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生存就得吃飯,吃進去的食物會通過腸胃消化吸收後,將剩餘的殘渣通過大便的形式排出體外。而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只有當食物殘渣達到一定量後,大腦才會下達排便的指令 ,此時才會有便意,所以正常人一般會每天排一次大便,最多不超過二次。可是生活中有些人剛吃完飯就需要跑廁所,我們都笑話他是不是屬鳥的,胃裡藏不住食,一根直腸子,吃了就拉。那這種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讓專家給大家具體解釋下。
01為什麼會有吃完飯就有排便的感覺,是怎麼回事呢?
1、生理性原因:
吃完飯就想大便有多種可能,最根本原因是胃結腸運動。這和每個人的胃黏膜的反射強度強弱有關。當食物進入胃中後,就會對胃黏膜造成一種刺激,人體會釋放出一種激素,引發胃腸道蠕動,此時結腸就會收縮,從而促進食物蠕動。
如果你的胃黏膜比較敏感,胃腸反應大,那麼反射強度就較強,結腸會因此過度收縮,釋放的激素會更多。刺激到腸壁感受器,通過感受器一層層上報信息,直至傳達給大腦,大腦就會下達排便指令。
所以你就會想要排便,這是一種正常的身體反應,不受人體自身控制,並不是身體問題造成的,只是由於個體差異的不同導致的,所以不用擔心。
2、除了生理原因,其他的原因可能有:
(1)、吃了導致過敏的食物
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以對食物中的物質接受程度也不同,有些食物會讓你有過敏反應。比如有乳糖不耐受的人喝了牛奶就會拉肚子,而有些人對脂肪不耐受,吃了肥肉就會立馬跑廁所。
所以你有可能是對某種食物不耐受,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你又喜歡吃,經常吃,就會導致刺激到腸胃,總是飯後想上廁所了。
(2)、腸道疾病
腸道疾病會增加胃結腸反應,這種反應在飯後會表現更明顯,比如腸易激綜合症,腸炎等,這就會致使腸道敏感易受刺激,飯後排便刺激就會增多,而且這些疾病還往往伴有腹脹噁心,腹疼,腹瀉,便秘等情況。
02如果在生活中有以下情況,就一定要及時去就醫治療:
1、一吃飯就想大便,且持續時間長,超出一周都有這種反應。
2、不僅飯後想大便還感覺各種胃部不適。
3、伴有強烈的噁心嘔吐和拉肚子現象。
03生活中如何改善這種飯後就想排便的現象呢?
1、好好吃飯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少吃可以引起胃結腸反應的食物,可以仔細觀察哪些食物你吃後容易有這種感覺,找出來後儘量少吃。
2、改善飲食習慣
少吃多餐,不要暴飲暴食,吃飯只吃七八分飽,一次不要進食太多。
還可以常吃一些調理腸道健康的益生菌。
3、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不憋便,有了便意及時去排,多喝水,多注意自己的腸道健康。
4、保持良好心態
如果經常憂慮煩惱,那麼腸神經也會接受這些負面情緒,出現紊亂,增加胃結腸反應頻次。所以心態好是最好的良藥,針對自己的情況區分是疾病還是非疾病引起的,若是自己沒把握就儘早去醫院檢查,那麼胃結腸反應並不可怕。
總之,腸道健康很重要,需要我們平時積極調理。如果腸道出現了不適症狀,像上面講到的剛吃完飯就想排便的情況,就需要及時地查明原因,除了生理性原因外,需要有針對性的治療。這樣才可防患於未然,擁有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