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罹難160年丨銘記歷史 吾輩自強

2020-12-19 烏魯木齊網警巡查執法

夢園enderdz - 圓明園

來源:綜合央視新聞、新浪微博、見字如面等編輯:劉倩本文系轉載,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product@china.org.cn

它,被稱作「萬園之園」,是中國園林藝術的巔峰之作,見過它的人無不嘆為觀止;然而,160年前它卻被西方侵略者付之一炬,留給我們嘆息不完的遺憾、無法磨滅的傷痛。

1860年10月18日,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縱火焚毀。「連續兩天,濃煙形成的黑雲一直漂浮在昔日繁華富麗之鄉的上空……仿佛一場持久的日食。」

如今,斷壁殘垣靜靜佇立,訴說著逝去的輝煌,見證著曾經的凌辱,更為後人敲響警鐘:銘記歷史,吾輩應自強!

「重返·萬園之園」——數字圓明園光影感映展。圖:耳朵裡的博物館

走進它,

像是走進了「一千零一夜」的世界

它是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

被譽為「萬園之園」

在北京西北郊,有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它曾由圓明園、綺春園和長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眾星拱月般環繞在它的周圍。

△根據圓明園老照片繪製的效果圖。

它始建於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清王朝在150年的時間裡,集無數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種植奇花異木,集國內外名勝40景,建成大型建築物145處,才造就了這樣一座絕世奇觀。園中面積340多公頃,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米。它繼承了中國三千多年的優秀造園傳統,既有宮廷建築的雍容華貴,又有江南水鄉園林的委婉多姿。同時,除具有中國風格的庭院外,長春園內還有海晏堂、遠瀛觀等西洋風格的建築群。

圓明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珍品相當豐富的皇家博物館。法國大作家雨果曾說:「即使把我國所有博物館的全部寶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

人們常說:希臘有巴特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鬥獸場,巴黎有聖母院,而東方有圓明園。要是說,大家沒有看見過它,但大家夢見過它。這是某種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傑作,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

——節選自維克多·雨果《就英法聯軍遠徵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畫中依稀舊夢存圓明園四十景圖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是乾隆年間,宮廷畫師沈源、唐岱等繪製的圓明園40幅分景圖。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這套珍貴的彩繪圖被侵略者掠走,獻給了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現存於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之正大光明。正大光明殿是圓明園的正殿。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之九洲清晏,這裡是皇帝的寢宮與後宮嬪妃的居所。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之方壺勝境,這是圓明園內最壯麗的建築群。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之上下天光,名取自《嶽陽樓記》中對洞庭湖的描寫「上下天光,一碧萬頃」,仿嶽陽樓而建。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之杏花春館,仿鄉村景色而建。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之坦坦蕩蕩,仿杭州「花港觀魚」景,是圓明園中專設的養魚區。

卻逃不過一場大浩劫

絕世奇景終被付之一炬

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一處無法磨滅的傷疤

1856年10月,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直撲圓明園。第二天開始,他們瘋狂地搶劫和破壞圓明園。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得滿目瘡痍。

△油畫《圓明園劫難》/孫韜

英法侵略者究竟搶走了圓明園多少寶物,由於園內的陳設什物及其帳目都一併被搶毀一空,所以已永遠無法說清。以下資料或許可藉以管中窺豹:清室史料表明,圓明園內當時僅陳列和庫存的歐洲各式大小鐘錶即達441件,劫後倖存的只有一件大鐘。據當時《泰晤士報》一則通訊稱:「據估計,被劫掠和被破壞的財產,總值超過600萬鎊」。實際上,被英法侵略軍搶走和破壞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實屬無價之寶。

我們燒毀了被叫作圓明園的皇帝夏宮。

您聽好了,三千五百人,花了整整兩天的時間,才完成了點火的工作。您現在對著火面積之廣,該有了一個具體的概念了吧?

成百上千座建築被燒成了灰燼。

我收集了幾件圓明園的漂亮玩意兒。我想,家裡的每個人都能得到一份禮物。

我還有一件華貴的戰利品:皇帝的御璽!關於這些東西,等我回家之後,會有更多驚喜告訴你們。

——節選英軍中尉喬治·奧爾古德致母親的信

《我們燒毀了叫作圓明園的皇帝夏宮》

△1860年,德國人恩斯特·奧爾末拍攝的圓明園西洋廢墟。

1860年10月11日,英軍再次洗劫了圓明園。1860年10月18日,英軍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天三夜不滅,煙雲籠罩北京城,久久不散。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傑作被付之一炬。其實,火燒圓明園,只是人們說慣了的一個提法,被火燒的還不僅是圓明園,而是京西皇家三山五園(萬壽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五園。)

當圓明園的大火還在熊熊燃燒之時,奉命留守北京的恭親王奕訢承諾了侵略者的一切條件,不久即分別與英、法、俄諸國籤訂了《北京條約》。

有一天,兩個來自歐洲的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財物,另一個強盜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他們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劫掠,贓物由兩個勝利者均分。

我們看到,這整個事件還與額爾金(編者註:英軍侵華頭目)的名字有關,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憶起巴特農神廟。從前他們對巴特農神廟怎麼幹,現在對圓明園也怎麼幹,不同的只是幹得更徹底,更漂亮,以至於蕩然無存。

我們把歐洲所有大教堂的財寶加在一起,也許還抵不上東方這座了不起的富麗堂皇的博物館。那兒不僅僅有藝術珍品,還有大堆的金銀製品。豐功偉績!收穫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歐洲。這就是這兩個強盜的故事。

——節選自維克多·雨果《就英法聯軍遠徵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歲月流逝,它成為凝固的歷史。

殘垣無語,幾番夢回。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對圓明園遺址進行了保護和整修。1988年6月29日,圓明園遺址公園正式向公眾開放。多年來,很多國內學者和民間人士都想復原「圓明園」,利用現代數位技術,我們得以重新窺見圓明園曾經的絕世美景。

△圓明園內最為瑰麗奇幻的景觀——方壺勝境,是「圓明園四十景」之一。

△文源閣內有極為豐富的藏書。

△西洋樓景區,圓明園建成最早,也是色彩最為豐富的建築。

△圓明園內的「卍」字型建築——萬方安和。

《廢墟的召喚》

作者/宗璞(有刪減)

建築家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建築的遺蹟,又是什麼呢?凝固了的歷史麼?

這一帶廢墟是圓明園中長春園的一部分,從東到西,有圓形的臺,長方形的觀,已看不出形狀的堂和小門的方形的亭基。原來都是西式建築,故俗稱西洋樓。在莽蒼蒼的原野上,這一組建築遺蹟宛如一列正在覆沒的船隻,而那叢生的荒草,便是海藻,雜陳的亂石,便是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三十多年前,初來這裡,曾想,下次來時,它該下沉了罷?它該讓出地方,好建設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來,它還是停泊在原野上,遠瀛觀的斷石柱,在灰藍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著,顯得四周那樣空蕩蕩,那樣無依無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門,依然卷著波濤。觀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陳列著兵器甲冑,那雕鏤還是那樣清晰,那樣有力。但石波不興,雕兵永駐,這蒙受了奇恥大辱的廢墟,只管悠閒地、若無其事地停泊著。

時間在這裡,如石刻一般,停滯了,凝固了。建築家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建築的遺蹟,又是什麼呢?凝固了的歷史麼?看那海晏堂前(也許是堂側)的石飾,像一個近似半圓形的容器,年輕時,曾和幾個朋友坐在裡面照相。現在石「碗」依舊,我當然懶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卻欣然。因為我的變化,無非是自然規律之功罷了。我畢竟沒有凝固。

對著這一段凝固的歷史,我只有悵然凝望。大水法與觀水法之間的大片空地,原來是兩座大噴泉,想那水姿之美,已到了標準境界,所以以「法」為名。西行可見一座高大的廢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截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覺得人是這樣渺小,天地是這樣廣闊,歷史是這樣悠久。

風又從廢墟上吹過,它是在召喚!召喚人們留下來,改造這凝固的歷史。

風又從廢墟上吹過,依然發出「留——留——」的聲音。我忽然醒悟了。它是在召喚!召喚人們留下來,改造這凝固的歷史。廢墟,不願永久停泊。

然而我沒有為這鬥爭過麼?便在這大龜旁,我們幾個人曾怎樣熱烈地爭辯呵。那時的我,是何等慨慷激昂,是何等地滿懷熱忱!但是走的只管走了。和人類比較起來,個人的一生是小得多的概念了。而我們呢?我們的經歷自不必提起了。我卻願無愧於這小得多的概念。楚國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辭的光輝,不是永遠充塞於天地之間麼?

「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身旁的年輕人在自言自語。事隔30餘年,我又在和年輕人辯論了, 「留下來吧!就因為是廢墟,需要每一個你呵。」

「匹夫有責,但是怎樣盡每一個我的責任?怎樣使環境允許每一個我盡責任?」他微笑,笑容介於冷和苦之間。我忽然理直氣壯起來:「那怎樣,不就是內容麼?」「我也許可以想一想,想一想這廢墟的召喚。」年輕人忽然微笑說,那笑容仍然介於冷和苦之間。

我們仍望著落照。通紅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遠山顯出一層層深淺不同的紫色。濃處如酒,淡處如夢。那不濃不淡處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蘿,這鋪天的霞錦,需要多少個藤蘿花瓣啊。

仿佛聽得說要修復圓明橋了,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廢墟呢?最好是遠瀛觀一帶,或只是這座橋,也可以的。

為了什麼呢!為了憑弔這一段凝固的歷史,為了記住廢墟的召喚。

相關焦點

  • 圓明園160周年|復原後的圓明園讓人震撼,更讓人心痛!
    有人說,時間是最好的療傷藥,它總能讓人忘記,不再想起,但有些事情卻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忘記,世世代代的人始終銘記。2020年10月18日,圓明園罹難160周年,免費對公眾開放,讓更多人的走進園中,銘記歷史。1860年10月18日,被西方列強搶掠、焚毀,園林建築被毀殆盡、無數珍寶不知去向,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逐漸淪為荒園廢園。
  • 勿忘歷史 吾輩自強丨原創動漫微電影《血染墓志銘》震撼上線——
    勿忘歷史 吾輩自強丨原創動漫微電影《血染墓志銘》震撼上線—— 瀘縣發布 廣度視角 深度影響 服務群眾 推介瀘縣 國家公祭日 2020年12
  • 闊別160年,馬首回歸圓明園
    圓明園的歷史記憶圓明園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座聲名顯赫的皇家園林,主要是皇帝盛夏避暑、處理軍政事務之所,有「萬園之園」之稱。圓明園的總設計師叫做雷金玉,是清朝建築世家樣式雷的第二代傳人。圓明園最初是康熙賜給皇四子胤禛(後來的雍正帝)的花園,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已初具規模。雍正時期對圓明園進行了擴建,完成了基本的格局。乾隆時期,又在圓明園的周圍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萬春園),即圓明三園。嘉慶、道光時期,主要對圓明三園進行拓建和裝飾,使之愈發恢弘瑰麗。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 83年!我們永遠記得!
    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上午,全國多地舉行悼念活動,祭奠83年前的罹難同胞。每一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都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用鮮花寄託哀思 在南京,多處遇難同胞叢葬地擺滿鮮花,市民自發前來參與悼念活動表達哀思。
  • 吾輩當自強!
    85年前的今天,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運動爆發。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東北後,繼續向華北進犯。國民黨政府準備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以適應日本侵略者提出的「華北政權特殊化」的要求。85年後的今天,2020年12月9日……面對複雜多變局勢的我們,更應該銘記歷史、學習先烈,吾輩當自強!(原標題:85年前的今天:「一二·九」運動爆發!吾輩當自強!)
  • 今日中國,吾輩自強
    今天,9月3日 是中國人必須銘記的日子 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
  •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2014年2月27日,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今天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第7個國家公祭日,今天是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83周年祭,今天是我們國家和民族永恆的國殤。今天讓我們銘記歷史,勿忘國殤!
  • 永誌不忘 吾輩自強—廣信區麻墩小學開展「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
    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號召廣大青少年用實際行動銘記歷史、珍愛和平、寄託哀思。在「國家公祭日」前夕,麻墩小學開展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各班有序召開「勿忘國恥,吾輩自強」主題班會,通過網絡、歷史影像資料、談話、講解等方式,讓孩子們了解「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的來歷,教育同學們要謹記歷史,勿忘國恥,愛國愛家。課後,同學們用稚嫩但堅定的聲音宣讀了《和平宣言》,字字句句擲地有聲,這是孩子們對歷史的尊重,對和平的渴望。
  • 「追尋失落的圓明園——圓明園罹劫160周年紀念」學者訪談
    在線雲訪談,左起為:吳浩、汪榮祖、布立賽我們必須記住歷史,而且永遠不能忘記吳浩:今天是10月18日,160年前的今天,兩個歐洲的強盜闖入了圓明園,將有「萬園之園」美譽的圓明園付之一炬。這兩個強盜一個是法蘭西,一個是英吉利。
  • 結束160年的流離 馬首回歸圓明園
    流離160年後,馬首銅像終於「歸來」,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12月1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同期開展。
  • 馬首回歸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已回歸的究竟如何重回祖國?
    近日,圓明園十二生肖銅獸裡的馬首銅像,正式回歸圓明園管理處收藏,成為了首件回歸圓明園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從英法聯軍掠奪,再到如今回歸原屬地,這闊別160年的馬首銅像經歷怎樣一個歷程,或許沒有人能夠完整知道。
  • 一二九運動 | 勿忘國恥 吾輩當自強
    一二九運動 | 勿忘國恥 吾輩當自強 2020-12-08 14: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歷經160年,「馬首」回歸圓明園
    12月1日,馬首銅像回歸原屬地圓明園,牽動著億萬網友的心。自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圓明園慘遭劫掠和焚毀,位於其中的馬首銅像與其他11尊獸首銅像同流失海外,一直到160年後的昨天,馬首銅像成為了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 【銘記】83年,從未忘記的南京血腥屠殺!
    △南京大屠殺真實影像 國行公祭,祀我殤胞 今天,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我們以國之名悼念逝者 不為延續仇恨 只為警醒:吾輩自強!
  • 圓明園「馬首」百年回家之路 十二獸首為何如此受關注?
    今天在流離160年後圓明園馬首「回家」了!  2019年11月13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儀式。為更好踐行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地的文物保護國際共識,國家文物局經與何鴻燊先生協商一致,將馬首劃撥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收藏,回歸原屬地。
  • 馬首結束160年流離回歸圓明園 何鴻燊於2007年斥資6910萬港幣購得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原標題:深度關注 | 結束160年的流離 馬首回歸圓明園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李雲舒 管筱璞12月1日,歷經160年漂泊的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故裡」。圖為當日正在展出的馬首銅像。
  • 圓明園護照添新章,護照打卡小提示
    圓明園護照發行一段時間了,打卡蓋章的小夥伴也是很多,但是現在發生了幾點小變化,下面就給您一一說下。第一點:在2020年的12月1日,馬首正式回歸圓明園。隨著馬首的回歸,咱們圓明園護照上的紀念章又增加一個,那就是馬首回歸的紀念章。存放在正覺寺內的文創商店,大家打卡順路就可以獲得。
  • 銘記歷史 振興中華——我市中小學開展紀念「九一八」主題教育活動
    平原縣王廟鎮中心小學為了進一步激發全體師生愛國主義熱情,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王廟鎮中心小學少先隊大隊部組織開展了一系列「銘記歷史 振興中華」九一八主題教育活動,號召隊員們不忘歷史,振興中華。慶雲四中(北校區)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復興中華,自強不息,各中隊輔導員通過歷史紀錄片、圖片等材料展開了激情教育,積極加強了慶雲四中(北校區)少先隊對愛國愛黨活動教育。
  • 朕的圓明園,清王朝的一部興衰歷史
    我之前寫的《昔日的夏宮圓明園》是介紹景點的書籍,《誰收藏了圓明園》是介紹圓明園流散文物的書籍,而《朕的圓明園》則是講述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五代皇帝及其嬪妃和太后在圓明園的故事,以及發生在圓明園的重大歷史事件。 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焚毀(1860)至今,已經160年了。