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是一個時代和社會的縮影,通過服裝,我們可以看到每個時代最鮮明的特點,中山裝代表國民革命時代,綠軍裝代表革命熱情時代,工裝代表勞動最光榮時代……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服裝大多由粗布、亞麻布和洋布製成,顏色單調,顏色灰暗,很簡單樸素。
純棉的衣服會很單一,款式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人們在追求美的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加上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一種新型的織物——滌綸出現在人們面前。
需求旺盛,新引進
上世紀代,全國棉花產量下降,原本就不足的面料市場更加稀缺,然而人們對布料的需求只增加了,對新布料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
另外,隨著廣州改革的不斷推進和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引入了化纖織物滌綸。
迪克良,音譯自英文單詞Dacron,在中國開始時音譯為「達克龍」。
這種材料是由聚酯纖維製成的,他是一種人造纖維,具有耐腐蝕、耐磨和易清洗等特點,他不需要棉花參與生產,價格也相對便宜,他光滑耐用,他還可以在印染上產生明亮的顏色和圖案,與當時所有的衣服相比,可以說非常漂亮美觀。
起初,他不叫滌綸,關於他名字的由來有一個很長的故事。
因為他最早是在廣州中引入和流行的,所以他所做的衣服比時髦的衣服要暗得多,所以被廣州的人稱為「的確靚」,這意味著他非常漂亮。
然而這種說法僅限於粵語地區,因為他是逐漸在普及國家出現的,北方地區的人不能指明白「的確靚」,他們簡單地稱之為「的確涼」,這真的很酷。
慢慢地,每個人都開始穿他做的衣服,他們還發現,穿起來不酷,而且還具有結實耐用的優點,所以他們把他改名為「的確良」,這意味著他質量很好,是個不錯的選擇。
就這樣,「的確良」這個名字就被定下來了,並在全國流行起來。
事實上滌綸已經被用於服裝的生產,因為他更耐磨,所以他被用在衣領等容易穿的地方。
由於當時面料短缺,國家不得不大量引進滌綸來解決這一緊迫問題。因為面料是化纖產品,不需要用棉花生產,成本相對較低,成為國家和人民的首選。
由於價格低廉,可以以布票的折扣價購買,這緩解了「一票難求」當時沒有的尷尬局面。
因為他堅固耐用,不易磨損,經久耐用,滿足了普通人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使人們告別了「新一年,舊一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補丁」時代。
美學與小資產階級的滿足
相對於服裝經久耐用、色彩鮮豔,可任意印刷,暫時滿足了人們對美的的追求。生活條件逐步改善的中國人對新鮮事物的追求越來越熱情,對服裝的追求也不例外。
人們不再滿足於灰色和無生氣的衣服,他們在生活中追求新奇和更多的色彩。
當時,思想先進、渴望時尚的人很多,看到商機,他們建廠生產滌綸成品,如襯衫和外套。
有的人拉著自己的布,自己加工裁剪,做許多精美的衣服。當時,男人們把他做成了一件夾克和一條工裝褲,挺直的衣服襯託著高昂的精神,體現了男人英武陽剛的氣質。
女人用他做裙子,再配上一件合身的襯衫,不僅展現了光鮮亮麗的側面,還襯託出苗條的完美曲線。
男女老少都對這種新面料充滿了渴望,有一段時間,滌綸成為全國最受歡迎和最受歡迎的東西。
在高端服裝時代,擁有高檔服裝沒有區別。
在大城市中的男女大都穿著滌綸衣服,顯示了城市的早期發展。
農村受過教育的青年男女,穿著漂亮的「的確良」衣服,會吸引當代人羨慕的目光,他們的地位也將是「高人一等」。
偏遠地區的人們收到一整件滌綸後,甚至會把他放在珍藏上,帶出去過年,這足以說明滌綸的重要性。
因此在當時,能穿滌綸不僅是財富的象徵,更是個人審美情趣的體現。
時代的發展,使滌綸的衰落
即使這項技術已經衰落了十多年,這個行業也沒有任何進展。
首先,滌綸本身存在許多不足。
因為他是一種化纖製品,從皮感上看,滌綸無法與其他面料相比,硬布不能很好地接觸身體,就像穿著塑料衣服一樣。
通風效果太差,在熱的夏天中穿著時,一旦被汗水浸溼,滌綸就會粘在皮膚上上,薄薄的布料很難遮住身體,露出裡面的肉,既不舒服也不雅致。
這種不透氣的織物不耐寒,寒風可以直接穿衣服,讓人感到寒冷,而且,流行的白色滌綸襯衫不髒,所以下班後經常要換衣服。
越來越注重健康的人們在了解了化纖的危害後,減少了對化纖的購買。
第二,隨著生產的提高和貿易的發展,布料的原材料棉花不再短缺,人們可以生產大量的棉布。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許多新型面料應運而生,腈綸和人造絲的普及讓人們選擇衣服美觀,有更多不同的選擇。
越來越多的高品質面料的選擇不斷湧現,滌綸本身的缺點被無限放大,與其他織物的競爭力大大降低,基於對生活的新追求,人們選擇了質量更高、質量更高的面料,滌綸最終被淘汰。
第三,滌綸只是暫時滿足了人們一段時間的追求,這樣的優勢並沒有在更長的時間內保持下去,後來出現了大量新穎的服裝,對面料的要求也更加多樣化,這是不可能用這種面料做成的。
例如,軟質面料的喇叭褲、女式連衣裙和蕾絲衣服後來出現。
在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中,只有一種方法可以拒絕。
時代的寵兒也會被時代拋棄
在每一個時代,都有一些流行的產品,比如無聲的黑白電視機、高槓上的二十八輛自行車、可以收聽廣播的收音機等等,或者可以升級,生產液晶電視,發明汽車摩託車。
或者被時代淘汰,收音機已經消失了……
只能說,時代的發展洪流不會停滯不前,對生活的追求只會逐漸提高,當時的熱銷產品已不能滿足進一步的需求,當時,只有那些被忽略在角落裡的缺點,滌綸的優點掩蓋不了他不可避免的缺點,最後的的結局只會衰落,淡出人們的視線。
社會的選擇是不斷變化的,他正在向更高的層次轉變。
停滯是所有事情「掉隊」的重要原因,上世紀代流行的東西可能在代消失,這是正常的。
滌綸的消失也是常事,符合歷史發展規律,這更像是對人們的警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這個時代的每個人都不能忽視,需要不斷進步。
滌綸像一面鏡子,反映著時代的變化,社會的進步,一些離我們不遠的服裝詞彙也因為逐漸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而被遺忘,即使曾經流行過。
免責聲明:如果文章內容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30天內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儘快刪除內容。文章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和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