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醫院完成全國首例介入機器人輔助DSA手術

2020-12-22 騰訊網

洞悉名院動向,瞄準標杆榜樣。

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

科技

⊙ 華西醫院:小兒外科血管瘤研究成果被國內外專家共識與治療指南收錄

近日,華西醫院小兒外科吉毅教授研究成果被美國兒科協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最新制定的2019版嬰幼兒血管瘤臨床治療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fantile Hemangiomas)收錄。這標誌著其團隊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國外同行的高度認可;也表明在嬰幼兒血管瘤的治療方面,吉毅教授團隊走在世界前列。

⊙ 重醫附一院:牽頭髮布《輸液導管相關靜脈血栓形成中國專家共識》

近日,以國際血管聯盟中國分部和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周圍血管疾病管理分會為主體組織單位的《輸液導管相關靜脈血栓形成中國專家共識(第一版)》發布,重醫附一院是該版共識的牽頭單位。

共識共8個部分,全文近2萬字,參考了大量文獻及國外相關指南意見,較為詳細地闡述了輸液導管相關靜脈血栓形成的病因、預防、臨床分類、處理及預後,並根據中國國情和臨床實際,有針對性地系統回答了臨床上關注的問題,並原創性地制定出導管相關血栓臨床分類標準,從而為指導臨床針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處理手段提供了基礎,並且體現了本次專家共識「看見病人,而不僅僅是靜脈血栓」這一人本主義的出發點,倡導「管盡其用,與栓共處」的理念。

⊙ 鄭大一附院:化療藥納米化可提升治肝癌療效

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聯合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在腫瘤化療藥物納米化方面取得新突破。該研究構建了一種基於順鉑的新型有機納米治療藥物,實現了化療和化學動力療法的聯合,發揮了優異的抗肝癌作用。相關研究論文在納米醫學頂級期刊《先進材料》在線發表。

⊙ 仁濟醫院:沈洪興課題組為椎間盤退變性疾病提供新策略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Advanced Science》(影響因子:15.804)在線發表了仁濟醫院脊柱外科主任沈洪興課題組關於椎間盤退變性疾病治療策略的最新研究成果「Gene-Hydrogel Microenvironment Regulates 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bolism Balance in Nucleus Pulposus」,並被選為該雜誌的封面文章進行發表。該研究創新性地提出「基因-水凝膠微環境」,為椎間盤退變的基因治療提供新治療策略。

⊙ 湘雅醫院:歐陽冬生團隊研究成果被寫入安全用藥指南

日前,由中國藥學會臨床中藥學專委會、中華中醫藥學會中成藥分會等機構共同完成的《何首烏安全用藥指南》正式發布。其中,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臨床藥理研究所歐陽冬生教授團隊研究成果被寫入安全用藥指南。該指南的發布,將對何首烏的臨床使用和中藥國際化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技術

⊙ 天壇醫院:介入機器人「魯班」完成全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

日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導管室內進行了我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

本次手術使用的「魯班」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是由北京天壇醫院李祐祥教授臨床研究團隊聯合北京理工大學肖楠教授的機器人技術團隊,在科技部 「血管內介入手術機器人的臨床應用研究」 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支持下,研製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系統。項目實施過程中實現了對同構式多器械協同管絲遞送、無菌隔離非固聯傳動等多項微創介入手術機器人的關鍵技術的突破。該項成果也標誌著全國產、自主研發的微創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將很快在臨床應用,緩解微創介入診療中優質介入醫療資源緊缺問題,縮小我國與國際先進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

⊙ 華西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微創瓣膜團隊再創全國TAVR手術記錄

日前,華西醫院心外雜交手術室內產生了一項新的全國紀錄——單中心經心尖TAVR手術總例數突破150,並且成為全國唯一過百的中心。

2014年3月,華西心外微創瓣膜團隊開展了全國首例經心尖TAVR手術。短短四五年間,團隊屢創佳績:建設成為全國最大的經心尖TAVR臨床中心,年手術量指數倍上漲;全球最大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介入治療中心;完成世界範圍內有文獻報導的最高齡患者TAVR手術——為百歲老紅軍成功「換新」;吸引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患者來華西就醫......在開創各項記錄的同時,華西心外團隊保持著99.3%的TAVR手術成功率,成為國內TAVR領域的領軍團隊。

⊙ 湘雅二醫院:婦科完成我國首例dubuisson盆底重建術

近日,湘雅二醫院女性盆底重建專家陶光實教授團隊順利完成了我國首例改良的dubuisson盆底重建術,同時進行了經閉孔無張力尿道中斷懸吊和曼式手術。這一例手術的順利完成,標誌著湘雅二醫院婦科在盆底重建亞專科臨床能力又前進了一步。

Dubuisson術式即經腹璧人工網片無張力雙側頂端懸吊盆底重建術,是由瑞典蘇黎世dubuisson教授於2003年首先報導,近年已在歐洲完成了臨床試驗,證明其效果可靠,據了解,在我國至今尚無報導開展該術式。

學科

⊙ 北大醫院:成為全國「心衰中心示範基地」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心血管健康大會(CCHC2019)上,北大醫院被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中國心衰中心聯盟、中國心衰中心認證工作委員會授予全國第二批「心衰中心示範基地」稱號,丁文惠教授被聘為中國心衰中心聯盟常委。

⊙ 齊魯醫院:急診檢驗醫聯體成立

日前,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急診檢驗醫聯體成立大會在濟南召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黨委書記侯俊平、山東大學第二醫院院長王傳新出席會議並致辭,全省100多家各級醫院代表參加活動。

目前已有33家三甲醫院成為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急診檢驗醫聯體的理事單位,120多家二級以上醫院成為會員單位。

人事

⊙ 北大醫院:楊柳教授當選北京大學眼科學系新一屆主任

北京大學眼科學系換屆暨北大青年論壇於近日在北京大學醫學部會議中心順利召開。本次換屆標誌著第四屆北京大學眼科學系的成立,經過選舉,北大醫院眼科中心主任楊柳教授當選新一屆眼科學系主任,副主任為第三醫院王薇教授、人民醫院趙明威教授,學系委員一致推舉黎曉新教授為名譽主任。

⊙ 華山醫院:陳世益教授獲聘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

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舉行市政府新任參事聘任儀式,復旦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華山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陳世益教授獲聘擔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為陳世益教授頒發了聘書。

⊙ 湘雅醫院:胡冬煦獲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終身成就專家」

日前,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分會2019年年會舉行。中南大學原校長、原黨委書記胡冬煦教授榮獲中華醫學會「醫學教育終身成就專家」。全國僅有兩位專家獲該項榮譽。胡冬煦教授是全國心胸外科學知名專家、博士生導師,先後擔任湖南醫科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湖南省教委黨組書記、主任,中南大學校長、黨委書記。

⊙ 安貞醫院:馬長生教授接任PACE雜誌主編

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中心主任馬長生教授自2020年1月起接任《起搏與臨床電生理學》(Pacing and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PACE)雜誌主編一職。這是首次由我國學者擔任在國外出版的心臟起搏與電生理領域雜誌的主編一職。PACE雜誌前一任主編、美國著名學者Bradley Knight教授卸任。

管理

⊙ 華山醫院:公眾號再獲「上海市十大健康微信公眾號」等榮譽

⊙ 湘雅醫院:湖南省醫學會醫學倫理學專業委員會掛靠該院

1月4日,湖南省醫學會醫學倫理學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並掛靠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南大學田勇泉教授當選主任委員,張欣、周智廣、張國剛、劉江華、劉景詩和劉激揚當選副主委,劉星當選常委兼秘書。湖南省醫學會醫學倫理學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將對促進整個湖南倫理審查能力提升、開拓國際化視野,更好地保護患者和受試者的生命健康和權益,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和價值。

⊙ 宣武醫院:「掌上宣武醫院」網際網路醫療APP正式上線

12月30日,「掌上宣武醫院」網際網路醫療APP正式上線運轉。院長趙國光指出,APP的上線,豐厚了醫院的治療手法,延伸了醫療服務,拓寬了醫患交流的途徑,期望往後在界面友愛、運用快捷、服務內容等方面逐漸優化、提高,為患者供給更好的服務,一起確保個人隱私信息的安全和患者隱私的維護。

⊙ 湘雅二醫院:放射介入科介入護理門診即將開診

為了規範管道維護,減少患者感染及脫管等併發症的發生,同時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自我維護的能力和生活質量,滿足患者對延續護理的需求,為介入相關管道置入患者提供精細化診療及全程化管理服務,湘雅二醫院介入護理門診將於2020年1月6日正式開放。

管理者說

⊙ 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院士:在小康社會完美詮釋呼吸健康

2020年,中國將步入小康社會。小康將不再抽象。呼吸學界將在小康社會中如何詮釋呼吸健康,需要我們共同作為。新一輪的陽光、月光、星光,新一輪的春花、夏雨、秋風、冬雪,帶來新的人生、事業、希望。

課堂

⊙ 中國急診尖峰論壇

招聘

⊙ 鄭大一附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聘啟事

⊙ 中日友好醫院:2020年(第1期)進修護士招收通知

⊙ 解放軍總醫院:2020年上半年部分科室聘用專業技術人員招聘計劃

相關焦點

  • 全國首例智能骨科機器人輔助全新 生物型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在海南完成
    26日,國家骨科與運動康復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博鰲超級醫院,完成全國首例智能骨科機器人輔助全新生物型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據悉,來自海南的57歲患者吳先生接受了此次手術。  據介紹,膝關節置換術是治療中晚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黃金標準」,這個手術最重要的就是膝關節假體。
  • 開陽縣人民醫院成功完成首例冠狀動脈造影術
    9月15日,開陽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在貴州醫科大附屬醫院心內科專家的指導下完成了首例冠狀動脈造影術。冠狀動脈造影術是一種心臟內科的微創手術,從患者的手腕處的橈動脈或者腹股溝處的股動脈處進行穿刺,通過穿刺口置入動脈鞘管通路到達升主動脈根部的心臟的冠狀動脈,然後從這個部位注射造影劑使心臟的血管在X射線之下充分顯影,準確判斷心臟冠狀動脈血管病情。手術具有準確、安全、切口小、患者易恢復等特點,目前國內的中型以及大型的醫院均有常規的開展,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
  • 全國首家眼耳鼻喉專科醫院裝備達文西機器人進行口咽癌手術
    央廣網上海7月30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沈愛琴 胡靜)73歲的徐老先生口咽癌放化療後不幸復發,在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頭頸外科診治,成為首例達文西機器人手術患者。令人欣慰的是,手術非常成功,術後僅三天,他就順利出院。
  • 上海市胸科醫院腫瘤科羅清泉教授牽頭制定的中國首個《機器人輔助...
    央廣網上海7月21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鄧天)為進一步提升我國機器人胸外科手術的臨床診療規範,提升中國胸外行業微創整體技術水平,日前,由中國醫師協會醫學機器人醫師分會胸外科專業委員會牽頭,上海市胸科醫院腫瘤科常務副主任羅清泉教授領銜國內眾多機器人手術領域專家團隊共同制定的《機器人輔助肺癌手術中國臨床專家共識
  • 山東省立醫院成功完成了首臺機器人輔助胃癌根治術合併卵巢畸胎瘤...
    山東省立醫院婦科李長忠主任正在操作達文西機器人進行手術 2019年7月,山東省立醫院引進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以來,胃腸外科在山東省立醫院副院長
  • 國內首例機器人螢光顯像輔助前列腺癌根治術成功—新聞—科學網
    國內首例機器人螢光顯像輔助前列腺癌根治術成功螢光顯影輔助技術可幫助醫生在手術中極其敏感地發現轉移性淋巴結,在保證腫瘤清除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縮小淋巴結清掃範圍,縮短手術時間,減小手術創傷,降低圍手術期相關併發症,真正實現靶向手術、精準醫療。 該患者今年62歲,因體檢發現PSA升高就診。患者就診時血清總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為61ng/ml(正常值 0-4ng/ml),經前列腺穿刺活檢提示為前列腺腺癌。
  • 河南首例!河南省人民醫院成功完成機器人引導下創傷骨科高難度複雜...
    大象新聞·河南廣播電視臺交通事業部記者 張園 通訊員 崔冰心 11月5日,河南省人民醫院骨科二病區主任劉濤及其團隊成功完成我省首例「天璣」機器人引導下合併骶骨骨折骨盆骨折手術,這意味著我省人工智慧在醫學臨床領域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將為更多患者提供精準醫療。
  • ...之心——胸科醫院巧用機器人微創手術為患者摘除拳頭大小胸壁腫瘤
    【新聞速遞】手到病除,更成全了她的愛美之心——胸科醫院巧用機器人微創手術為患者摘除拳頭大小胸壁腫瘤 2020-12-10 16: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球首例!疫情時期機器人輔助裸眼3D,進行全腔鏡氣管重建手術
    南都訊 記者李春花 通訊員 韓文青 4月10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建行教授團隊完成全球首例達文西機器人主刀、裸眼3D視覺下的全腔鏡「無管化」胸段氣管重建手術,在全球戰「疫」時期,利用更現代化的手段成功挽救了一名惡性氣管腫瘤患者。
  • 國內首例機器人螢光顯像輔助下前列腺癌根治術在滬成功實施
    國內首例機器人螢光顯像輔助下前列腺癌根治術在滬成功實施 2017-06-12 22:17: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6月12日消息
  • 與達文西機器人攜手,國內頂尖專家完成江蘇首例高難度肺葉袖狀手術
    在當地醫院檢查,診斷為右上肺中心型肺鱗狀細胞癌、肺氣腫。多家醫院都認為手術風險太大,建議他採用非手術的姑息治療。聽說江蘇省腫瘤醫院胸外科許林教授做過很多創新的高難度手術,他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慕名求醫,希望能夠手術切掉腫瘤解除痛苦。不手術:隨時會出現大咯血窒息許林教授和助手李明主任醫師詳細評估了張先生的情況,情況很不樂觀。
  • 「妙手」機器人上崗 ,實現亞毫米級手術精度
    珠海首例骨科手術機器人輔助手術,在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順利完成近日,54歲的患者胡某不慎外傷致胸腰疼痛
  • ...臺,穩居全國前三甲,邵逸夫醫院又最新引進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王家鈴 李文芳12月15日,67歲的馬大伯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成功接受了機器人輔助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這也是邵逸夫醫院完成的第1000臺機器人手術。
  • 【首例】全國首例心肺復甦下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置換術成功!
    12月9日上午,來自湖北仙桃的餘大爺回到協和醫院複查,經查他術後人工瓣功能良好。這意味著全國首例心肺復甦下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置換術圓滿成功。7月,他因突發胸悶、呼吸困難,被家人緊急送往協和醫院救治,經診斷為主動脈瓣重度狹窄,要立刻進行搶救。進入手術室前,餘大爺突然出現急性心衰,緊急進入手術室後出現呼吸心跳停止,血壓降低為零,病情十分危急。
  • 全國首例,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專家挑戰高難度手術
    此次零造影劑無導線起搏器植入術為全國首例,術後三日,患者已順利出院。86歲患者為植入永久心臟起搏器,千裡慕名求醫「昨天做了起搏器手術,明天就可以出院,完全感覺不到是做了一次手術,來華西醫院真是來對了!」,86歲的患者喜笑顏開地說。
  • 國產手術機器人四小龍
    手術機器人被稱為機器人產業皇冠上的明珠。美國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處於世界手術機器人產業的領先地位。CFDA報告顯示,醫用機器人手術數量從2005年2.5萬例達到2016年65萬例。80%的前列腺切除手術是由機器人完成的。在中國,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網際網路+和中國製造2025規劃的發布,中國也將機器人和智能製造納入了國家科技創新的優先重點領域。
  • 機器人手術完美搭配日間手術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胸外科團隊開展全球首例胸外科機器人輔助肺腫瘤切除日間手術。 長沙晚報通訊員 劉微 攝  長沙晚報12月12日訊(全媒體記者 彭放 通訊員 劉微)你能想像嗎?患者接受肺腫瘤切除手術後,不到12小時就順利出院了,此時距他入院不到24小時。12日上午,56歲的黃先生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胸外科順利出院。據悉,這是全球首例胸外科機器人輔助肺腫瘤切除日間手術,標誌著該院胸外科機器人手術團隊的技術成熟度、團隊配合默契度和手術效果均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56歲的黃先生在一次體檢中發現左下肺背段長有腫塊,來到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尋求治療。
  • 全球首例!54歲肺癌患者進行根治手術後,第二天就能出院了
    今天(12月25日)上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為患者黃女士實施肺癌根治的日間手術,在達文西機器人的輔助下,不到一個小時就完成了手術,明天上午黃女士就能出院,這在全球尚屬首例! 通過前期檢查,醫生發現黃女士的病情相對單一,沒有複雜的併發症,但腫瘤的部位十分隱秘。
  • 首臺國產骨科手術機器人登場,在滬完成全膝關節置換術
    首臺國產骨科手術機器人完成關節置換手術。為打破國際品牌壟斷地位,讓更多患者有可能選用手術機器人輔助醫生進行手術,國內的醫工科學家們深入開展醫工交叉合作,越來越多自主研發項目和產品正在不斷問世。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骨科李慧武主任醫師團隊利用「鴻鵠」手術機器人為一名69歲女性患者完成了全膝關節置換術。本文圖片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 供圖7月2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獲悉,一款全國產化的「鴻鵠」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又名:「鴻鵠」骨科手術導航定位系統)日前研發成功。
  • 機器人大戰~拉黑天壇醫院
    從影視公司的VR技術,ai技術代替演員表演剪輯、公司去醫院拍攝的機器人操作手術到科技公司的清潔機器人,酒店智能前臺。我為這新技術改革感到驚嘆,也覺得十分有意思。因為工作便利,也因為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的高度發達,我自認為還是對這些新技術、新革命接受度挺高的。雖然距離網絡新聞說的機器人情侶比較遠,但目前應用的場景,以及我為這些新產品推廣寫的文案,都十分炫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