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美女博士研究神奇的腸道:人類如何科學排便?

2020-12-22 STEAM在線
圖源:TED

TED視頻上有一期叫《居然有研究人類是如何排便的學科,神奇的腸道科學》,講者是在法蘭克福微生物研究院做醫學博士的茱莉亞·恩德斯,專門研究腸道和消化系統的工作。因為她室友的一個提問,打開了她研究腸道的機緣。

長達8米的腸道系統,在她眼裡成了一個個協作的職能部門,相互配合,清理腸道,各司其職。並且,腸道的清潔與否,與人的情緒也密切相關。這其中的工作原理,都隱藏了哪些迷人的科學道理呢?

以下為茱莉亞·恩德斯博士的分享主要內容: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腸道吧。

它就是一個複雜的消化系統,它的表面面積是我們皮膚表面積的40倍。在這麼一根緊密的管道裡,有很多的免疫細胞在生長發育。我們有一百萬億的細菌在裡面從事各種活動,產生小分子,大概還有20種不同的激素分子也一起工作。

另外,腸道上的神經系統也是很複雜的。

如此複雜的腸道消化系統,愛上它只需要三步。

第一步:它是如何工作的?還有為什麼它有時候看起來這麼奇怪?

內、外括約肌的和諧工作

我們的腸道管腔壁不僅有外闊約肌,還有內闊約肌。我們可以控制外闊約肌,但對內闊約肌,卻所知甚少。

它是這樣工作的,當有食物殘渣時,這些殘渣首先會被送到內闊約肌,內括約肌會在反射作用下打開,然後測試性地讓它們一點點地通過,這裡會有感覺細胞,會分析送過來的是氣體,還是固體?然後它們會向大腦反饋信息,然後我們的大腦就會知道:哦,要上廁所啦。

然後大腦會用它神奇的意識,去完成它的本質的工作。它還會結合我們周圍的環境進行調和。如果處在不方便的時候呢,如果是氣體,就可以悄悄地通過;如果是固體,它會說,再忍耐一會兒。

由於我們的外闊約肌跟大腦是由神經細胞連接在一起的,它們相互協調、合作,於是外括約肌就會把殘渣放回到等候線。

其他自由時間呢,比如在家裡的時刻,就可以自由地去洗手間了。

關於友好的內括約肌,一個新的發現是:它沒有跟那些太過關注外部世界和時間的神經相連,它只關注它自己。所以,尊重內括約肌提供的日程安排建議,會讓身體更健康。

有時候,腸道會發出可笑的隆隆聲,這是怎麼一回事?

這並不是因為我們餓了,而是因為小腸是一個巨大但靈巧的怪物,它正忙著在消化道上打掃衛生呢,它的工作,就是使得那些8米長的腸道,事實上是其中的7米左右,變得非常乾淨,而且很難聞到任何味道。

為了實現這一點,它就創造出了一個強大的肌肉收縮,從而推動著未消化完的殘餘物前進。這麼做有時就會產生一種聲音,但也並不總是這樣。所以,讓腸道的聲音讓我們感覺尷尬時,其實是收到了一個信號,表明我們身體的內部正在保持和諧和乾淨。

打嗝是怎麼一回事?

有時候,我們的胃還會變形扭曲,這樣看起來很不舒服,但這樣的動作,事實上是把我們的壓力堆積到腹部。當我們運動時,這些壓力就會上升,不會堆積到一旁,還會產生氣泡。在X光線中能夠清楚地看到。

當氣泡變得太大,會產生不適感,甚至會產生隱隱的疼痛,這時候往往會通過打嗝的方式把氣泡釋放出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相對於右側躺臥,向左側躺臥會更容易打嗝。

第二步,縱觀身體的整體健康狀況,腸道與人腦的關係也密切相關。

有超過10%的連接著大腦和腸道的神經,會把信息從大腦傳遞到腸道。

比如,在壓力環境下,我們的腸道感知到人腦發出的信息,於是,它放緩所有的功能,或者暫停工作,暫停血液和能量的供應,以便保存能量來解決問題。

它也能夠一直運行去消化食物,直到由於緊張性嘔吐或者腹瀉而罷工為止。

更有趣的是,90%連接腸道和人腦的神經纖維,會將腸道的信息傳遞到大腦。

事實上,我們的大腦是非常獨立的,它在頭蓋骨中被薄膜包裹,它需要匯總信息來檢查自身的情況。

例如,大腦會想,我的整個身體在幹什麼呢?而腸道事實上是大腦最重要的建議者,因為它是我們身體中最大的感知器官,它不僅收集我們營養物的質量信息,還收集免疫細胞的信息,它還能夠感知到我們血液中的激素情況,於是它打包這些信息,把它們傳到大腦。

這種傳輸不需要到達視覺皮層或者語言區域。否則,當我們消化時,我們會看見搞笑的顏色或者會發出搞笑的聲音,事實當然不是這樣的。

但是它能到達類似道德判斷、害怕或者情緒處理區域、自我意識區域。

所以,當我們的身體和大腦將這種感覺整合在一起,即「整個身體在幹什麼」時,腸道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那些患有腸易激綜合症的人,或者患有炎性腸病的人,更容易得焦慮症和抑鬱症。這讓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情緒,不必頻繁地表露自己的情緒。

當我們求之不得時,或者過度擔憂時,就容易產生情緒,這時候可以給自己來點喜歡的食物,或者易於消化的食物,就會讓自己的情緒有所改變。

第三步,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我們的身體,是對細菌的理解。

茱莉亞的研究,打破了以往的認知,創造了她關於真正清潔的新概念。

一個人很愛乾淨,這並不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假如當你處於一個無菌環境中時,會更容易患上過敏症或者自身免疫系統的疾病。

真正的清潔並不是立馬消除細菌,而是與細菌共存。這個星球上95%的細菌並不會傷害我們,它們沒有相應的基因去做這些事。

事實上,很多細菌還會幫助我們。一些細菌能幫助我們清理腸道,幫助我們消化。能幫助我們增重或者保持苗條,即使我們吃了很多。氣體細菌或者能讓我們變得更加勇敢,甚至適應壓力呢。

事實上,真相就是保持一個健康的平衡,你不能一直避免不好的事物,這是不可避免的。統籌全局來看,乾淨腸道的標準,就是有足夠多的有益細菌,也有一些不好的細菌。我們的免疫系統也需要不好的細菌。這樣,它就知道該留心什麼。

所以,關於乾淨的新發現就是,有足夠多的有益的存在,也要允許有一些不好的存在。能夠包容不完美,才是真的完美。

來源:STEAM在線根據TED視頻整理編輯

(聲明:除STEAM在線原創文章外,STEAM在線分享和轉載的文章皆為促進STEAM教育在中國的傳播,僅做學習交流,非商業用途,都會註明來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異議,請聯繫後臺快速處理或刪除,謝謝支持。)

相關焦點

  • 排便有2個「特徵」,恭喜了,腸道健康
    答案很簡單,就是通過排便來觀察!排便有2個「特徵」,恭喜了,腸道健康,註定長壽1、早上起床後排便一天中最佳的排便時間,應該是早上起床之後,大約是在早上6-7點之間,因為食物攝入體內,需要經過人體消化,並排出體外,一個周期大概需要花費6到7小時,但是,由於人們的生活習慣不同
  • 排便頻繁出現異常,腸道或許已被「癌細胞」侵佔,不妨看一看
    由於腸道在人體負責排毒,它在大多數時候都會接觸到有害物質,並且不斷地受到這些有害因素的刺激,如果平時不注意保養好自己的腸道,就會引起腸道出現各種疾病。對於人們來講,最嚴重的莫非腸癌。如果發現自己頻繁地出現以下幾種異常情況,就要警惕是腸道已經被癌細胞佔領。
  • 便秘該如何保養和治療?可以用哪些排便藥?消化科醫生支招!
    主要科普一下大家對便秘的焦慮和一些誤區,教大家便秘該如何預防和保養,該如何改善;以及如何正確認識便後滴血和便血的區別,如何辨別痔瘡和腸癌的出血等。今天主要跟大家聊聊便秘該如何保養,怎樣科學用藥改善緩解。
  • 宿便臭在腸道裡?排便不順暢?不妨泡點這個喝,可能對你有所幫助
    但是如何有效地治療便秘呢?我們也都知道,不能光靠吃瀉藥的方法來解決。這確實是一個令人費心費力的症狀。一般正常人攝入食物以後,將這些食物進行消化與吸收,直到形成糞便,然後排出體外的時間大約為30小時左右,如果超過了48小時仍沒有排出體外,那麼這種情況便可稱為便秘。
  • 腸道有癌,大便知道!排便時出現4種現象,需警惕
    另外,飲食方法不正確,長期吸菸飲酒,出現腸道疾病沒有重視治療,在這些危險因素影響下腸癌有機可乘,而腸道惡性腫瘤產生身體健康受到影響會有許多不良症狀,而部分症狀會通過排便發出信號,需要留意並及時治療。1、出現粘膿便身體保持健康,在排便的時候不會莫名出現很多的粘液,但是,那些經常排出粘液便,粘膿便的患者最好去醫院檢查,通過診斷可以判斷粘液便來源是什麼。
  • 晨起後排便困難?做好4件事,助你腸道健康、少便秘
    排便出現問題後,以下四種方法,可以幫助大家清理腸道,減少腸毒堆積第1件:空腹吃蘋果吃蘋果成為人們起床後的最佳選擇,當然需要等到刷牙後,這是因為睡覺時身體也在不斷發生代謝,早晨腸胃是空的,此時如果能提供類似蘋果這樣含有纖維素的水果,有利於腸道加速蠕動,然後進行排便。
  • 兩個月小貓一天不排便
    兩個月的小貓其實還處於發育階段,如果主人照顧不當的話,這個時候就會讓小貓出現一些問題,當主人發現小貓一天都沒有排便的時候,主人就要多注意小貓的情況,並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來幫助小貓排便,避免小貓的情況慢慢嚴重而變得難受起來,主人可以參考以下的措施來幫助小貓:
  • 腸道,衰老的源頭,五類食物,請撤離飯桌,或能保持腸道年輕態
    因為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系統,專家表示,90%的疾病,都是因為腸道不潔引起的。腸道的「保質期」:55年健康的腸道,可以在有害和有益細菌之間起著良好的平衡作用,腸道內細菌的數量在我們55歲之後大幅度減少,從而影響正常消化功能,增加腸道疾病風險。
  • 早起空腹吃3種東西可以清腸排便,有助於消化,讓便秘不再見
    生活中有不少人存在「便秘」的問題(有些人認為排便次數減少就是便秘,事實並非如此,真正意義上的便秘所指的是排便困難、排便不盡感等大便不適問題),關注便秘,應該如何調整我們的餐譜,比如說在早晨空腹時應該吃點什麼?生活細節方面該如何調整?防便秘、控便秘,希望每一個人都不存在便秘。早晨空腹可以吃點什麼,更有助於排便?
  • 連續三天沒有排便,毫無便意,要拉的「屎」到哪去了?引起警惕
    首先,明確一點,糞便並不會憑空消失,依然會在身體中,糞便作為身體代謝產生的廢棄物,其中含有非常多的細菌、毒素,這些物質一旦長時間沒有被排出體外,對於腸道會形成「反噬」。這種反噬,讓腸道進行反覆吸收,其中的水分,會被腸道再次吸收,水分被吸乾了,變得更加幹硬,導致人們憋便時間越長,排便越困難,帶來的隱患更大。
  • 排便時,大便總是前硬後軟是啥情況?希望你早點知道,別不當回事
    排便時間:正常情況下腸胃消化食物的時間大概在8~12小時左右,正常的排便次數是每天1~2次,每次排便時間不超過10分鐘,如果排便次數過多或者是過少,都有可能是腸胃出現了問題。大便狀態:一般來說,健康的大便大多是為圓柱形狀或香蕉狀顏色為金黃或者棕黃色,排便過程一般比較輕鬆,沒有什麼壓力,如果經常出現大便形狀異常或者是排便困難的問題,可能是腸道不健康導致的。
  • 告誡大家:大便拉不出來拍三下什麼地方能排便
    因此,如果排便時不能拔出來,就必須採取一些措施來順利排便。所以,我不能拔出我的大便。我在哪裡可以打三槍呢? 拉不出大便,射三槍?我在哪裡能拉便便? 當你不能把它從馬桶裡拉出來時,用你的手指或手掌輕敲你的頭皮三次,也就是你的頭部中心,這會立刻使你變得光滑舒適。 改變便秘的秘訣是什麼?
  • 排便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每次大便需要多久?一天排便幾次正常
    有人立即排便,有人上了半個小時的廁所,為什麼差別如此之大?其實大便時間過長,會使血液循環緩慢,很容易引起痔瘡等疾病。專家表示,大便的最佳時間在3-5分鐘左右。有的人上廁所會帶手機、書本,但是這樣會分散注意力,增加大小便的難度,所以我們還是去廁所或者集中一些吧!三、一天大便幾次?據大量資料顯示,成人最好每天大便1-2次。
  • 排便4個異常,警惕是腸癌前兆
    隨著食物殘渣在此處不斷堆積,腸腔就會形成一個圓柱體,腸道黏膜也會不斷吸收殘渣所剩不多的水分、營養物質,同時糞便的形狀也已經被固定。2、大便習慣紊亂其實有很多科普類文章都曾提到過大便習慣,從科學角度來看,所謂的大便習慣其實就是保持自己的大便規律,只要一周內大便多與兩次,有固定的排便時間段、糞便成形好排出,這就是腸道健康的表現。
  • 如何對付腸道裡的「黑惡勢力」
    腸道健康專家「清道夫」,沒有電影裡「甘道夫」手中的魔杖,也沒有電影裡「哈比人」神奇的指環,更沒有拯救世界的超能力。只甘願做一名腳踏實地與腸道「黑惡勢力」做鬥爭的白衣天使。錦囊3:找腸道專家諮詢和治療。世人對晉代·葛洪:「欲得長生,腸中當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有曲解,導致很多人誤入歧途,把自己的腸道折騰壞了。腸道是人體最「操勞」的器官之一,它一生要處理大約70噸食物。
  • 排便時,臭味大,屁股擦不乾淨,糞便沾在馬桶上,暗示什麼問題?
    在生活中,排便是非常重要事情,藉助於排便,可以把身體毒素排出體外,促進臟腑器官調節更加順暢。身體的異常,也能在排便時有所呈現。例如有些人會在排便時,感覺到排出來的糞便臭味很重,屁股怎麼也擦不乾淨,馬桶上的糞便,一桶水根本不能衝乾淨,這樣的情況,或許你只遇到過一個,當然,也有人全部都遇到了,長時間這樣的話,或暗示身體出現了問題,那麼哪些問題需要特別關注呢?
  • 腸道病變很難察覺?身體頻繁出現的5個症狀,就是腸癌前兆
    腸道是身體上重要的消化器官和排毒器官,同時也是最大的免疫系統。人們常常說病從口入,多數病菌通過嘴巴吃進體內,病菌進入身體各個部位的主要途徑就是腸道。當腸道發生病變時身體會有明顯症狀,看看你有沒有中招。
  • 2個習慣堅持好,滋潤你的腸道,便便再也不會「留宿」了
    正常情況下人們的身體每天都要進行排便,因為我們每天都是同過吃東西來維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我們所吃點的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以及能量都會被吸收得乾乾淨淨,但還是會有一些殘渣剩餘下來,這時候我們的便便就會在人體內形成,隨著腸道的蠕動,當便便到達腸胃的一定位置的時候,我們就會產生便意,正常的情況下,這個便意的過程並不需要很久。
  • 大熊貓的「超能力」:每天能吃60公斤,排便40次
    大熊貓是動物界中的頂級明星,在人類社會中,它是中國國寶、形象大使、動物外交官、搖錢樹;在自然界中,它是人類挑選的旗艦種和傘護種,擔負著艱巨的生態任務;另外,大熊貓還是一面「放大鏡」,折射出社會上的部分問題。
  • 吃完飯就有排便的感覺,是怎麼回事?或許是疾病纏身了,別大意
    刺激到腸壁感受器,通過感受器一層層上報信息,直至傳達給大腦,大腦就會下達排便指令。所以你就會想要排便,這是一種正常的身體反應,不受人體自身控制,並不是身體問題造成的,只是由於個體差異的不同導致的,所以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