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題材小說高手馬平推新作 「讓筆下的鄉村為時代作證」

2020-12-09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鄉村題材作品是中國當代文學花園裡的一株明媚之花。在四川,更是有著深厚的鄉土文學傳統,周克芹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是至今被人津津樂道的經典之作。

當下,中國鄉村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給文學創作提供裡豐富而寶貴的素材。近日中國作協召開「全國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會議」,號召廣大作家真正深入農村生活,發揚鄉村題材寫作的優秀傳統,寫出「新時代的《創業史》,登上新時代的文學新高峰。」

來自四川廣元蒼溪縣的作家馬平,是寫鄉村題材小說的高手。近些年來,他深耕鄉土文學,成果甚豐。其《草房山》、《山谷芬芳》、《高腔》,被廣為讚譽。其中《高腔》還入選2018年「中國好書」月榜,被四川人民藝術劇院改編成話劇上演。

2020年7月,馬平的全新小說集《我看日出的地方 我在夜裡說話》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由兩部中篇小說倒裝組合而成,書名就是兩個篇名的巧妙組合,前者由封面打開,後者由封底打開,猶如一體兩面,各自獨立,又相互呼應。《我看日出的地方》、《我在夜裡說話》是兩個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中篇小說,分別首發於《人民文學》和《四川文學》。馬平從一棵樹,一段路入手,講述了兩個故事。其中《我看日出的地方》以一棵生長在家門口的紫薇樹為主體,在樹下生活的一代又一代的家人、因樹而結緣產生情感交互的身邊人,在紫薇樹被賣出、移走、不知所蹤、終又尋回繼而繁衍的循環中交織出了一幅山水間鄉村生活的圖景。文中用一個故事、一個典型,深刻地反映了鄉村城鎮化、鄉村脫貧、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年輕一代的心路變化,不舍、追尋、認同、歸屬以及精神回歸。作者寫得真摯,寫得紮實,寫得溫潤。

對於鄉村題材小說,小說背後的馬平有著怎樣的藝術觀,他的小說世界是如何構建的,對於鄉愁,有何新體會,封面新聞記者找到馬平聊了聊。

專訪馬平:

"記憶還在,鄉愁就會有所寄託"

馬平

封面新聞:讀您的小說,我強烈感受到, 您有很強大的藝術虛構能力,那麼多的生活細節,心理活動,您是如何做到的?

馬平:我也這樣問過自己,但我不知道從何處能夠得到答案。比如,《我在夜裡說話》寫到歪嘴要把桂花樹賣到城裡去,而「我」所愛的女人水蓮最初就是在那棵桂花樹下出現的,「我」去阻攔,歪嘴問「我」:「你真把她當成了你的女人?」我接下來寫道:「我的腳底就像讓人挖了一個坑,所有的根都露了出來。」記得當初寫到這兒的時候,我微微一驚,趕緊往腳下看了一眼。我想,我是不是曾經就是一棵樹,被人挖走時的感受留在記憶裡了呢?我只能說,我和很多作家一樣,有一種見啥說啥的能力,比如見樹說樹,多出來的那一份大概是我還會替樹想一想。我想說的是,生活細節從日常中來,而心理活動呢,大概從腳底下來,取決於走了多少路吧。

封面新聞:您的小說多是取材家鄉故土的人事變遷。對鄉村題材情有獨鍾。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鄉村也很受影響。比如人情變淡,出現急功近利的思想,人們難免感慨鄉愁沒有寄託。您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馬平:鄉村由此所受的影響,遠遠不止這些。社會在發展中,也在變化中,有的東西值得挽留,有的東西並不值得挽留。比如我曾經寫過的在夏夜裡轟鳴如雷的蚊蟲,那就一隻也不值得挽留。但是,從前我回到老家,突然在夜裡聽不到那「雷聲」了,心中還真是複雜了好一陣。其實,每個人的鄉愁都是具體的,比如由一聲呼喚引出,由一雙鞋子帶出。我想,誰會差一聲呼喚,一雙鞋子呢?鄉愁畢竟是和記憶密切相關的,記憶還在,鄉愁就會有所寄託。說起鄉愁,我依然是一個樂觀主義者。

封面新聞:鄉土文學,是中國重要的一個文學種類。您認為,當代作家該如何寫出當下的鄉土文學?

馬平:一個作家,他首先要弄清楚,他寫的是發達地區還是貧困地區的鄉村,平原還是山區的鄉村,從前還是現在的鄉村。作家眼裡的鄉村沒有一個統一的辨識碼,但讀者會憑著自己的鄉村經驗去打量作家筆下的鄉村。作家的任務是,讓筆下的鄉村為時代作證,並以各自的經驗為例來幫助大家認識鄉村。這就需要作家寫出自己的那一個鄉村,寫出我的鄉村,然後來形成新的鄉土文學的奇觀。

封面新聞:在文學寫作的過程中,對哪些作品的閱讀,對您的寫作啟發比較大?

馬平:這裡我只說文學作品,並且只說國外的。列夫·託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川端康成的《雪》,哈代的《苔絲》,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海因裡希·伯爾的《小丑之見》,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卡爾維諾的《我們的祖先》《寒冬夜行人》,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辛格的《傻瓜吉姆佩爾》《市場街的斯賓諾莎》,加繆的《局外人》,施林克的《朗讀者》。太多了,不勝枚舉。當然,我不會忘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你大概已經發現,這份書單裡面並沒有多少鄉土。這些作品,就像一根一根大棒,把我這個榆木疙瘩腦袋一棒一棒敲醒。

相關焦點

  • 網絡小說如何講述鄉村女性故事
    家國情懷作為女性文學的重要母題,在中國鄉村題材小說中出現,一個代表性作品是清末邵振華的《俠義佳人》。這部小說從啟蒙立場出發,採用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以家庭成員之間的人倫關係為切入點和主線,在對女性日常生活的描述中,將女性個體的生存發展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  這一書寫方式在其後鄉村題材女性小說創作中,長期佔據主導地位。
  • 扶貧文學:敘寫新時代鄉村傳奇
    賀享雍的十卷本《鄉村志》本著「為時代立傳,為鄉村寫志,替農民發言」的宗旨,以賀家灣為中心,探討半個多世紀以來農民與土地的關係,最後一卷《天大地大》尤其將重點放在精準扶貧上。當精準扶貧被置於闊大的歷史背景下,賀家灣也成為當代中國鄉村變遷的一個縮影。
  • 黑巖網推行業現實主義作品,《遊刃》受追捧
    近日,小編在第四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黑巖網展區見到《遊刃》的作者衛雨,沒想到她還是個金融專業在讀的大學生,她的新作《遊刃》剛剛在掌文信息旗下黑巖網完結,受到網友一致好評,現場籤售隊伍的火爆可見一斑
  • 書寫花滑行業青春故事,黑巖網力推《遊刃》
    近日,小編在第四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黑巖網展區見到《遊刃》的作者衛雨,沒想到她還是個金融專業在讀的大學生,她的新作《遊刃   《遊刃》是衛雨最新創作的一部情節與文筆俱佳的網絡小說作品,一位陽光可愛的體育經紀和一位清冷孤高花滑天才曾經青梅竹馬攜手追夢,今日並肩作戰重回巔峰。另外,《遊刃》也是黑巖網最近力推的一部現實主義作品。近幾年黑巖網大力支持平臺作者進行現實主義體裁創作,很多網絡文學新人作家脫穎而出,許多優秀的現實題材作品也如雨後春筍,衛雨和《遊刃》無疑是其代表。
  • 菏澤四部作品入選省鄉村題材優秀文藝作品展播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德領近日,省文化和旅遊廳公示了2020年全省鄉村題材優秀文藝作品網絡展播入選作品名單,全省共有39部作品入選展播,其中,菏澤市創作的棗梆現代戲《草根大師》、大平調《懶漢豆腐》、山東梆子《村口風波》、兩夾弦《喜臨門》入選
  • 鄉村愛情你為什麼推人家小女孩是第幾集哪一集播出的
    鄉村愛情你為什麼推人家小女孩是第幾集哪一集播出的  你為什麼推人家小女孩是《鄉村愛情7》23集,《鄉村愛情7》是由趙本山、王小利、劉流、畢暢、劉小光、唐鑑軍、小瀋陽、於月仙等主演的農村題材電視劇。
  • 《一點就到家》:中國鄉村題材電影創作的一種正確打開方式
    近年來,以《十八洞村》《出山記》《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為代表的脫貧攻堅題材電影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其中《一點就到家》是最有年輕觀眾緣和年輕態的一部影片。首先,該片的主創團隊很年輕。導演許宏宇是80後,三位主演劉昊然、彭昱暢、尹昉的平均年齡只有27歲,在年輕群體中擁有諸多擁躉。
  • 推4本好看的鄉村異能小說:被寶物強勢認主後,人生就此開掛!
    男主不得不享受著神農鼎帶來的折磨與福利,進山尋寶,號令狼王,教人擇天時,種五穀,雖然無敵但也悲催;小說後期,主要講述了男主因緣際會加入了「狼牙」組織,利用所知所學,對抗神秘力量,暗殺組織,並最終攜眾多高手,抵抗上界的修真者,完成神農鼎所交付的重大使命,最終立身傳奇!
  • 鄉村廣播2021 新推主打節目!
    遼寧鄉村廣播FM101.8/FM89.5/AM927聽說了嗎?《曉聲長談》開播啦!啥是《曉聲長談》?一張茶几兩隻茶杯,心裡犯堵跟他講,別不過勁聽他說。湊熱鬧,扯閒篇兒,捎帶著就興許把事辦六,遇事先別急,聽聽曉聲怎麼說。
  • 《鄉村第一書記》同名電視劇生動展示「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
    2020年6月26日,由華瑞影業、華視瑞景出品,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廣播電視局聯合監製,中共南陽市委宣傳部、中共淅川縣委宣傳部聯合出品,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大型當代農村題材電視劇《鄉村第一書記》正式殺青。
  • 鄉村博物館美術館大有可為(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作者提供 下圖: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臺嶼鄉村博物館。 王光華攝 繁榮發展鄉村文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鄉村博物館、美術館從無到有的發展,顯現出其在助推鄉村振興上大有可為,未來發展前景令人期待。
  • 建黨100周年獻禮劇《鄉村第一書記》殺青
    由著名演員王雷、李小萌領銜主演,青年演員張京冬等出演的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大型當代農村題材電視劇《鄉村第一書記》已於2020年6月26日正式殺青。《鄉村第一書記》由華瑞影業、華視瑞景出品,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廣播電視局聯合監製,中共南陽市委宣傳部、中共淅川縣委宣傳部聯合出品。電視劇改編自國務院參事忽培元同名小說《鄉村第一書記》,由陳立雄、樊曉偉出品,強歌擔任總策劃,高希希導演,張伯輝和樊曉偉擔任總製片人。
  • 把鄉村老年人帶入「智能機時代」
    把鄉村老年人帶入「智能機時代」 02:41把鄉村老年人帶入「智能機時代」02:41來自新華社客戶端家住在內蒙古扎蘭屯市蘑菇氣鎮蘑菇氣村的宋連金已年過花甲如今鄉村的老年人雖然大多數已有了智慧型手機,但只會使用簡單的電話聊天功能。他們每天的工作之餘便會來到老年人家中,面對面、耐心地教老人怎麼使用微信、拍照、看視頻等基本功能。同時,他們還建立了已有499人的村級微信群,信息、通知等都會及時在群裡發布,老年人在微信群裡就能及時收到消息,省去了今後跑腿的麻煩,讓老年人也可以體驗科技帶來的便利,更好地享受老年生活。
  • 有什麼好看的鄉村小說 推薦四部好看的網絡小說
    如今小說的類型非常多,有些人喜歡看鄉村類型的小說,那麼,有什麼好看的鄉村小說值得推薦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鄉村小神棍小小神棍,醫卜星相,無所不能!玩轉億萬財富於股掌,盡在《鄉村小神棍》!重生小地主前世,被小三兒暗算,香消玉殞,好不容易有了個重生的機會,醒來一看,小手小腳娃娃臉,竟然穿成了鄉村小蘿莉?!面對善良軟弱的包子爹娘和強勢JP的親戚,連蔓兒握緊了小拳頭,她要保護親人不再被欺負。一家人開開心心勤勞致富,過上歡脫幸...
  • 濃鬱的鄉村氣息,細膩的人像攝影
    這是一個讀圖的時代,隨著手機照相和相機的普及,更讓這個時代多了一些熱鬧。一般的非職業的攝影者,或者像我一樣的大眾攝影者,喜歡將鏡頭對準一些新奇或與尋常生活拉開一定距離的事物,比如高山大川、奇花異草;或許我是鄉下人,而我恰恰喜歡欣賞鄉村人物。  鄉村的生活豐富多彩,鄉村的景色風光旖旎,鄉下人是純樸的。按照我的審美情趣,我從網絡上搜索、剪切、輯錄的一組畫面清晰細膩質感,人物形態豐富自然,構圖合理美觀,以鄉村題材為背景的人像攝影作品。
  • 突出地域特色 打造「五美」鄉村 新幹繪就新時代美麗鄉村新畫卷
    吉安新聞網新幹訊 傍晚時分,走進新幹縣桃溪鄉蒼坑村,四處整潔乾淨,路面小巷全部硬化,音響播放著動人的音樂,孩子們在此開心地嬉戲,旁邊的廣場上,結束了一天勞作的村民們跳起了歡快的廣場舞,繪出了一幅祥和的鄉村美景圖。
  • 新時代鄉村產業振興的蕭山解法
    重新定位蕭山鄉村,就是要在全新的時空格局下通盤思考,謀定方向,拓展出路。  在杭州的「西湖時代」,蕭山是遠離杭州中心城區的區域,蕭山的鄉村是城郊的鄉村。而進入到「錢塘江時代」,杭州正在全力推進「擁江發展」,建設獨有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名城,蕭山定位為未來杭州的新中心,蕭山的鄉村成為國際化大城區、杭州大都市圈背景下的新農村。  伴隨著城市空間布局的調整,蕭山農業原來大墾區的功能已經逐漸弱化,今後農業發展的定位也產生深刻變化,從過去農產品的主要生產功能區邁向深度融杭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示範區。
  • 新時代鄉村共生治理有效實現的五個維度
    實踐證明, 新時代鄉村共生治理需要以達成共識的文化認知作為紐帶, 通過共生單元彼此利益關係的交融, 增強共生單元參與鄉村治理的意願, 形成一種互利共融的鄉村治理「共同體」, 並以一種「包容式」價值理念來統籌新時代鄉村治理格局, 探尋一種以利益關係、群眾意願、文化認知、組織規模和區域毗鄰為核心要素的新時代鄉村共生治理的未來圖景。
  • 鄉村振興:促人才回流,推跨界融合
    12月4日,本屆論壇嘉賓、河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長江學者馬恆運在接受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很多年,要素外流嚴重成為鄉村振興難點,如果能夠通過政策或其他相關設計引導要素流向鄉村,鄉村振興才會真正變成現實。  2018年,中央明確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河南省作為農業大省和糧食主產  功能區,鄉村振興的任務尤為艱巨。
  • 央美油畫系老教授孫為民鄉村題材油畫作品欣賞
    央美油畫系老教授孫為民鄉村題材油畫作品欣賞八十年代以來,中國油畫界出現了一批具有深厚的油畫基礎功力又有個人感受的畫家,孫為民就是其中的一員。孫為民是以畫鄉村和農民見長的。他長期地生活在中國北方鄉村,他熟悉鄉村生活的許多事物,並且鍾愛北方鄉村的農民生活,土地的氣息和許許多多樸實無華的景物。所以,他的畫作相當多地取材於在北方鄉村所獲得的感受。孫為民的藝術在鄉土繪畫熱潮中佔有獨特的位置。他的繪畫語言比較到位,人物造型和色彩勝人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