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湘雅二醫院腎臟移植科在外科樓B座手術室成功完成1例ABO血型不相合親屬活體供腎腎移植手術(供者為父親、血型AB型,受者為其兒子、血型B型),這是湘雅二醫院首次開展ABO血型不相合的親屬活體供腎腎移植手術。
11月27日早上8點,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彭龍開教授一早就來到手術間親自參與術前準備。外科樓B座手術室申海豔護士長和移植組周菲護士特意為手術順利開展進行了精心安排,保證供腎切取後能及時植入受者體內。
首先開展的是腹腔鏡下供腎摘取術。接受手術的是一位父親,其子身患尿毒症多年,但目前器官捐獻數量有限,等候多時無果,父親跨血型捐獻腎臟給其兒子成為了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案。彭龍開主任與助手高陳主治醫師、姚恆昌碩士嫻熟配合,儘可能保留供腎脂肪,儘可能減少供腎損傷。在手術臺旁,彭風華副主任與劉磊主治醫師已經準備好修腎臺,將供腎在第一時間內進行仔細灌注修整。受者手術則在腎臟移植科主任謝續標教授與王彧主治醫師、孫思宇碩士合作下有條不紊地進行,精細的操作使得整個手術視野出血極少。開放血流後,移植腎輸尿管內清亮尿液如噴泉般湧出。後續輸尿管吻合操作由彭風華副主任、高陳主治醫師接力完成。到中午1點,歷時五個小時的本院首例「ABO血型不相合親屬活體供腎腎移植手術」順利結束。謝續標主任、彭龍開主任、彭風華副主任、手術室申海燕護士長及周霏護士、王彧主治醫師、劉磊主治醫師、高陳主治醫師、代賀龍副研究員、姚恆昌和孫思宇碩士都露出開心的微笑,並親自把受者由術後恢復室護送至腎臟移植科監護室。受者術中順利,術後麻醉恢復滿意,術後一天,移植腎就排尿8000多毫升,血清肌酐由術前1000多降至400umol/L,術後第2天就降到140umol/L的正常水平。術後受者和捐腎者情況穩定,在持續康復中。
ABO血型不相合是進行移植手術的主要的免疫學障礙之一。A、B血型抗原不僅存在於紅細胞表面,還存在於血管內皮細胞。在沒有進行預處理的情況下,血型不相合的腎移植會導致強烈的血型抗原抗體反應,引起移植物血管內血栓形成,其臨床和病理表現類似於超急性排斥反應,會導致移植失敗。湘雅二醫院早在2005年即開展了Rh血型不相合的親屬活體供腎腎移植手術,積累了一定經驗。但ABO血型抗原和RH血型抗原比起來,其導致的抗原抗體反應和破壞性要強烈很多,需要一整套更加複雜和完善的圍手術期方案進行處理。
ABO血型不相合腎移植作為腎臟移植科四大培育學科特色之一,科室很早就進行了全科動員,多次組織專題文獻學習,並選派優秀的年輕主治醫師劉磊博士到國內開展此項技術較早的兄弟單位交流學習。為精確、定量測定血型抗體強度,謝續標主任提出採用流式細胞術進行血型抗體檢測,由移植配型實驗室譚亮主管技師帶領姚恆昌碩士負責,並與輸血科的血清型檢測結果相互印證,確保萬無一失。針對血型抗體清除,彭風華副主任提出採用蛋白A免疫吸附聯合血漿置換進行。這兩項關鍵創新技術的採用,為手術成功創造了良好條件。與此同時,在謝續標主任的指導下,劉磊博士和腎移植諮詢室翁阿豐護士積極組織倫理申報材料,先後獲得醫院器官移植倫理委員會、新技術倫理委員會以及省衛健委審批通過。
本次手術的成功彰顯了湘雅二醫院腎移植團隊從基礎到臨床的強大實力,也是腎臟移植科與輸血科、血透中心、麻醉科、手術部等多學科強強聯合、成功合作的典範,標誌著湘雅二醫院突破了腎移植血型障礙,有效擴大了供體來源,將為更多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帶來了新生的希望。近年來,湘雅二醫院腎臟移植科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在實現2018年腎移植手術量全國第一的基礎上,持續開展診療技術創新,培育專科特色,使得手術數量與質量並重、醫教研協調發展,爭創國內一流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