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冬小麥節水種植基本實現全覆蓋

2020-12-18 瀟湘晨報

河北省「十三五」節約用水成效新聞發布會現場。

長城網訊(記者 王林紅)「我們把農業節水擺在全省農業農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成立農業節水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推進相關工作,壓實工作責任,推動工作落實。」11月27日,在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十三五』節約用水成效新聞發布會」上,河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段玲玲介紹說,「十三五」期間,河北在地下水超採區以發展節水農業為導向,以種植結構調整為抓手,強力推進節水種植技術,農業用水佔社會總用水量由治理前的72.2%下降到了2019年的62.7%,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加快結構調整。因地制宜優化種植結構,發展適水種植,在深層水超採區,開展耕地季節性休耕試點,在井灌區將小麥、玉米一年兩季種植,改為只種植一季雨熱同期的穀子、高粱等作物,實行一季休耕、一季種植,規模達到200萬畝,壓減地下水用量,畝均減少地下水開採140-160立方米,探索形成了自然休耕、生態休耕等四種休耕模式。

開展旱作雨養種植試點,以張家口壩上和黑龍港地區為重點,適當壓減水澆地種植,改為依靠自然降水發展生產,今年發展到75萬畝。其中,在張家口壩上地區,將水澆地蔬菜、馬鈴薯等高耗水作物改為旱作雨養胡麻、燕麥等耐旱作物,規模達到40萬畝,畝均減少地下水開採120立方米;在黑龍港深層地下水超採區的滄州、衡水等市,將水澆地小麥、玉米種植改為旱作油菜、穀子、花生等作物,初步形成了春季旱作油菜、黑麥草、油葵等,夏季穀子、高粱、玉米、花生等旱作雨養種植模式,規模達到35萬畝,畝均減少地下水開採220立方米。

推廣節水灌溉。依託高標準農田建設,在井灌區推廣噴灌、滴灌、管灌等高效節水技術4285萬畝,其中噴灌、滴灌面積達到650萬畝。逐年加大投資比例,將高效節水灌溉列入重要建設內容,重點發展從機井到田間防滲管道和田間噴灌、滴灌等,因地制宜,在蔬菜上推廣膜下滴灌、膜下溝灌等技術,在果樹上推廣小管出流等技術。減少滲漏,提高灌溉水利用率,降低水資源使用量。積極與種植大戶對接,種植合作社、農業託管服務組織等對接,試點大田作物滴灌節水技術。今年省農業農村廳自籌資金,開始在小麥玉米一年兩熟農田試點開展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節水技術10萬畝,採用「先建後補」方式,在9個市和雄安新區的34個縣示範推廣。

突出農藝節水。推行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配套。以冬小麥為重點,集成推廣小麥節水穩產配套技術。採取專家推介品種、免費向農戶供種、落實配套種植技術、實現節水穩產的方式推廣冬小麥節水種植,共推廣3420萬畝,河北省冬小麥節水種植基本實現全覆蓋,麥田澆水次數由3-4水,減少到現在的2-3水,畝均減少1-2次澆水,畝均減少灌溉40-50立方米。

「為進一步推動農業節水工作,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從調整作物品種、改革種植制度、優化區域布局三方面入手。」段玲玲表示,他們將推廣節水品種及配套技術,適當壓減高耗水作物,改種耐旱作物,減少農業用水;發展旱作雨養農業,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和旱作技術發展生產,將一年兩熟改為兩年三熟,減少農業用水;重點抓好「三區」。黑龍港地區,在穩定糧食麵積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抗旱耐旱作物和節水灌溉。壩上地區繼續壓減水澆地蔬菜、甜菜等高耗水作物面積,擴種省水、耐旱、適應性強的中藥材、莜麥等特色作物。山前平原區,大力推廣節水品種和灌溉技術,進一步壓減農業用水。

【來源:長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冬小麥節水新品種與配套技術集成應用
    小麥體系育種專家培育出系列節水高效型品種,突破了優質品種不節水,節水品種不增產的技術難題。「冬小麥節水高產新品種選育方法及育成品種」,201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同比增加2.7% 河北省冬小麥播種面積3394.5萬畝
    記者從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獲悉,2020年河北省糧食取得豐收,全省冬小麥播種面積3394.5萬畝,同比增2.7%。河北省內丘縣金店鎮大壘東村農民駕駛農機在田地裡播種冬小麥。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河北省適宜期播種面積佔81.7%,通過農機農藝結合,秸稈還田、播後鎮壓、精量半精量播種等關鍵技術落實到位,有利於小麥出苗,比上年提高了3.2個百分點。
  • 河北棗強:「村務公開」微信群實現全覆蓋
    河北棗強:「村務公開」微信群實現全覆蓋 2020-12-09 16:19
  • 河北實現冰雪運動五個全覆蓋
    河北日報記者史晟全攝從12月21日上午河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河北省第二屆冰雪運動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圍繞實現「到2022年全省參與冰雪運動群眾達到3000萬人」目標,河北省省市縣三級和高校層層舉辦冰雪運動會,目前已實現了全省縣級以上冰雪運動會、室內滑冰場館、冰雪運動協會、冰雪聯賽和冰雪運動進校園五個全覆蓋。
  • 加強田間管理 保障冬小麥安全越冬
    新疆新聞在線網訊(通訊員 都古爾加甫 胡侍琦)眼下,正是冬小麥管理的關鍵時期,博湖縣及時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做好冬季麥田管理工作,確保冬小麥安全越冬,為來年豐產豐收夯實基礎。柯其忠今年播種了近500畝地的冬麥,由於冬小麥播種進度快,秋播後適時搶墒播種,他的冬小麥普遍長勢良好,麥田呈現出苗全苗齊的喜人景象。
  • 我市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基本實現全覆蓋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根據國家工作部署,2020年全國要實現所有固定汙染源的排汙許可全覆蓋
  • 上海鋼聯基本實現大宗商品全產業覆蓋
    原標題:上海鋼聯基本實現大宗商品全產業覆蓋   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高波今日在2021中國有色金屬市場展望暨「我的有色網」年會上表示,
  • 我國冬小麥遭遇寒潮考驗
    本周巴西降水集中在中南部和西部,其中米拉斯吉拉斯、戈亞斯降水量預期超過100mm,略高於常年同期;帕拉納、聖卡塔琳娜、南裡奧格朗德等玉米種植帶降水量在50—70mm,略低於常年均值。綜合來看,本周巴西的降水覆蓋了80%的夏季玉米種植帶,對夏玉米生長有利。
  • 我國內蒙古自治區的「河套平原」,種植的是春小麥還是冬小麥?
    河套平原地區種植的主要農作物包括小麥、水稻、大豆、玉米、高粱和甜菜等,我們知道小麥可以分為春小麥和冬小麥兩種類型,那麼河套地區種植的小麥屬於哪一種類呢?河套平原小麥收割世界糧食作物主要有三種,分別是水稻、小麥和玉米,小麥是一種廣泛種植的穀類作物,其中溫帶地區種植最為普遍,小麥對於熱量的要求不是很高,在暖溫帶、中溫帶和寒溫帶地區都有廣泛的種植
  • 三創四建|河北保定846個老舊小區基本物業服務全覆蓋
    保定統籌推進主城區無物業小區的物業管理846個老舊小區基本物業服務全覆蓋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林鳳斌 通訊員夏鵬達、連宇)「小區環境大變樣,物業服務正規了截至目前,846個小區已實現基本物業服務全覆蓋,做到「規範管理、安全巡查、每日清掃、垃圾日清」。老舊小區人口年齡老化、流動性大,組織成立業委會,直接引入物業管理企業存在困難。保定市住建、民政等部門深入社區邀請業主代表與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進行座談,廣泛徵求意見,傾聽群眾心聲,推動成立街道、社區兩級物委會,在社區居委會設立物業管理員。
  • 如何施肥保障冬小麥長勢,種植土地哪裡找
    由於生長期長達8個月之久,在不同生育期,冬小麥對營養元素的吸收數量和比例不同。因此,應根據其需肥動態和肥效時期來科學確定施肥方式。冬小麥的一生經歷出苗、分櫱、越冬、返青、拔節、孕穗、灌漿、成熟8個階段,在不同生育期,對氮磷鉀的吸收數量和比例不同,要做到科學施肥,首先應探明小麥營養特點及需肥規律。
  • 河北定興以「電子計量」「節獎超罰」破解農業用水超採難題
    村民宋春華在為冬小麥澆第一遍水。 徐巧明 攝中新網保定11月17日電 (記者 呂子豪)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九汲莊村北頭綠油油的麥地裡,16日,52歲的村民宋春華正在為冬小麥澆第一遍水。現在,村裡實施了節水模式,種上了縣裡推薦的節水小麥品種,澆兩遍水就夠了,水費能省下100多元,小麥畝產達到了1200斤,這地有種頭了!」宋春華說。據九汲莊村黨支部書記周千裡介紹,該村現有農戶261戶1134人,灌溉機井28眼,有效灌溉面積1567畝,以種植玉米、小麥以及大棚蔬菜為主。
  • 基本實現網際網路全覆蓋!我國95.2%的中小學擁有多媒體教室
    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我國教育信息化已由起步應用階段進入融合創新階段,學校網絡基礎環境基本實現全覆蓋。  據介紹,目前,全國中小學(含教學點)聯網率已從2015年的69.3%上升到99.7%。
  • 新疆巴州和靜:和靜縣多措並舉確保冬小麥安全越冬
    隨著氣溫逐漸下降,冬小麥的田間管理工作變得尤為重要。連日來,和靜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麥田苗情普查,加強技術指導,幫助農民因地制宜搞好冬季麥田管理,為奪取明年冬小麥豐產豐收奠定良好基礎。
  • 水旱輪作區種植的冬小麥,抗寒能力特別差,是哪裡出了問題?
    這種天氣對於適應了南方氣候的蔬菜以及經濟果樹上的果實都有遭受凍害的可能,對於陸地果園和蔬菜大棚,要及時採取覆蓋、煙燻、增溼熱性肥的方式,防範低溫凍害的影響。而北方冬麥區,雖然已經經歷了一輪風雪,但是氣溫一時半會還是緩不過來勁,像是在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等地的最高溫度,也只有0度上下。這時候的北方冬麥區,就要增施冬肥,用這種鎮壓的措施,提高溫度保墒了。
  • 雄安電網應用北鬥技術實現全覆蓋
    中國雄安官網12月10日電(李元闖 通訊員張明昊、王蒙)近日,記者從國網河北省電力公司獲悉,雄安新區18座變電站、354條配網線路及600餘組故障指示器已全部應用北鬥技術,實現了雄安電網北鬥技術應用全覆蓋。
  • 郴州蘇仙區榮列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當即,成立了以分管副區長為組長的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全區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工作。在推動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進程中,蘇仙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期治水思路。
  • 糧食作物中的「冬小麥」和「春小麥」,兩者有什麼區別?
    ,溫帶地區是小麥的主要種植區域,我國秦嶺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區是我國小麥的主要種植區域。小麥可以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兩大類,這兩種小麥的主要區別是種植地區的熱量條件不同,從而使得小麥種植的周期和方式就不一樣。
  • 臨夏市冬小麥種植技術,高效的種植方式,下面這些知識點都要牢記
    除城郊、折橋、南龍三鎮不適合冬小麥種植外。袍罕鎮農民多年來種植冬小麥。臨夏州農業科學院經常深入該鎮,指導和推廣冬小麥種植技術及新品種,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冬小麥應是秋播春末收穫的,冬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抗寒能力強,幼苗能夠過冬,春天來臨時,幼苗分櫱很快,扎蹲長大。
  • 郭樹清:中國已實現基本金融服務城鄉全覆蓋
    隨著電子支付特別是行動支付的普及,中國已實現基本金融服務城鄉全覆蓋。即使在最偏遠的農村地區,每個成年人也都有自己的銀行帳戶。中國的行動支付普及率和規模位居全球首位,存款、取款和匯款幾乎都實現了實時到帳。網上消費蓬勃發展,城鄉居民生活更加方便。  數字信貸從根本上改善了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戶的貸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