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故事」無私奉獻助脫貧丨普定縣穿洞街道茗興村第一書記方登勇

2020-12-24 天眼新聞

我叫方登勇,2017年8月,我背上行囊,前往人生的下一站:穿洞街道茗興村任第一書記。

來到茗興村,我就與村幹部召開了見面會,查看脫貧資料數據、服務陣地,到各自然村走了一圈,倍感交集,感慨萬千。

茗興村這個僅1800餘人的村寨,貧困發生率居然達到47.32%,辦公樓不足120平方米,辦公桌椅破舊,一臺90年代的電腦,由紙化辦公成常態化,無村衛生室,部分自然村不通組路,串戶路基本還是泥巴路、砂子路,破舊房屋隨處可見,生產運輸、生活用水還靠人挑馬馱,村級公司還在起步階段,群眾無就業門路,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是深度貧困村......

農業適用技術培訓會

晚上,躺在寢室裡,一棟棟破舊的房屋、泥濘的路面、人挑馬馱的畫面、群眾期盼的眼神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

在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幫扶下,茗興村加強村支兩委、駐村幹部、作戰隊、幫扶幹部自學、集中學習培訓,提升業務水平和政策水平,有效指導工作開展。

入戶走訪

通過群眾大會、小組會、院落會、發放宣傳資料、入戶面對面宣傳、廣播等形式進行大力宣傳,提高群眾對脫貧攻堅及黨的方針政策的知曉率;邀請縣農業局、人社局、畜牧局、林業局等部門專家到村、田間地頭對群眾進行手把手的農民適用技術培訓,提升群眾自主創業能力及就業水平。

駐村以來,在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村支兩委、脫貧攻堅作戰隊、結對幫扶幹部的共同努力下,通過抓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住房保障、產業扶貧,茗興村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變,村容村貌明顯改觀,人居環境得到美化。

群眾安全住房、醫療、教育、用水得到保障,通過產業帶動,創造就業機會,推薦就業,促進農民穩定增收,2019年茗興村人均收入達9978元;民風民俗明顯改觀,鄰裡相處更加和諧;2019年實現貧困人口「清零」,2019年3月順利通過國家第三方評估驗收,2019年11月實現貧困村出列。

脫貧攻堅愛心捐贈活動

在走訪工作中,貧困戶張國昌緊握住我的手說:「方書記,要是沒有你,我妻子也許這輩子都上不了戶口」。貧困戶張振興說:「方書記,要是沒有你的幫助,我父親去世了,當時以他的名義得的危房改造款3萬多元就無法取出」。一般戶陳永昌一聽到我去平箐組了,馬上趕來和我說,「方書記,我還以為你調回去了,希望你在這裡待久一點,你對我們太好了!」

駐村這幾年來,大部分時間放在了脫貧攻堅工作上,對家人少了一些關心,總感覺有些愧疚。可當我聽到群眾一句句樸實的話語,看到村民生活越來越好,我感到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人物小傳】

方登勇,普定縣穿洞街道茗興村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梅世桂 整理

編輯 黃昕蕊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相識是緣 幫扶是責丨普定縣貓洞鄉中巖村第一書記...
    縣委巡察辦王明榮走訪貧困戶我叫王明榮,2020年5月從普定縣馬官鎮紀委調縣委巡察組工作,任普定縣委巡察組派駐貓洞鄉中巖村駐村第一書記。  2017年,我以馬官鎮屯院村包片領導和結對幫扶幹部的身份正式加入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扶貧路上的點點滴滴也將成為我人生中難以忘懷的經歷。
  • 「我的扶貧故事」盞盞路燈照大地 拳拳之心暖群眾丨普定縣猴場鄉...
    在大地村駐村工作組、脫貧攻堅作隊及村支兩委的共同努力下,大地村通組路得到硬化,一盞盞路燈照亮了大地村的夜晚。我叫田亞運,就職於普定縣交通運輸局,普定縣猴場鄉大地村是交通運輸局的結對幫扶村。2017年,我作為普定縣第一批脫貧攻堅作戰隊的一員,來到猴場鄉大地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以真心換真誠,做群眾知心人丨普定縣坪上鎮沙戈村...
    2016年3月,組織選派我到坪上鎮沙戈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擔任脫貧攻堅駐村第一書記,榮幸地成為脫貧攻堅隊伍中的一員。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的我,剛開始對村情、民情毫無頭緒,只有深入群眾中去,才能傾聽民眾心聲,我把走訪當成頭等大事,每天下午,我就在沙戈小學門口等候,同放學的學生一道去家中走訪。走訪群眾2016年的夏天,由於連續降雨,沙戈村入組路多處路段損壞,人員出行不便,車輛出入困難,且存在安全隱患。
  • 「我的扶貧故事」守住綠水青山 收穫金山銀山丨普定縣貓洞鄉補龍村...
    2013年支部換屆我被選舉為補龍村黨支部書記,不說人生太精彩,但生活很殷實。我叫張相明,為什麼今天要矗立補龍村山頭,為家鄉的脫貧致富風雨兼程,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曾經的補龍村為普定縣貓洞鄉3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以前的補龍村群眾思想落後,發展意識不夠強烈,很多項目在補龍村都很難實施下去。
  • 脫貧攻堅|洛川縣:以繡花功夫打造第一書記「金牌帶貨官」
    面對後疫情時代經濟下行、群眾脫貧壓力陡增的新變局,洛川縣駐村辦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探索成立第一書記消費扶貧先鋒隊,各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分別成立了12個消費扶貧小分隊,以直播帶貨、社區推廣等抱團發展模式,各顯神通,和衷共濟,開拓第一書記消費助農新路子。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實幹助脫貧丨興仁市巴鈴鎮大普村第一書記趙...
    我叫趙福友,是興仁市巴鈴鎮大普村第一書記,也是興仁市民族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2015年8月,我來到大普村,五年多的脫貧攻堅工作,最讓我放心不下的就是大普村白水衝組劉明倫家,劉明倫老人現在70多歲了,由於二兒子因為意外事故去世了,三個孫子只能跟著爺爺一塊兒生活。  2018年,我幫助他家爭取到了危房改造項目,他的住房給解決了。
  • 「我的扶貧故事」黃沙百戰穿金甲,不勝扶貧誓不還丨織金縣綺陌街道...
    我叫張芳華,男,1983年生,2010年參加工作,先後紮根在織金縣上坪寨鄉、熊家場鎮、綺陌街道3個基層鄉鎮脫貧攻堅工作中,現為綺陌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回首這十年,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串聯起我和扶貧事業的不解之緣,從一名普通工作員到綺陌街道辦事處主任,我始終最牽掛貧困群眾,始終把脫貧攻堅抓在手上。從擔任民政局社會救助局派駐珠藏鎮工作員起,我就始終以民政救助和社會兜底保障作為民生工作,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 新蔡縣南湖街道沈莊駐村第一書記張玖鋒「我的青春在扶貧」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見習記者 馬彬 通訊員 梅澤華)2020年12月21日,新蔡縣南湖街道舉辦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報告會,會上縣紀委派駐南湖街道沈莊任駐村第一書記張玖鋒做了主題「我的青春在扶貧」的報告。
  • ...僅僅是讓村民們脫貧丨玉屏自治縣皂角坪街道鐵家溪村第一書記劉華
    2017年8月,我主動申請到脫貧攻堅一線工作,來到了這個美麗村子擔任第一書記,吃住在村裡,一幹就是近4年。鐵家溪村位於玉屏皂角坪街道,曾是全縣深度貧困村之一,2017年貧困發生率達33.21%,窮是這裡的標籤:進城要靠雙腳走,村裡的木房幾乎都是危房,季節性缺水,村裡勞動力外出務工、老人孩子留守山村……劉華與留守兒童張雲鶴玩耍想要擺脫「窮」的標籤,基礎設施建設成了迫在眉睫的事。
  • 「我的扶貧故事」一件件暖心事拼出了我的駐村生活丨普定縣城關鎮...
    2016年,經人介紹,村委給他找了個保安公司上班,因為人勤快又老實、負責,被公司安排到普定縣農商銀行看守大門和收發室。2017年,李守元戶享受到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終於在鑫旺大市場安了個家。伍力走訪李守元戶每一次到李守元家走訪時,他臉上都一直洋溢著笑容,不停地告訴我「是黨的政策好啊,是各級領導重視、關心我們,我到老了才真正有個家!」
  • ...扶貧助農,我們一直在路上|貴陽市觀山湖區世紀城街道黨工委書何靜
    我叫何靜,是貴陽市觀山湖區世紀城街道黨工委書記。我們轄區沒有貧困人口,但是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夠為脫貧攻堅事業出自己的一份力。特別是今年疫情爆發後,農民的收入受到影響,我便有些著急了,卻一直苦於找不到合適的方法來幫助他們。
  • 「我的扶貧故事」千字文言以述脫貧之志丨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
    「凡脫貧攻堅者,必當幼有所養,壯有所用,老有所依也……」   近日,從江縣貫洞鎮弄獨村第一書記粟元標執筆寫下一篇題為《樵夫脫貧攻堅軼事》的千字文言文。其內容講述他的脫貧攻堅經歷,從怎麼來到來後發現什麼,發現後怎麼做以及取得怎樣的成績和自己的感悟,在文中都表現的淋漓盡致。同時,文章以其獨到的文風、真摯的感情,用這特別的方式,記錄其這段脫貧攻堅歷史,下面一起來感受下這篇不一樣的「扶貧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楊光海:「娃娃書記」幹勁足
    2017年,大學畢業後的楊光海放棄穩定的銀行工作,帶著「想和老百姓一起過上好日子」的願望,毅然回到自己的家鄉,成為當地扶貧工作站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工作以來,憑著一股子「不獲全勝不收兵」的幹勁,楊光海先後被評為「黔南州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平塘縣脫貧攻堅『五一』勞動尖兵」「平塘縣基層優秀村黨組織書記」等榮譽稱號。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我是一名扶貧幹部而自豪丨天柱縣鳳城街道雷...
    我叫楊麗娜,是天柱縣鳳城街道派駐雷寨村的一名普通的同步小康駐村幹部。當我病好回到單位後,我聽說縣裡要選派同步小康駐村幹部下村開展幫扶,就主動請纓要求下到基層一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我身體的原因,剛開始領導不同意我駐村,後來在我軟磨硬泡下,領導終於同意了我的想法。「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
  • 「我的扶貧故事」真情駐村作為 精準脫貧有我丨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
    我叫李軍,是黔南州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董亥村的駐村第一書記。2018年3月,我積極奔赴脫貧攻堅一線,勇挑重擔,以實際行動履行一名黨員的責任與擔當。駐村幫扶兩年多來,我知難而進、腳踏實地、無私奉獻。調查摸底讓我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為下一步精準扶貧奠定了基礎。走訪結束後,我認真梳理,反覆思考,擬定了長期的工作規劃。  通過全面的調研摸底,我迅速融入到基層工作中。作為駐村幹部要真情投入,只有實實在在為農民辦實事,解難題,全心全意幫助他們,才能取得群眾和村支兩委的信任。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從心裡認可我丨錦屏縣平略鎮岑梧村第一書記...
    2018年4月初,我被錦屏縣委組織部選派到平略鎮寨早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並駐點岑梧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岑梧村是一個「三鍫」苗族村寨,因為是少數民族中的少數,村民的開化程度及村寨的現代化程度都要比其他村寨落後一些。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在肩 共創美好丨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第一書記...
    我叫龍登斌,劍河縣森林公安局太擁森林派出所副所長,2016年4月被選派到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擔任第一書記。  該村受地理環境和民族習慣影響,經濟極端落後,要想改變這一現狀,作為一名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隊長,首先就要解決村鎮交通和群眾思想。
  • 打贏脫貧攻堅戰 企地攜手奔小康——齊魯石化第一書記紮根扶貧一線...
    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歷史功績,實現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脫貧。  11月9日,高鵬、李雲先、邵光鵬、孫向軍等齊魯石化「第一書記」回到扶貧過的郯城縣。許多聞聽「齊魯石化第一書記來了」消息的村民紛紛趕來,和第一書記們暢談今日鄉村的可喜變化。  在山東省委統一安排下,2012年4月份開始,齊魯石化先後選派4輪12名第一書記到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泉源鎮、廟山鎮進行扶貧。
  • ...脫貧故事】蔬菜產業助脫貧--黃平縣重安鎮安江村黨總支書記吳治忠
    就在那一年,半畝地的西紅柿給我帶來1500元的收入,在90年代初,那1500元也算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就這樣讓我獲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更加堅定了我種植西紅柿致富的信心,然而這一路走來已經來到近26個年頭。 從最初的半畝地,發展到現在的70畝共109個大棚,一年兩季一畝地可以年產4萬斤辣椒和西紅柿,有6到7萬元的純收入。
  • 「我的扶貧故事」從育人園丁到第一書記的蛻變丨龍裡縣龍山鎮金星...
    我叫陳仕國,2017年3月,我受縣教育局選派到龍山鎮金星村任第一書記,乍然的身份轉變讓我有些無所適從。然而面對金星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農民增收條件差,致富門路少,脫貧難度大的現狀,我第一時間轉變身份,投入到工作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