條不可逾越的天塹,疏遠了兩地群眾幾十年之久,平時村民往來探親,辦理事務需要繞行24公裡的山路,不但路途遙遠,而且路況不佳,尤其是半年前的一次繞行經歷,更讓我對這條繞行路段烙下了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

倉田村至石階村機耕道修建後

當天我和同事需要到石階村開展工作,我們早上9點從鄉政府出發,大致行駛了40多分鐘,來到一個陡坡處,此處路窄坡陡,平時路幹倒也無妨,油門一踩就可以通過,由於當天下雨路溼,附近又有人運泥經過,積水的路夾帶著零散的黃泥,導致路面溼滑。同事駕駛的皮卡車衝上坡時,車子出現了原地打滑的情況,我急忙叫停,讓同事慢慢地把車倒回到50米以外的平整地面。

在我們剛停好車思考怎麼通過時,一輛摩託車從對面的坡頂滑倒下來,我們趕緊上前將車上摔倒的兩人扶起,所幸只是受了點皮外傷,兩人相互攙扶著就離開了。我不禁冷汗倒流,還好有幾分鐘時間差,不然和我們的車撞上那就麻煩了。

最後在我們一行4人的通力合作下,通過抱石頭墊後輪和推車的方式,總算邁過這道難關,到達石階村村委時,差不多中午12點了。

龔丞(右)和石階村主任李發高查看機耕道施工進度

所以「要想富,先修路」,修通道路不僅方便兩地人民群眾的交流出行,更能帶動附近農業產業發展。而打通這兩地最短路程,跨越天塹成為了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底下河溝雖然不寬,但是有30多米深,搭梁築橋難度很大,鄉裡條件有限,所以一直沒能動工。」石階村支書楊本才指著河底和我說道。

2019年底,在政策支持下,補郎鄉倉田村至石階村產業機耕道新建項目被提上日程。得知多年來的心願即將圓滿,楊本才支書高興地說:「我們會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和建築公司的技術指導下,舉全村之力,修好這條致富路。」

倉田村至石階村產業機耕道主體建設內容於10月份完工,後續在完善相關安全防護措施後將全面放行通車。

龔丞驗收機耕道

2020年是補郎鄉農業產業基礎設施大力發展的一年。這一年,鄉域範圍內先後修通硬化了翁卡村至等堆高寨機耕道、倉田村至石階村機耕道、等堆奤奤至大屋基機耕道等多條產業路20餘公裡,同時從儲存和灌溉提高農作物經濟效益方面新建完成農業產業冷庫1200立方米、水窖池40口,為全鄉農業產業經濟蓬勃發展和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人物小傳

龔丞,男,1994年7月生,籍貫貴州普定,本科學歷,畢業於貴州省六盤水市六盤水師範學院,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臨聘於普定縣補郎苗族鄉人民政府扶貧工作站,2019年11月起任普定縣補郎苗族鄉社會經濟發展辦公室(項目辦)負責人。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梅世桂 整理

編輯 黃昕蕊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 一個都不能少|餘慶縣花山苗族鄉黨委...
    我是餘慶縣花山苗族鄉黨委書記李林,2017年1月,組織安排我到花山苗族鄉任黨委書記。花山苗族鄉是餘慶縣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地處餘慶縣西南角,與遵義市湄潭縣石蓮鄉、黔南州甕安縣天文鎮接壤,素有「雞鳴三縣」之稱。
  • 「我的扶貧故事」用真心譜寫苗鄉教育丨清鎮市流長苗族鄉中心校...
    我叫王劍,在清鎮市流長苗族鄉中心校工作。教育扶貧是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在教育扶貧的路上,我和同志們發生了很多動人的故事,其中有艱辛、有委屈,有心酸,收穫了成功、快樂、情誼。 把貧困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
  • 「我的扶貧故事」一件件暖心事拼出了我的駐村生活丨普定縣城關鎮...
    記得2017年12月,我在黨校參加公務員初任培訓時,接到單位派我到隴黑村駐村的通知,培訓結束後,我就立刻入村與原駐村幹部對接工作。到2020年5月,我結束了為期兩年半的駐村生活。在這兩年多裡,我跟所有駐村幹部一樣,每天入村走訪,到鄉親家裡串門子,整理資料填寫各種表格。
  • 「我的扶貧故事」相識是緣 幫扶是責丨普定縣貓洞鄉中巖村第一書記...
    「好的,我問有什麼政策再告訴你」「我是聽我村一個殘疾人給我說,縣殘聯對創業的殘疾人有項目幫扶,你能不能請他們來我的店看看,可以的話幫我一把。」  「好的,如果有,我請他們來你的店裡看看。」  這是我與結對幫扶的貧困戶的日常交流,雖然我已調離原單位,但我們之間沒有生疏,像親戚一樣熱情,像朋友一樣坦誠。
  • 「我的扶貧故事」盞盞路燈照大地 拳拳之心暖群眾丨普定縣猴場鄉...
    我叫田亞運,就職於普定縣交通運輸局,普定縣猴場鄉大地村是交通運輸局的結對幫扶村。2017年,我作為普定縣第一批脫貧攻堅作戰隊的一員,來到猴場鄉大地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我出生在農村,是一名「90後」,大地村相較縣城比較遠,工作忙起來有時一兩個星期回不了家,以前的朋友也漸行漸遠。
  • 「我的扶貧故事」以真心換真誠,做群眾知心人丨普定縣坪上鎮沙戈村...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的我,剛開始對村情、民情毫無頭緒,只有深入群眾中去,才能傾聽民眾心聲,我把走訪當成頭等大事,每天下午,我就在沙戈小學門口等候,同放學的學生一道去家中走訪。走訪群眾2016年的夏天,由於連續降雨,沙戈村入組路多處路段損壞,人員出行不便,車輛出入困難,且存在安全隱患。
  • 「我的扶貧故事」守住綠水青山 收穫金山銀山丨普定縣貓洞鄉補龍村...
    我當過農民工、開過煤礦業、辦過養殖場、經營過投資公司。2013年支部換屆我被選舉為補龍村黨支部書記,不說人生太精彩,但生活很殷實。我叫張相明,為什麼今天要矗立補龍村山頭,為家鄉的脫貧致富風雨兼程,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 「我的扶貧故事」情系貧困村他鄉即故鄉│遵義市播州區洪關苗族鄉...
    我叫何鑫,是遵義市播州區洪關苗族鄉聯心村黨總支部書記。       2019年春,我到小壩場村擔任村黨總支部書記,經過幾百個日日夜夜的奮戰,我懷著情深他鄉即故鄉的桑梓情懷在這苗鄉找到了歸屬感。        現在的小壩場村,5000畝紅楓林熠熠生輝,4A級太陽坪景區喜聚八方遊客,146戶597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小區自帶苗族韻味,來往的遊客與當地的村民交織在一起,如痴如醉,景色迷人,像極了一幅精簡版的清明上河圖慢慢舒展開來。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不落下一家一戶丨平壩區夏雲鎮橋上村駐...
    我叫任波,是平壩區委編辦信息股股長,現為平壩區夏雲鎮橋上村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2月開始到橋上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自2019年2月擔任橋上村第一書記以來,接近兩年的扶貧工作,點點滴滴、種種經歷、所見所聞,都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財富,也為我幹好以後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回想起駐村以來的扶貧工作,心中有太多的話想說,但讓我記憶最深刻的還是剛駐村時第一次去貧困戶家走訪。
  • 「我的扶貧故事」揚帆遠航促改革 凝心聚魂拔窮根丨現任普定縣猴場...
    我叫龍全江,現任普定縣猴場苗族仡佬族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自2009年11月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在猴場鄉工作,從未離開過,用一句話來表達我的想法就是:「我和我的猴場一刻也不能分離」。自來到猴場工作的那天起,我已經把這裡當成了我的家鄉,看到這裡產業發展零星化、碎片化,難成氣候,廣大群眾生活艱辛,心裡不是滋味。
  • 記西林縣足別瑤族苗族鄉平木村第一書記王紹軍
    記西林縣足別瑤族苗族鄉平木村第一書記王紹軍 www.gxbszx.gov.cn  2020-12-08 08:58  閱讀:3079次  作者:韋素雪 黃藍瑩  編輯:盧曉麗  來源:右江日報
  • ...扶貧故事」無私奉獻助脫貧丨普定縣穿洞街道茗興村第一書記方登勇
    我叫方登勇,2017年8月,我背上行囊,前往人生的下一站:穿洞街道茗興村任第一書記。來到茗興村,我就與村幹部召開了見面會,查看脫貧資料數據、服務陣地,到各自然村走了一圈,倍感交集,感慨萬千。駐村以來,在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村支兩委、脫貧攻堅作戰隊、結對幫扶幹部的共同努力下,通過抓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產業扶貧,茗興村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變,村容村貌明顯改觀,人居環境得到美化。
  • 「我的扶貧故事」滴水穿石:扶貧路上永不言棄|羅甸縣龍坪鎮下儒村...
    我叫黃呈江,是羅甸縣龍坪鎮下儒村駐村第一書記。   路漫漫,漫道雄關再回首;風蕭蕭,鉤沉歲月湧向前。我的脫貧攻堅故事裡,沒有波瀾壯闊的場景,只有平凡的點點滴滴。雖然下儒村離縣城只有幾十裡路程,但在我的第一印象和感覺裡,這一方沃土與世隔絕,仿佛到了綠色天堂、世外桃源,十分美麗。但這裡交通、信息、文化、經濟條件落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人們走出去的願望不強烈,總體還是一個封閉、落後的處女地。
  • 「我的扶貧故事」搭起幹群連心橋丨錦屏縣固本鄉美樂村幫扶幹部龍...
    修通錦固公路到村的路,各農戶願意投工投勞,但村集體林木出賣後,組織砍伐出賣林木的村幹資金開支不公開,不及時理清帳務,成了修路工程最大阻礙,群眾怨氣很大,紛紛上訪,民心混亂,幹群關係對立緊張,妨礙了基層政府管理執政,美樂村一時間也成為全縣有名的「刺頭村」。
  • 「我的脫貧故事」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回報社會丨赫章縣輔處鄉...
    我叫陳海,今年22歲,現就讀於黔南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是一名大二學生,家住赫章縣輔處彝族苗族鄉茶花村半坡組。我父親共有兄弟四人,家裡各方麵條件都不好,父輩分家時,只能擠在一起住。2015年我家獲得危房改造工程補助資金12300元,2017年房子終於裝修完成,我有了屬於自己的房間,放置了書桌,那一刻我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幸福。   從我記事起,爸爸一年只有農忙季節才在家,其餘的時間都是外出務工貼補家用,但因為只有小學文化,只能到處打零工。一年到頭,也沒掙著幾個錢。
  • 「我的脫貧故事」感謝生在這個美好時代丨清鎮市流長鄉黑土村村民...
    我叫劉錫友,家住貴陽市清鎮市流長苗族鄉黑土村威梭組。我家的脫貧故事要從2014年說起,那時我的大女兒剛剛上大學,我的兩個兒子一個在上初中,一個在上高中。這三個孩子上學的費用,壓得我和妻子喘不過氣。2014年,因三個孩子上學致困,被村裡評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
  • ...橋」甕安縣江口壩:「三小三大」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新市民·追夢橋自開展「新市民·追夢橋」工程以來,黔南州甕安縣銀盞鎮江口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始終堅持圍繞五個體系建設精準發力,充分整合各類力量,合理利用既有資源,努力搭建好黨心連接民心、農民變成市民、貧窮走向富裕的追夢築夢橋梁,努力探索出一條「挪窮窩、斬窮根、奔小康」的新路子
  • 高質發展獲肯定,中梁地產榮膺年度多維大獎
    2020年,公司蘇州、西安、南昌等地的項目榮獲「倫敦傑出地產大獎-2019年度建築獎」、「國際房地產大獎(亞太區)-建築設計類公共建築大獎」等多項國際設計大獎後,在2020年度「美尚獎」上,「西安中梁壹號院」榮獲人文氣質豪宅獎
  • 一根撐起現代世界的梁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原創 大象公會Elephantia 大象公會「傳謂鐵路工人建築橋基用邪術殺人祭橋,然後橋基始可穩固,鐵橋始能築成。無智人民誤信殺人祭橋之語,故遇鐵路工人視同公眾仇敵,有『我不殺他他即殺我』之思想。」
  • 「我的扶貧故事」駐心才能駐村丨赫章縣雙坪鄉聯豐村第一書記龍豔
    作為女性第一書記、工作隊長,我秉持「駐心才能駐村」的原則,理想與信念讓我克服了性別上的諸多不便,儘快適應角色轉換,用心用情,帶著情懷去幫扶,按照「第一書記」的職能職責和脫貧攻堅的要求,履職盡責,敢挑重擔。  為儘快打開工作局面,把扶貧工作做實做細,我遍訪全村252戶群眾,重點關注114戶貧困群眾,細緻了解各戶家庭情況並建立管理臺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