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作孚初到峽防局,峽區內正流行天花。
其實天花這個病,一直都在發作,只不過時多時少。作為中醫,熊明甫自然知道可以通過種痘預防天花,中醫也有種痘的方法,但效果不穩定。
北碚地方醫院為峽區兒童免費注射防疫針
盧作孚說,既然峽區人民有困難,我們就要幫忙克服。他開辦醫務室,請來西醫,主打種痘和接生這兩樣,並長期在重慶和上海訂購痘苗。還逐步把醫務室發展成地方醫院,設置手術室,配備護士,雖仍嫌簡陋,也還像模像樣,彌補了中醫的不足。所有種痘、接生、看病、拿藥,都是免費。峽局經費再困難,盧作孚都要保證醫療支出。
光是叫鄉民上門種痘,數量甚少。盧作孚又培訓峽局職員和少年義勇隊隊員,都學會種痘。然後三五人一組,奔赴遠近各鄉場宣傳種痘,帶兵還評比成績。數年下來,種了幾萬例。真是一舉四得!既宣傳了峽防局,又救治了鄉民,還培養了人員,更了解了民情。
熊明甫這才確定,盧作孚可不是光說不練的人,他說了一定要做,一做就要全力以赴。
在北碚搞這麼多事業,需要場所。
北碚場鎮不大,廟宇卻多,素有九宮八廟之說。這些廟子由各種各樣的菩薩盤踞,僧道不拘,燒香拜佛極為盛行。有土地廟、關廟、東嶽廟、禹廟、王爺廟,還有帝主宮、文昌宮、萬壽宮、天上宮,不一而足。
那時一無錢、二無地、三無房,廟子就是現成的場地。
鄉公所在帝主宮,峽防局設在廟嘴文昌宮,但那只是名義上,並未去清理打掃,文昌宮還是那個破舊的文昌宮,趙仲舒他們辦公,都是在文昌宮旁的碉樓。盧作孚來了,就一步步安排打掃,清理,把文昌宮變成一間間辦公室。
關廟便駐進了常練隊、學生隊,還辦起了圖書館,現在幾乎完全成了三峽染織廠。地方醫院設在天上宮,後來多了《嘉陵江報》。天上宮、關廟、禹廟、萬壽宮、王爺廟、東嶽廟,都各有用處。
場地問題在解決,事業更要開展。盧局長可不會讓士兵學生們閒著,用他的話說,沒事幹,那就會胡思亂為,閒出事來。
以前莫管訓練認不認真,訓練完了兵士就是放敞。現在,不僅訓練嚴格,訓練完了還要安排乾活,清淘石灘、疏浚河道、測量水位、標註水錶、駕船習水、整理市政。
看了這一切,熊明甫自覺有些慚愧:自己也是讀聖賢書出來的,守著這些地方幾十年,帶著這些兵四年,怎麼就沒點想法?更沒有行動!北碚的團丁,結夥出去搶劫,事發被抓槍決,有幾十個了。這是既害人,又害己。若早就約束好他們,不是既保全鄉民,又保全他們自身性命,還建設了北碚麼?自己也讀了這麼多聖賢書,上合川下重慶跑過不少碼頭,做過不少事,怎麼就沒想到做到?
北碚的盛夏,時常是一晴就十天半月,一下雨也是十天半月,並且雨勢不停,只有大小之別,然後嘉陵江的水就漲起來了。北碚市場位於面江的高地,一般不會被淹,後面卻被會龍溪和凹地、淺溝圍繞,每年都會因漲水成為幾次孤島。光是孤島倒還罷了,還有你想像不到的災難。
如果把方便之處統稱為廁所的話,北碚的廁所,與其他鄉村的廁所比,並不差,也不會好。因為那時的北碚就是正二八經的鄉村。
一個敞口瓦罐,就可算廁所,一家人的排洩問題,均在這裡解決。原因也很簡單,一則沒有公共下水道,再則這屎尿也是一寶,田裡土裡都需要。需要,必然產生價值,自己可以施肥,也可以賣給需要的人,這就成了一樁產業,無須投資,無須管理,自動生錢的產業了。瓦罐一裝,便於轉運。這個瓦罐,就被命名為尿罐。
既稱鄉場,便會有許多過路客人,他們若要方便,怎麼辦呢?有經濟頭腦的人馬上來了靈感:在自己家房後屋角也放個大瓦罐,還埋在土裡,免得別人惦記,搭兩塊木板,用竹篾子一圍,既為過路客人提供方便之所,也為自家留點小錢,這被稱為過路財喜。
與人方便,坐地生錢,你看,這是多好的事!至於說有那麼點味道,蒼蠅也會多一些,這算事麼?農村不都是這樣?
鄉民都開始仿效。於是,北碚場鎮上就多了些這種搭建,在場口,在街巷,都設置了這種「公廁」。大家各管各的,相安無事。甚至有人合夥在靠近碼頭的河壩修起壕塹式糞坑尿池。當然,更多的還是瓦罐,畢竟便於收集保存和轉運。
在嘉陵江邊,河壩上常有尿罐六七十個,都是各有主人的。
而北碚最著名的,是場口埋了九口大缸,好氣派!這條街也被叫成了九口缸。這也成為一個大產業了。
時常四處飄散的臭味那不用說,一遇漲水,必然把「廁所」裡的汙物帶出來,水一退,北碚場就成了糞場。這豈不是災難?
盧作孚整理市政,就從這九口缸入手,帶著學生隊去砸。剛砸一個,就被鄉民阻止了。最兇的是一個外號「九條命」的老頭:「從有北碚場,就有九口缸;砸了九口缸,糞便朝哪裝?」鄉民紛紛附和。
盧作孚退讓了。
熊明甫安慰盧作孚:「盧局長,鄉民不知好歹,慢慢來吧。」
「不,這是我欠考慮。」盧作孚首先自我批評,「應該先修好廁所,再去砸缸才對。」
三天後,幾個小板屋分散在市鎮建好了。這是專用的公共廁所。再砸缸,鄉民就沒理由制止了。
接下來,盧作孚開始主持清掃街道,疏通水溝,改成陰溝。破損的路面,加以修整,然後栽花種草,設置路邊花臺。
作為一個讀過經、學過醫、經過商、當過鄉長的人,日日從這些汙穢之處經過,怎麼就沒覺得骯髒,可以去改變一下呢?熊明甫又看到一面鏡子。
熊明甫成了盧作孚建設事業的積極支持者,也不再覺得這峽防局是一個苦差了。
北碚場街道狹窄,格局凌亂,盧作孚提出清除臨街的搭設、屋簷,以擴展街道,熊明甫也主動去做鄉紳的工作,勸說大家配合。盧作孚提議填埋市場周圍的凹地淺溝,讓場鎮不再成孤島,熊明甫帶頭動員親友、佃戶參與勞動,推動全體市民共同加入,擴大了市鎮,北碚的市容大改觀。更重要的是,大家共同參與的事,大家就會共同維護,良好效果才能長久保持。
北碚市民也開始擁護盧局長了!
熊明甫知道,普通市民或許會在一些具體事情上對峽防局有怨言,那是因為看不懂,不理解,但不會反對峽防局。想搗亂的,該是一些豪強劣紳。
峽防局的整頓建設,需要北碚地方的支持。以前的配合,並不是太順暢,成了峽防局幹、鄉公所看。雖無明顯掣肘,亦乏同心協力。盧作孚希望熊明甫出任鄉長,自然是為了地方建設的推行更為順利,熊明甫也覺得這是個可行的好思路。初以為自己表個態就行了,沒想到,既因接待楊軍長安排的廣安石筍鄉的考察團,又想的是等熊耀卿出殯後再議,拖了這麼幾天,鄉公所居然傳出支持馮純嘏出任鄉長的消息。失了先機,竟像是要搶著爭當鄉長了。好笑!有點棘手!
原標題:北碚的春天二3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