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咕咕叫是日常生活很常見的一個現象,一般來說,飢餓的時候肚子就會咕咕叫,是身體提醒我們要吃飯了,聲音小點無所謂,但太大了就比較尷尬。
有很多朋友反映,明明不餓,但肚子卻咕咕叫個不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如何緩解好?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早了解早受益。
明明不餓,為什麼肚子經常咕咕叫?
肚子咕咕叫,更準確的說,其實是腸鳴音,腸道蠕動時,體內的氣體和液體一起流動,會產生一定的聲音,就是我們聽到的肚子咕咕叫的聲音。
明明不餓,卻總能聽到腸鳴音,可能跟你吃的食物有關,你是否吃了太多容易產氣的食物?比如土豆、豆製品、蘿蔔等,這些食物容易引起胃腸道脹氣,吃太多了容易消化不良,就會產生腸鳴音。
還有部分人對乳糖不耐受,在喝完牛奶後可能肚子就會咕咕叫個不停,甚至還會拉肚子。
若是肚子咕咕叫的時間持續比較長,或就是病理性因素了,首先考慮的就是腸道疾病,比如腸炎或腸道出血,就會出現腸鳴音,隨著時間的推移,腸鳴音還會增強。
如果頻繁如此,建議及時去查一下胃,查明原因,看看究竟是腸胃哪裡出了病變,才能採取針對性的緩解措施。
也可能是甲狀腺出現問題所致,甲狀腺功能亢進的話,分泌的甲狀腺激素會增多,機體的代謝速度就會加快,神經的調節還會受到影響。人的排便次數可能會增加,腸道蠕動快了,也可能會產生腸鳴音。
如果腸鳴音的次數明顯增多,聲音還比較高亢,或許是腸梗阻了,體內的食物殘渣和垃圾不能順利地通過腸道,就會發生梗阻。與此同時,人還可能會伴有腹痛腹脹、嘔吐噁心等不適,嚴重時甚至會休克,一定要重視。
不管是哪種疾病,保險起見,都建議大家及時去檢查一下,積極配合治療。此外,也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以下幾點較為重要,希望大家能放心上,並落實到行動上。
飲食習慣一定要好,一日三餐要有規律,儘量少吃一些容易產氣、辛辣刺激、高油高脂的食物,多吃一些清淡果蔬、有利於消化的食物。
進食的速度要放慢,科學的吃飯節奏應該是一口飯嚼20次、一頓飯吃20-30分鐘左右,不要狼吞虎咽。
若是腸道的蠕動能力下降,可能要適當的補充腸道有益菌,就能保證腸道內菌群的平衡,維持胃腸道功能正常運轉了。
也要學會自我調節情緒,如果長期處於精神壓力過大、情緒緊張焦慮的狀態中,身體健康狀況也會下降,容易影響到腸胃的正常消化,引起消化不良。保持一個好心情,消化也會更順利,就不容易產生腸鳴音。
平時也要多運動,睡前可以堅持揉腹5-10分鐘,加強腸胃功能,促進腸道蠕動還有利於提高睡眠質量。
總的來說,明明不餓,肚子卻經常咕咕叫,多半與以上幾個原因相關,對身體的影響有輕有重,但不管是哪個原因,都要重視,並積極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