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未來感覺很神秘,如果知道自己的未來,會讓自己趨吉避兇,同時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完美。根據佛經中記載,佛陀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開悟後,遍知一切過去未來。這種神通,佛教中稱之為宿命通。任何一個人,只要他擁有了宿命通,就可以知道自己、他人的過去及未來。很多人很羨慕佛陀的這種本事,遺憾的是,自己不是佛,也不存在宿命神通。
《三世因果經》中講:「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即使沒有宿命通,只要一個人,仔細觀察自己平時的所做所為,以及平時遇到的一些事,就可以「推算」自己的過去以及未來了。
佛教中講因果,任何事情,都存在它的前因後果,福分也是一樣。你好好學習是因,能上好的大學是果;你努力工作是因,得到豐厚的回報是果。你想要快樂,就要讓自己種下快樂的因;想要財富,就要去施捨;幫助別人是因,收穫善良是果。無論是哪一種好處,都需要一個人自己去爭取。遵循天道規則,老天就會眷顧你。
人們普遍追求的福分有五種,最希望有「五福臨門」。如果真的有五福臨門,那麼,他就是老天最眷顧的人,也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那麼,怎樣才能獲得這五種福分呢?
一、長壽
佛教中講,要想獲得長壽,就先要戒殺。佛教中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果,當他將自己這一生的因果全部報完了,就會「壽終正寢」。這是指的正常情況。但是有些人,為了生活得更舒服,就會做一些殺生的事。殺業如果太重,最後就會減少他自己的壽命。因為他將其他的生命的壽命減少了,造下這種因,就會得到減少自己壽命的果。
佛教中講放生,只要經常放生,懺悔自己曾經造下的殺業,並且將功德回向給被自己殺的生命,這種殺業帶來的後果,會逐漸減輕。但是要心念至誠去做。佛經上說,心念至誠,天有所見。即使你自己沒有辦法解開這些結,老天看你心態至誠,也會被你感動,來幫助你解決這件事。
二、富貴
所謂的富貴,就是富有,且擁有一定的好名聲。很多人雖然富有,但是未必有好的名聲。要想擁有好的名聲,平時就要多幫助別人。無論是金錢上,還是精神上,都要做到見誰有難,立即支援。並且,這種支援是發自心底去做的,不是來自於外界的壓力。
佛教中講富而知足,人天共敬。在你能力之內的,無所要求的去幫助別人,更是稀有難得。我們熟知的觀世音菩薩,就能做到這一點。只要眾生陷於危困之中,一心稱念她的名號,觀世音菩薩就能生出感應,也會無條件前來救助。
三、康寧
所謂的康寧,就是健康平安。除了長壽,最多人發自內心追求的其實是健康與平安。但是真正的健康與平安,卻最難得到。佛教中說,人的生老病死,是一種常態,每個人都避免不了。那麼要儘量做到沒病沒災,平平安安,就要少與人爭。
東坡居士曾經寫過這麼一首詩:「人皆養兒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吾兒愚且魯,無病無災到公卿。」他的這首詩,真正的意思其實是指的不爭。一位老和尚對我說,人生真正到了那個境界,就會明白難得糊塗這個道理。太過聰明的人,喜歡與人爭,其結果就是食無味,睡難眠。這樣哪裡會有一個好的身體呢?整天與人爭,心中嗔念難除,就難得有安寧的時候。
四、福德
佛教中認為,每個人都有福德,福德的大小不同,造成了他們的福報不同。福德大的人,遇到事情就會順遂,也容易成功;福德小的人,遇到事情就充滿了阻礙,也容易失敗。
一個人的福德大,原因他以前經常布施,福德小,就是因為他慳吝少施。其實經常布施的人,不但能增加自己的福德,也能增加自己的心量。施捨的次數越多,他的心量會越來越大,那麼,他能承受的福德,也越來越大。而慳吝少施的人,生恐別人侵佔了自己的東西,他的心量會越來越小,同時,他的福德也會越來越小。
五、善終
按照佛教的講法,一個人只要不做大壞事,即使做不了大好事,只要他平時心地善良,也能得到善終。這種福分,其實是最難求的。《地藏經》中說:「我觀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意思是每個人,都會為了自己的一切,去動一些不好的念頭。即使有些事沒有去做,但也是不對的。
有句話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很多人,平時不注意自己的心念。有很多不好的想法,他沒有刻意去控制,造成自己不好的想法越來越多。那麼,遇到事情,很容易被不好的想法所驅使,做出壞事來。《金剛經》中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要人們平時做到清淨,什麼念頭都不起。如果真能做到,最後就會得到善終。
這五種福分,是每個人都想要得到的。佛教中講,享受福分,是一種果。並說,種如是因,得如是果。你做了什麼事,都會得到相應的福分。佛經中說:「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要想多得福,就不要去為惡,多行善,這樣,才有希望擁有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