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方登勇,2017年8月,我背上行囊,前往人生的下一站:穿洞街道茗興村任第一書記。
來到茗興村,我就與村幹部召開了見面會,查看脫貧資料數據、服務陣地,到各自然村走了一圈,倍感交集,感慨萬千。
茗興村這個僅1800餘人的村寨,貧困發生率居然達到47.32%,辦公樓不足120平方米,辦公桌椅破舊,一臺90年代的電腦,由紙化辦公成常態化,無村衛生室,部分自然村不通組路,串戶路基本還是泥巴路、砂子路,破舊房屋隨處可見,生產運輸、生活用水還靠人挑馬馱,村級公司還在起步階段,群眾無就業門路,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是深度貧困村......
農業適用技術培訓會
晚上,躺在寢室裡,一棟棟破舊的房屋、泥濘的路面、人挑馬馱的畫面、群眾期盼的眼神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
在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幫扶下,茗興村加強村支兩委、駐村幹部、作戰隊、幫扶幹部自學、集中學習培訓,提升業務水平和政策水平,有效指導工作開展。
入戶走訪
通過群眾大會、小組會、院落會、發放宣傳資料、入戶面對面宣傳、廣播等形式進行大力宣傳,提高群眾對脫貧攻堅及黨的方針政策的知曉率;邀請縣農業局、人社局、畜牧局、林業局等部門專家到村、田間地頭對群眾進行手把手的農民適用技術培訓,提升群眾自主創業能力及就業水平。
駐村以來,在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村支兩委、脫貧攻堅作戰隊、結對幫扶幹部的共同努力下,通過抓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產業扶貧,茗興村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變,村容村貌明顯改觀,人居環境得到美化。
群眾安全住房、醫療、教育、用水得到保障,通過產業帶動,創造就業機會,推薦就業,促進農民穩定增收,2019年茗興村人均收入達9978元;民風民俗明顯改觀,鄰裡相處更加和諧;2019年實現貧困人口「清零」,2019年3月順利通過國家第三方評估驗收,2019年11月實現貧困村出列。
脫貧攻堅愛心捐贈活動
在走訪工作中,貧困戶張國昌緊握住我的手說:「方書記,要是沒有你,我妻子也許這輩子都上不了戶口」。貧困戶張振興說:「方書記,要是沒有你的幫助,我父親去世了,當時以他的名義得的危房改造款3萬多元就無法取出」。一般戶陳永昌一聽到我去平箐組了,馬上趕來和我說,「方書記,我還以為你調回去了,希望你在這裡待久一點,你對我們太好了!」
駐村這幾年來,大部分時間放在了脫貧攻堅工作上,對家人少了一些關心,總感覺有些愧疚。可當我聽到群眾一句句樸實的話語,看到村民生活越來越好,我感到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人物小傳】
方登勇,普定縣穿洞街道茗興村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梅世桂 整理
編輯 黃昕蕊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