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馬晉一
【一】
孫悟空似乎是個官迷。
早在花果山為猴,尚未求仙拜佛之時,就一直享用著前呼後擁的感覺。
譬如他出世不久,便發現水簾洞,囔囔著要山間群猴擁他為王。且看原著描述,「我如今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尋了這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為王」。
群猴們也樂意有個不走尋常路的領導,帶領著它們走上康莊大道。於是,便山呼海嘯般地列隊跪拜。孫悟空樂呵呵地享受著這猴界榮光,一邊扯了一面大旗,自立為美猴王,一邊猶如老領導模樣,背叉著手,踱著方步,有條不紊地對猴群職能進行劃分。誠如原著所述,「美猴王領一群猿猴、獼猴、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遊花果山,暮宿水簾洞」。
【二】
學藝歸來,那就更不得了,尤其在幹掉盤踞水髒洞的混世魔王之後。
花果山外圍的七十二洞妖王,紛紛提著見面禮,前來拜碼頭。意氣風發的孫悟空,更結交了妖界實力不菲的六大妖王,後來他們索性張羅成一個組合,江湖上合稱「七大聖」。甚至天庭,也被花果山的架勢驚動了,派來了使者太白金星,一門子地想要招安。
孫悟空一聽能到天庭做官,這下可樂壞了,兩眼直放光。
但他終究失望了。玉帝僅僅安排了一個弼馬溫的頭銜。
這個職務,按照馬監下級官員描述,「這樣官兒,最低最小,只可與他看馬。似堂尊到任之後,這等殷勤,餵得馬肥,只落得道聲『好』字;如稍有些尫羸,還要見責;再十分傷損,還要罰贖問罪。」
孫悟空一聽,立馬躁了起來,大叫道,「老孫在那花果山,稱王稱祖,怎在此做後生小輩下賤之役」,趁著火頭,摔門便不幹了。
【三】
顯然,孫悟空嫌弼馬溫官小。他立志要當的是大官。
玉帝一看,樂了,拍了拍大腿道,這員工志向不小啊,行,那就給你一個「齊天大聖」噹噹。
但孫悟空又失望了。「齊天大聖」這個名頭雖然聽上去挺響亮,但天籙本上根本不認,也就是編外人員。譬如一年一度的蟠桃盛會,王母娘娘壓根就沒想將他名字加上。這下,孫悟空又火大了,打砸了蟠桃會,引起了神仙界的公憤。恰巧如來佛祖急於立功,尋思著要在玉帝面前表現一下自己,於是連哄帶騙地使了一個神通,便將頑皮的猴子壓在了五行山下。
即便歷經了五百年的山刑,孫悟空的官癮似乎沒有減淡的意思。他硬著頭皮,忍著草包師父唐僧一路的嘮叨,只為了修成了一紙正果。靈山的表彰大會上,孫悟空看著金閃閃的證書,以及燈火燭照下「鬥戰勝佛」四個耀眼的大字,高興得合不攏嘴。他忍不住上面擁抱那位一直看不太順眼的唐朝師父,回過身來,又想去抱一抱弟八戒,也不管二師弟是否樂意。要知道,那位長著一張豬臉的夯貨,正拿著「淨壇使者」的證書發牢騷呢。
【四】
《西遊記》故事,似乎單講取經的脈絡枝節。修成鬥戰勝佛後孫悟空的去向,卻出現在另一本叫做《南遊記》的古書中。
不妨摘錄片段。
「又有孫行者,獻上如意鐵棒一根,奏曰,臣此棒要長便長萬大,要短便如花針,降妖捉鬼,變化無窮,更兼臣一身都是寶貝。玉帝笑曰,卿一身何為都是寶貝?孫行者曰,臣一個筋鬥能去千裡也是寶;一根毛能化一百個猴形也是寶。玉帝大笑曰,卿試顯神通看,果應其言否。孫行者即在殿前,念動真言,把毛拔一把,口裡一呵,滿殿都是猴子,各執棍棒,跳躍自舞,玉帝命行者收了,遮袖大笑曰,朕聞卿昔日從唐僧西天取經,神通廣大,今日果見卿實可為第一。朕即賜御金花一朵,御酒二杯。孫行者謝恩畢。」
這段故事,發生在天庭舉辦的一場「賽寶通明會」上。席間的孫悟空(此際以西天諸佛的身份列位),全然沒有了之前佔山為王時那種「唯我獨尊」的放蕩不羈,取而代之的,是體制內慣見的逢迎和謙恭。他使盡了渾身解數,變幻著各種神通,只為博取玉帝一笑。在金碧輝煌的祥和氣氛下,他恨不得立馬有一個磕頭謝恩的機會。
可見,無論是人抑或仙佛,這官當大了,氣質難免會隨之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