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北碚的復旦

2021-01-20 騰訊網

落地東陽後,復旦只待生根。

在幾次公開講話中,吳南軒都把此時的復旦與劍橋牛津相比,願做一個設在小鎮上沒有圍牆的高等學府。

這話有幾分無奈,更是一種鞭策:誰說象牙塔只能在封閉的空間裡面?

從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上海,到西南小鄉村,從齊備現代化的教學環境,到處處炭坪的水碼頭,巨大的轉變,逼得復旦師生去主動適應,想盡辦法迅速融入本地。

這就是說,落地,獲得了地方支援;生根,就得支援地方。

自1938年3月中旬開課後,復旦大學主動與地方溝通交流,新聞系主任謝六逸教授去指導辦報。法律系成立法律學會,選張宗浚,李載彭等為幹事,在黃葛樹人路23號開法律諮詢處,為鄉民士紳免費義務服務。校方增設了四川資料研究室。6月底,復旦劇社在北碚民眾會場表演了話劇《生路》,居然用的是四川話。總務長沈十善則宣布學校將自購發電機供電,並惠及東陽。不過,黃葛東陽用上電,還是在高坑巖水電站發起電,並把電線牽過河以後。

——復旦校舍和農學院魚塘

復旦新開了農墾專修科,在東陽或租或買,開闢農場。成立復旦墾殖學會,設置農民詢問處,在黃葛胡家茶館,直接面對鄉民解決疑難問題。復旦還辦了茶葉研究室,設茶葉進修班和實驗茶廠,甚至以培育縉雲甜茶為最初目的,成立了茶葉專業,後來復旦茶業研究室實驗茶廠還出品了巴嶽春綠茶。

暑假時,黃葛外圍有土匪出現,復旦和大鑫火磚廠等還捐款給黃葛鎮買軍火,防土匪。復旦的多名教授也到北碚來參加區署的周會,指導工作,謝六逸、衛挺生、馬寅初、李炳煥等都在區署作過專題演講,熊子容、言心哲更具體指導區署主辦的小學教師暑期研究會。幫助過北碚建設的教授多得很,這樣數是數不過來的。其餘學生們,學土木的,為北碚新村建設搞測量,學新聞的,幫辦嘉陵江日報,學教育的,進行教師培訓。黃葛的小學不用愁了,北碚其他地方的師資培訓也更加有效。

——復旦青年館及操場

最初復旦的校舍、宿舍、辦公室都擠在黃葛,到東陽下壩建好後,師生們大多遷過去了,也還有住在黃葛的。北碚被炸得慘那幾次,復旦師生立即過江,幫助救援,還為難民提供飲食住宿,進行疏導,安撫難民。

黃葛也有許多茶館,那本是四川特色,復旦師生很接受這個有趣的環境,圖書館、自習室坐不下,就到茶館裡看書,逐漸學到商議事情也到茶館,邊喝邊聊,後來甚至有教授上輔導課,也在茶館裡上。復旦墾殖學會農民詢問處開始在黃葛胡家茶館辦公。

你看,小小的場街上,經過整治的街道已不復鄉村味道,尤其行人,背背篼、挑籮篼的鄉民之間,有不少穿學生服的年輕人,或空手,或夾著書本,或三五成群,也有西裝革履,戴著金絲眼鏡,夾著大皮包的教授,匆匆而過。臨江一邊,隔上十來步,就可能是一家茶館,喧鬧的茶館裡,靠窗一邊,一群人圍著八仙桌,挨個說,一個評,就像在吃講茶,四川民間調解糾紛,判斷曲直的方式,實際是復旦老師在給同學們作課外指點,答疑。這應該是四川茶館裡最有特色的風景了。

——復旦學子在登輝堂前留影

像復旦校門不遠,就有一座「江風」茶館,一點也不雅致,門面逼窄,條件簡陋,但就在它的二樓,一次學生的聚會,誕生了《中國學生導報》,一份由學生自辦,影響可與大報媲美的小報,發行量最多時達7000多份。

復旦最風光的時刻,可能要算1946年初,復旦教授梅汝璈先生就任遠東軍事法庭審判官,赴日審判戰犯。

——1946年復旦師生告別夏壩

日本投降了,復旦也與其他單位一樣,立即開始籌備東下的一應事宜,1945年底,收回了在上海江灣的土地財產,又安排東下的船隻、日程。到北碚時所說將永留北碚的話也沒人再提。1946年夏,復旦師生,分四批,各自返滬。在黃葛的土地房屋,轉給地方,另辦了相輝農專,有幾位不願回上海的教授,留在了相輝,後來辦成了相輝學院。

相關焦點

  • 奇怪的重慶北碚,遠離市中心,貴為主城區
    他說,先坐動車到重慶西站,準備打車去北碚。但上了計程車,計程車司機一聽說目的地是北碚,也沒有拒絕,只是委婉地告訴他,北碚有點遠,關鍵還堵車,正常是50來分鐘能到,但不知道路上堵不堵,建議他去坐軌道交通6號線。
  • 盧作孚不是北碚人,但整個北碚都是他的,為什麼重慶人都愛戴他?
    在重慶北碚區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他不是北碚人,但整個北碚都是他的。這,說的就是盧作孚先生。作為中國著名的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先生在民國時期創辦的民生公司,幫助了宜昌大撤退的進行,將武漢的各種物資、設備以及一百多萬人順利送達四川,保護了中國民族工業的命脈。
  • 上遊•讀書丨詩意北碚的文本呈現 ​- 張昊
    為了讓文化北碚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2017年11月,北碚區委宣傳部、北碚區文聯和重慶晚報社聯合舉辦了著名作家北碚行採風活動,一些知名作家深入北碚體驗生活,創作了一批以詩歌、散文為主的文學作品,從不同側面書寫北碚之美。《重慶晚報》開設專欄發表了其中的一部分作品。
  • 北碚老城再添新地標!
    北碚老城再添新地標!11月30日,北碚「新城·吾悅廣場」項目開工儀式在北碚組團月亮田片區梨園村項目地塊啟動。區委副書記、區長何慶宣布開工,西南大學副校長趙國華,副區長魏興貴參加啟動儀式。北碚「新城·吾悅廣場」項目預計30個月滿鋪開業,全渠道穩態運營後年銷售額預計約10億元,8年內區級地方經濟發展貢獻累計不低於1.9億元。
  • 重慶珍檔 | 辛亥革命的先驅林森,在北碚題字的故事
    因為閒情逸緻,他優哉遊哉,成了北碚的座上賓,在北碚留下許多有趣而難忘的故事。抗戰初期,國民政府西遷,林森率政府機關於1937年11月到達重慶,12月初,原北碚峽防團務局局長盧作孚便登門拜訪,請求他為北碚平民公園慈壽閣更名題字。慈壽閣系盧氏親朋好友為紀念盧作孚母親60壽辰的壽禮——眾鄉親的初意是因為盧母在北碚無住宅,送禮為其建造一幢別墅。
  • 洪水過境 重慶北碚多條道路實施管控
    洪水過境期間的北碚城區。北碚警方供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8月19日9時20分(記者 張勇)據重慶市公安局北碚區分局交巡警支隊消息,由於洪峰過境,目前,北碚區水土碼頭處的嘉陵江水位上漲,已越過路面,北碚交巡警已經對碚金路水土段實施封控,請準備過往車輛改從雲漢大道、朝陽橋繞行。
  • 北碚因何得名?「碚」字到底什麼意思?聽聽這段故事
    今天,為你奉上第一期節目,告訴你北碚得名的由來——生活在北碚,卻未必明白北碚地名的來由,特別是「碚」字難以釋疑,翻開《現代漢語詞典》,想查查「碚」的意思,字典卻寫著「例如『北碚』,地名用字」。清代地方志典籍記載今天的北碚屬巴縣管轄的一個場鎮,其地名有「北碚」「白背」「白碚」等不同稱謂。比如乾隆《巴縣誌》記載的有「北碚」「白碚」,道光年間的《四川分縣詳細圖說·巴縣圖》標註的則是「白背場」,嘉慶《巴縣誌》記載的有「北碚」和「白碚鎮」,同治《巴縣誌》記載為「白碚鎮」。
  • 恐龍、熊貓...北碚老社區彩繪外牆成「爆款」
    都市熱報消息,繼金渝站塗鴉牆、棗子嵐埡塗鴉步道、馬房灣塗鴉村後,重慶主城區又一處塗鴉打卡地——北碚老社區塗鴉外牆成為爆款,吸引了許多人前去拍照。到底,北碚的這一處塗鴉打卡地在哪?與主城其他幾處塗鴉牆有何不同?近日,記者前去實地打探。
  • 重慶掌故 | 北碚鄉民為什麼把盧作孚叫盧鬍子?
    在1932年底,著名的電力專家惲震參加三峽水利勘測隊,測量了宜昌葛洲壩後,同交通部揚子江水道整理委員會工務處長宋希尚一道專程來北碚參觀。他們來後,自己到處看,宋希尚先生去問北碚和溫泉的鄉民,對盧作孚先生的感想。結果回答都是沒有好感。原因呢?有一點點過失,即遭峽防局責罰甚至拘役。宋希尚先生問盧先生為鄉民謀福利,怎麼沒一點感恩呢?
  • 重慶珍檔 | 氣象研究所曾建在北碚,它的名字叫象莊
    北碚曾有個象莊。這不是大象的象,而是氣象的象。北碚在1934年即設置了一個測候所,在東陽石子山,這是個三等測候所,由氣象所派趙錫鵬管理。盧作孚先生想把它升為二等,但氣象研究所所長竺可楨沒同意。1937年底,氣象研究所從南京北極閣撤離,一路選址,1938年暫時落腳重慶曾家巖穎廬。
  • 介紹北碚站:重慶軌道交通6號線的終點站,嘉陵江畔另類的地下站
    本文介紹重慶軌道交通6號線的北碚站,這個站點是距離嘉陵江已經很近的地方,也是一個另類的地下站。重慶軌道交通6號線的北碚站,這也是一個位於重慶市境內比較偏僻的站點,並不是在主城區的範圍內。重慶軌道交通6號線北碚站的地圖如下所示。從上面的地圖中可以看出, 北碚站屬於重慶軌道交通6號線一個分支的終點站。北碚站的出入口也比較多,滿足終點站的布局。重慶軌道交通6號線北碚站的結構如下所示。
  • 消失在國權路上的這家飯店,曾是復旦的「校外食堂」!名教授們都是...
    1946年,復旦由渝返滬後,原重慶北碚夏壩附近部分商販也隨遷江灣,在復旦周邊安營紮寨。來喜的老闆夫婦是福建人,老闆姓陳,有人說他們也是從北碚遷來的。雖是夫妻老婆店,店名卻傍了「大戶」——原來,「來喜飯店」是正宗老字號,原址在南京西路1267號。張愛玲在小說《色·戒》結尾這樣描寫:易先生脫險後,易太太的牌友們對他喊道:「請客請客!請吃來喜飯店!」
  • 計劃投資52.52億元 北碚牽頭22項市級重大建設項目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13日19時06分訊(記者 劉岱松 通訊員 齊宏)今(13)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重慶市北碚區發改委獲悉,北碚有52個重大項目納入重慶2020年重大項目清單。其中,重大建設項目39項,北碚區牽頭22項,計劃總投資220.8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2.52億元。
  • .| 讓鄉民免費看病、訓練士兵、修建廁所……盧作孚把北碚人民的...
    在北碚搞這麼多事業,需要場所。北碚場鎮不大,廟宇卻多,素有九宮八廟之說。這些廟子由各種各樣的菩薩盤踞,僧道不拘,燒香拜佛極為盛行。有土地廟、關廟、東嶽廟、禹廟、王爺廟,還有帝主宮、文昌宮、萬壽宮、天上宮,不一而足。那時一無錢、二無地、三無房,廟子就是現成的場地。
  • 北碚人怎麼文明地度過一天呢?速看!
    今年是我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區提名城區的關鍵之年每一位北碚人,都是最有力的參與者今天小布就用一組漫畫帶你去瞧瞧「文明北碚人」的日常吧!
  • 【尋找重慶水利實幹家】北碚水利戰線上的「鐵娘子」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伊永軍 攝在重慶北碚縉雲山,有一個湖,名曰黛湖,因湖水碧綠,其色如黛而得名。黛湖不僅是縉雲山上的重要景點之一,同時也是重慶最早的一座條石重力壩水庫。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過程中,黛湖水庫清淤工作是重中之重。
  • 七大業態輻射城區40萬人口 北碚再添一座商業中心地標
    助力實現高品質生活、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北碚將再添一座商業中心地標。11月30日上午,北碚區重點項目吾悅廣場正式開工。項目建成後,這裡將是一個建築體量超35萬平方米、涵蓋七大主力業態的商業地標,也會為北碚城區40萬居民帶來更多新的選擇。
  • 2020CITY-HONOR北碚靜觀蠟梅節公路自行車賽等你來...
    將於12月26日在重慶市北碚區靜觀鎮臺農園舉行的「2020CITY-HONOR北碚靜觀鎮蠟梅節自行車賽」將為你帶來這樣一次極佳的參與機會。自行車賽等你來挑戰 美麗北碚,香約靜觀——中國花木之鄉·靜觀第十八屆蠟梅文化藝術節暨第三屆CITY-HONOR北碚靜觀公路自行車賽將積極響應國家「全民健身、全民健康」號召,由中共北碚區委
  • 重慶珍檔丨一門五博士,他們中的三兄弟在北碚有間「三顧茅廬」
    北碚在線微信公眾號消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三分天下。北碚也曾有三顧茅廬,只不過,這顧,不是光顧的顧,而是姓顧的顧。三顧茅廬,是指三個姓顧的人住的草棚棚。這三個姓顧的,是三兄弟。茅廬,也不真是草棚棚,只是很簡陋,四川農家常見的竹篾泥牆。
  • 北碚縉雲山「騰龍埡生態」修復完工,來先睹為快
    2021年伊始,重慶北碚縉雲山騰龍埡生態修復工程也迎來竣工並對外開放。該生態修復工程佔地面積約1.1萬平米,是北碚區著力打造的縉雲山觀景地標,由覽江臺、林上閣和騰龍埡遊園組成,遊客登上林上閣可一覽北碚嘉陵江上八橋疊翠的別樣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